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7 11:47: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穿越到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一起走进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中“鼓”字的意思,说说课题“伯牙鼓琴”的意思。出示古琴的图片,这就是中国的古琴。为什么只有伯牙弹琴的故事能流传至今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一探究竟吧。
二、反复朗读,感受韵味
1、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书上的注音把这篇文言文自由地朗读几遍。注意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课文。师评价:读得字音准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断句分明。读得一次比一次好。
3、指导难读的句子。出示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前面两句中的“哉”和“乎”是两个语气词连用,读的时候要轻一点,第二个语气词要稍微拖长点。第三句中同一个字出现了两次,读音却不同,分别是 wéi、wèi,一定要注意。齐读这三句话。书写生字:哉。半包围结构,戈部要写好,保证字的重心稳定,先撇后点。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同学们要想把字写好,课下还需勤加练习。
4、“文章不厌百回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要反复读(板书:反复读),读书如品茗,越品越香醇,只是读通读顺还远远不够,还要把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指名再来课文。评价:听你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5、其实古人写文章啊,一般都是从上至下,从右往左的(出示竖排形式的课文),指名读。
6、你真厉害,竖排的文章都能够读得如此流利,把掌声给他。可是,古人写文章不仅从上至下,从右往左,还没有标点符号呢(出示竖排形式且没有标点符号的课文),又指名读。
7、难度升级(出示竖排形式、没有标点符号且是繁体字的课文),再指名读。齐读文言文。
三、研读课文,体悟情感
(一)得知音喜
1、同学们,我们刚刚已经把这篇古文反复读了好几遍,那么,这篇课文写了哪两个人物?伯牙和钟子期。介绍人物: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在当时,琴艺名满天下,被誉为琴仙。而钟子期相传是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担扁担,手拿板斧的一介樵夫。伯牙在做什么,锺子期呢?从哪句话知道的,把它划上波浪线。出示: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指名读句子,理解这句话中“之”字的意思。
2、课文是如何描写他们这“一鼓一听”的,请你们用横线画出来。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理解句中“志”字的意思(板书:借注释)。理解句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的意思。指生说意思。
4、伯牙心里想着那巍峨的大山,锺子期通过他的琴声听出来了没有?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请男生来读出伯牙琴声的美妙。真是弹的好啊,就像那大山一样高峻。请女生来读出子期对琴声的赞美。时间过了一会儿,伯牙弹着弹着心里又想到了流水。于是,锺子期又说?一起来读出子期对琴声的赞美。
5、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来,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读一遍。
6、这正是:“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然懂得,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板书:知音)同学们,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伯牙他有幸遇到了,他心情如何?(板书:得,喜)是的,他欣喜啊,我们带着欣喜的心情再来读这两句。
7、伯牙他高兴无比啊,接着他又弹奏了几曲。我想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巍峨的大山、汤汤的流水。想一想,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句式,仿写几句。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伯牙鼓琴志在,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8、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作为楚国有名的音乐家,正如同学们所说,伯牙的琴声一定还表现了很多很多动人的情景。出示清风、明月、杨柳和白雪的图片,引读:每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于是锺子期赞叹道:每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于是锺子期赞叹道:每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透过伯牙的琴声,于是锺子期赞叹道:每当伯牙鼓琴志在白雪,透过伯牙的琴声,于是锺子期赞叹道:
9、不论伯牙志在高山还是流水,不管他志在明月还是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板书:知音)
(二)失知音悲
1、知我者,乃锺子期也!好不容易遇到知音的伯牙,与子期约定,来年中秋再相见。可是,第二年当伯牙满怀喜悦,再来找子期时,面对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如此难得的知音,却已不再人世。(板书:失)
2、失去了知音后的伯牙,从此以后,认为再也没有人听得懂他的琴声了。出示句子,引读: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没有人会称赞他:
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会称赞他: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再也没有人会称赞他: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更没有人会称赞他:
3、此时此刻,伯牙心情如何?是啊,他肝肠寸断,他悲痛欲绝啊!(板书:悲)他面对锺子期的老父亲说:“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子期都不在了,我还弹什么琴,弹了也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啊。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怎样的决定?出示句子: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让我们带着失去朋友的悲痛语气来读这个句子。
(三)高山流水
1、后来,人们根据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吧。理解“高山流水”的意思,出示: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文章学到这里,想必同学们都想把这个故事记在心中,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背诵。把掌声送给他。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师:故事的结局让人意外,但更意外的是,后世的人们用另外一种艺术形式让知音复活了。师配乐讲述
师:当孟浩然隐居在山野中回想起自己一生的坎坷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地说--生读:
钟期一见之,山水千秋闻。
师:当诗仙李白经历了人生的种种颠簸,在心中轻吟浅唱—
生: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当王安石在经历了变法的种种阻碍,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时,他在心中大声地呼唤--生: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3、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伯牙与锺子期的知音之情,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的知音!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伯牙鼓琴》。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六、板书设计
22 伯牙鼓琴
得知音喜 失知音悲
附评测练习
1、想一想,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仿写下列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2、根据提示背诵文言文伯牙鼓琴,____________。方鼓琴而志在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_____,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锺子期死,伯牙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课后反思
古文教学,我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我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 善哉乎若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若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
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
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
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_,钟子期曰:善哉,!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课下来,首先一点,觉得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还欠缺教学方法,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顺了,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其二,在理解课文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时,忙于赶时间,就匆匆过场,这可能跟自身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后,需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