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专题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 学(节选)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从语法的角度,落实文本中出现的文言语法现象。
2. 引导学生领会“学不可以已”的内涵,并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
3.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价值,并能够运用。
资料卡片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时人尊为荀卿。荀况是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家大师,也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代表人物。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现在山东临淄西门)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现在山东枣庄东南)令。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子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的许多提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荀子》的第一篇就是《劝学》。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劝学就是勉励学习。在《劝学》里,荀子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的部分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重要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参考书目:《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第十三章,北京大学出版社)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木直中绳(zhòng) 以为轮(róu)
虽有槁暴(pù) 日参省乎己(xǐng)
跂而望(qì) 假舆马者(jiǎ)(yú)
舟楫(jí) 君子生非异也(xìng)
不积跬步(kuǐ) 骐骥一跃(jì)
驽马十驾(nú) 锲而不舍(qiè)
金石可镂(lòu) 六跪而二螯(áo)
爪牙之利(zhǎo) 靛青(diàn)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以为轮,其曲中规。(“”通“煣”,以火烘木,使木弯曲)
(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 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3.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金子)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3) 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4.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性活用现象,并解释。
(1) 木直中绳,以为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4)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师 说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从语法的角度,落实文本中出现的文言语法现象。
2. 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并对“从师之道”有一定的思考和感悟。
3.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对比论证”的价值,并能够运用。
资料卡片
韩愈(768—824),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称郡望(“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魏晋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卒谥“文”,故后世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韩愈自幼勤勉好学,沉潜诗书。唐德宗贞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年(792)进士。贞元末,官监察御史,因上疏请求减免灾民赋税,贬阳山令。唐宪宗元和年间,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迁刑部侍郎。不久即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朝,历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等,官至吏部侍郎。
在思想上,韩愈推崇儒学,排斥佛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文学上,他崇尚秦汉散文,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并因此倡导了有革新意义的古文运动,强调文学要为儒学道统服务,要求言之有物,辞必己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文内容殷实,有以反佛、明儒道为内容之长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有嘲讽社会现实之杂文,如《杂说四首》《送穷文》《讲学解》。也有论述文学思想之作品,如《与冯宿论文书》《答尉迟生书》《答刘正夫书》。其文气势壮盛,风格刚健,语言练达。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对唐及后世散文创作有巨大、深远影响。
参考书目:《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句读(dòu) 或师焉,或不焉(fǒu)
老聃(dān) 六艺经传(zhuàn)
苌弘(cháng) 官盛则近谀(yú)
李蟠(pán) 作《师说》以贻之(yí)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2)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不这样)
3.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
③ 吾师道也(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惑】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传】
①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 六艺经传(名词,解释六经的著作)
【之】
① 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其子”)
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③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取独,无义)
【其】
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②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指示代词,那些)
③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④ 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真是)
【乎】
① 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 生乎吾前(介词,于,在)
③ 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 耻学于师(介词,向)
② 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③ 于其身也(介词,对,对于)
④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 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4.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表方式,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4)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大多数人)
5.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性活用现象,并解释。
(1)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3) 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获得教养的途径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学会归纳作者的主要观点,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 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3. 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的修养。
资料卡片
赫尔曼·黑塞(1877—1962)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国作家。他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市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城市,从事过许多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黑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创作了长篇《克努尔普》《德米尔》《荒原狼》等。《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20世纪30年代后期,法西斯在德国猖獗,黑塞陷入怀疑的绝望之中,他的《东方之行》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的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影响。他想念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探索。他的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而细腻。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本文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参考书目:《人类文化史上伟大的智者——黑塞》,李世琦,《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第4期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狭隘(ài) 跋涉(bá) 沉溺(nì)
慰藉(jiè) 教养(jiào) 戕害(qiānɡ)
麻痹(bì) 恢宏(huī) 时髦(máo)
符箓(lù) 不计其数(shù) 瞬间(shùn)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1) 跋涉:同“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2) 戕害:伤害。
(3) 望洋兴叹: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4) 息息相通:呼吸相通,比喻彼此契合无间。
(5) 慰藉:(书)安慰。
(6)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写作指导
专题训练
关注结构技巧,写出波澜。
训练目标
1. 文体典型,以“记叙、描写为主”,用“故事”传达所思所感。
2. 写出波澜,体现出“情节叙述与剪辑”的艺术性;力求打破惯常的“单线式”“顺序式”的叙述模式。
3. 引导学生关注“双线式”叙述技巧,尝试采用“花开两朵”的双线结构。
范文展示
预 约 精 彩
我还是坚定地走了出来,回头看了看那依旧人山人海的拥挤长队,心里舒了一口气。
他们也许是在预约某种精彩,也许他们能预约到,但太怕跻身这样的浪潮,也许只能随波而行,再精彩的风景,都统统沦为平庸。
因为精彩,不靠人云亦云地预约。找到自我,就预约下了最独特的精彩……
五月的天,刚刚八九点,太阳就已经不留余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地烘烤着大地。妈妈一边催促着我上车,一边重复着已经说了不下十遍的话:“再不快点就预约不成了!今天是最后一天,人一定是多得不得了,你想排队排到什么时候啊,看这太阳……”
“行啦知道了,不就是个讲座嘛,至于这么……”
“那可是教授啊,他传授的经验该有多宝贵啊,你看连预约都这么多天,机会多难得!”一路的红灯并没有打消她的兴致。
直到我们到了现场才知道,这预约的场景,一排排长队,人们顶着烈日不知疲倦。红色的横幅上印着“高考权威教授……讲座”,被热浪卷得软下了身体。
人们交头接耳不耐烦地抱怨,妈妈却一言不发看着人海,她轻声对我说,吃这些苦还是值得的。
我突然想起中考后的那个夏天,和朋友结伴去浙西峡谷的那个旅途……
汽车沿盘山公路向上颠簸地行使,导游算好了时间,提醒我们抓紧时间爬山,中午在山顶上有一场大型的民俗表演,十分精彩。
朋友很期待,一路走得很快,好不容易爬到了半山腰,我却已经支撑不住,去就近的凉亭里歇脚。可他不愿停留,随着人们纷纷起身更加着急。
“大家都走了,快走吧!”
而正盯着山腰上的芦草发呆的我怎么也不愿动身。约好再见面的时间地点,他终于及时地跟上了人们的步伐。
刚刚高谈表演怎么怎么精彩的哄闹声一下子没了,随之是静谧山间,阳光和煦。
没想到一声雷响,雨点越落越大,我看见景区告示牌上的通知,说因天气原因表演取消。
我再次眺望山间,雨后的阳光照出一道绚丽的彩虹,我惊呆了。
不后悔我的决定,我“预约”了属于我自己的精彩。
山的那头,预约好的精彩意外落幕。
山的这头,我目睹了山腰上绚烂无比的彩虹,见证了我的精彩。
因为精彩,不靠人云亦云的预约,找到自我,就预约下了最独特的精彩……
回过神来,队伍已经缩短了一截。可是我还是毅然走出。向妈妈挥手的时候,我大声地说:“我不需要在这儿预约了。我在别处已经约好了!”
在别处,在我自己心里,预约了一趟精彩。
点评:本文其实是两个小故事,而且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任何一个故事从选材角度看,都是普通的、单薄的甚至平淡的。但小作者运用一种类似“插叙”(之所以说类似,是插入的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方式,将两个故事拼接了起来,这两个故事有着一种因果的关联,相互呼应,共同生发出“找到自我,才能预约最为独特的精彩”这一主题。结构上第一个故事还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了“悬念”,语言过渡也干净利索,层次分明。两个故事的组合效应成为本文最大的亮点,显示出剪裁的纯熟和设计的匠心,那么原本看来“腐朽”的两则小故事,在经过组合交织成一个“大故事”之后,也就顿时“神奇”起来了。
写法归纳
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大部分同学由于时间的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往往习惯于“竹筒倒豆子——有一说一”,记叙文往往按顺序写来,是一种平淡的“线性结构”,平铺直叙,单薄显露,难以吸引读者。社会事物是复杂的,表现在多面与多变两方面。文章在反映生活时也应该曲折有致、波澜起伏。正如古人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袁枚、姜夔的这两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才能引人入胜的道理。
对于记叙文,破除线性结构的弊端,不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变化”二字上下些功夫,如倒叙开头,设置悬念;插叙故事,别开生面;埋下伏笔,四下合围;变化情节,陡生波澜;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铺垫照应,左右逢源……应该说,招法是“千变万化”,难以穷尽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变化之道无非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读者在阅读中觉得“每进愈奇,不忍弃去”。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懂得了“结构的技法”不是卖弄,不是装饰,不是“为技法而技法”,也就为我们自然、合理地采用技法找到了服务的对象。
常见的结构技巧包括:
1.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祥林嫂》一开头就写祥林嫂凄然死去,引起了读者强烈关注: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 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 这些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
2.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3.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明湖居听书》中,相貌丑陋的男人出场的演奏,已令“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接着黑妞的演唱更令人“叹为观止”。经过这一衬再衬,最后王小玉才出场演唱,她当然就更胜一筹了。
4. 情节突转
情节突转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 ( http: / / www.21cnjy.com )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例如莫泊桑《项链》结尾。当然文章的“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5.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的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6. 欲扬先抑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下面重点推荐一下“双线并行”的叙述技法。
课本里其实有不少“双线”的例子,如欧阳修的这首《踏莎行》。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首常见的伤春伤别之作。上阕写“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写人在旅途中那剪不断的离愁;下阕写“思妇”,写居高望远中的迷茫和孤苦。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拆开这个“1+1”的结构,单看上阕或者下阕,在诸多写离情的词作中都不算出色。本词的独特价值就在于结构上的“两面兼写”,从而在“行人”与“思妇”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观照”,让“相思”有了一个交流互感的过程,把“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淋漓呈现,从而产生出的效果来。
“两面兼写”侧重于不同视角的运用,它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人我之间”的,也可以是“物我之间”的,当然还可以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它的展开方式往往是“平行的”“对举的”。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设计思路,那就是“组合交织法”,即文章在同一叙述流程中设置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同时展开故事情节,也即在一个“大故事”里包含了两个“小故事”,这两个故事互相呼应,互相契合,互相生长,二线互相扭接、汇集、叠合,完成故事的叙述。如我们学习过的鲁迅的《药》,明线是华家买药,暗线则是烈士牺牲,当明暗线交汇时,也就完成了一个更为惊心动魄的大故事——烈士的鲜血成了愚氓们的“药”。例文《预约精彩》也是将两个故事拼接了起来,从而产生出“时空交织”的效果。
作文题目
在春天,我们预约金色的秋天;在车站,我们预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顺利的抵达;在展卷阅读时,我们预约精彩的故事;在人生的成长历程中,我们预约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也许,精彩会如约而来;也许,精彩会擦肩而过;也许,关于“预约精彩”你有许多精彩的故事……
请以“预约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角度自选,文体典型,叙事结构有所设计,避免平铺直叙,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审题:题中的两个词语,“预约”是事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定的意思;“精彩”即优美、出色。题目提供了二元走向:1.精彩是可以预约的。(预设的)2.精彩是无法预约的。(生成的)同时,要明确文体,设计结构。
立意: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强调精彩是“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之约”,只有实现过程的最大化,精彩才会来敲门;二是强调精彩是“不期之遇”,在偶然之处、意外之点,邂逅精彩。无论作何选择,应该从生活中选材,用“感性”的故事阐释出你的立意。
思路:1. 可以在“精彩是可以预约的”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精彩是无法预约的”之间选择一点,写深写透;2.也可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呈现两种不同的“精彩”(可预约的与不可预约的),让它们在相互观照中,展现各自的特点,从而让读者在阅读中做出自己的选择;3.面对“可以预约”与“无法预约”的两种状况,写出人生的思考与态度,从而“超越预约”,“别有精彩”。如“我不信每一个努力的人都会有回报,但我相信,每一个努力过的人都将获得生命的充实与盈润,这便是我们能预约的另一种‘精彩’”,“预约、不预约又有何重要 世事无常,又哪是预约一下就能完事的 我们能做的,是活在当下,做好此刻能做的,不丧失每一分的美丽,而到时‘精彩’自会降临。如此,于明月回眸,你所预约的或无法预约的精彩,都将盛开在我们的人生之旅上。”
注意:在选用结构技巧时,可以综合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几种方法,如倒叙、悬念、插叙、呼应等,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但不能为了叙事曲折而脱离生活,这样只会故弄玄虚,穿凿附会,破绽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