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续写飞天梦想,建设航天强国
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如何做到精准到达遥远的太空目的地?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6课
现代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学科素养
1.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1.利用历史文献、照片、网络等方式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的一系列发展成果,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通过了解中国在新科技革命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树立科技强国的雄心,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3.搜集人工智能、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尖端技术应用方面的相关史料,理解新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革命性意义,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4.分析现代科技进步的原因,培育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意义。
时间轴
时空史观
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01
科技彰显智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概念解析
1.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2.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3.新科技革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为开端,在20世纪自然科学理论最新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开始时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空间技术为标志,后又出现了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
材料:人类已经经历两次巨大变革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历时数千年的农业革命……第二次浪潮是工业文明的兴起……现在人类正面临第三次浪潮的冲击,这是人类生活中爆炸性事件,在微电子学、生物学、空间科学、海洋学、信息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工业群——信息电子工业、生物技术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将取代传统的工业……将使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类生活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
——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阿尔文·托夫勒
1.背景:
一、科技彰显智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例如: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中外历史纲要(下)》
(1)理论基础:20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史纲下】
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史纲下】
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为技术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史纲下】
思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唯物史观
1.背景:
一、科技彰显智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是用于空袭。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2)国际形势: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美苏“冷战”的刺激
1.背景:
(3)物质基础: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
(4)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科技彰显智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背景:
(6)个人努力:无数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
(5)政府支持:各国政府对高科技的大力支持;
◎现年91岁的詹姆斯·沃森,有“DNA之父”之称的美国生物学家
◎中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
一、科技彰显智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发展的概况:
世界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中国
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科技彰显智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
目的
标志
意义
发展趋势
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
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
“埃尼阿克”
长:30.48米
宽:6米
高:2.4米
占地:170平方米
重:30英吨
操作台:30个
开关:6000多个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②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
①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③应用领域从军事向民用拓展
思考1:观察下列图片,计算机技术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3.主要领域:
20C80S初,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引发社会变革【史纲下】
一、科技彰显智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983年:银河-Ι号
1亿次/秒
1992年:银河-Ⅱ号
10亿次/秒
2021年:神威·太湖之光
12.54亿亿次/秒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
简介:我国的神威 “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曾连续获得top500四届冠军,该系统全部使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处理器芯片。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获得过2016,2017,2021戈登贝尔奖。
家国情怀
(2)网络技术——第四媒体
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
◎云计算
◎互联网
意义:
①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②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③改变了生产生活、交往方式
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影响有哪些?
垃圾信息和网络安全问题影响着国家、公民的经济安全
虚拟世界,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人际关系日益淡漠
历史解释
(3)人工智能技术(AI)
①含义: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②出现: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
③内容:涵盖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④应用:
机器人制造
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机械手
机器人
无人仓库
⑤影响: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⑥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鼓励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思考下列资料反映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何种趋势?
由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习近平
(4)航天技术(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国际
①开端: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②成就: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③影响: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许多国家利用航天技术服务于军事部门与国民经济,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时空史观
(4)航天技术(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中国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成为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于次日安全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9年,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登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二号” 【P30】
2020年,四川西昌,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P29】
“东方红一号”
2021年,中国“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
杨利伟
家国情怀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世界航天科技发展历程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以上特点的主要因素。
年份 国家 重大科技成果
1957 苏联 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8 美国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
1961 苏联 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上天,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1965 法国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即“试验卫星1号”(A-I)
1967 苏联 宇航员科马洛夫乘“联盟1号”遇难,第一次航天飞行事故
1969 美国 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实现第一次载人登月
1970 中国 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5 美国、苏联 阿波罗飞船与苏联联盟号飞船在太空对接
1975 美国、苏联 “阿波罗18号”/“联盟19号”第一次国际合作性的对接任务
1986 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罹难,这是迄今最惨重的航天事故
1999 中国 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行成功
特点:①美苏主导领先;②国家组织支持;③曲折发展,技术成就不断突破;④军事战略需要为主;⑤从各国独立研发走向国际合作。
主要因素:①国际形势的变化;②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③空间科技水平的发展;④经济发展状况;⑤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
史料实证
海洋
(5)海洋技术
思考:梳理教材,海洋技术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20世纪60年代,美国利用新研制的深潜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
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2012年,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学思之窗】P3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7月16日,(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将原子弹投在广岛和长崎是这一动力首次用于军事目的。今天,原子动力已用于其他许多目的,如核动力船、生物医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6)原子能技术
①原子能可以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应用于生产生活。
②原子能的滥用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核武器扩散、核泄漏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小男孩”——美国在日本广岛市投掷的首枚原子弹
◎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钢结构。
◎日本核废水排海
俄罗斯“五十年胜利“号(50 years anniversary)核动力破冰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
◎核医学
◎中国战略核潜艇
(7)生物技术
【历史纵横】P31生物技术
20世纪初,人们已经初步掌握多种为医疗服务的生物技术,包括某些疫苗和血清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科学家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揭示了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等生物学的分支突飞猛进,一个个“生命之谜”被科学家从分子水平予以解释。
①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②生物科学技术还可使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丰富,生活质量有更大提高
◎新冠疫苗
◎袁隆平杂交水稻
◎微生物学
◎生物RNA结构
(8)新材料技术
①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②新材料不断更新,表现出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点。
③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高分子材料
◎纳米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
02
科技改变世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1)生产力:带来了生产力巨大飞跃
(2)生产方式:
①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
②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1.经济层面:
二、科技改变世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汽车自动化机器人
◎智能送餐机器人
(3)产业结构:第三产业逐渐占主导,物流运输、互联网等迅速发展。
1.经济层面:
◎电子商务:是通过网上付款、转账等为主,宣传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等
◎中国2017-2021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图
二、科技改变世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思考:分析左表,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上的主要变化?
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第三产业兴起)
“中间阶层”增加(阶级关系变化)
(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收入较高,有可观的生活资料)
(20世纪80年代中间阶层趋于稳定)
(1)社会阶层结构:中产阶级形成并壮大;
2.社会层次:
二、科技改变世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2)生活文化出现新模式
2.社会层次:
①衣食住行日益朝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②文化生活: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进而大大丰富人类的知识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郑济高铁
◎微信
◎电子商务
◎网络课堂
思考: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新模式?
①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地球成为“地球村”。
②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大大提高人类的实践能力,人们要学会转变思维,进行多学科、多门类协同合作、以系统性、整体性方式认识问题。
(3)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地球村”: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
2.社会层次:
思考: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方便沟通
丰富生活
认识世界
文化生活
人类视野(“地球村”形成)
科学在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造就了危害人类的魔鬼。——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思考:下列这些巨变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哪些负面影响?
3.负面影响
沉迷网络
“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将人类道德伦理推向极限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核灾难威胁
导致社会生活问题,如个人信息泄露
【知识拓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
材料 新的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又有新的变化。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前两次工业革命主要是以一两种技术的突破为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则不然,在核能、电子计算机和宇航技术的带动下,一批批新技术迅速出现并且汇入技术革命的洪流,进而形成宏大的技术群。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这种渗透有两种趋势:一是学科越分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二是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科技转化成生产力速度更快;科学技术二者结合更加紧密。
科技革命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
学科分工更加细致研究深入;学科交叉朝综合性方向发展。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
(3)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4)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
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启示?
未来科技的畅想
【思考】随着人工智能日渐成熟,当越来越多的劳动岗位被机器人占领,未来处 于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的路在哪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
面对现代科技发展,中国的应对:
(1)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3)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掌握核心科技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发明;
(4)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知识延伸
家国情怀
本课小结
1.(2023·湖南·高考真题)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 )
A.机械投入减少反映农业集约化程度降低
B.农业技术变迁呈现出节约劳动力的倾向
C.化学品广泛使用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劳动力的减少意味着农业逐步走向衰落
典例研析
美国农业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数为100)
【答案】B【详解】根据曲线图可以看出,1910-1990年间,美国劳动力的使用量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机械、化学品的使用量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得农民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耕作和照管农作物,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机械化、农业科技助推农业节约劳动力,B项正确;
2.(22·23下·十堰·阶段练习)近日,美国OpenAI公司研发的深度人工智能App ChatGPT引发热议,有人称其为生产力工具,也有人因其能够代写论文而对此感到恐慌。根据美国美林银行预测,2025年以前,人工智能的“每年产生的创造性破坏的影响”可能会达到14万~33万亿美元。由此可见( )
A.人工智能将取代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创造力
B.科技革命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带来新挑战
C.人工智能创造生产力的同时又破坏生产力
D.人类尚未做好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准备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人工智能的发展引发热议,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解放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说明科技革命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带来新挑战,B项正确;
3.(22·23下·山西·阶段练习)下表是1987年日本、西欧、苏联高科技发展状况比较(各项以美国为100%计算)。这表明当时在高科技方面( )
A.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
B.日本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欧共体逐步实现后来居上
D.苏联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答案】D【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7年(日本、西欧、苏联、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987年高科技发展状况中,苏联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依次相当于美国的15.2%、14.6%、46.8%,并且明显低于日本和西欧,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D项正确
4.(22·23上·太原·期末)西班牙巴塞罗那市通过在城市安装传感器,建设街道照明、自动洒水系统,实现环境监测与交通管理;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可回收垃圾箱,提取信息、分析数据以决策垃圾的收储与处理。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 )
A.提高了城市治理水平 B.促进西方科技领先世界
C.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 D.推动了城市化发展进程
【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城市建设上,这有利于提高城市治理水平,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无法得出促进了西方科技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只是涉及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和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市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城市建设上,没有涉及其他领域,不能就此说明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排除C项;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城市建设上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
THANK YOU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