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潍坊国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潍坊国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7 16:51:31

文档简介

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现、艺术效果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B[B项,“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想”于文无据,根据原文“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
0.B[“山居”指“生活在山野之中”独立成句:“五谷所生”作主语,与“非麦而豆”形成判断
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可知文中并没有提到法、阴阳、名三家是否吸
句,中间断开,排除A、C两项;“豆饭藿羹”并列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民不厌糟糠
收儒、道的思想。]
译为“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糟糠”是食物,因此应在“糟糠”之后断开,排除A、D两项。】
2.D[A项,“但二者人生态度与主张看似不同实则完全一致”说法错误,原文为“儒家的人生观…
11.C[A项,正确。B项,正确,“山东”今义指山东省。C项,《促织》中的“被”意为“覆盖”,意义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道家的人生观…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可见二者的人生态度与主
不同。句意“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D项,正确,《鸿门宴》中的“幸
张不一样。B项,“显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说法错误,原文只是在阐
意为“幸亏、幸而”,“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句意“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述儒家和道家的不同,并没有说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家的长远
12.B[B项,“合纵者没有真才实学”“为自己谋取利益,不考虑国家的安危”错误。原文“听从人之
发展。C项,“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
甘言好辞”“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是说须臾之说”是说听信宣传合纵的人的甜言蜜语,
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错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与“院士的气质
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信一时的谬论。】
与风度”只能是不同类型的人,不能说是相反的,因此不属于“儒道两家‘处处相反”的内容。]
13.(1)事情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持守,事情脆弱的时候
3.B[A项,“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指立身),也让他人站得
容易分离。
住;自己想行得通(事业通达),也让他人行得通。符合“儒家”思想。B项,“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
(2)攻打楚国并占有它的土地,转移了祸患还能使秦王高兴,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我为一”指天和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符合“道家”思想。C
解析关键得分点(1)“持”,持守;“兆”,显露迹象,“泮”,同“判”分离;“微”细微。(2)“私”
项,“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指崇尚和尊敬贤才是为政根本。贤才是国家的栋梁,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私人占有,掠夺;“说”,同“悦”,喜悦,高兴;“便”,有利,适宜;“计无便于此者也”,定语后置句
这符合“墨家”思想。D项,“兵贵胜,不贵久”指用兵打仗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持久消耗,这是古代
14.①用军事力量威胁韩王,让韩国不敢武力抗秦:②用言语离间韩楚,说秦国的敌人是楚国,不是韩
的一种战争指导思想。
国:③用利益诱惑韩王,许诺侍奉素国能够免除祸患获得好处
4.①首先提出“人本”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或意义、地位、作用):②接着以儒、道
[参考译文]
两家为例阐述它们虽然致思路向不同,但都体现了社会和谐、人生美好的“人本”思想;③最后指
张仪替秦国组织连横游说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野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麦子就
出儒道可以在“人本”基础上实现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具有包容性。
是豆类;老百姓食用的,大都是豆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韩国土
5.①儒、道两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对立鲜明,又相融互补:②儒、道两家思想都有博大的包容性和开
地纵横不到九百里,没有两年的粮食储备。估计大王手下的军队,全部加上不足三十万,而且其中还
放性,能使自身不断丰富发展;③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
要包括杂役人员。除去守卫边界亭堡的兵士外,现成的可供调动的最多不过二十万罢了。而秦国穿
6.A[A项,根据文章第10段墨子说的“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
着盔甲的军队有一百多万,战车有干辆,战马有万匹,勇猛的士兵,赤脚不戴头盔踊跃奔杀,弯弓射敌
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曹公子没有继承墨子的精神,没有切切
持戟冲锋的,多得数不清。秦军战马精良,士兵众多,马的前蹄飞腾后蹄猛蹬,速度快到前后蹄之
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间一跃可以跨过三寻的,同样不可胜数。崤山东面的六国军队,披甲戴盔参与会战,秦军脱掉盔甲袒
7.C[C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轻松诙谐的语言反而增强了小说的严肃性。】
臂赤足来迎敌,个个能左手提人头,右手挟俘虏。秦兵与崤山东面的六国兵士相比,好比勇士孟贲
8.人物形象的角度:①墨子即使草鞋被磨破,脚上起泡也不停止赶路、长途跋涉,教导学生积极
与懦夫相比:用重兵压服六国,就像大力士乌获对付婴儿一般容易。用孟贲、乌获一样的勇士作战,
备战,“不要弄玄虚”“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塑造了一个不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
去攻打不服的弱小国家,与把千钧重力直接压在鸟卵上面没有什么不同,肯定没有能够幸免的了。
②他为救宋国百姓劳形苦心,深入楚国去说服公输般,展现了一个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各国的诸侯们不考虑自己兵力弱、粮食缺乏,却去听信宣传合纵的人的甜言蜜语,他们勾结在一起
人物形象塑造:①细节描写,多处描写墨子草鞋磨损破碎,展现了墨子不辞辛劳、埋头苦干的形
相互吹嘘,个个都说:‘听了我的主意便可以在天下称强称霸。’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信
象②侧面描写的方法,从墨子的学生曹公子空喊口号的行为,反衬了墨子的实干精神:撒好③对宋
时的谬论,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大王不待奉秦国,秦就会发兵占据宜阳,截断韩国的上
国和楚国两国环境的描写,衬托出墨子为民请命、扶危济困的形象。(手法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才
党地区,再向东夺取成皋、宜阳,那么鸿台宫、桑林苑,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要是阻塞了成皋、
可得分)
截断了上党地区,那么大王的国土就要被分割了。早侍奉秦国就安全,不侍奉秦国就危险。如果制
9内容上,结尾写为宋国奔波的墨子归来时,却在宋国遭遇搜身、“被募捐”,避雨不得以致鼻塞的
造的是祸端却要想得到福报,计虑粗浅而结怨很深,违背秦国而顺从楚国,即使想要国家不灭亡,那
尴尬经历,使小说内容丰富完整。②人物形象塑造上,使墨子不计名利、为民请命的形象更加鲜明
是不可能的。所以替大王着想,还不如侍奉秦国。秦国最大的希望没有比得上使楚国削弱了,而最
③主题表现上,深化了小说主旨,突出了真正的英雄默默无闻甚至被人误解的沧桑感,深刻地揭示出
能削弱楚国的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由韩国的地势决定的。现
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这一主旨。④艺术效果上,在诙谐幽默中引人深思,余味悠长。(内容概括2分。
在大王面向西侍奉秦国来进攻楚国,做秦国的城邑,秦王必然高兴。攻打楚国并占有它的土地,转移 潍坊国开中学高二年级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潍坊国开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恶人世的繁文缛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学
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院士的气质与风度。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二:
材料一: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
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
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
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
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
线索。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
一度显得子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
的互补。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
儒家的人生观,已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
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
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
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
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
“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恪早
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
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作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
以成就自己的版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
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
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
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
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
(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一一国学之根基》)
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
材料三:
于朝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
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
者。
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
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
尚、仁慈亲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
以“仁”为核心,构建“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
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
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
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
意。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
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
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
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美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保持人的真性情,厌
(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实施精彩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年级主流价值观:团结奋进承担贵任主动成长优雅幸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