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是一篇精读课文,第二单元是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本篇课文以“借”为主线,写了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草船借箭》中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也被后面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这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巧安排,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亲近、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这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巧安排,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草船借箭,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课题-----第五课,草船借箭。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给我们提出的阅读要求吗?出示多媒体(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古典名著中常常会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可以帮助我们读好古典名著。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体会人物形象)
上节课我们抓住了周瑜和诸葛亮的语言描写,初步了解了周瑜继贤妒能的个性和诸葛亮顾全大局的特点。
(板书:抓语言描写)。
二、识人心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想借造 10万支箭的任务来陷害他。但诸葛亮巧施妙计成功向曹操借得 10万支箭如期交付。所以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周瑜这样说。(出示多媒体:周瑜大吃一惊,长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呢?
生:(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师:神机妙算是周瑜对诸葛亮的评价,(板书: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走进借箭的经过。
(出示多媒体:学习提示,快速浏览 4~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诸葛亮借箭前所做的准备的句子)。
师:好,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的两边。我自有妙用;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师:你画对了吗?(指名读句子)他为何做如此安排呢?我们先留一个悬念,但是在安排之后,他特别叮嘱鲁肃,这件事情不能让周瑜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联系前文,知道周瑜是个妒贤忌能心胸狭隘的人,如果让他知道了诸葛亮的计划,那么他一定会百般阻挠)。
师:可见诸葛亮眼明心亮,早已识破了周瑜的用心险恶。但是他为什么要告诉鲁肃呢?这鲁肃可是周瑜的部下啊。
生:诸葛亮深知鲁肃信守承诺,忠厚老实。师:从里可以看出鲁肃信守承诺,忠厚老实?(出示多媒体: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师:从“果然”一词可以看出鲁肃是个信守承诺、忠厚老实之人,而诸葛亮也正是因为他深知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敢放心让鲁肃来帮自己,可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算在他眼明心亮,识得人心。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识人心)。
三、知天文
过渡:准备工作做好了,借箭当天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师:指名读第九自然段。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交代了天气情况(出示多媒体: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同学们,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看看这是一场怎样的大雾吗?
生:大雾漫天、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雾可真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诸葛亮事先知道这时会有一场大雾吗?会不会是凑巧赶上的呢?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看一看,请同学们看课文第六自然段。出示多媒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
师:造箭的时间仅仅只有三天,但是诸葛亮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仍然没有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有了动静。时间如此的精确,为什么呢?
生:因为诸葛亮此时预料到会有一场大雾,会有一场漫天大雾。
师:是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出示多媒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连天气都能预算的如此准确,可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算在他知天文。我们同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知天文)。
四、巧安排
过渡: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诸葛亮的准备工作。出示多媒体:(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的两边。我自有妙用;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师:“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在大雾中让曹军辨不清虚实。
师:“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受箭。
师:“把 20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是为了什么?
生:为了在大雾中让自己的船队不会迷失方向,而且保持队形更方便受箭。
师: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思虑周全,安排巧妙。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出示多媒体:
1、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的两边。我自有妙用。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师:文中还有这样对诸葛亮巧妙安排的细节描写,你能找到吗?我们一起来看。文中第七自然段这一句:出示多媒体: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师:还有第八自然段这一句:出示多媒体: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师:诸葛亮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呢?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出示多媒体)。
生:“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摆开”,可以在增大受箭面积。“让军士擂鼓呐喊”,既是虚张声势,吸引曹军注意,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师:可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算在他思虑周全,谋划巧妙。我们同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巧安排)。
五、晓地理
师:我们抓住细节描写,也能够体会到人物的个性,(板书,细节描写)。
师:诸葛亮这样的巧妙安排鲁肃可不知道呀,鲁肃吃惊的说,出示多媒体:(鲁肃吃惊的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师:同学们注意了吗?这里表情可真是耐人寻味,鲁肃吃惊,诸葛亮笑着。这鲁肃的吃惊是在情理之中。而从“诸葛亮笑着”你感受到什么?
生:诸葛亮镇定自若。因为他知道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师:是呀,这天降大雾,吴军突然来袭,这又是擂鼓,又是呐喊,让曹操怀疑有埋伏而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此时最好的应对措施就是放箭。而这正中诸葛亮下怀,曹操一切的做法,一切的应对措施都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所以此时的诸葛亮气定神闲与鲁肃在江上饮酒取乐。看来呀,诸葛亮不但识鲁肃、识周瑜、他还识曹操。那么诸葛亮算好了人心、算好了天气、他还算好了什么?我们接着来看。
出示多媒体:(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师:瞧瞧,这连回去的时候顺风顺水都算好了,可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不但算在知天文、识人心、他还晓地理(板书晓地理)。
师:正是这般的识人心、知天文、巧安排、晓地理,所以他才敢立下三天造10万支箭的军令状,也正是这般神机妙算,才让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
出示多媒体:(周瑜大吃一惊,长叹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觉得周瑜什么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1、2自然段。
生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说明他心胸狭隘,妒才技能,而诸葛亮心胸开阔,顾全大局,(出示多媒体,所以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
生 2:在军中缺箭的时候,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可见(出示多媒体,周瑜的谋略不如诸葛亮)。
生 3:从借箭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出示多媒体。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洞察人心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师:所以周瑜到最后才说。出示多媒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让我们一起齐读。
六、课堂总结
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我们通过抓人物的语言描写,抓细节描写,认识了妒才忌能、心胸狭隘的周瑜;忠厚老实,信守承诺的鲁肃。生性多疑的曹操;还有顾全大局、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体会人物形象可以让我们读好古典名著。
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诸葛亮给了周瑜不少的教训。此后呀,这样的教训还多着呢。
出示多媒体:......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第
四十六回 用奇计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辞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大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师: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著名的情节。同学们想知道诸葛亮是如何气周瑜的吗?又把周瑜气到了什么程度呢?《三国演义》中第 51、55、56回中都有精彩的描述。
课下,去读一读《三国演义》,找到相关章节,一读为快吧。今天的作业(出示多媒体)好了,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注重本单元提出的阅读古典名著的要求,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等方法体会人物形象,认识了嫉贤妒能的周瑜;谨慎多疑的曹操;忠厚老实、诚实守信的鲁肃等。尤其是通过研读诸葛亮的借箭准备、安排等,感受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在最后的总结拓展中提到诸葛亮三气周瑜在《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精彩描述,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活动不够到位,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那些乐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进行鼓励,以点带面促进其他学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