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8.2 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复习回顾: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想想议议:思考:吊灯受到几
个力的作用?吊灯的运动
状态怎样?静止挂在屋顶上的灯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哪些力?书的运动状态如何?静止被匀速吊起的货物
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货物的运动
状态怎样?匀速
直线
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几个力的作用?静止的电灯 上述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受到力的作用。但是作用在物体上的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平衡,相当于物体不受力。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1.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2. 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就叫一对平衡力。二、二力平衡 如果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这两个力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思考: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放开塑料板后,塑料板将 。由此可得到: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两个力的大小必须 。实验一滑向一边保持平衡相等实验二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将塑料板稍向下移动,使两个拉力的方向并不相反。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 。待塑料板静止时,两个拉力的方向 。由此又可以得到: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两个力的方向必须 。相反相反向上移动实验三如图,在两边的绳套上挂等重的钩码。并将塑料板扭转一个角度,使拉塑料板的细绳相互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放开塑料板,塑料板将 。待塑料板静止后,两边的细绳 (在,不在)同一直线上。由此可经得到:要使两个力相互平衡,两个力必须在 。转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如果 、 ,并且在____________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总结:相等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没有时间关系 两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例:下列情况,能表示二力平衡的是( )
为什么?ABCDECE1.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1)静止悬挂的电灯G=20N,则电线的拉力 F=?
2)匀速运动的拖车,F牵=1.5×105N, f阻=?1)F=20N2) f阻= 1.5×105N2.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1)一辆小车受到50N的拉力和30N的阻力,
车怎样运动?
2)一本书 G=3N,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N=3N,
书处于什么状态?做加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二力平衡的应用】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向上匀速:
F=G向下匀速:F=G静止:F=G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向上加速:向下加速:F>GF<G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不平衡的力。即合力不为0.提问: 物体同样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为什么有时静止,有时处于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它的状态是由最初运动状态决定的。二、二力平衡条件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力为平衡力 平衡状态8.2 二力平衡小结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同体、共线、反向、等大,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请比较:在重物静止时,
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
力大小,则( )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课堂练习:CD3、下列四图反映了二力平衡的是( )乙、丙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
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5.直接用手以5m/s的速度匀速向上拉起100N的物体,所
需拉力大小是________N;如果以5m/s的速度拉着物
体匀速下降,所需拉力大小是_________N;如果这个
物体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受到水平方向一对平衡力的作
用,则运动状态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100N100N不会C7.下列各物体中,受力不平衡的物体是( )
A、地球同步卫星
B、匀速竖直上升的直升飞机
C、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
D、在平直铁轨上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AB9.跳伞运动员及携带物品总重力为800牛,从高空竖直
下落过程中,开始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则此时他所受
空气阻力 (填“>”、“<”或“=”,下同)800牛;
后来匀速下落,匀速下落时所受的空气阻力 800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