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阶段复习课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
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答案速填】A:元朝 B:唐朝中后期 C:南宋
D:瓦子 E:科技 F:民族关系
本单元讲述了宋元时期的历史。其特征是“国富而不强”。
1.经济繁荣。魏晋以来,随着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民族融合。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与辽、西夏和金有战有和,但以和为主。元朝时回族形成,民族关系发展,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
3.科技文化。宋元科技领先世界,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史学成就突出,文学和艺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名作众多。
一、之最类
1.经济重心最终完成的时间——南宋时期。
2.两宋时期,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太湖流域。
3.宋代,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水稻。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5.南宋最大的商业城市——临安。
6.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政权——元朝(蒙古族)。
7.最早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的朝代——元朝。
8.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北宋时期毕升。
9.指南针最早被用于航海上——宋朝。
10.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二、人物类
1.帝王:
(1)赵匡胤:960年,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2)赵构:1127年,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3)忽必烈: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创立行省制度等。
2.少数民族首领:
(1)阿保机:契丹族,建立辽,定都上京。
(2)元昊:党项族,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3)阿骨打:女真族,建立金,定都会宁。
(4)铁木真:蒙古族,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3.科学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4.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5.词人: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6.剧作家: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7.画家:
(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2)赵孟頫是元朝著名画家,他的画属于“神品”。
8.书法家:
(1)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称“宋四家”。
(2)元朝赵孟頫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某班计划开展一次活动课来探究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外交往、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
主题1 经济重心南移
【线索图解】
【发展概况】
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条件的变化,适宜农业生产。
3.政府鼓励、扶植经济发展。
历程 1.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和发展。
3.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南宋时,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表现 1.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棉花在南方广泛
种植,农业的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2.手工业兴旺,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得到发展。
3.商业繁荣,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4.海外贸易兴盛,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历史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
4.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应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的辩证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主题2 民族关系的发展
【概念诠释】
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的消除,即不同民族之间在民族迁徙、杂居相处、长期交往、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线索图解】
【历史启示】
1.民族关系的特点:
(1)和战交替。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彼此之间战争不断,最终以宋朝交纳“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形成和议局面。
(2)民族融合。宋元时期,各民族杂居相处,互相影响,民族融合加强,元朝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2.影响:宋元时期频繁的民族战争虽然给各族人民带来灾难,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的接触和交流,形成民族融合的新高潮,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主题3 辉煌科技
【典型事例】
印刷术 1.发明: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意义: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 1.发明: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用于航海事业。
2.意义: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 1.发明: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出现了火药配方的记载。
2.运用: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历史启示】
1.对于国家而言:要以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稳定、民族的友好交流等方面为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要重视人民的伟大力量、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开放的深远意义。
2.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应该学习古代科学家的品质,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单元评价检测(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960年正月的一天,后周的边境传来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赵匡胤 B.赵光义
C.赵普 D.石守信
2.(2014·济南模拟)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郾城大捷 B.宋金达成和议
C.澶渊之盟 D.岳飞被害
4.(2014·乐山模拟)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5.从唐朝中后期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6.“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7.(2014·佛山模拟)南宋时期,海外贸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2-1-c-n-j-y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8.(2014·湖滨新区模拟)“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在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
A.东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9.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
A.在夜市吃冷饮
B.达官贵人出门坐轿子
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子听评书
D.老百姓普遍穿红色的衣服
10.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被毛泽东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
A.统一了蒙古 B.建立了元朝
C.灭亡了南宋 D.创立了行省制度
12.(2014·祁阳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可·波罗来华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并成为“宫廷中的意大利人”。此“宫廷”所处朝代是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2014·新郑模拟)右图所反映的行政制度的建立者是(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清太宗
1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尧舜时期的禅让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5.右图印章是我国古代某朝代中央政府对某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见证,这个边疆地区是( )
A.台湾 B.海南
C.新疆 D.西藏
16.《金史》记载:“生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以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17.“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18.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 )
A.《窦娥冤》 B.《西游记》
C.《梦溪笔谈》 D.《水经注》
19.(2014·德州模拟)陈寅恪先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宋朝文学艺术“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宋朝文学艺术的成就( )21教育网
A.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B.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C.李清照的《如梦令》
D.赵孟兆页号称“神品”的书法
20.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9分,第23题16分,第24题9分,共50分)【来源:21cnj*y.co*m】
21.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6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店铺……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更以后还有夜市,通宵不绝。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6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北宋东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商业繁荣有哪些特点?(2分)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在他的一幅绘画作品中对东京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描绘,这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是什么?(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2.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材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是唐朝的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 ,②是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到过的地方,当时该地称为 。玄奘回国后写的《 》,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3分)
(3)元朝在交通方面得到了怎样的发展?(2分)
(4)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根据以上历史事件给你的启示,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1分)
23.我国的历史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相对衰弱,这使汉族政权在处理同少数民族的关系时只能依靠“岁币”等方式。
(1)请你举出两宋时期“中原汉族政权”给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的史实。(4分)
材料二 蒙古族入主中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回族。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个朝代?此时期“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的表现还有哪些?(6分)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3)结合元朝疆域图说明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4分)
(4)纵观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磁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成了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2·1·c·n·j·y
材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材料三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意志人古腾堡等人受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
材料四 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1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造纸术在各大洲的传播顺序。(1分)
(3)在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我国在隋唐时期就发明了什么印刷术?用这种印刷术印制的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四说出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1分)
(5)从上述材料中摘录两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2分)
(6)哪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2分)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5、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A、B、C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不符合史实。
6、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商业”。四川地区出现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是农业发展的表现,C是手工业发展的表现,D出现在唐朝。21·cn·jy·com
7、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8、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即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9、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宋代对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的规定,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10、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闲听瓦内讲评书”描述的是北宋出现的娱乐场所瓦子内讲评书的情景。故本题选B。
11、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忽必烈建立元朝、灭亡南宋、创立行省制度。www-2-1-cnjy-com
12、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世祖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13、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通过识读图片和所学知识可判断是元世祖创设的行省制度。故选B。
【方法探究】图片型选择题也属于材料式选择题的一种,图片的类型有地图、
人物图、实物图等。解答图片型选择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是审读图片,明确图片反映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地再现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题。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识读图片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和知识迁移,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来选择。www.21-cn-jy.com
14、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版权所有:21教育】
【辨析错误】郡县制是秦朝以来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确保中央政令直达郡县,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形象地表示:中央→郡→县,直线行政。21*cnjy*com
元朝创设行省制度。行省意为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实行分区统治,不是直线统治。
15、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
16、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声如雷震”,可判断这项科技成就是火药。
17、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成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说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已超过北方,南方已经成为当时的经济重心。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8、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关汉卿是元朝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19、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词人。赵孟兆页是元朝著名的书画家。
20、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顾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可知,A是夏商周时期的基本特征,B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C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D是宋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故选D。
21、答案:(1)赵匡胤。女真。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中原人(北方人)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特点:人口稠密;最大的都市;买卖区与居住区分不清;商品交易时间长等。(答出两点即可,意思相近也可)作品:《清明上河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材料、获取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第(1)题根据表中的时间“960”,可知政权①是赵匡胤建立的北宋,政权②是女真族建立的金。从多个政权同时存在,到元朝完成全国统一,归纳出时代特征。第(2)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两宋时,国家财政收入、手工业中心、外贸港口、农业都集中在南方,说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人口稠密”“最大的城市”“随处可开设店铺”“在白天、夜间交易”归纳概括其特点。21cnjy.com
22、答案:(1)长安 天竺 大唐西域记
(2)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实行积极的航海贸易政策;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纷争。
(3)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4)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平等互惠,互相学习,友好交往。(只
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识记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可以归纳出对外交通的变化。结合宋代的社会背景,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1)北宋给辽、西夏岁币,南宋给金岁币。
(2)元朝;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人等杂居相处。
(3)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度;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4)友好交往,和平相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举北宋与辽、西夏的议和,或南宋与金的议和。第(2)题根据材料二“回族”,可知发生在元朝,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其他表现。第(3)题结合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管辖措施回答即可。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出处:21教育名师】
24、答案:(1)指南针。
(2)亚洲、欧洲、美洲。
(3)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4)战争(或暴力)。
(5)①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②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的
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6)造纸术、印刷术。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用于航海事业”,可知是指南针。第(2)题依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根据材料四中的“蒙古军队在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可判断传播的方式是战争。第(5)题依据材料得出。第(6)题抓住题干中的“便利……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可知是造纸术和印刷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练真题·素能提升2
一、选择题
1.(2014·临沂学业考)京剧《澶渊之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2.(2014·衡阳学业考)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诗)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诗)
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3.(2014·昆明学业考)宋人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泉州 B.广州 C.温州 D.明州
4.(2014·德州学业考)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5.(2014·福州中考)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首领忽必烈建立的王朝是( )
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6.(2014·南京学业考)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7.(2014·济宁学业考)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8.(2014·连云港中考)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 )
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元朝
9.(2014·东营学业考)培根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21cnjy.com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10.(2014·菏泽学业考)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21*cnjy*com
①《资治通鉴》编成 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③道教的兴起 ④《齐民要术》的问世
A.③④②①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③②④①
二、非选择题
11.(2014·滨州学业考)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政治篇】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来源:21cnj*y.co*m】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上述材料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经济篇】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图一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统一全国货币有什么作用?
(3)图二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科技篇】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4)列举宋代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思想篇】
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
——《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5)如果由你写这个提案,请列举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
参考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4、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景象,纸币是商业发展的产物,货郎图反映了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的情形,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故A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5、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朝代建立的识记和辨析能力。夏朝建立者是禹;秦朝建立者是嬴政即秦始皇;元朝建立者是忽必烈;清朝建立者是皇太极。21教育网
6、选A。
【解析】本题考查点是统一王朝,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对重要朝代顺序的把握。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西晋结束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隋灭陈结束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元朝结束辽宋夏金政权并立时代,本题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④。2·1·c·n·j·y
7、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史实的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辨析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元朝由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孙子忽必烈建立,②③⑤均发生于元朝,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故本题选择C。21·世纪*教育网
8、选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省级区划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故选D。
9、选A。
【解析】本题考查点是四大发明,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能力。抓住题干信息“第三种在航海上”可知本题选择A。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2-1-c-n-j-y
10、选A。
【解析】本题考查点是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成就,考查学生对古代成就时间的把握。联系课本知识,《资治通鉴》编著于北宋;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道教兴起于东汉;《齐民要术》问世于北魏,故本题正确顺序是A。【出处:21教育名师】
11、答案:(1)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秦朝;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交子;北宋(或北宋前期)。
(4)活字印刷术(或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或指南针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答出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1)题第一问考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二问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内容的分析能力。第(2)题第一问考查中国古代的货币,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问考查货币统一的作用。第(3)题结合宋代纸币的史实回答。第(4)题考查学生对宋代科技的掌握。第(5)考查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掌握。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