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名称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 1课时
设计思路 (教学立意与教学构思) 本课设计理念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与中国早期国家治理的探索”为立意设计本课,围绕中华文明的起源、产生、发展等问题展开教学,运用唯物史观说明中华文明在多元、包容的基础上形成多元一体的特点,认识早期国家治理的探索在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首先,利用《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结合教材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提炼石器时代我国人类分布及生产生活的特点,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而说明中华文明在起源时就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其次,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距今 5000多年及以后,选取良渚、龙山等文化和夏朝国家制度、商朝政权建设与内外服制、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等内容进行分析,说明中华文明诞生的历程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能力的培养上,本课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详实的教材资源,通过教材中丰富的地图资料、多种类型史料的呈现及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及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文明表现及分布特点;理解夏朝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难点:掌握中国早期国家的文明表现和特征。
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考古图片、地图,绘制时间轴,理清原始社会的发展脉落,直观感受中华文明起源的空间分布,能够说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新石器时代出土文化遗址,学生经过思考、分析、讨论后,能够说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夏朝的管理制度、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学生经过思考、分析、讨论后,能够归纳、概括并组织语言表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的特点。 4.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结合所学的知识,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认识。
教法学法 史料研读法;讲授法;问题启发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国家宝藏》妇好鴞尊片段,提问学生:“妇好鴞尊是哪一时期的文物?”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殷商时期 教师:(过渡)没错,妇好鴞尊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些文物,通过它们学习漫长的中华文明。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物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青铜文物,帮助学生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环节2:预习检测
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选择和连线题,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通过预习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进行预习检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测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3:讲授新课
任务一:掌握原始社会发展脉络。 教师活动:出示PPT引导学生绘制时间轴。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老师一起绘制原始社会发展脉络图。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构建时空框架掌握原始社会的发展脉络,使时空观这一学科素养落到实处。 任务二:分析原始社会文化遗存的分布特点及发展趋势。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新旧石器遗址分布及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活动:1、观察图片,思考、比较并说出原始社会新旧石器时代生活特点。2、说出人类文化遗址分布特点及趋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做到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 任务三:分析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 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课件展示私有、贫富分化、阶级、部落等图示。 学生活动:1、观察这几张图片结合教材内容,说出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精美的玉器,祭坛和神庙、贫富分化、氏族之间联系加强) 学生活动:2、观察图示、思考、小组讨论并说明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教师活动:3、展示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产生--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图解 设计意图: 通过结合图片史料,讲解生产力发展到阶级分化的过程,树立学生的唯物史观。 任务四:分析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管理方式及文字材料。 学生活动:1、分析、讨论并说出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三者的关系。 2、分析讨论并说出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了解夏、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这些史料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创新之处,归纳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文字史料提高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教师活动:2、课件出示材料,引导学生谈谈对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学生活动:3、畅所欲言,围绕中华文化的多元统一展开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理解中华文化的多元统一,增强民族认同感,落实家国情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环节4:本课小结 教师活动: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之后说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总结补充 教师活动:2、点评并小结
环节5:当堂检测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完成本课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 从整体设计来看:本课各个教学流程均符合课标等要求,教学目标设置体现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贯穿性。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各种情景设置合理,任务驱动有效,教学内容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