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菊中觅真情——《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在学习今天这篇文章前,我们跟以往一样,先来通过标题感知大意。
师:标题哪些是关键词呢?
生:“秋天”——点明了文章叙事的时节;“怀念”——表达“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师:秋天,我们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学过,自古逢秋(生齐回:悲寂寥),这篇文章光从“秋天”就给我们奠定了文章情感基调(悲伤、沉重),我们来看看这张图片,有什么花,是在秋天盛开的呢?
生齐回:菊花
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同学们见过菊花吗?它给人怎样的感觉呢?有没有同学举手跟大家分享一下?(师先举手示意学生)
生:我觉得这菊花在秋天也开得灿烂,说明它坚强、乐观。
生:我感觉白色的菊花给人一种很悲伤的感觉。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不错,菊花因其特性历来是诗中常客,其代表的意蕴多重,我们接着来读一组古诗感受一下。
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3、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咏菊》
4、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师:感受了古人对菊花不同描绘,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秋天的怀念》,看看史铁生想通过这菊花,告诉我们什么?
师:同学们已经提前预习过了,本文用“三次看花”串起叙事脉络,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有没有同学来展示一下他的预习成果?(师先举手示意学生)
生:第一次——母亲:“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我”:“不,我不去!”
第二次——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我”:“什么时候?”
第三次——妹妹: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有没有发现,“我”去北海看菊的态度怎么样?
生齐回:从不愿意——去看菊
师:好,为什么“我”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呢?我们通过三个主题来尝试分析一下。
史铁生,
1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8岁自愿去陕北延安一带插队;
20岁因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21岁双腿瘫痪,开始轮椅生涯。
师:看完这段材料后,同学们有什么感觉?(师举手示意)
生:史铁生年纪轻轻,考上了清华大学,但是仅21岁就双腿瘫痪了。
师:史铁生在最好的年华,发现一生都被囚禁在轮椅上,如果是你,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感觉我的世界都毁灭了,很绝望。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没错,我想当时史铁生也是与大家一样,感觉到活着都是一种折磨。那作为母亲,从她的角度,第一句应该是怎样的语气?
生齐回:盼望、期待
师:她又是以怎样的口吻劝说“我”好好活呢?是非常开心的语气吗?可别忘了,母亲后来怎样?
生齐回:去世了
师:不够准确,因什么去世?
生齐回:因病去世了
师:很好,所以这里母亲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劝说“我”?
生齐回:强忍疼痛,语重心长
师:现在,我们带着人物的情绪,我们请一位同学扮演母亲,一位同学扮演“我”,注意体会人物的不同心情。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很有感情。现在我们回归这节课的主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文中三次写的都是菊花,而不是别的花呢?秋天开的花也很多,桂花、木槿都是在秋天盛开,为什么唯独写菊花呢?这里我想同学们先暂停,用15秒思考一下,同时这里我还有一则材料补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师:我们学过《观沧海》,全文以“观”字展开,如果这里也需要同学们找一个诗眼,应该是哪个字?
生齐回:“愁”
师:刚刚我听到有一个正确答案,正是这个“愁”字,所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是慷慨激昂还是惆怅悲伤?
生齐回:惆怅悲伤
师:既然惆怅悲伤,所以李清照选取的景物意象有哪些?找同学来回答一下(师举手示意)
生:薄雾、浓云、黄花。
师:我们重点来看看“黄花”,黄花也就是菊花,首先菊花在秋天盛开,而秋天呢?又是比较伤感的季节;其次,作者把自己和黄花作相比,说自己比菊花还要消瘦憔悴,那我们回到这篇文章,老师想考考大家,结合史铁生的背景和菊花有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有没有同学举手回答?
生:史铁生因瘫痪不能走动,就跟这菊花扎根在地里一样,没有自由。
师:那么在文章中初次提到的“菊花”,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吗?
师:首先奠定文章怎样的感情基调?同时,“我”也如同这菊花一样?
生齐回:深沉、忧伤;被幽禁,缺乏自由。
奠定整篇文章深沉、忧伤的基调。
“我”的命运如同这菊花一般被幽禁,缺乏自由。
师:同学们的感悟能力很好,这个问题很难,同学们都能解决,很棒。这是老师写下的一组小诗,我们再来读!
黄金满地,秋风起。瘦比黄花,璀璨年华困于椅。
岁月峥嵘,苦难多。舐(shì)犊(dú)情深,可怜天下慈母心!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我们进入第二个主题
师:文中的母亲真苦啊,她的苦源自哪里呢?
生:她得了严重的病;
师:很好,还能想到更多吗?老师给一些提示,文中的母亲有三层苦。
生:儿子也瘫痪了,还不想活
师:非常好,同学们找得很全面。
其一是自身病痛的折磨
其二是儿子身体的瘫痪
其三是儿子轻生的念头
师:为什么这节主题老师用深沉含蓄来形容母爱呢?我们来看下这几个句子辅助我们理解。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加点字共同传达什么信息?有没有同学试试?
生:说明“我”对母亲的死出乎意料,我也不知道母亲的病这么严重了。
师:母亲疼得整宿都睡不着,同在一个屋檐下,“我”作为儿子,为什么没有发现?这符合常理吗?回顾上一主题——一段被囚禁的幽暗岁月,“我”当时正忙什么,以至于“我”没有发现母亲的病?请同学来回答。
生:因为“我”当时只顾着自己瘫痪的伤痛和绝望,所以才没有留意到母亲病得这样严重。
生:也可能是母亲故意不让“我”发现,以免加深“我”的担忧和绝望。
师:所以我们从这可以看出,母亲的爱是怎样的?
生:深沉含蓄、感人肺腑;
师:母亲的爱越是深沉含蓄,当发现事实的“我”心情就越是?
生齐回:越是愧疚、悔恨。
师:不错,我们感受到了史铁生是怀着怎样的愧疚与悔恨写下这篇文章后,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文中三次写的都是菊花,而不是别的花呢?我们同样用15秒思考一下,还有一则材料补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菊花”意象的象征意义
高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气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题画菊》
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坚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乐观: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师:刚刚我们分析了,史铁生如菊花一般消瘦、没有自由,那这里可以看出母亲——?(师举手示意)
生:母亲就跟菊花一样恬淡、乐观、坚强;
师:有同学发现了老师的字颜色不同,为什么不同呢?老师这里先卖个关子。
菊花象征着母亲恬淡、乐观、坚强的性格品质。
师:很好,同时母亲两次殷切盼望“我”可以去看菊花,是因为什么呢?
生齐回:因为希望“我”能和菊花一样,乐观坚强
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
师:人生虽苦,为母则刚。史铁生母亲的良苦用心实在是令人钦佩又感叹,我们再来读!
岁月流转如菊开,母如黄菊傲霜枝。
虽叹抱憾人离散,爱如黄菊立寒秋!
师:我们在这样深重而含蓄的母爱中我们进入最后一个主题。
——一个“好好活着”生命奇迹
师:我们从文章中了解到,母亲去世之后,我反而想明白了母亲当时没有说完的话——“好好活儿”,再来回看母亲一开始说的话,她讲了两次“好好儿活”,除了希望“我”有生的希望,好好生活外,还可能有什么蕴意呢?(师举手示意)
生:希望自己也能好好儿活,能够继续照顾儿子和女儿;
生:希望自己走后,儿子和女儿都能“好好儿活”。
师:那我们带着这“好好儿活”的情感,分角色再来读。女生先起,预备起!
(女生)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师)黄色的花——
(生)淡雅,
(师)白色的花——
(生)高洁,
(师)紫红色的花——
(生)热烈而深沉,
(合)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同学们读得富有感情,很好。现在理解老师为什么把字体变成不同颜色了吗?我们再回顾这个贯穿文章的问题,为什么偏偏是“菊花”?同样,我们借助材料辅助理解。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王勃《 九日》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王之涣《 九日送别》
雨歇亭皋仙菊润, 霜飞天苑御梨秋。—— 王昌龄《 九日登高》
师:同学们发现共性了吗?这些诗的节日都是?
生齐回:重阳节
师:一般重阳节人们都会登高、祭拜等活动,这些诗也都出现了菊花,是为什么呢?
生齐回:因为菊花有缅怀逝者的含义
母亲去世后“我”看菊花缅怀母亲。
师:老师在找史铁生资料的时候,照片上他很多时候都是笑着的,像我们书本的插图,还有左边这张,我们再来看一段材料。
他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02 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师:我们从他的经历了解到,他21岁就瘫痪,母亲也早早离他而去,在母亲去世后,史铁生反而深刻了解了母亲的期待和遗言的含义,如同菊花一样,真正做到了——
生齐回:“好好儿活”
“我”也如菊花一样坚强乐观,做到了“好好儿活”。
师:我们带着这份理解与豁达,坚强和乐观,再来读!
后来,他如同这秋菊,坚韧挺拔,乐观坚强。
他的文,如菊花绽放,清新洁白,傲立寒秋。
他的笔,如黄菊高雅,洒下真情,永世流传!
师:这一段,老师选用了背景音乐的名字叫Golden hour,翻译过来是高光时刻,我们再来看。
史铁生:残缺的身体,健全的生命——史铁生其人
史铁生,二十一岁双腿瘫痪,后来又罹患肾病、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他曾一度绝望,但通过长时间深刻的思考,他领悟到了生命的本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爱与写作。
在日复一日的思考中,他建构了自己的生死观:人生只是一场来而又往的旅程,面对生命,若能没有悲伤和恐惧,亦无懦弱和退缩,也就能坚忍刚强、豁达乐观。
师:史铁生在他的文字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不仅如此,虽然史铁生先生在2010年不幸离世,享年59岁,虽然他年少瘫痪,历经种种困难,但是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都留有他灿烂辉煌的“高光时刻”,我们怀着对史铁生的崇敬以及缅怀,一起齐读!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我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韩少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