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4科举制的创立(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2014·烟台学业考)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选举制
2.(2014·常德学业考)“水国寒消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www-2-1-cnjy-com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3.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 )
A.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B.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C.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可凭才学参政
D.考试科目增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
4.(2014·苏州模拟)陈白沙,生于明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东人。他19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副榜进士,入国子监(即国学,中国古代设立的国家最高学府)读书,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请问陈白沙曾入学的国子监(国学)在隋唐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大大扩充了规模( )21·cn·jy·com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下图是《状元曹鸿勋殿试策》,“状元”称号、殿试分别与哪一皇帝有关( )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唐太宗 唐玄宗 B.唐太宗 武则天
C.武则天 唐太宗 D.唐玄宗 武则天
6.很多同学看过《武状元苏乞儿》这部电影,追溯历史,武状元的出现与谁有关( )
A.武则天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7.如果你是生活在唐玄宗时期的读书人,在参加进士科考试之前,你主要复习的内容是( )
A.算学 B.诗赋 C.书法 D.历史
8.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以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2-1-c-n-j-y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制度考诗赋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强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诗句集中反映了科举制是( )
A.权贵子弟做官的唯一出路
B.寒门子弟功成名就的重要途径
C.新皇帝继承皇位的必要保障
D.考核官员政绩的绝对标准
10.(2013·珠海学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君权统治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 唐太宗看见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科第之设,草泽(普通百姓)望之起家,簪绂(世家大族)望之继世。
——王定保《唐摭言》
(1)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在唐朝占主导地位的科举考试科目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度的什么作用?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4)阅读下列诗句,找出相关诗句,将代号填在括号内。
与实施科举制的背景有关的诗句:( )
与科举考试落榜有关的诗句:( )
A.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D.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E.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4、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5、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太宗时,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时创立殿试和武举。
6、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武则天时开始实行殿试,设立武举。
7、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
内容。
8、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这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可见,B与题意相符。
【拓展延伸】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的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唐朝的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这样许多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真才实学做官,故B正确。21教育网
10、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21cnjy.com
11、答案:(1)隋朝。
(2)进士科。
(3)有利于选拔人才(或积极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的繁荣。www.21-cn-jy.com
(4)B;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的能力。第(1)题依据课文回答。第(2)题由材料中的“进士之科,得人为盛”即可得出结论。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对号入座即可。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3张PPT)
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_________的子弟中选
拔,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担任高官。
2.诞生:隋朝。
(1)隋文帝:开始用_________的方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设置_______,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作用:
(1)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2)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_____。
高门权贵
分科考试
进士科
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1.科目: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___________两科最重要。
2.完善:
(1)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
考中第一名的,称为_____。
(2)武则天:创立___________。
(3)唐玄宗:_____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进士、明经
状元
殿试和武举
诗赋
三、科举制的影响
1.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_______有机会进入各级
政府任职。
(2)促进了_____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_________。
2.衰落: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直到_____末年才被废除。
读书人
教育
唐诗繁荣
清朝
【记一记】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玄宗重视诗赋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发展。
☉隋唐统治者创立和完善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选拔人才,控制人才,巩固统治。
☉歌谣记忆
科举诞生隋朝时,炀帝最先设进士;
太宗玄宗武则天,完善科举是关键;
太宗重教扩国学,进士第一称状元;
则天“武举”选武士,诗赋考试玄宗时。
教育文艺大发展,科举改善用人制;
此制延续一千三,清朝末年才废止。
【读一读】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解读】材料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读图学史】
制度: A 说明:唐太宗重视 B 的培养和 选拔。 A:_________ B:_____
科举制度
人才
【线索构建】
A:_____ B:_____ C:_____
隋朝
唐朝
清朝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清末废除。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具有较高程度的公正性和开放性,打破了世袭制和对地位低下者进入仕途的限制。同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第一篇章: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隋朝
材料一
类别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时期 魏晋以来 隋朝以后
依据 出身、门第 以才取士
方式 世袭 考试
(1)依据材料一分析,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提示:九品中正制——出身、门第;科举制——才学(或才能)。
(2)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必然给社会带来影响。
①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
提示: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不经选拔就可以做官的捷径,他们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出身低微的读书人获得了靠自己真才实学进入政府当官的资格。
②科举制度的施行,朝廷得到了什么?
提示: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削弱了贵族专权、把持政权的局面,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政治基础。
第二篇章:全盛时期的科举制——唐朝
材料二 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极严,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武则天时,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
(3)依据所学指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分别为科举制的完善做了哪些努力?
提示: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分析材料二,谈谈科举制度的影响。
提示: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不断增加,说明科举制促进了唐朝教育事业的发展。“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说明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到各级政府任职。
【备选探究】
探究主题 科举制度
材料一 隋朝建立后,仍沿用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但第二年隋文帝就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材料四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1)材料一中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选拔官员的方法?
提示:①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②为了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有效地进行统治。③旧的选官制度使选官实权控制在地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以出任官职,不利于隋王朝的统治。
(2)材料二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思考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哪几位皇帝有关。
提示:维护封建统治。
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
提示:评价:进步:①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②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风气的形成。③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发展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消极:①使大批知识分子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②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核心点拨】
1.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有什么关系?
提示:科举制把才学作为选官的标准,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唐朝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来源,增加考试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外国留学生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它不仅为唐朝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而且对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2.科举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启示。
提示:(1)科技进步的基础在于培养人才。
(2)选拔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3)重视考试的公平公正,让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
(4)重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5)重视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