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复习巩固: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发源地?特点?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3、爱迪生的重大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交通工具及人物?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新材料有?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对比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开始行业
领先国家
标志
动力
新能源
主要发明
进入时代
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影响 启示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英国
美国、德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蒸汽机
电力、内燃机
电力、石油
煤炭
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汽船
发电机、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电话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机器大工厂
垄断组织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③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1)生产力(2)生产关系(3)社会生活(4)国际关系
棉纺织业(轻工业)
重工业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政治体系:资本主义
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殖民体系:资本主义经济开放性扩张性的结果
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亚非拉美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附庸国
亚非拉美被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学习目标
了解工业革命后英、法、美、德等国在人口数量和劳动力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了解大众教育出现的背景;了解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
本课知识结构
一、缘何变化(P23)
二、变化之现(P23-27)
三、反思变化
自主学习:
1.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原因?
2.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带来的变化有哪些具体表现?
一、缘何变化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
小组交流 快速阅读教材23—26页内容,
1.说说这些新事物给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带来的变化及表现?
2.这些变化可以分为总结为几个方面?分析这些变化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二、变化之现
思考: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材料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壹
人 口 变化
美国宣传画报
1、人口增长
(美国、德国较快)
2、职业结构变化
(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
3、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贰
大 众 教 育
二.大众教育
1.背景:
2.表现: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发展发展的需要
①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②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
③1870年,英、法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近代法国课堂
近代英国乡村课堂
1802年拿破仑在法国颁行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学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3.意义: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叁
城 市 化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规划后的城市
新兴工业城市增多并得到发展
城市人口增多
肆
社 会 问 题
19世纪英国煤矿巷道中的工人
贫富分化加剧
“卢德分子”破坏机器的场景漫画
19世纪中叶,纽约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经济首都”,人口更超过了英国的工业中心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的总和。但同时“城市中,复杂、依赖、贫穷和痛苦再加上有古罗马那样的肆无忌惮的奢侈,己取代了朴素、工业自由和财富均等。罪行、犯罪和疾病己进入了城市。”——摘录自兰科维奇《纽约简史》
社会矛盾激化
环境污染与破坏
雾都
大气污染
污水排放
被污染的河水
滥伐树木:“12英尺粗的战利品”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三、反思变化
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②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③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合理调整好人口结构问题;⑤解决好民工进城与治安问题;
⑥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工业革命
人口变化
城市化
社会问题
大众教育普及
人口增长
劳动力结构变化
妇女地位提高
无产阶级壮大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
社会矛盾激化
推动
带来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带来
促进
促进
促进
知识小结
材料 19世纪的前40年,伦敦发生了14次毒雾事件。城市里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意倾倒,由于缺乏厕所,人们随处便溺。泰晤士河也变得肮脏浑浊不堪。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措施。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后来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控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后来又成立了首都公务委员会,监督和管理全国供水、排水系统。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英国政府的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针对城市环境的哪些问题进行治理。(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出现上述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4分)
(3)综上所述,英国城市环境治理呈现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4分)
答案解析
(1)大气污染;水污染;公共卫生问题。(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发展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制定法律;成立机构;政府长期贯彻执行。(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启示
(1)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应该重视生态环境和污染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
(2)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建设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成果,趋利避害近代科学和文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柄双刃剑
1.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到1914年,人口从1 000万增加到超过1亿。对美国人口剧增说法最正确的是( )
A.美国生育政策的影响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大量移民的迁入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堂练习
B
2.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
A.保护环境 B.控制人口增长
C.注重农业生产 D.节约能源
A
3.下图是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图,促使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殖民扩张和掠夺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工业革命的完成
D
4.如表是1880-1900年欧洲部分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万)。下列属于形成这一变化原因的是( )
A.贫富分化问题加剧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年份 伦敦 巴黎 柏林
1880年 90 60 17
1900年 470 360 270
D
5.1833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教育进步触发启蒙运动
D.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B
(1)根据材料,指出推动15世纪末开始出现人口从西欧流向美洲的重要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
观点:人口迁移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论述:魏晋南朝时期,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与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移民与黑奴流入美洲,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有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对美洲等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使城市规模得以发展,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城市化进程。
可见,人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的迁移与流动影响着一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进程。
【课堂练一练】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