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检测试卷A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综合检测试卷A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08 13:2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检测(A)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大运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该工程是在唐朝时开凿贯通
B.开凿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C.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D.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2.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废除丞相 D.闭关锁国
3.以下表述与开元之治相关的是(  )
A.独尊儒术,加强统治
B.皇帝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C.合并州县,革除弊政
D.烧毁一批珠玉锦绣,不再用奢侈品
4.(2014·南通模拟)“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  )21·世纪*教育网
A.戒奢从简,虚心纳谏 B.增设殿试和武举
C.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D.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5.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曾以各种方式与唐朝建立密切联系。有一少数民族赞普上表自称“外甥”,与唐“和同为一家”。这个少数民族就是今天的(  )【出处:21教育名师】
A.白族 B.彝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
6.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7.(2014·东台模拟)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8.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右图中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  )
A.杜甫 白居易
B.屈原 苏轼
C.颜真卿 李清照
D.汤显祖 辛弃疾
9.下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10.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
11.元灭南宋后不久,中国再度完成统一。下列史实发生于元代的有(  )
①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
②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③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
④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某通史巨著,叙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历史,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它是(  )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
13.(2014·三明模拟)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批阅奏折1 160件,处理政事3 391件。朱元璋的忙碌和下列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
A.设立行省 B.实行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丞相 D.设立军机处
14.(2014·中山模拟)1433年以后,明朝终止了引人注目的海外远征,充分表明了中国人与欧洲人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态度的根本差别。这里的“海外远征”指(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倭
C.雅克萨之战 D.郑和下西洋
15.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  )
A.设立军机处 B.设立东厂
C.迁都北京 D.派郑和下西洋
16.(2014·威海学业考)在学习“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这一主题时,某同学制作了下列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17.(2014·重庆中考)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www.21-cn-jy.com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清政府只开广州商埠,关闭其他开放港口后,广州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的是(  )
A.“广州十三行” B.市舶使
C.市舶司 D.理藩院
19.某同学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图片展览中看到了下列人物图片,其中应该入选“明清篇”的(  )
①祖冲之 ②毕升 ③宋应星 ④李时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以下一组图片,它们均取材于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这部作品是(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5分,共50分)21教育网
21.(2014·淮安模拟)培养和选拔人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太学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1·c·n·j·y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www-2-1-cnjy-com
材料三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四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来源:21cnj*y.co*m】
(1)根据材料一,汉武帝设立太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评价的是什么制度?(1分)从培养和选拔人才的角度看,这一制度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21·cn·jy·com
(3)根据材料三,唐太宗任用官员的标准是什么?为此唐太宗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3分)
(4)材料四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2分)
22.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c-n-j-y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材料二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4分)
(3)如果你选用材料一、二的内容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2分)
材料三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4)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
23.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也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探究一:宋元民族融合的情况
(1)元朝统一全国之前,我国北方曾经出现过辽、西夏、金三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之相关的少数民族分别有哪些?(3分)
(2)元朝时期,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来加强对哪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元朝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2分)
探究二:宋元科技文化发展的情况
(3)北宋时期印刷术较以前有了重大突破,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这一时期,我国古代人民的另一项重要发明又是什么?(2分)
(4)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形式,北宋时期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文学家是谁?元朝的戏剧空前发达,这一时期最优秀的剧作家是谁?(2分)
探究三:宋元民族融合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5)你认为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民族融合出现高潮,科技文化发展达到高峰的原因有哪些?(2分)
24.(2014·济南模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与前期相比,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1)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一中提到的明朝京官之所以“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主要与这一时期的哪一措施有直接关系?(2分)清朝时在加强专制统治方面又有什么新举措?(2分)明清时期的举措说明中国封建统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材料二
(2)图一反映了清朝对哪一地区的管理?(2分)图二反映出清朝遇到了什么情况?(2分)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2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综上所述,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时代特征?(3分)
参考答案
4、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知诗中提到的皇帝是武则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与唐太宗有关,D是唐玄宗采取的措施。
5、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8世纪初,唐朝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6、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东瀛”“袈裟作舟帆”,东瀛是指日本,袈裟喻指僧人,乘船去日本的僧人只有鉴真。玄奘去天竺求取佛经,郑和七次下西洋,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朝来中国,这些信息都与材料无关,故正确答案是A。
7、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发生在唐朝,其中“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治世”局面,“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是唐朝对外友好交往中的重大事件,因此D符合题意。
8、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静夜思》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A中杜甫和白居易都生活在唐代;B中的屈原和苏轼分别生活在战国和北宋时期;C中的颜真卿和李清照分别生活在唐朝和两宋时期;D中的汤显祖和辛弃疾分别生活在明朝和南宋时期。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所代表的政权定都上京,由此可知该政权是辽,链接所学知识,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10、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为统治辽阔的疆域,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识读上述图片可知,根据图A中的“镐”,可知是西周的地图,图B中的“咸阳”“桂林郡”,可知是秦朝的地图,图C中的“四川行省”“云南行省”可知是元朝的地图,根据图D中的“临安”可判断是南宋的地图。
11、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已经完成,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是在清朝。
12、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资治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它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13、选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八天时间内,批阅奏折1 160件,处理政事3 391件”。链接所学知识,明太祖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这样繁忙。
14、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433年”“明朝”。链接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15、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16、选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没有到达欧洲,不会促进我国同欧洲各国的经济交流;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1662年,不是1661年;派兵打败侵占雅克萨的沙俄军队的皇帝是康熙帝,不是乾隆帝。所以此题有3处错误。故选C。
17、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问题能力。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有效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①③是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统治的措施。【版权所有:21教育】
18、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19、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祖冲之是南朝数学家,毕升是北宋科学家,宋应星是明朝科学家,李时珍是明朝医药学家。所以答案为B。
20、选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根据图中的人物“蒋干”“马谡”,可判断是《三国演义》。
21、答案:(1)推行儒学教育,培养政治管理人才。
(2)科举制;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扩大了官吏来源;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的合理性。(回答2条即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德行和学识;任用贤才,发展科举。
(4)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太学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正式的官立学校”,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隋唐时期”“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知是科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影响。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即可解答。结合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回答。第(4)题从明朝八股取士的危害回答。21cnjy.com
22、答案:(1)经济重心南移(或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2)印刷术;纸币;瓦子。
(3)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的发展。
(4)闭关锁国;造成中国近代经济落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苏湖”“仰给东南”,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分析原因注意从政治角度入手,即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通过归纳前两题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根据材料三中的“广州十三行”,可知是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21*cnjy*com
23、答案:(1)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顺序不能颠倒)
(2)西藏。回族。
(3)毕升。“指南针”。
(4)苏轼。关汉卿。
(5)宋元时期政治发展、经济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题干中的相关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4、答案:(1)原因: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清朝: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趋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2)地区:西藏。
情况:遭受外国侵略。
结果:取得胜利,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读、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题由京官生活的胆战心惊,可联想到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链接所学知识回答其他问题。第(2)题根据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可判断图一是对西藏的管辖。图二打败沙俄侵略者,签订《尼布楚条约》,说明我国边疆地区遭到外来侵略。第(3)题综合归纳上述题目,即可得出结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