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2024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作文“如何面对存在”讲评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4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作文“如何面对存在”讲评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7 10: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024届浙江省金华十校11月高三模拟考试作文“如何面对存在”讲评课件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面对“存在”的正确态度是尊重,在疼痛的世界选择赞美存在,才能自我拯救。而有人却不这么认为。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于“如何面对存在”的理解。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极简材料类作文题。
(一)“材料极简类思辨作文”审题指导
从2022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到教育部的四省联考,再到各地的二模试题作文来看,材料极简型(甚至单字型作文)的作文题目值得重视。
这类作文材料极简,无过多限制性要求;作文材料大多简要列举两种相反的态度(现象、观点) ,作文话题坚持思辨主方向;要求立足当下社会,写出新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写作时,审题时突出三点:
一是迅速找到思辨话题;理解话题思辨各方在概念内涵。概念内涵不清楚,或了解不精准,后面的写作再怎么努力,得分都不会高。观点内涵是文章的内核中枢,文之“帅”也。作文材料越简略,意味着思考的空间越广阔;话题的极简,意味着内涵的极丰。
二是理解思辨的逻辑关系所在,构思全文。概念之意存在的逻辑关系,是思辨重点,也是构思全文构架的关系支撑。
写作指导
三是注现实关联点。
极简单的道理,背后关联着极丰富的生活。作文的难度在于:懂得了这个道理,如何联系生活把“理”讲透彻(作文的普遍性问题)。“对接生活”,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要素,更是作文提分的关键。这一点与考生平时的阅读积累、生活实践、感知能力、思考深度、见识水平都有密切关联,非一朝一夕之功。
写作指导
(二)材料解析
材料中由“存在”这个词语,很容易想到哲学名词“存在主义”。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
写作指导
“面对‘存在’的正确态度是尊重,在疼痛的世界选择赞美存在,才能自我拯救”这个句子出自波兰诗人·米沃什,一个在痛苦中思索应当如何活着的诗人。
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 米沃什对诗歌的定义即是“对真实的热情追求”。当上世纪六十年代移民美国,文化、自然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变迁让米沃什获得了新的思考空间和维度,更重要的是,由于对自我存在之复杂性越发深入的感知和思索,在孤独、虚无、绝望和死亡的阴影下,米沃什的诗歌开始更多地转向形而上学与宗教,并在这疼痛的世界选择赞美存在。
写作指导
“面对存在的正确态度是尊重,因此要避开那些以讽刺贬低存在,和赞美虚无的人。”在见证了如此多的恐怖、愚蠢、冷漠、死亡和虚无之后,米沃什写下“唯有赞美才能将我拯救”的诗句,而这句话的力量正是来自“赞美”的对立面,大概也只有米沃什这样在战争中劫后余生、深知黑暗是什么的人,才能赋予“赞美”充实的意义而不让其虚浮廉价。这应该也是米沃什想用诗歌追求的一种“真实”,或者说他不仅在追求,还在塑造它,甚至祈求于它。
在一次访谈中他说,“每当人类的历史经验和个人生存充满恐怖和苦难时,诗人们眼中的世界便成为黑暗一团,聚集着各种冷漠残暴的力量。然而,在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我常看到人性的崇高和善良,在危险时刻发挥了激浊扬清的作用。我的作品多少表达出我对人类美德的感恩之情,因此,我自认我写的诗还有点价值。”
写作指导
材料的关键词是“存在、尊重、赞美存在、自我拯救”。我们可以联系现实 生活理解。每个人出生在世上,肯定会面临各种困境。面对这种现实的“存在”,我们应尊重。接受现实,更深一层是能赞美自身所遭遇的“存在”,从而获得自我拯救。可以结合一些遭遇自身困境的一些人物素材论证,比如说“海伦凯勒、史铁生、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朱彦夫”等,可能会更有说服力。
材料的写作要求是谈谈你对于“如何面对存在”的理解。而材料中说“而有人却不这么认为”,引发考生思辨性思考,可以从反面入手。比如举例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等为改变黑暗的现实,否认遭遇的“存在”,选择抗争,而不是赞美。
写作指导
(三)参考立意
(1)悦纳“存在”,在“存在”中顺势而为。
(2)突破“存在”束缚,开创崭新天地。
(3)理性审视“存在”,继往开来。
(4)不接受自身“存在”,敢于挑战自我。
写作指导
名句素材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泰戈尔
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
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
你不面对现实,现实就会面对你。
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歌德
如果纠缠于过去与现在,我们将失去未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于喧嚣尘世而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不畏不俗不谄。——贾平凹
名句素材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
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尼采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风霜压我两三年,心中早已无怨言,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弘一法师
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
当我活着的时候,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萨特
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萨特
名句素材
人物素材
1、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慈善家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这一命运的安排并没有让她失去生活的信念,7岁时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凯勒学会了认字,学会了与人沟通。19岁时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经典著作,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盲和聋的生命局限并未让海伦·凯勒沉沦压抑,陷入虚无主义的沼泽,反而激发海伦·凯勒在困境中超越自我,拓展空间,从而有机会碰触到生命所蕴藏的万物之美。
作文素材
2、半岁时因药物导致失聪,在父母帮助下,江梦南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顽强毅力和不懈努力,她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业,并如愿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江梦南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怀着“解决生命健康难题”的学术志向笃定前行。从无声世界里突围,江梦南用乐观坚强奏响生命的强音,传递昂扬向上的青春力量。
3、最近,方宇翔参与军训的视频在网络刷屏。2岁时,方宇翔因车祸高位截肢,日常生活仅靠一对木制板凳代步,被网友称为“板凳男孩”。今年,入学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时,他坚决要求和新同学一起参加军训。视频里,方宇翔借助平衡车完成教官的指令,努力与队列保持“步伐”一致,一句“我没掉队”感动了许多网友。
作文素材
4、贝多芬贝多芬在准备大展宏图时,厄运捉弄了他——他的听觉大大衰退,同时,还剥夺走他追求的爱情,再次蹂躏他的心灵,可是坚毅的性格使他在绝望中挺直了腰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最终创作出《命运交响曲》。
5、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作文素材
6、 王洛宾,这位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的音乐大师,一生历经饮坷,身陷囹圄,妻离子散,长期处于心理压力极大的逆境中。然而他却以“胜似闲庭信步”的态度,投身于大西北的沙漠孤烟之中,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多首西部民歌。
7、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作文素材
8、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作文素材
优秀范文
面对现实赞美存在
尊重世界自我拯救
河南省虞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张旭峰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病中即愁中。”白居易《思病吟》如是说。干旱、台风、洪水、新冠肺炎、俄乌战争、巴以战争、日本强排核污染废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疼痛和苦难的世界,并且无处可逃,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然而,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如何选择对待“存在”的态度,将会决定我们的命运和感受。在这里,我认为正确的态度是尊重,即在疼痛的世界中选择面对现实,赞美存在。尊重这个世界,我们才能自我拯救。
优秀范文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面对现实,深刻认识生命的宝贵与真实意义。
每一天的阳光雨露,每一刻的岁月流转,都是我们生命的赠礼,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和感激。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我们都不能忽视或否定这个事实。只有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与真实意义,才能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从而获得更有价值。君不见瘫痪作家史铁生,身患尿毒症,却凭勤奋而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完成《病隙碎笔》;君不见无臂钢琴师刘伟,被命运之索缚住双臂,却凭勤奋而在黑白琴键上用脚奏出隐形翅膀;君不见中国天眼团队,遭遇国外技术封锁,却凭勤奋而开创12项索网技术,建出一眼万年的国之重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冷静面对现实的“存在”,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哪怕是残缺的,也要绽放绚丽的光彩。
优秀范文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赞美存在,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难。
在疼痛的世界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让我们感到痛苦与困难的事情。然而,赞美存在可以赋予我们力量与勇气。当我们选择积极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与自信,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感动中国人物江梦南并没有抱怨两岁失聪的命运,反而种下为人类生命健康终其一生的梦想。半岁时,江梦南双耳失聪,但她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江梦南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江梦南说:“小的时候觉得学医很崇高,可以救死扶伤。但是听力受限,不能填报医学,于是选择了药学。以后希望能够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寻找最有价值的发现,为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于无声世界,用奋斗发声。她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疼痛的世界,赞美存在,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难,方能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优秀范文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重世界,自我拯救是保持希望与力量的关键。
当我们选择尊重与赞美存在的时候,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内心找到希望与力量,从而自我拯救。只有当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脆弱与渺小,同时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与价值,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拯救。北京冬残奥会上,自幼失去双臂的孙鸿胜在残奥高山滑雪的赛道上尽情“飞翔”;为保护战友失去双手和双眼的杜富国,如今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无臂画家胡林,多年来一直坚持资助残疾儿童;年近60的朱彦夫慨叹“与其腐烂,不如燃烧”,决定拿起笔杆子进行写作,写他自己,写他的战友们,七度春秋,七易其稿,将一部饱含着热血的生命之作,捧给了世人……他们虽然有不幸的“存在”,但是能够尊重世界,保持热爱,自强不息从而实现自我拯救。这种精神,正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将感动珍藏于心、外化于行,每个人在自己人生的“存在”中顽强拼搏,终将汇聚成国家发展进步的时代强音。
优秀范文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在生命的广袤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各自在生活的巨轮上航行。这艘船有时会遇到惊涛骇浪,有时会触碰到暗礁,但这就是生命的旋律,疼痛是它的一个独特音符。疼痛,是生活赋予我们的一份厚礼,它使我们学会在苦涩中找寻甜蜜,在风雨中看见彩虹。我们如何选择对待“存在”的态度,将决定我们的命运与感受。让我们一起在疼痛的世界中赞美存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迎接未来的挑战。
优秀范文
本课结束,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