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自测自评试卷(含答案)
(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姓名 得分
一、选择下列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打“√”。(3分)
高粱(lánɡ liánɡ) 菜畦(qī qí) 山坳(ào yòu)
瞟着(piāo piǎo) 拟(nǐ lǐ)烹 调(pēn pēnɡ)订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ái xiǎn zhē ɡài shōu suō yù bào jiànɡ yóu
( ) ( ) ( ) ( ) ( )
fènɡ xì dǒu pénɡ xuān nào bènɡ tiào zuǐ chún
( ) ( ) ( ) ( ) (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苞蕾(bāo) 菜畦(qí) 铁轨(ɡuǐ)
B.痱子(fēi) 瞟着(piào) 高粱(liánɡ)
C.焖上(mèn) 玛瑙(nǎo) 窸窣(sū)
D.瓦蓝(wǎ) 蒜薹(tāi) 嘟囔(nānɡ)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
B.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C.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D.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3.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他再三( )老师准许他参加这次夏令营。
(2)我不( )财富,我只希望家人平安。
(3)张连长( )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连。
(4)遇到敌人,要和他斗智斗勇,( )是没有用的。
(5)琳琳再三( )妈妈给她买那件红色的连衣裙。
A.乞求 哀求 请求 央求 恳求
B.哀求 恳求 乞求 请求 央求
C.恳求 乞求 请求 哀求 央求
D.请求 央求 恳求 哀求 乞求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露声色地听英语讲座。
B.他谈起取得的成绩来眉飞色舞,而对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轻描淡写,一言带过。
C.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D.我的同桌听课专心,思考缜密,做事更是一丝不苟。
5.填入下面句中方框内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②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③“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喜欢你了。”
④为什么答应得好好的□今天又反悔了呢
A.: —— , B.,…… : C. ,—— : , D. :…… , ,
6.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人要多学习,多锻炼,“按时”长大成人。
B.人和各种生物一样,要不断地成长,才能有收获。
C.人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尽可能地提高自己。
D.人要趁着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多吃点儿,长得快一点儿。
7.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那些能够成大事的人,他们更相信“勤奋是金”。
②其次,懒惰的人还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总存有侥幸心理。
③对于懒惰的人来说,想要成大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④所以在被懒惰摧毁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摧毁懒惰。
⑤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儿风险就吓破了胆。
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⑤② C.③⑤②①④ D.③⑤①②④
8.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
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兰生幽谷,色淡香清:菊开深秋,清丽淡雅,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竹经冬不凋,非树非草,自成美景,外形笔直而内壁空虚,傲岸苍翠;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傲霜斗雪。
让我们做一丛幽兰吧, ;让我们做一株秋菊吧, ;让我们做一竿翠竹吧, ;让我们做一朵红梅吧, 。
①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像一位隐居田园的诗人 ②刚直谦逊,不亢不卑,如处世潇洒的学士 ③甘于寂寞,品性高尚,像远离尘俗的谦谦君子 ④美丽绝俗,蔑视困苦,坚韧不拔,正如那含笑面对敌人屠刀的巾帼英雄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选择一个词语,确定中心,照样子进行具体的描述。(4分)
愤怒 期待 委屈 兴奋 感动 悲伤
. .
. .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2分)
1.《夏天里的成长》开篇以“ ”引领全文,分别列举了 、 等的生长来说明这个意思。(3分)
2.在《盼》中,作者以 为中心,通过人物的 和 描写,烘托出“我”在 、 不同的心情。(5分)
3.“以 为宗,不以 为本。”中心意思确立后,怎样才能把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呢?我们可以围绕中心意思, .
. 。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 ,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4分)
阅读理解。(25分)
课内阅读。(12分)
盼(节选)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选文中有多处心理描写,画“ ”的句子表现了“我” 的心情;画“ ”的句子则表现出“我” 的心情。(2分)
品读句子,完成填空。
(1)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2分)
(2)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①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请运用同样的手法仿写句子: .
. 。(5分)
②朗读这句话时应读出(喜悦 热烈 羡慕)的心情。(在正确的选项上打“√”)(1分)
3.雨点儿打在“我”的雨衣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2分)
. .
(二)课外阅读。(13分)
夏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潺潺,而夏呢,总是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照样子,仿写句子。(2分)
夏之色 .
冬之色 .
2.结合文章第④段,说说“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
.
.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③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第③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第④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第⑤段结束用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赞美夏的态度,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结构完整。
4.第⑤段写历代文人对“春花秋月”的赞美起何作用?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
5.作者认为夏天“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但他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这是为什么 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
.
七、习作展示。(30分)
在你记忆的宝库里,是不是珍藏着许多美好的回忆 是一次“重大”的发现,还是一次开心的活动 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还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是受到一次温馨的关怀,还是为他人的一次特别付出……请你从中选取一件事情,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内容要具体,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自测自评试卷(含答案)
(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姓名 得分
一、选择下列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打“√”。(3分)
高粱(lánɡ liánɡ√) 菜畦(qī qí√) 山坳(ào√ yòu)
瞟着(piāo piǎo√) 拟(nǐ√ lǐ)烹 调(pēn pēnɡ√)订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ái xiǎn zhē ɡài shōu suō yù bào jiànɡ yóu
(苔藓) (遮盖) (收缩) (预报) (酱油)
fènɡ xì dǒu pénɡ xuān nào bènɡ tiào zuǐ chún
(缝隙) (斗篷) (喧闹) (蹦跳) (嘴唇)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苞蕾(bāo) 菜畦(qí) 铁轨(ɡuǐ)
B.痱子(fēi) 瞟着(piào) 高粱(liánɡ)
C.焖上(mèn) 玛瑙(nǎo) 窸窣(sū)
D.瓦蓝(wǎ) 蒜薹(tāi) 嘟囔(nānɡ)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D)。
A.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
B.妈妈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C.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D.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3.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组是(C)。
(1)他再三()老师准许他参加这次夏令营。
(2)我不()财富,我只希望家人平安。
(3)张连长()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连。
(4)遇到敌人,要和他斗智斗勇,()是没有用的。
(5)琳琳再三()妈妈给她买那件红色的连衣裙。
A.乞求 哀求 请求 央求 恳求
B.哀求 恳求 乞求 请求 央求
C.恳求 乞求 请求 哀求 央求
D.请求 央求 恳求 哀求 乞求
4.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露声色地听英语讲座。
B.他谈起取得的成绩来眉飞色舞,而对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轻描淡写,一言带过。
C.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D.我的同桌听课专心,思考缜密,做事更是一丝不苟。
5.填入下面句中方框内的标点,正确的一项是(D)。
①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②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③“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喜欢你了。”
④为什么答应得好好的□今天又反悔了呢
A.: —— , B.,…… : C. ,—— : , D. :…… , ,
6.对“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理解不恰当的是(D)。
A.人要多学习,多锻炼,“按时”长大成人。
B.人和各种生物一样,要不断地成长,才能有收获。
C.人要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尽可能地提高自己。
D.人要趁着夏天气温高的时候,多吃点儿,长得快一点儿。
7.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C)。
①而那些能够成大事的人,他们更相信“勤奋是金”。
②其次,懒惰的人还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总存有侥幸心理。
③对于懒惰的人来说,想要成大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④所以在被懒惰摧毁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摧毁懒惰。
⑤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儿风险就吓破了胆。
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⑤② C.③⑤②①④ D.③⑤①②④
8.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中的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C)。
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兰生幽谷,色淡香清:菊开深秋,清丽淡雅,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竹经冬不凋,非树非草,自成美景,外形笔直而内壁空虚,傲岸苍翠;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傲霜斗雪。
让我们做一丛幽兰吧, ;让我们做一株秋菊吧, ;让我们做一竿翠竹吧, ;让我们做一朵红梅吧, 。
①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像一位隐居田园的诗人 ②刚直谦逊,不亢不卑,如处世潇洒的学士 ③甘于寂寞,品性高尚,像远离尘俗的谦谦君子 ④美丽绝俗,蔑视困苦,坚韧不拔,正如那含笑面对敌人屠刀的巾帼英雄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
四、选择一个词语,确定中心,照样子进行具体的描述。(4分)
愤怒 期待 委屈 兴奋 感动 悲伤
例:感动:我双手紧握,全身绷紧,眼眶在发热发烫,不一会泪水就满眶了,装不住溢了出来,轻轻地滑落到嘴边,可是,我尝尝这泪,甜甜的,不由得笑了起来。
愤怒: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满脸的汗珠子,拳头在讲台上捶得砰砰响。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2分)
1.《夏天里的成长》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引领全文,分别列举了苔藓、竹子等的生长来说明这个意思。(3分)
2.在《盼》中,作者以盼为中心,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烘托出“我”在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不同的心情。(5分)
3.“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中心意思确立后,怎样才能把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呢?我们可以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4分)
阅读理解。(25分)
课内阅读。(12分)
盼(节选)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 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选文中有多处心理描写,画“ ”的句子表现了“我”担心雨会下完,无法穿雨衣出门的心情;画“ ”的句子则表现出“我”满脑子想着穿雨衣的心情。(2分)
品读句子,完成填空。
(1)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雨对“我”有着非常强的吸引力。(2分)
(2)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①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马路面比作玻璃;把小杨树上的雨滴比作珍珠玛瑙。请运用同样的手法仿写句子:风儿吹着雨后的草地,草地油亮亮的像是一层绒毯;风儿吹着路边的小树,小树飒飒作响像是奏着交响乐。(5分)
②朗读这句话时应读出(喜悦√ 热烈 羡慕)的心情。(在正确的选项上打“√”)(1分)
3.雨点儿打在“我”的雨衣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2分)
雨点儿打在雨衣上,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好像是雨点儿在向“我”问好。
(二)课外阅读。(13分)
夏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潺潺,而夏呢,总是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照样子,仿写句子。(2分)
夏之色为暖的黄,如金桔,如麦浪,孕育着蓬勃的希望;
冬之色为纯的白,如银霜,如飞雪,象征着美好的心灵。
2.结合文章第④段,说说“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农民弯着腰、流着汗,想着快割、快打麦子,
(2)农民晚睡早起,担心天气,
(3) 麦子打完农民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第③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第③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
C.第④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
D.第⑤段结束用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赞美夏的态度,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结构完整。
4.第⑤段写历代文人对“春花秋月”的赞美起何作用?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这样写有衬托作用,用文人笔下的春花秋月衬托浸满苦涩汗水的夏季,用文人的闲情逸致衬托农民劳动的紧张。
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紧张、热烈的旋律的赞美之情。
5.作者认为夏天“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但他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这是为什么 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因为人们在这个浸在苦涩汗水的季节里收获着希望,又播种着新的希望。
七、习作展示。(30分)
作文。30 分
在你记忆的宝库里,是不是珍藏着许多美好的回忆 是一次“重大”的发现,还是一次开心的活动 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还是一次愉快的合作 是受到一次温馨的关怀,还是为他人的一次特别付出……请你从中选取一件事情,以“美好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内容要具体,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