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7 15: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作者是杜甫。诗人作此诗时,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即将结束,杜甫听闻消息,不禁欣喜若狂,挥笔写下这首“生平第一快诗”。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归心似箭准备返乡。基于本单元“责任”的人文主题,在教学时补充创作背景,可以为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和情感打好基础。本单元相对应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四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体会人物心情和品质。本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对人物内心体会得更为丰富和细腻。因此,在教学时,除了抓住诗句中的“涕泪”“漫卷”“喜欲狂”等词,还可以设置情境,想象杜甫和家人的对话、神情、动作等,把古诗改写成剧本,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本首诗出现的地名为学生理解诗意增加了难度,可以用结合写作背景和出示地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结合课后第二题,可以在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进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蓟、涕、襄”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涕、巫”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古诗,首先回顾-下单元页。谁来读一读人文主题?指名读教师总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和爱国有关。
2.请位同学来读一读语文要素,引申出本单元的阅读要求: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和人物的内心。那杜甫是如何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他的内心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啊,我们开启今天的古诗学习。
二、了解作者
1.师提问,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杜甫。生分享
2.师总结:杜甫一生经历坎坷,写了许多的诗,他的诗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以深沉、愁苦为主要特色,所以还被后人称为“苦难诗人”。可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
3.师引申出“快诗”并提问:什么是快诗?指名回答
三、解诗题
1.从诗题入手,检查预习任务的落实。
任务一:诗题中“闻”是怎么理解的?指名回答(师强调“河”在古代专指黄河,河南河北指黄河的南面和北面。)
2.谁来完整的说说题意?(相机指导说完整,带主语)
四、初读古诗
任务二:对。唐朝曾经爆发过战乱,国家四分五裂,诗人有家不能归。当他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之后,兴奋不已,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学古诗,首先要会读诗。(板书:读)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最好读出诗的韵律来。
2.指名读
3.师范读
4.重点强调易错字,“蓟”“涕”“襄”“裳”,找小老师领读
5.强调“裳”是多音字,并解读字义。古人一般讲究上衣下裳,“裳”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好,再次齐读“裳”
6.再次指名读全诗。
师总结:非常有激情,活脱脱一个小杜甫。但是,仅仅会读还不够啊,我们还要读懂,要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这也是重要的步骤。(板书:译)
五、明诗意
任务三: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代表分享。再次齐读古诗
六、悟诗情 体会情感。
在这首诗里,最能够表现杜甫内心的是哪个词
(喜欲狂)
1.比喜的程度更强烈。这既是杜甫的内心,也是这首诗的诗眼。
2.拓展背后的历史事件(出示:安史之乱)
3.生简介安史之乱
4.师总结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同中央争夺统治权的战争,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面数百里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但对于唐诗的创作却是一个大幸。因为这八年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
5.拓展诗句,指名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翻译:战争的烽火已接连燃了三个月,我是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书真是胜过万两黄金啊!我心绪烦愁,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是已经无法插住簪子了。
6.师:联系诗句想象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呢?(板书:想象)
7.齐读第一句
8.第二句中他又是怎样狂喜的呢?想象动作?指名回答后该生读诗句
9.师结合诗句中的动作,再次感受“喜欲狂”。(板书:欣喜若狂)
10.师:同学们继续往下看,你还在哪里感受到了杜甫的“喜欲狂”?
预设:“放歌、纵酒”,也可以看出他“喜欲狂”。生表演唱歌、喝酒的动作,再读这句诗。
11.再读第三句
12.诗人想象的回家路线,引导诗人回乡的迫切心情。生读师总结:他从剑外起程,到巴峡坐船,穿过地形狭窄的巫峡,顺长江而下,抵达襄阳,再由陆路到达洛阳。
师:体会到诗人回乡怎样的心情呢?预设:(迫不及待、非常思念家乡、激动、兴奋)这就叫“归心似箭”。板书:归心似箭生再读
13.拓展诗句,再次感受诗人回乡心切,男女分别再读杜甫的好朋友李白曾有一句诗和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早发白帝城》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漫漫旅途中,诗人把千里迢迢回乡的路想象成眨眼即到。师总结:写作这就是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因为同样是用神态动作来写内心,他却不落俗套。在他的笔下,涕泪满是喜欲狂;愁何在是喜欲狂;漫卷诗书是喜欲狂;放歌纵酒是一喜欲狂。再次齐读(读全诗)
14.师提问:杜甫的喜欲狂还是为谁而喜为谁而狂?生交流分享师总结:他为战乱平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他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板书:悟情)
15.齐背全诗
七、作业:
学到这第九课的三首爱国诗。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很多很多爱国诗。
这是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爱国诗人,根据今天课上的学习步骤。搜集他的一首爱国诗,整理-段当时候的历史背景来进行研究研究,感受他们始终与祖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好吗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悲喜交加 读
欣喜若狂 译
放歌纵酒 想象
归心似箭 悟情
评测练习
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二、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___________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的心境。
课后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这首诗看似内容浅显,实质内蕴丰厚,学生不易深刻感悟。在教学这节课时,我主要按照学生所熟悉的古诗学习方法——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三个环节展开,力求使自己的课堂呈现出“语文味”来。全诗因“喜”而作,包含着诗人强烈的爱国心。要让学生品读到这一点,抓住中心词是关键。诗中哪个词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欲狂。”围绕“喜欲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杜甫因何而喜?
2.诗人喜欲狂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情,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补充学习了杜甫的另外一首诗——《春望》,使学生了解了杜甫一家流落在外的凄惨生活,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杜甫“喜欲狂”的心情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学生通过诗人“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具体表现也能够认识到诗人不只因为自己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重返故乡而喜;更为战乱平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
整体而言,本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课堂上也有些教学环节还显得不尽人意。如,语速过快,导致不能很好理答学生,陈主任给出指导,应耐心等学生充分发言,用引导和评价代替重复学生的话,这也是我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