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比大小(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导学案)-(素养达标)一年级上册小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比大小(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导学案)-(素养达标)一年级上册小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18 16:54:30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2 比大小
2023
学习目标
Learning goals
01
知识
技能
情感
三会
认识符号“>”、“<”、“=”,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的过程,学会用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A
B
C
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简单的类比,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
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理解“>”、“<”、“=”的含义,会区分“>”、“<”。
知识链接
Knowledge Links
02



数一数,写一写。
在( )里填上“同样多”、“多”或“少”。
和 ( )。
比 ( )。
比 ( )。
同样多


探究新知
Explore new knowledge
03
3只小猴子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共进午餐。
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有几个?
3
3
2
4
如果每只小猴子吃1个桃、1根香蕉和1个梨,这些水果够分吗?
=
和 同样多
等号

探究桃够不够分
3
3



读作:3等于3
每只猴子刚好可以分得一个桃,所以桃够分。

比 多
大于号

3
2


探究香蕉够不够分
开口朝左
读作:3大于2
有1只猴子没有分到香蕉,所以香蕉不够分。
比 少

小于号

4
开口朝右



3
读作:3小于4
每只猴子分一个梨,多出1个梨,所以梨够分。
探究梨够不够分
等 于
大 于
小 于
“>”“<”和“=”的书写


=
开口朝大数,
尖头朝小数。
大口朝左大于号,
大口朝右小于号,
两边相等用等号。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识记“>”“<”和“=”的方法。
比较两种事物数量的多少时,可以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再用“>”“<”或“=”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小结
课堂检测
Classroom testing
04
2
2
=
2
3

5
4

1.(教材P17“做一做”)
2.(教材P17“做一做”)
3 5
4 3
5 2

5 5
4 1


=

3.涂 一 涂,比 一 比。(教材P19第6题)
和 同样多 4 = 4
比 多
比 少
5

4
3

4
(1)
(2)
4
=
4

4
5
4.数一数,比一比。
足球:
篮球:
排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篮球比足球少
②排球比足球多
③排球比篮球多

5.想 一 想,选 一 选。
(1)5> , 遮住的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 <3, 遮住的数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 =2, 遮住的数是_________。
1、2、3、4
1、2
2
6.按 要 求 填 一 填。
总结评价
Summary evaluation
05
点击输入标题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小组交流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时,可以
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再用“>”
“<”或“=”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点击输入标题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自我评价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Assign homework
06
01
补充《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
0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03
预习下一节内容。
感谢聆听
202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3.2 比大小
【基础导学】
知识点:能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1.比一比。
特别提醒:在比较数量多少的时候,一定要数对数,并且理解这几个的大小关系,这样比较起来,就得心应手。明确“>”是大于号,“<”是小于号,“=”是等于号。
【变式运用】
2.看图,说一说,写一写。
(1) (2) (3)
比( ) 比( )
(4)
3.看图写数。
( ) ( ) ( ) ( )
4.数一数,比一比。
> >
5.比一比,填一填。
(1)( ) (2)( ) (3)( )
【拓展提升】
6.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比一比,想一想,填一填。
(1)
( ) ( )
( )>( )
(2)
( ) ( )
( )<( )
8.按要求画一画。
(1) <<
(2) >>
(3) <<
(4) >>
(5) >>
9.想一想,填一填。
(1)4 2 4>2 ( )<( )
(2)4 5 ( )>( ) ( )<( )
(3)3 1 ( )>( ) ( )<( )
(4)2=( )
(5)3( )1 ( )<( )
参考答案:
1.4>2
2.(1)少;1<3
(2)多;3>2
(3)3<5
(4)4>3
3. 3 4 2 1
4.3<5;4>3;2<3;3>1;4>3;3>2
5. = > <
6. < > = < > > < < < = = > > = < <
7. 5 3 5 3 3 4 3 4
8.
9. 2 4 5 4 4 5 3 1 1 3 2 > 1 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3.2 比大小
课题 比大小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比大小》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教材先呈现三只猴子和一些随意摆放的水果,再将三只猴子与三种水果对应排列,用学生能接受的象形统计图呈现,学生通过分析,获得了“猴子比香蕉多”“猴子比梨少”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教材将实物抽象成数。接着,教材用符号“>”“<”表达数学信息,并在表达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这两个符号表示式子两边数的大小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比较的知识,只不过还不是那么具体,也还缺少符号感。在这三种关系符号中,“=”容易理解,而“〉”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很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认识符号“>”、“<”、“=”,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的过程,学会用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 3.初步建立数感,培养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核心素养 能够通过简单的类比,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
重点 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难点 理解“>”、“<”、“=”的含义,会区分“>”、“<”。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链接 1.数一数,写一写 2.在( )里填上“同样多”、“多”或“少”。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学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17页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 预设:有3只小猴,2根香蕉,3个桃,4个梨。 师:1只小猴吃一个桃,桃够分吗? 预设:有3只小猴,3个桃,够分。 师:请你用手上的学具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小猴的数量和桃一样多。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摆得都非常认真,摆得也很清晰。现在,看看老师的方法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 (课件演示。) 师:3只猴,3个桃都可以用数字“3”表示。一一对应后,可以看见猴和桃一样多。 师:3和3同样多,还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谁知道? 预设:部分同学知道是等于号。 (课件出示“=”。) 师:“=”是等于号,表示两个数相等。 (师带领学生读几遍:3等于3。) 2.学习“>”。 师:1只小猴吃1根香蕉,香蕉够分吗? 预设:有3只小猴,2根香蕉,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不够分。 师:请你用手上的学具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 (学生操作,师课件演示。) 师:3只猴可以用数字3表示,2根香蕉可以用数字“2”表示。一一对应后,可以看见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 师:3比2大,也可以用符号表示,谁知道用什么符号? 预设:只有个别同学知道大于号。 (课件出示“>”。) 师:“>”是大于号。(师带领学生读几遍:3大于2。) 师:仔细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 预设:开口朝左,对着大一点的数,尖尖朝右,对着小一点的数。 3.学习“<”。 师:1只小猴吃1个梨,梨够分吗? 预设:小猴比梨少,梨比小猴多,够分。 (课件演示。) 师:3只猴可以用数字3表示,4个梨可以用数字“4”表示。一一对应后,可以看见梨比小猴多,小猴比梨少。 师:3比4小,也可以用符号表示,谁知道用什么符号? 预设1:4>3。 (学生如果说出用4>3表示,师就可以引导学生,4大于3,反过来说就是3小于4,可以表示为3<4,“<”是小于号,读作:3小于4。) 预设2:个别同学知道小于号。 (课件出示“<”。) 师:“<”是小于号。(师带领学生读几遍:3小于4。) 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 预设:尖尖朝左,对着小一点的数,开口朝右,对着大一点的数。 4.区分“>”和“<”。 师:“>”和“<”很相似,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吗? 预设1:“>”开口向左,“<”开口向右。 预设2:“>”和“<”开口都对着大数。 小结: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 5.学习写“=”、“>”、“<”。 师:会用还要会写,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如何写这几个符号吧。 (课件演示书写方法,师板书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 利用数一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数数能力,为后面比较多少做准备。 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比较,初步感受两个数量之间 关系,理解“同样多”的意义。 学生已经明确了比较的方法,所以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自主比较,不仅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学生“>”的基础上探究新知,感受两种符号的联系,加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规律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通过书写符号,加强学生的规范书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堂检测 1.教材P17“做一做”第1题。 2.教材P17“做一做”第2题。 3.教材P19“练习三”第6题。 4.拓展练习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 教师课堂知识点总结。 3. 学生课堂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比大小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课后作业 1. 完成《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整理笔记。 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先让学生在摆一摆、排一排的过程中学会比较,再向学生介绍比较大小的符号,丰富课堂学习。 不足之处: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低,在动手操作中不能完全自我控制,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不足。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产生学习需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导学案
3.2 比大小
【核心素养】
能够通过简单的类比,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
【学习目标】
1.认识符号“>”、“<”、“=”,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的过程,学会用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
3.初步建立数感,培养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学习难点】
理解“>”、“<”、“=”的含义,会区分“>”、“<”。
【课前预习】
自学教材P17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导学单独立思考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导学部分的学习,完成课后检测部分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1.找出数量相同的连一连。
2.在( )里填上“同样多”、“多”或“少”。
【课堂导学】
1.从图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字宝宝?
图中有( )只小猴,( )个桃子,( )根香蕉,( )个梨。
2.认识“=”
(1)如果一只小猴分一个桃子,够吗?
我发现:一只小猴分一个桃子,都没有( ),所以小猴和桃子( )。
小猴和桃子( ),那么3和3也( ),可以用“( )”。
3 ( ) 3

( )号
读作:3( )3。
3.认识“>”
(1)一只小猴分一根香蕉,够吗?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
我发现:一只猴子对应一根香蕉,小猴还剩( )只,说明小猴比香蕉( ),( )了。
(2)用什么符号表示这小猴与香蕉之间的关系呢?
小猴的数量3比香蕉的数量2( ),可以用“( )”来表示。
3 ( ) 2

( )号
读作:3( )2
4.认识“<”
(1)一只小猴分一个梨呢?拿出学具摆一摆。
我发现:一只小猴分一个梨,梨还有( ),说明小猴比梨( ),( )了。
(2)猴子的数量3比梨的数量4( ),可以用“( )”来表示。
3 ( ) 4

( )号
读作:3( )4
5.书写“=”、“>”和“<”
(1)注意: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
(2)尝试写一写。
(3)大于号和小于号长得非常像,怎么区分它俩呢?
比较两数大和小,要用( )于( )于号,尖尖脑袋对( )数,开口望着( )数哭。
【课后测试】
1.填一填。
有( )个,有( )个。
比( ),比( )。
( )<( ) ( )>( )
2.数一数,填一填。
( )○( ) ( )○( )
3.在○里填上“>”、“<”或“=”。
5○5 1○2 4○3 2○5 3○2
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部分答案】
1.3 5 少 多 3 5 5 3
2.5>4(或4<5) 3=3
3.= < > < >
4.5=5 够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