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专题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
江南的冬景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让学生品味郁达夫散文质朴清淡、明白晓畅的语言。
2. 结合文章描绘的多幅图景,引导学生体会散文语言表现出的画面美。
3.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对于江南冬景的欣赏和喜爱之情,提升审美品位。
资料卡片
郁达夫(1896—1945),中国现代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启蒙,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 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3年7月发表的《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1938年12月携妻儿抵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发表大量战斗性很强的政论、短评和诗词声援抗日斗争。1942年5月撤至苏门答腊。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时年50岁。
本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下的散文名篇。郁达夫的散文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本文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涮羊肉(shuà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yā)
剥花生米(bāo) 恣意(zì) 搁笔(ɡē)
夹衣(jiá) 绿林(lù) 泊船(bó)
丰腴(yú) 月晕(yùn) 远阜(fù)
埠头(bù) 谛听(dì)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1) 围炉煮茗:围着炉子取暖并煮茶,表现了人们冬天蛰居室内闲适的生活状态。
(2) 曝背谈天:晒太阳并谈天。表现了人们在晴朗的冬天室外闲适的生活状态。
(3)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
(4) 得失俱亡:得与失都不再计较。亡:无。
神 的 一 滴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阅读文本,体会作品自在安适、平静舒缓、不乏激情又饱含深刻思想的语言。
2. 通过赏析,把握作者准确生动地描摹景物的写作方法。
3. 通过问题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梭罗对自然的依恋、陶醉和崇拜之情。
资料卡片
1. 作者生平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超验主义作家。他自称是“风雪和风雨的观察员”。1845年春天,他拿着一把斧头,独自来到离波士顿不远的瓦尔登湖边,借埃默森的一块荒地,为自己盖了一间小木屋。他曾写道:“1845年3月末,我借来了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子的地方,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他在湖边打猎、种豆、伐木、捕鱼、收获,也在湖边倾听风声,观察四季的物候变化,沉思人生和抚慰灵魂。梭罗在瓦尔登湖只生活了两年,但后人已经把他和瓦尔登湖紧密联结在一起。1985年,《美国遗产》杂志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位居榜首。
《神的一滴》选自《瓦尔登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改动。梭罗称瓦尔登湖为“神的一滴”,他坐在阳光融融的湖前,坐在这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描摹着美丽自然,指导着简单生活,讨伐着金钱社会。
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了。该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2. 名家评论
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丧失了田园的宁静,所以,梭罗的著作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徐迟(中国著名诗人、《瓦尔登湖》译者)
《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是热热闹闹的书。它是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澄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蓊郁(wěnɡ) 峻峭(qiào) 鼓噪(zào)
吞噬(shì) 涟漪(yī) 深邃(suì)
糅进(róu) 璀璨(càn) 熠熠(yì)
俯瞰(kàn) 水苔(tái) 一泓(hónɡ)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的含义。
(1) 不足称道:不值得称赞。
(2) 罕有其匹:很少有能比得上的。
(3)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4)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像山那样思考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文本阅读,体味文章诗意的语言。
2.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资料卡片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 ( http: / / www.21cnjy.com )—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称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他的《沙乡年鉴》被美国人视作与《瓦尔登湖》同样具有伟大影响力的经典。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征服、改造大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于是人类开始向大自然掠夺。他们砍伐森林,填平湖泊,捕杀动物,地球不断发出警告。在这种情况下,奥尔多·利奥波德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这本书。他提出了“土地道德和土地伦理”的观念,呼吁人们建立一种与自然保持平等和谐的道德观,要把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土地——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者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看做一个共同体,并把人类在这个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
《像山那样思考》选自《沙乡年鉴》,提醒人们要学会思考,重新衡量人和自然的关系。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嗥叫(háo) 驯服(xùn) 残羹(ɡēnɡ)
允诺(nuò) 悚然(sǒnɡ) 湍急(tuān)
蜿蜒(wān) 嬉戏(xī) 蠕动(rú)
闪烁(shuò) 饿殍(piǎo) 艾蒿(ài)(hāo)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的含义。
(1)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2) 残羹冷炙:指吃剩下来的酒食。
(3)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4) 童山秃岭:没有树木的山岭。
始得西山宴游记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
2. 研习文本,赏析课文在比照和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 结合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心态,以及其高洁的人格和傲世的情怀。
资料卡片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柳宗元的山水游记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僇人(lù) 惴栗(zhuì)
施施而行(yí) 斫榛莽(zhuó)(zhēn)
箕踞而遨(jī)(jù) 衽席(rèn)
岈然(xiā) 若垤若穴(dié)
攒蹙(cuán)(cù) 引觞满酌(shānɡ)
颢气 (hào) 培(pǒu)(lǒu)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自余为僇人(“僇”通“戮”,刑辱)
(2) 梦亦同趣(“趣”通“趋”,往,赴)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 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或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 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3)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
(5) 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6) 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拨,拨开;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7)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志向)
4. 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日与其徒上高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 穷回溪(穷,形容词作动词,走遍)
(3) 卧而梦(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 始指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5) 箕踞而遨(箕,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6) 萦青缭白(青、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7) 故为之文以志(文,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赤 壁 赋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
2. 指导学生结合背诵,理清思路,品味文章情、景、理交融的艺术。
3.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内心矛盾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资料卡片
1. 作者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主考欧阳修得之惊喜。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杭州通判,历任密、徐、湖等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因而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之风,时谓之“以诗为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有《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堪称名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2.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3. 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赋”,不是一篇纯粹的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不是散文诗。“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文心雕龙·诠赋》)它是由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浓的诗意。它讲究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特点的演变是: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rén)(xū) 窈窕(yǎo)(tiǎo) 斗牛(dǒu)
万顷(qǐnɡ) 冯虚御风(pínɡ) 扣舷(xián)
桂棹(zhào) 袅袅(niǎo) 嫠妇(lí)
愀然(qiǎo) 相缪(liáo) 舳舻(zhú)(lú)
旌旗(jīnɡ) 酾酒(shī) 横槊(shuò)
江渚(zhǔ) 扁舟(piān) 匏尊(páo)
蜉蝣(fú yóu) 挟飞仙(xié) 无尽藏(zànɡ)
更酌(ɡēnɡ) 枕藉(jiè)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2)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4) 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 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2) 正襟危坐(正,形作使动,整理)
(3)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4)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5)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6)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7)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5. 成语积累。
(1)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写作指导
专题训练
记叙文中的场面描写。
训练目标
1. 归纳场面描写的方法。
2. 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生活中的场面。
3.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展现生活中经历的场面。
范文展示
【例文1】
看 戏
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经下落,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树叶子也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发散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的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又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 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里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点评:叶君健这篇文章场面描写非常出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处理群众场面的时候,先是人海中的“静”,突出了人们的期待,也为后面的沸腾作铺垫。当女主角出场时,“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 “卷起了一阵暴风雨”“像触了电似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凸现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喜爱。当演出结束时,观众像潮水一样涌到艺术家面前,观众和艺术家打成一片。作品很好地处理了场面描写中“面”的问题。
作者先写群体后写个人,由面到点逐步深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描写梅兰芳的精彩表演时,“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作者又把艺术家的唱词比作“珠子”,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艺术家那高超的表演。
这里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反映了整个演出的盛况,反映了演员与观众水乳交融,人民艺术家和人民心心相通,值得我们仔细揣摩。
【例文2】
对一头斗牛的尊重
吕 麦
伊卡纳西欧是西班牙著名的斗牛士。
那个周末,斗牛场内,一头高大威猛的母牛, ( http: / / www.21cnjy.com )脊椎上插着花标,鲜血淋漓,牛眼通红,气势汹汹地寻找进攻目标。观众掌声如雷,欢腾啸叫着迎接主斗手伊卡纳西欧上场。
他抻开红木兰卡,垂直执一把锋利的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剑,向热情的支持者脱帽致意。人们瞬间安静,举起望远镜———伊卡纳西欧抖开木兰卡,正面引斗两个回合后,来了个舞蹈演员般潇洒、挺拔的侧身,双手在后腰部抖动木兰卡,健壮却不失灵巧的斗牛“前腿弓,后腿绷”,恼怒地擦着斗牛士的身体冲了一圈又一圈……
伊卡纳西欧精彩、惊险的引斗动作,惹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众掌声如潮,尖声高叫。此时,伊卡纳西欧只要瞅准机会,挥剑刺入牛心,就可结束堪称精彩绝伦的表演,等着领取牛耳、牛尾、无数白手绢,再一次风光无限地退场。
但伊卡纳西欧并不打算早早结束战斗。他背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着斗牛,微微斜过头,抖动木兰卡。刹那间,意外发生了。母牛弓身、低头冲过去,像起跑线上的短跑运动员,蓄足了力气爆发,猛地将伊卡纳西欧撞翻在地。木兰卡和长剑被踩在牛蹄下,伊卡纳西欧本能地滚开两米,哪知被戏弄的母牛暴怒地冲过去,用坚硬的牛角叉住伊卡纳西欧,举起,摔下,再叉起,再摔下。血染红了伊卡纳西欧雪白的紧身裤,他躺在地上不能动弹。母牛野性大发,撂开前蹄就要朝伊卡纳西欧踩去。
天哪!所有观众惊得站立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骇然地注视着。两吨多重的牛踩踏到人身上,后果不堪设想,伊卡纳西欧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之际,徒弟、助手们蜂拥而上,用粉色木兰卡引开了斗牛。
助手们扶起伤痕累累的伊卡纳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欧,护送他出场。可浑身是血、一瘸一拐的伊卡纳西欧,却拨开他们,捡起血迹斑斑、满是灰尘的木兰卡,走到牛跟前,摆开潇洒姿势,继续漂亮地引斗了一轮。令人费解的是,他还是没有用长剑击杀母牛。
在众人狐疑的神色中,他致意谢幕,并大声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下这头牛,我出资养它到老死,它是今晚的英雄!”顿时,全场观众集体起立,向伊卡纳西欧报以热烈的掌声,抛出一条条白手绢。
点评:作为一篇微型小说,作者选取斗牛这一让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紧张激动的事件,写出了斗牛场上斗牛士的风采、牛的风采和观众的反应,场面紧张壮观,情节一波三折。借助场面描写,作者塑造了一个勇敢、智慧和大度的斗牛士形象。
写法归纳
场面,就是在特定的场地上,在一定的时间内,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各种各样的活动画面。因为人总是活动在一定的环境和场合之中的,所以无论写人,还是叙事,都离不开描写场面。若是写集体活动,描写场面就更是重要。写人记事(包括写活动)的文章,都是由一个、几个或若干个场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面)缀合而成的。
好的场面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气氛,细致、形象和生动地表现人物,为全文增添色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场面描写的方法有:
(1) 点面结合。既要照顾全面(整个场面),又要突出主要人物(点)。
摄影师拍摄战斗场面时,有时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鸟瞰战场全景,有时要拉近镜头,拍摄局部厮杀的特殊人物。没有全景,特殊人物就失去了广阔的背景、陪衬;没有特写镜头,这宏大的场面就显得空洞,主要人物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场面也是如此。写好整个场面的环境、背景、氛围或人物活动概况,文章内容才丰富,读者才能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写好典型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等,才能突出个别,才能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地把整个场面表现出来,才会让读者对事件的意义、重点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如《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话: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点评:这是一个精彩的场面描写,先特写刘姥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搞笑语言;然后从面上落笔,“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再逐一落笔,从点上描写。需要强调的是每一点描写都扣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另外,没有写宝钗也颇值得玩味。
(2) 写好各方的表现。这是对交互性比较强的场面而言。
这样的场面都是由各方参与的,所以在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类场面时,既要写好“我方”的表现(有点有面),又要注意描写“对方”的表现(点面结合)。这样,事件的中心思想、人物的形象就在这大的活动背景中显现、突出出来。
如《阿Q正传》里有这样一段话。
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 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 ”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你看在鲁迅的笔下,阿Q的愚蠢、粗野,小尼姑的软弱乏力,以及酒店里的那群看客的麻木不仁,被写得多么生动逼真,活灵活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写阿Q的那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列进攻手段时,着墨并不太浓,形象却跃然纸上,堪称精练的典范。鲁迅自己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在这里,他只用四个非常准确而又极其精练的动作“吐”“摩”“扭”“拧”,便活画出一种流氓习气的恶劣行径。
不难设想,如果不是出自作者观察的细致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的深刻,不会有这种尽善尽美的刻画。鲁迅在《呐喊自序》里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话在当时自然是有着更加深广的社会意义,但用它来分析上面介绍的那个场面,也是适合的。如果说阿Q和小尼姑充当了示众的材料,那么,酒店的人群不也正是看客 请看这个场面描写的最后两句话: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阿Q为什么“十分得意的笑” 不用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当然是因为此情此景中他是一个心满意足的胜利者。而“看客”们比起阿Q来还缺少一分,只是“九分得意的笑”,这至少有两层含意:一层是因为他们只是目击者,而还不是直接参战的胜利者,相形之下并没能像阿Q那样获致成功的“光荣”;另外一层是他们希望这一幕演得很成功的戏,不至于见好就收,却不料小尼姑已经带着哭声跑远了。由此看来,只能是“九分”,而绝不会是“十分”,剩下来的一分,只有遗憾而已。
(3) 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但切忌过多地发表议论。这一点,在我们所给两篇范文的结尾部分都有明显的体现。
作文题目
请以《争》为题,运用场面描写的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写作点拨
题目解读
争,关键是一个氛围的营造。要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篇记叙文,那么就不应该在争的理论上多费笔墨,而应该表现出争的场面、争的形象。
确立主旨,即立意。一种立意:就是鼓励争,弄潮儿在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另一种是反对争,过分的争执弱化了人际关系。
思路提示
思路1:可从家庭生活入手。父亲母亲争着为老人做点事情,体会难得的亲情。
思路2:可从学习生活入手。写出沉重的学习竞争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可集中写一次综合考试成绩出来后大家的反应和作者的认识。
思路3:可从体育锻炼入手。通过比赛认识到学生比赛真正的意义在于锻炼。
思路4:可从战争场面入手,结合阅读文学作品的间接体验来写。
思路5:可从武侠小说入手,结合阅读文学作品的间接体验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