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教版小数二年级上册4.2.5 解决问题例7(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人教版小数二年级上册4.2.5 解决问题例7(课件+教学设计+分层作业+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18 19:01:10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4.2.5 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01
Learning goals
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示数学问题的方法。
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技能目标
素养
重点
难点
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
知识链接
02
Knowledge Links
1.看图写算式。
=
5
5
×
25

2.用图表示下面算式。
3×2 3+2
探究新知
Explore new knowledge
03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
多少张?
例7.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读一读这两道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两道题中都有4和5,但是意义不一样。问题(1)中,4是桌子排数,5是每排张数;问题(2)中,4是一排的张数,5是另一排的张数。
相同点
不同点
问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
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
5 × 4 = 20(张)
5 + 4 = 9(张)
“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几与几的和是
多少”用加法计算。
怎样解答?
口答:一共有 张。
口答:一共有 张。
20
9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
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
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5张
4排
5张
4张
画出直观图就清楚了。试试吧!
你画的图和题目表达的意思一致吗?
可以结合图,看看算式是不是正确地表示了题目的意思。
解答正确吗?
做事情,我是认真的。
(1)“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几与几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但如果加数不相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小结
课堂检测
04
Classroom testing
5个6的和是多少
5与6的和是多少
1
画图表示下面的算式。
5 × 6 = 30
5 + 6 = 11
(1)汉字“犇”读作“bēn”,它的笔画是几画?
(2)有个小朋友叫“牛犇”,他的姓名的笔画一共是几画?
3 × 4 = 12(画)
口答:它的笔画是12画。
4 × 4 = 16(画)或 4+12=16(画)
口答:一共是16画。
2
汉字“牛”的笔画是4画。
3人
3人
3人
3人
3人
3人
2人
2人
2人
2人
3人
5人
7人
(1)划船的有多少人?
3 + 5 + 7 = 15(人)
口答:划船的有15人。
(2)坐摩天轮的有多少人?
3 × 6 = 18(人)
口答:坐摩天轮的有18人。
3
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故事书:5元一本
(1)买5本科技书要多少元钱?
6 × 5 = 30(元)
(2)买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钱?
6 + 5 = 11(元)
口答:一共要11元钱。
科技书:6元一本
口答:买5本科技书要30元钱。
4
5 × 2 = 10(个)
4 × 2 = 8(个)
10 + 8 = 18(个)
口答:这头亚洲象一共有18个脚趾。
5
一头亚洲象每个前肢有5个脚趾,每个后肢有4个脚趾,这头亚洲象一共有多少个脚趾?
4 + 6 × 4 = 28(只)
答:这些猫一共有28只脚。
6
国国养了一只猫,某天它生了6只小猫。这些猫一共有多少只脚?
总结评价
05
Summary evaluation
点击输入标题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小组交流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解决问题
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
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
5 × 4 = 20(张)
5 + 4 = 9(张)
“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几与几的和是
多少”用加法计算。
点击输入标题
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自我评价
点击此处输入标题
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06
Assign homework
01
补充《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
0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03
预习下一节内容。
感谢聆听
202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层作业
4.2.5 解决问题
知识点:学会用1——6的乘法解决问题,会解答加法、乘法、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1.二年级有3个班参加跳绳比赛,每个班选6个人参加,一共选多少人?
2.二年级有3个班参加跳绳比赛,6 个班参加跳高比赛,一共有多少班参加比赛?
特别提醒:根据题意,理解加法、减法、乘法、乘加、乘减等计算原理,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题意所代表的算式。
【基础演练】
3.口算。
2×4= 2×5= 5×6= 5×3= 4×3=
6×2= 6×4+9= 6×5-19= 3×5-6= 4×5+36=
4.
(1)图中一共有多少棵树?
(2)有5排树,每排6棵,一共有多少棵树?
【变式运用】
5.两个小组浇树。
第一小组有3个同学,每个浇了6棵树,第一小组一共浇了多少棵树?
(2)第二组有2个同学,一个同学浇了3棵树,另一个同学浇了6棵树,第二小组一共浇了多少棵树?
6.操场上有5组小朋友在做游戏,每组6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拓展提升】
7.小明和小丽一起做纸花,小明做了5朵,小丽做了6朵,他们一共做了多少朵?
8.国国养了一只猫,某天它生了6只小猫。这些猫一共有多少只脚?
9.一头亚洲象每个前肢有5个脚趾,每个后肢有4个脚趾,这头亚洲象一共有多少个脚趾?
参考答案:
1.18人
2.9个
3. 2×4=8 2×5=10 5×6=30 5×3=15 4×3=12
6×2=12 6×4+9=33 6×5-19=11 3×5-6=9 4×5+36=56
4.(1)5+6=11(棵)答:图中一共有11棵树.
(2)5×6=30(棵)答:一共有30棵树.
5.(1)6×3=18(棵)答:第一小组一共浇了18棵树。
(2)3+6=9(棵)答:第二小组一共浇了9棵树.
6.5×6=30(个)答:一共有多30小朋友.
7.5+6=11(朵)答:他们一共做了11朵。
8.4 + 6 × 4 = 28(只)
9. 5 × 2 = 10(个)
4 × 2 = 8(个)
10 + 8 = 18(个)
口答:这头亚洲象一共有18个脚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4.2.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例 7 将用乘法解决的问题与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对照编排,设计了两个情境相似、数据相同、问题相同但教量关系不同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不同的运算解决问题。例题的编排体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在“怎样解答 ”环节,呈现了学生画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由此感受到要认真分析题意,在理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的运算解决问题;在“解答正确吗 ”环节,以文字呈现了回顾检验的内容和顺序—— 先检查图再检查算式,教给学生回顾检验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能解决简单的有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后,有些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就用减法的学生,将会面临选择算法的难题。为避免学生盲目套用某一种方法,就需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示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核心素养 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链接 1.看图写算式。 2.用图表示下面算式。 3.导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探究新知 1.“用乘法解决”和“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比较。 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师:两道题中都有4和5,但是意义不一样。问题(1)中,4是桌子排数,5是每排张数;问题(2)中,4是一排的张数,5是另一排的张数。 师:那么该怎样解答?同学们合作交流,和同伴说说你的方法吧。 合作交流,教师巡堂指导。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生1: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 生2: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 师:很好,那么“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乘法。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5 × 4 = 20(张)。 师:那么“求几与几的和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加法。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5 + 4 = 9(张)。 师:画出直观图就清楚了。同学们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自主画图,教师巡堂指导。派学生上台画直观图。 问题(1): 师:所以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生:20张。 问题(2): 师:所以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生:9张。 师:你画的图和题目表达的意思一致吗?同学们的解答正确吗?该怎么判断呢? 生:先检查图画得对不对,再看看算式是不是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 2.小结。 (1)“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几与几的和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但如果加数不相同,不能用乘法表示。 在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看懂图意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检测 1. 2. 3. 4. 5.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 课堂知识点总结: 3. 自我课堂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5×4=20(张) (2)5+4=9(张)
课后作业 1. 完成《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整理笔记。 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
课后反思 亮点:本节课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相互结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不足之处:在解决问题时,学生说的少一些,不能让所有学生真正理解问题。 课堂教学建议:在教学时,要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路和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在让所有学生完成问题的基础上再计算,也能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
4.2.5《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
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示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学习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导学要求】
1.自学教材P63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
2.使用导学单独立思考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导学部分的学习,完成课后检测部分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课前预习】
提问:你能画图表示下面算式的含义吗?
6+2 6×2
【课堂导学】
根据例7图,
(1)图1有5排桌子,每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2)图2有4排,每排2张,且多出来一张,一共多少张桌子?
【课后检测】
1. 看图列式。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
2. 在○里填上“+”“-”或“×”。
4 ○ 3 = 12 2 ○ 2 = 4 8 ○ 5 = 3 3 ○ 3 = 9
3 ○ 3 = 6 6 ○ 5 = 11 5 ○ 5 = 25 4 ○ 6 = 24
3.二(1)班同学种树,横着看每行有5棵,竖着看每列有6棵。他们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4.一头亚洲象每个前肢有5个脚趾,每个后肢有4个脚趾,这头亚洲象一共有多少个脚趾?
5.国国养了一只猫,某天它生了6只小猫。这些猫一共有多少只脚?
【部分答案】
1. 6 × 3 = 18 6 + 4 = 10
2. × × - × + + × ×
3.5 × 6 = 30(棵)口答:他们一共种了30棵树。
4.5 × 2 = 10(个) 4 × 2 = 8(个) 10 + 8 = 18(个)
口答:这头亚洲象一共有18个脚趾。
5.4 + 6 × 4 = 28(只) 答:这些猫一共有28只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