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长山头片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长山头片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17 11:30:54

文档简介

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长山头片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认真读题,仔细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2023三上·中宁期中)烧杯里的水加热后会明显减少,这些消失了的水已经变成   进人空气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需要   。
2.(2023三上·中宁期中)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   后,才能读数,读数时用眼睛看温度计液面应   (填“俯视”“平视”或“仰视”)。
3.(2023三上·中宁期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填“继续上升”或“保持不变”)。
4.(2023三上·中宁期中)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    。
5.(2023三上·中宁期中)研究“溶解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时,每组实验只能改变    个件,如研究“水的温度是否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时,只能改变    。
6.(2023三上·中宁期中)物体按照它们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固体、    、   三类。空气属于   
(气体、液体、固体)
7.(2023三上·中宁期中)空气有   并且占据一定的    。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15分)
8.(2023三上·中宁期中)妈妈在晾晒衣服时,把衣服放在通风和向阳的地方更容易干。 (  )
9.(2023三上·中宁期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放入水中就可以马上读出温度 (  )
10.(2023三上·中宁期中)烧水时,壶口冒出的大量“白气”就是水蒸气。 (  )
11.(2023三上·中宁期中)小朋友用吸管向冰块的一部分吹气,被吹的部分先融化,原因是这一部分的冰块外界温度较高 (  )
12.(2023三上·中宁期中)在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实验时需要控制变量。 (  )
13.(2023三上·中宁期中)往清水里加入食盐,加入第一勺和第五勺颗粒消失的快慢一样。 (  )
14.(2023三上·中宁期中)做溶解实验时,若发现烧杯底有少量食盐未溶解,则这一份不能计算在内。(  )
15.(2023三上·中宁期中)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利用了水能溶解沙,而不能溶解食盐的特点。 (  )
16.(2023三上·中宁期中)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  )
17.(2023三上·中宁期中)把橡皮泥做成小船后,它还是橡皮泥。 (  )
18.(2023三上·中宁期中)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层中。 (  )
19.(2023三上·中宁期中)用打气筒能给袋子充气,是因为打气筒能制造空气。 (  )
20.(2023三上·中宁期中)篮球或气球里装着压缩的空气。 (  )
21.(2023三上·中宁期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易变化。 (  )
22.(2023三上·中宁期中)小新在拍打篮球时,发现篮球弹跳不好,于是他又充气20 筒,篮球弹跳正常了,但质量没有增加。 (  )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7分 )
23.(2023三上·中宁期中)熄灭酒精灯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湿抹布盖灭
B.用嘴吹灭
C.用灯帽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
24.(2023三上·中宁期中)乐小新往100毫升水中测入42克食盐,重复搅拌后,杯底还有一些食盘没有溶解。这是因为(  )
A.食盐颗粒太大
B.搅拌的不够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
25.(2023三上·中宁期中)烧杯中的水沸腾了,下面他几个特征与水的沸腾不符的是(  )
A.水会上下翻滚
B.烧杯内出现许多气泡
C.沸腾的过程是一个释放热量的过程
26.(2023三上·中宁期中)为了测量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下面操作错误的是(  )
A.温度计液泡放在水的中部
B.温度计读数时取出温度计
C.及时记录读数
27.(2023三上·中宁期中)把干燥的土块放入水中,能说明土块中有空气的是(  )
A.土块散开了 B.水中有气泡冒出 C.水变浑浊了
28.(2023三上·中宁期中)我们在做吹泡泡游戏时,吹出来的肥皂泡里面装的是(  )
A.空气 B.肥皂 C.水
29.(2023三上·中宁期中)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流感,是因为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说明空气(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空气没有固定形状
四、连线题。( 共10分 )
30.(2023三上·中宁期中)请将出现的现象与其所利用的空气的特征连线。
篮球没有增大,却可以充入许多筒空气 占据空间
热气球没有密封却可以升空 有质量
皮球多充10筒空气能使天平失去平衡 受热会变轻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会流动
竖直放入水中的杯子,杯底的纸团不会湿 可以被压缩
五、实验探究题。
31.(2023三上·中宁期中)小明所在的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下面是给清水加热的实验装置(图1)。请标注实验仪器的名称。
(2)如图2,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要使用酒精灯的    加热。
(3)实验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χ”
①温度计液泡全部浸没,不能触碰杯底和杯壁。(  )
②加热前先记录初始水温,再点燃酒精灯开始计时。(  )
③温度计保持竖直,读数时注意平视。(  )
④为了能站直身体来读数,可以取出温度计,读数完成后再重新放入水中测量。(  )
⑤分工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测量、读数,另一个同学负责计时和记录。(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水蒸气;吸热/加热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烧杯里的水加热后会明显减少,这些消失了的水已经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了,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需要吸收热量。
2.【答案】稳定;平视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3.【答案】100℃;保持不变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汽”;同时是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4.【答案】变大;变小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
5.【答案】1;水的温度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所以研究“溶解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时,每组实验只能改变1个条件,如研究“水的温度是否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时,只能改变水的温度。
6.【答案】液体;气体;气体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空气属于气体。
7.【答案】质量;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所以妈妈在晾晒衣服时,把衣服放在通风和向阳的地方更容易干。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烧水时,壶口冒出的大量“白气”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小朋友用吸管向冰块的一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先融化,原因是这一部分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在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实验时需要控制变量,比如需要控制水量、水温、是否搅拌等条件。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往清水里加入食盐,加入第一勺和第五勺颗粒消失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后边溶解的量会越来越少,速度会越来越慢。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做溶解实验时,若发现烧杯底有少量食盐未溶解,则这一份不能计算在内。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分离方法也就不同。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利用了水能溶解食盐,而不能溶解沙的特点。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常温下,50毫升水能够溶解食盐大约是18克,能够溶解小苏打大约是5克,说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弱。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把橡皮泥做成小船后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它还是橡皮泥。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表面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层中。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用打气筒能给袋子充气,是因为打气筒能压缩空气。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比如篮球或气球里装着压缩的空气。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所以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变化;而水作为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所以占据空间的大小不易变化。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小新在拍打篮球时,发现篮球弹跳不好,于是他又充气20简,篮球弹跳正常了,同时篮球的质量也增加了。
23.【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如果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子上并开始燃烧,可用湿布或沙土覆盖扑灭。
24.【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乐小新往100毫升水中测入42克食盐,重复搅拌后,杯底还有一些食盘没有溶解,这是因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
25.【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A:水会上下翻滚,正确;
B:烧杯内出现许多气泡,正确;
C:沸腾的过程是一个释放热量的过程,错误;沸腾的过程是一个吸收热量的过程。
26.【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A:温度计液泡放在水的中部,正确;
B:温度计读数时取出温度计,错误;温度计读书的时候不能取出来,取出来会受外部条件影响;
C:及时记录读数,正确。
27.【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28.【答案】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我们在做吹泡泡游戏时,吹出来的肥皂泡里面装的是空气。
29.【答案】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流感,是因为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说明空气会流动。
30.【答案】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篮球没有增大,却可以充入许多简空气,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热气球没有密封却可以升空,是因为空气受热会变轻;皮球多充10简空气能使天平失去平衡,是因为空气有质量;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是因为空气会流动;竖直放入水中的杯子,杯底的纸团不会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31.【答案】(1)
(2)外焰
(3)正确;正确;正确;错误;正确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1)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题干中的工具从上到下依次是温度计、烧杯和酒精灯;
(2)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由于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一般用外焰来加热。
(3)①温度计液泡全部浸没,不能触碰杯底和杯壁,正确;
②加热前先记录初始水温,再点燃酒精灯开始计时,正确;
③温度计保持竖直,读数时注意平视,正确;
④为了能站直身体来读数,可以取出温度计,读数完成后再重新放入水中测量,错误;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⑤分工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测量、读数,另一个同学负责计时和记录,正确。
1 / 1宁夏中卫市中宁县长山头片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认真读题,仔细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2023三上·中宁期中)烧杯里的水加热后会明显减少,这些消失了的水已经变成   进人空气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需要   。
【答案】水蒸气;吸热/加热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烧杯里的水加热后会明显减少,这些消失了的水已经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了,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需要吸收热量。
2.(2023三上·中宁期中)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   后,才能读数,读数时用眼睛看温度计液面应   (填“俯视”“平视”或“仰视”)。
【答案】稳定;平视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3.(2023三上·中宁期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填“继续上升”或“保持不变”)。
【答案】100℃;保持不变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水面上会冒“白汽”;同时是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4.(2023三上·中宁期中)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    。
【答案】变大;变小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
5.(2023三上·中宁期中)研究“溶解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时,每组实验只能改变    个件,如研究“水的温度是否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时,只能改变    。
【答案】1;水的温度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所以研究“溶解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时,每组实验只能改变1个条件,如研究“水的温度是否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时,只能改变水的温度。
6.(2023三上·中宁期中)物体按照它们的存在状态可以分为固体、    、   三类。空气属于   
(气体、液体、固体)
【答案】液体;气体;气体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不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不易被压缩,不具有流动性。空气属于气体。
7.(2023三上·中宁期中)空气有   并且占据一定的    。
【答案】质量;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对的打“√”错的打“×”15分)
8.(2023三上·中宁期中)妈妈在晾晒衣服时,把衣服放在通风和向阳的地方更容易干。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所以妈妈在晾晒衣服时,把衣服放在通风和向阳的地方更容易干。
9.(2023三上·中宁期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放入水中就可以马上读出温度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10.(2023三上·中宁期中)烧水时,壶口冒出的大量“白气”就是水蒸气。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烧水时,壶口冒出的大量“白气”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11.(2023三上·中宁期中)小朋友用吸管向冰块的一部分吹气,被吹的部分先融化,原因是这一部分的冰块外界温度较高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小朋友用吸管向冰块的一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先融化,原因是这一部分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12.(2023三上·中宁期中)在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实验时需要控制变量。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在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实验时需要控制变量,比如需要控制水量、水温、是否搅拌等条件。
13.(2023三上·中宁期中)往清水里加入食盐,加入第一勺和第五勺颗粒消失的快慢一样。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往清水里加入食盐,加入第一勺和第五勺颗粒消失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后边溶解的量会越来越少,速度会越来越慢。
14.(2023三上·中宁期中)做溶解实验时,若发现烧杯底有少量食盐未溶解,则这一份不能计算在内。(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做溶解实验时,若发现烧杯底有少量食盐未溶解,则这一份不能计算在内。
15.(2023三上·中宁期中)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利用了水能溶解沙,而不能溶解食盐的特点。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分开,分离有沉淀、过滤、结晶等方法。物质的性质不同,使用的分离方法也就不同。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利用了水能溶解食盐,而不能溶解沙的特点。
16.(2023三上·中宁期中)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常温下,50毫升水能够溶解食盐大约是18克,能够溶解小苏打大约是5克,说明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弱。
17.(2023三上·中宁期中)把橡皮泥做成小船后,它还是橡皮泥。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把橡皮泥做成小船后只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它还是橡皮泥。
18.(2023三上·中宁期中)地球周围有一层厚厚的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层中。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聚集在地球表面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层中。
19.(2023三上·中宁期中)用打气筒能给袋子充气,是因为打气筒能制造空气。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用打气筒能给袋子充气,是因为打气筒能压缩空气。
20.(2023三上·中宁期中)篮球或气球里装着压缩的空气。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比如篮球或气球里装着压缩的空气。
21.(2023三上·中宁期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易变化。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所以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变化;而水作为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所以占据空间的大小不易变化。
22.(2023三上·中宁期中)小新在拍打篮球时,发现篮球弹跳不好,于是他又充气20 筒,篮球弹跳正常了,但质量没有增加。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小新在拍打篮球时,发现篮球弹跳不好,于是他又充气20简,篮球弹跳正常了,同时篮球的质量也增加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 7分 )
23.(2023三上·中宁期中)熄灭酒精灯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湿抹布盖灭
B.用嘴吹灭
C.用灯帽盖灭后,拔出灯帽再盖上
【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如果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子上并开始燃烧,可用湿布或沙土覆盖扑灭。
24.(2023三上·中宁期中)乐小新往100毫升水中测入42克食盐,重复搅拌后,杯底还有一些食盘没有溶解。这是因为(  )
A.食盐颗粒太大
B.搅拌的不够
C.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
【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乐小新往100毫升水中测入42克食盐,重复搅拌后,杯底还有一些食盘没有溶解,这是因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限。
25.(2023三上·中宁期中)烧杯中的水沸腾了,下面他几个特征与水的沸腾不符的是(  )
A.水会上下翻滚
B.烧杯内出现许多气泡
C.沸腾的过程是一个释放热量的过程
【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A:水会上下翻滚,正确;
B:烧杯内出现许多气泡,正确;
C:沸腾的过程是一个释放热量的过程,错误;沸腾的过程是一个吸收热量的过程。
26.(2023三上·中宁期中)为了测量水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下面操作错误的是(  )
A.温度计液泡放在水的中部
B.温度计读数时取出温度计
C.及时记录读数
【答案】B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A:温度计液泡放在水的中部,正确;
B:温度计读数时取出温度计,错误;温度计读书的时候不能取出来,取出来会受外部条件影响;
C:及时记录读数,正确。
27.(2023三上·中宁期中)把干燥的土块放入水中,能说明土块中有空气的是(  )
A.土块散开了 B.水中有气泡冒出 C.水变浑浊了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把土壤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28.(2023三上·中宁期中)我们在做吹泡泡游戏时,吹出来的肥皂泡里面装的是(  )
A.空气 B.肥皂 C.水
【答案】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的作用有很多,比如我们在做吹泡泡游戏时,吹出来的肥皂泡里面装的是空气。
29.(2023三上·中宁期中)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流感,是因为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说明空气(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可以被压缩 C.空气没有固定形状
【答案】A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但是具有一定的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流感,是因为病毒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说明空气会流动。
四、连线题。( 共10分 )
30.(2023三上·中宁期中)请将出现的现象与其所利用的空气的特征连线。
篮球没有增大,却可以充入许多筒空气 占据空间
热气球没有密封却可以升空 有质量
皮球多充10筒空气能使天平失去平衡 受热会变轻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会流动
竖直放入水中的杯子,杯底的纸团不会湿 可以被压缩
【答案】
【知识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解析】【分析】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篮球没有增大,却可以充入许多简空气,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热气球没有密封却可以升空,是因为空气受热会变轻;皮球多充10简空气能使天平失去平衡,是因为空气有质量;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是因为空气会流动;竖直放入水中的杯子,杯底的纸团不会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五、实验探究题。
31.(2023三上·中宁期中)小明所在的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下面是给清水加热的实验装置(图1)。请标注实验仪器的名称。
(2)如图2,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要使用酒精灯的    加热。
(3)实验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χ”
①温度计液泡全部浸没,不能触碰杯底和杯壁。(  )
②加热前先记录初始水温,再点燃酒精灯开始计时。(  )
③温度计保持竖直,读数时注意平视。(  )
④为了能站直身体来读数,可以取出温度计,读数完成后再重新放入水中测量。(  )
⑤分工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测量、读数,另一个同学负责计时和记录。(  )
【答案】(1)
(2)外焰
(3)正确;正确;正确;错误;正确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1)工具能够帮助人类做许多人类不能做的事情,扩大了人的视野,延伸了人的肢体,增强了人的力量。我们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工具。题干中的工具从上到下依次是温度计、烧杯和酒精灯;
(2)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由于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一般用外焰来加热。
(3)①温度计液泡全部浸没,不能触碰杯底和杯壁,正确;
②加热前先记录初始水温,再点燃酒精灯开始计时,正确;
③温度计保持竖直,读数时注意平视,正确;
④为了能站直身体来读数,可以取出温度计,读数完成后再重新放入水中测量,错误;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⑤分工合作,一个同学负责测量、读数,另一个同学负责计时和记录,正确。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