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共50张PPT)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课件(共50张PPT) 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8 13:5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经济与社会生活》
单元导言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的技术发展,给人们的劳作与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大量劳动实践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知·课标 明·要点
1.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 2.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3.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1.注意“一个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关注“两个标志”: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3.理解“三大概念”: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
单元导言
时空坐标
知识体系
3
原始社会
石、木、骨、蚌质的_____等
新石器晚期
出现________的农具,数量有限
春秋战国
________
广泛用于
农业生产
赫梯人率先掌握
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南北朝
出现________
制作的铁农具
唐 朝
_______
(标志步犁定型)
耒耜
青铜铸造
铁制农具
灌钢法
曲辕犁




犁铧
刀耕火种
锄耕、犁耕
铁犁牛耕
冶铁技术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知识梳理
演变趋势
①材质:石、木等—青铜—铁—钢;
②工艺: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③生产效率: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1.耕作工具的变化
春秋:开始使用铁犁牛耕
战国:铁犁牛耕初步推广
汉代:出现耦犁和犁壁,进一步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我国古代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距今约1万年前,在原始农业时出现,以石器为工具,把草木灰当肥料,靠天吃饭。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在新石器中期锄耕产生,人类大量以石器为工具,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犁耕出现。
曲辕犁
二牛三人
二牛一人
一牛一人
人类使用工具解决生产问题,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促使了耕作方式变革
唯物史观
什么是生产力?
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工具与二者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生产力?
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劳动者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力三要素
主要标志
决定性作用
唯物史观
农业工具变化与劳作方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唯物史观
什么是生产力?
什么是生产关系?
生产工具与二者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三要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
管理体制
分配方式
标志
决定
唯物史观
农业工具变化与劳作方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灌溉工具的进步
三国时期
翻车
(马钧改进)
春秋时期
桔槔
宋代
高转筒车
唐代
筒车
原始社会末期
陶器
变化趋势: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从人力到自然力。
3.畜牧业工具
驯化工具
饲养禽畜
喂马
捕捉动物
圈厩
弓箭、网
马槽
逐草而居 豢养驯化
1.纺织工具
山顶洞人
使用的骨针
陶纺轮
纺车
提花机
3万年前
骨针
(缝制兽皮)
新石器后期
陶纺轮
(纺线)
汉代
纺车(纺纱);使用提花机
元代以后
织布机(织布)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织布机
最 初
泥条盘筑
(制造陶器)
新石器晚期
坯车
(制坯)
南 朝
匣 钵
(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
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唐宋时期
支钉
(防止粘连)
半坡人制造的陶器
用泥条盘筑的方式制造陶器
2.制陶工具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新石器时代
商代
东汉
南北朝
唐代
元明
清代
定窑孩儿枕
汝窑
天青长颈瓶
意大利画家的《群神宴》中的中国青花瓷
西式订
制陶瓷
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发明最早。早在唐朝,我国瓷器就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大量远销国外。11世纪,我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后又传到阿拉伯等地。1470年传播到意大利威尼斯,欧洲各地才开始生产瓷器。
冶金工具进步简表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小型)
铸造(大型)
土炉


坩锅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熔化金属
定型,商周时用于制作青铜器
定型,战国以后用于制作铁农具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锻打
◎铸造
◎东汉杜诗发明冶铁工具水排
3.金属冶炼工具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劳作 方式 特点 代表
集体 劳作 生产力水平低,工具简单,实行土地国有制并且大家集体劳动(千耦其耘) 商周时期
家庭式 劳作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探究:小农经济的特点?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
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
3.农业庄园式劳作
农业庄园式劳作
背景 中央集权弱化,割据势力增强
特点
代表 罗马
中古西欧
魏晋南北朝
①奴隶或农奴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②经济生产市场化程度低,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庄园主。
大型奴隶制庄园
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坞堡,除军事作用外和庄园经济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古罗马庄园
◎西欧封建庄园
◎坞堡(陶器,藏于荆州博物馆)
三、古代的主要劳作方式
◎汉代画像砖中的《春米》拓本图
3.手工业劳作方式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生时间 产品分配(去向) 地位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小作坊
家庭经营、农户的副业
商周
(工商食官)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产品由官府统一调拨,不进入市场
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产品市场流通
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进入市场,但数量很少
古代社会长期存在
从商周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手工业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机器生产
生产力:自然力——机械力
工业革命
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机器工厂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珍妮纺纱机
英国
完成
工业
革命
18C60S
19C40S
1782
1807
1814
1825
万能蒸汽机
汽轮
蒸汽
机车
铁路
时代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知识梳理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背景 ①生产专业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②工厂的出现: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出现 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特点 时间 实行倒班制
规章 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
生产 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以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原料 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
影响 世界 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 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后来,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知识拓展】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手工工场
手工劳动
工厂制度
机器大生产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动生产力迅速提高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间竞争加剧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直接原因)
大企业(垄断组织)
【知识拓展】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1.城市化发展
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
1750年的曼彻斯特
1850年的曼彻斯特
材料: 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2万居民以上的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一半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农业机械日益普及,建立大农场
1801年曼彻斯特城市空间分布图
1850年曼彻斯特城市空间分布图
2.农村的变化
3.交通运输业发展
4.时间观念加强
5.基础教育发展
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机构。例如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来到乡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1856-1882年的(报纸销售)增长率高达600%。……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
——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
◎ 《夜校的明灯》
(安源路矿工人夜校)
交通安全
贫富差距
阶级矛盾
环境问题
1.城市化浪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3.交通运输业发展,社会的流动性大增
4.时间观念加强,生活节奏的加快
5.基础教育发展,文化素质的提升
资产阶级的居住区
空气清新
环境舒适
交通方便
衣食富足
工人的居住区
肮脏混乱
治安很差
疾病四伏
贫困饥饿
城市的分裂:近代工业社会两大阶级的对抗和冲突
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
贫富差距
阶级矛盾
环境问题
1.城市化浪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2.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3.交通运输业发展,社会的流动性大增
4.时间观念加强,生活节奏的加快
5.基础教育发展,文化素质的提升
交通安全
人性异化
二、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
【知识链接】工业革命的影响(纲要下第10课)
生产力大发展,经济繁荣
材料1:1860年前后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生产力:
商业、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农业变革
远洋运输业
素养提升
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
《参议院的老板们》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
工厂制度 → 垄断组织
材料2:大约在1880年或1890年,一个巨大的变化席卷了资本主义社会。…规模庞大和非个人的有限公司成了越来越突出的特征…企业在同等水平上互相联合起来减少竞争,对付价格和市场的波动,保护自己。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大工厂
工业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知识链接】工业革命的影响(纲要下第10课)
3.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社会分化为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材料4:广大工人群众,他们的穷困和生活无保障的情况现在至少和过去一样严重。——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材料3: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知识链接】工业革命的影响(纲要下第10课)
4.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1861
占比% 8.25 13.5 21.0 27.5 51.0 62.3
工业社会中妇女从事文书工作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图
城市化、商品化、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报刊书籍、文化素养、女性教育、人口增加
【知识链接】工业革命的影响(纲要下第10课)
5.世界市场与世界格局
③工业革命后的大肆扩张改变世界格局,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②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材料5:它迫使一切民族…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知识链接】工业革命的影响(纲要下第10课)
材料6: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E.霍布斯鲍姆《革命的时代:1789—1848》
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解决: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社会福利制度兴起。
【知识链接】工业革命的影响(纲要下第10课)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总体概况 世界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成就 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
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技术迅速发展
中国 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巨大成就
意义 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知识梳理
电子计算机 年,美国 研制出“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互联网 1969年美国 将计算机局部互联;军用网络后来演变为 ,并于20世纪 年代实现商业化;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已涵盖 、语音及 、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 ;
航空航天 年, 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在太空建立了严密的 ,对 与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海洋技术 20世纪 年代, 深潜器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997年中国的无揽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下潜;2020年“ ”成功坐底
新材料技术 应用范围广泛,受到各国重视。包括高分子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等。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材料等方面迅速发展。
(完成表格)现代科技的发展概况
1946
军方
埃尼阿克
国防部
互联网
90
机器人制造
图像识别
生产生活
1957
苏联
地球测控网
现代国防
60
美国
奋斗者号
纳米技术
1.经济层面
④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并逐渐占据主导,物流运输、互联网等迅速发展。
②增长模式
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重要性开始下降,高科技、知识型经济不断得到发展
③管理方式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①生产力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由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2.社会层面
②文化生活
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进而大大丰富人类的知识和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③阶层结构
中产阶级人数日益增多,工人阶级地位得到一定改善,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①物质生活
衣食住行日益朝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人类联系
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成为
“地球村”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3.消极影响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沉溺网络世界的年轻人;“核泄漏”“核武器”毁天灭地;“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将人类道德伦理推向极限;科技进步工业发展但同时带来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等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知识拓展】
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枯竭、伦理道德等危机,是科技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只有继续发展科技。
——《科学世界》
思考: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
③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④在发展科学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与资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现代科技发展
时间 到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20世纪 年代至今
标志 的发明和使用 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 、航天、海洋、 、生物、
技术的迅速发展
动力 代替手工劳动 电力取代蒸汽动力 取代电气化
组织
主要影响 推动城市化和工业革命的进程 促进了资本主义 的再次飞跃发展 推动了生产力的 ,极大地改变了 与社会生活
最终确立 使资本主义由 阶段过渡到 阶段
18世纪60年代
40
蒸汽机
电力
人工智能
原子能
新材料
机器生产
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
工厂制
垄断组织
跨国公司
资本主义制度
生产力
自由竞争
垄断
跃进
生产方式
一、古代手工业工具的发展特点
归纳整合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手工业工具生产技术已经产生。
(2)发展很快,水平提高。手工业工具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进步,像中国古代的纺织业,从纺车、提花机到织布机,日益先进,水平提高很快。
(3)分工细致,门类众多。古代的手工行业分工细致,导致相应的手工业工具多种多样,门类众多,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发展。
(4)材质多样,铁器为主。早期手工业工具的材质一般都是石器、骨器或木器等,后来逐渐向青铜器、铁器过渡,最终铁成为主要的手工业工具材质。
(5)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生活。古代手工业主要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相应的手工业工具如纺织、制陶、冶炼中的工具也是紧密联系生产、生活,体现出为生产、生活服务的特征。
1.特点
(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不断拓展。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二、古代手工业工具的发展特点
2.认识
(1)科技的发展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欢迎它、接受它。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网络黑客的侵扰、不良信息甚至是有害信息的侵害、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等,反而使人们对高新科技产生怀疑甚至敌视态度。
牛刀小试
1.(2023·福建南平高二下期末·2)《汉书》载,汉初被匈奴占据的河西走廊“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经过汉武帝以后近一百二十年的开发,“河西殷富,带河为固”;西晋以后,该地区的农业逐渐衰退。这表明河西走廊的农业发展A.深受农牧转换的影响 B.面临五胡内迁的冲击
C.依赖基层社会的治理 D.取决区域人口的迁徙
【答案】A【解析】据材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河西殷富,带河为固”“西晋以后,……农业逐渐衰退”并结合所学可知,匈奴占据河西走廊时没有城郭很少有人从事耕田之业,汉武帝之后的移民戍边等开发手段使河西走廊农耕经济逐渐发达,而西晋以后大批游牧民族南下,该地区的农业逐渐衰退,可见河西走廊农业的发展深受农牧生产方式转换的影响,故选A项;,不起决定性作用,排除D项。
2.(2024·山西运城高三摸底调研·5)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楼阁、院落、粮仓、磨房、猪圈、马车和农夫等,还可以看到在住宅附近的大片稻田、山林、池塘、盐井、渠道,还有收获、舂米、酿酒、纺织等景象。这些画像砖、画像石(  )
A.是庄园生产生活的反映 B.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形成
C.体现出薄葬习俗的变革 D.反映了基层治理的成效
【答案】A【解析】据材料“住宅……大片稻田……盐井……酿酒、纺织等景象”可知,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记录了当时的生产生活,体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是东汉庄园经济的特征,故选A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薄葬指葬具及丧礼简单﹑节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汉代基层的什伍组织,不能体现基层治理的成效,
3.(2024·湖北“宜荆荆恩”9月起点考·13)从1848年开始,英国由妇女主办的报纸大量发行,例如宣传女权主义思想和观点的《女公民报》,致力于推动观念、教育、法律及妇女经济地位变革的《妇女权利》,作为抗议宣传阵地的《妇女之声》,全国妇女参政会创立的《妇女便士报》。这主要说明了
A.妇女政治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B.经济变革影响社会思潮
C.新闻报刊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D.教育发展助推社会进步
【答案】B【解析】据材料“英国由妇女主办的报纸大量发行”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近代传媒的发展,促进了妇女权利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女权运动的发展,这体现了经济变革影响了社会思潮,故选B项;
4.(2023·江西上饶高二下期末·16)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没有史料,任何的研究都是“空口无凭”,但史料的收集与保存是一直困扰史学研究的一大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问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B.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C.史料的多样性完整性 D.历史研究协作性提升
【答案】A【解析】据材料“不但能轻易查阅……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可知,20世纪90年代,二战后信息技术得以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得以进一步发展,它促进了史料的电子化保存,推动人们在短时间内查阅史料,实现了“史料大爆炸”,故选A项;
5.(2023·;福建宁德高二下期末·10)图3的信息可用于说明(  )
A.生产方式的转变
B.科学研究的拓展
C.社会分工的严密
D.管理制度的创新
【答案】A【解析】据图片信息,2017年中国国产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汽车工业、金属加工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当前我国现代技术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体现了生产技术的日益自动化、智能化,故选A项;
6.(2023·海南高二下期末·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工业化正像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一样,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工业化为向世界开放创造了最佳条件,欧洲各国可以利用商业、文化与外交影响而扩大霸权。在19世纪最后25年,新领土被纳入现有的帝国,这些领土或是被征服的,或是被欧洲人新发现的——主要在非洲。
——摘编自德尼兹·加亚尔等著《欧洲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给予评析。(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观点:工业化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
评析:材料认为工业化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并为世界开放创造了条件,这较客观地说明了工业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工业化使人类社会由手工劳动飞跃到了大机器生产,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生活;工业化所带来的交通变革,大大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工业化使欧洲国家增强了征服世界的能力,随着殖民扩张,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总之,工业化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使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由封闭走向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示例”仅供阅卷参考,还可从“工业化为向世界开放创造了最佳条件”“被欧洲人新发现的领土——主要在非洲”等角度概括观点并进行评析,言之有理即可)
THANK YOU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