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二章(单元):声现象 教 师
第二节(话题):声音的特性 年级科目 八年级物理
教材分析 声音的特性这一节比较重要.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在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探究这些物理规律的方法,以及这些物理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音调的探究实验并不难做,器材也比较易得,应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引出频率的概念.再由人耳昕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学生很容易想到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演示一些直观易懂实验来证实他们的猜想. 音色是声音中比较重要的概念.音色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体验,使学生感悟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声音还是有所区别的.音色不同,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音质不同”。
学情分析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 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 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分别与什么因素有。
教学难点 区分音调与响度。
教具(实验器材)准备 音叉、铁架台、乒乓球、细线、玻璃杯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由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教师问:同学们、你们听到的这段音乐都相同吗?学生答:不相同。出示不同乐器的图片。教师问:不同乐器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为什么不相同呢?学生:思考……教师: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新课教学(一)、音调教师:听小孩和老人的声音,你听出了什么吗?学生:小孩的声音要“尖细”一点。老人的声音要“粗犷”一点。教师:“尖细”的声音我们说这个声音高、而“粗犷”的声音我们说这个声音低。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高,有的听起来低呢?演示实验:你见过用烧杯做这样的演奏吗?用相同的力敲所有的烧杯,每个烧杯所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结论:声音高低不同。学生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大致相同。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数据记录:钢尺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伸出1/5最快最高伸出1/3较快较高伸出1/2慢最低教师: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学生: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教师:讲述频率的概念。视频演示:梳子划动频率与音调演示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教师:再来看下面两个图,哪个图的小球振动快?学生:乙球振动快,频率高。结论:频率:发声体振动快慢,即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物体在1s内振动1000次,频率为1000Hz。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超声波和次声波:教师视频出示小资料: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它们已经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超声波—— 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音。它们已经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教师介绍: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进行交流。发生次声波的现象还有: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以及某些机器工作……(同时投影出示图片)教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回答。教师总结。播放视频动画:听不见的声师生讨论交流、然后总结。教师:简单介绍音调不同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出示图片)音调高 音调低(二)、响度教师演示实验:你见过用烧杯做这样的演奏吗?分别用不同的力敲同一个烧杯,烧杯所发出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结论:声音大小不同、即声音大小不同。概念: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做响度。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结论:物体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概念:物体振动的幅度。教师:下面两个图,哪个图中的小球振幅大?学生:第一个小球振幅大。结论:发声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教师介绍:响度还与人耳到发声体的距离远近有关。活动:老师用手机播放一首音乐、请一名学生从教室前走到教室后面、再从教室后面走到教室前面、感受自己所听到的声音的变化情况。教室对刚才的同学提问:当你从教室前走到教室后面的过程中、你所听到的声音怎样变化?从教室后面走到教室前面的过程中有事怎样变化的?学生答:从教室前走到教室后面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教师:简单介绍响度不同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出示图片)响度强 响度弱(三)、音色教师:播放音频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梁祝》、然后分辨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教师:播放音频两个声音,让学生分辨是谁的声音。学生回答:……总结: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教师:简单介绍音调、响度相同但音色不同声音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出示图片)课后制作与思考:用录音机录下一段自己朗读课文的声音,和同学一起听听这段录音。你认为放出来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一样吗?别的同学认为一样吗?想想看,这是为什么?小结:(简略)(一)、音调(二)、响度(三)、音色 过程评价
设置问题、导入新课设问导入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探究
板书设计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二、响度三、音色
课后反思
人
狗
猫
蝙蝠
海豚
20Hz
20 000Hz
15Hz
50 000Hz
60Hz
65 000Hz
1000Hz
120 000Hz
150Hz
150 00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