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8 17:2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骨”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重点)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重点)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难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骨”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各地风景名胜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旅行经历,引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一到寒暑假,爸爸妈妈会不会带你们出去玩?你们都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学生自由表述。)人们为了办一些事或是游览观光,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就叫“旅行”。同学们去的地方可真多啊!北京、上海、厦门……,可有一个地方,同学们绝对没去过,那就是——牛肚子里。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过渡:如果大家还没有读过课文,单看这个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疑问呢?(示例: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怎么旅行?它都去了哪些地方?这次旅行好不好玩?它进了牛肚子还能出来吗?怎么出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2)跟同桌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停顿。
(3)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把你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书上空白的地方。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识字方法:“答、应、骨”是多音字,可以出示词语让学生比较辨读;学习“咱、胃”几个字时,可运用猜谜语的方法;“齿、嚼、吞、咽、眯”几个字,可以结合图片或动作演示的方法进行识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加一加、减一减、顺口溜等进行生字识记。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3.指名读文,指导学生将字音读准确,将课文读通顺。(注意词语“贮藏、蹭来蹭去、喷嚏”等词语要读准确,部分长句子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要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试着回答质疑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合作互助,相互交流、解决自己的疑问,把仍然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3.汇报展示,教师相机点拨。
(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
(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红头要到牛肚子里旅行?(捉迷藏时,红头意外被牛吃进了肚子里。)
(3)事情的经过怎样?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是怎样的?在文中画出它在牛身体里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嘴里——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青头在做什么?(帮助它,鼓励它。)
(4)事情的结果如何?(青头蹭牛鼻孔,红头被喷出来,脱离了危险。)
(5)你还提出了哪些问题?(主要检查学生的思考情况,教师把握重点,简单的可当堂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可以留到下堂课,研读课文时再进行处理。)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每一层写了什么。
5.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填空: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有一天,它俩在玩(捉迷藏),红头不小心(被牛卷进了嘴里)。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从牛嘴进到了(牛肚子),从牛的(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最后被牛(打喷嚏)喷了出来,脱离了(危险)。
方法拓展:同学们真棒!只用这几句话就说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平时,我们在对别人说一件事情的时候,怎么把事情说清楚呢?也可以运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先说说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也就是起因;再讲讲事情的过程,特别有趣的地方还可以说得详细一点;最后说说事情怎么解决的,也就是结果。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回顾故事的起因,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刚刚我们说到故事的起因,为什么红头要到牛肚子里旅行呢?我们换个句式说一说:因为——(红头和青头在一起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红头躲在草堆里,不小心被一头吃草的大黄牛卷进嘴里了),所以——(红头就开始了这场特别的旅行)。对呀!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它压根儿不愿意进到牛肚子里去,因为——(它会死去)。这真是一次惊险的旅行!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丰富积累。
(1)想一想:如果让你给课文重新拟一个标题,你会拟什么?(示例:《红头历险记》《牛肚大冒险》……)
(2)读一读:与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
(3)说一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课后可搜集一下相关资料。
(4)悟一悟:今天这堂课,你解决了哪些问题?从别人那里又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或者为他们朗读一遍。
2.了解作者张之路,有兴趣的话读一读作者其他的作品。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2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如牛的四个胃、反刍等。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预设:回顾上节课画出的红头在牛身体里到过的每一个地方(嘴里——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里),引导学生运用“先……再……接着……最后……”组织语言。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1~7自然段,交流阅读体会,教师点拨。
2.重点品析第8~21自然段。
过渡:青头和红头正在兴致勃勃地玩捉迷藏呢,哎呀,不好了!一头大黄牛走到红头藏身的草堆旁吃草来了,它“啊呜”一口,红头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进嘴里去了。可怜的红头晕头转向,等它反应过来,就只看到大黄牛那白白的牙齿一开一合,马上就要咬到它啦!你能想象小红头此时的心情吗?(惊慌、害怕、恐惧……)好,那就请你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红头的话。
(1)在牛嘴里。(第8~11自然段)
①先指名学生想象朗读红头的话,体会它内心的慌张、害怕、恐惧。
②思考: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③指名读第11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明白青头的话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是牛吃草的特点。
④思考:再读一读描写青头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的?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的精神。
⑤分角色朗读完整的片段,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心情。
(2)在牛肚子里。(第12~16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对话,集体评议。
②思考:红头听说要被吞进肚子里,第一反应是什么?(以为自己马上就会死掉。)被吞进肚子里以后,红头面临的处境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感受?(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红头此时一定很害怕、绝望。)
③指名朗读第13、15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
④出示牛胃的图片,根据学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理解、讨论动物“反刍”的知识。
反刍 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特别是对粗饲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
⑤思考:青头如果只是鼓励红头不要害怕,而没有掌握牛吃食的相关知识,又会怎样?(无法帮助红头真正逃脱危险。)
⑥思考: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红头,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关注第1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过渡:同学们,这个时候要是没有青头的鼓励和提醒,红头的结局会怎样?(就很难预料了。)是啊,在我们遇到困难、惊慌失措时,有朋友的陪伴、鼓励和指引是多么重要啊!
⑦朗读训练。分角色朗读,体会青头对朋友的真心鼓励。
(3)从牛肚子回到牛嘴里。(第17自然段)
过渡:就这样,在青头的安慰和鼓励下,还有它丰富知识的帮助下,红头有了信心,也有了勇气,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引读第17自然段)
①结合“反刍”的知识(只有部分草料能回到嘴里),引导学生想象、体会红头在牛肚子的艰难努力。
②思考:“一动也不能动”说明了什么?(红头精疲力竭,再也没有力气动弹一下了。)
(4)从牛嘴里出来。(第18~21自然段)
过渡:读到这里,我们真是替红头着急啊!好不容易回到牛的嘴里,稍微再加把劲儿,就能重见天日、重获自由了,距离成功真的就只有一步之遥了,可是,它真的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要是没有外力帮它一把,它会怎样?(会被嚼碎,会重新被吞进肚子里。)哎呀,我们真恨不得立刻冲上去帮它一把呀!别着急,同学们,这时候,好朋友青头的心情肯定跟我们是一样的。快看看它是怎么做的——
①指名朗读第18、19自然段,引导学生关注青头“爬”“蹭来蹭去”的动作。
②思考:青头不怕自己也被牛吞进嘴里去吗?(青头不顾自身安危,一心急着想救出好朋友。它也很有智慧,知道怎么帮助红头出来。这真是只勇敢、聪明、讲义气的小蟋蟀!)
③指名读第20、21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
④想象对话。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它除了感谢,还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⑤加入自己想象的话语,再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2个自然段,读出青头话里的宽慰之情。
三、总结升华,学有所获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童话”并回顾文中的科学知识。
(1)牛的前三个胃都是用来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用来消化食物的。(牛肚子的构造)
(2)牛在刚吃草的时候,不会细嚼慢咽,而是直接把草吞进肚子里。
(3)牛在休息的时候,会把吃下去的草再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牛的吃食方式)
2.理解“好朋友”的含义。
(1)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请再次默读课文,至少找出3处来证明。
(2)学生汇报找出的句子,教师归纳小结。(提示:主要从人物的语言、行为两方面来认识)
3.体会友情,感悟中心。
(1)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青头凭借什么解救了红头?(沉着冷静,丰富的知识,安慰、鼓励、陪伴,勇气,乐观……)
(2)思考: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读了它们的故事,你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可以结合真实事例、亲身体会来谈。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尤其要让学生意识到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比如情感上的支持,言语上的安慰,时间上的陪伴,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替他解决实际困难等。我们的帮助对对方来说很重要。
四、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几篇友谊故事,感受友情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2.推荐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相关篇目。
3.摘抄、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将一些关于动物生理学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清楚明了,使学生一读就懂。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教师无须作过多讲解。同时,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可设计一定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想象交流。另外,青头身上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用知识解救朋友的品质值得学生仔细品味,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开启阅读之门的金钥匙。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红头,仔细品读相关语句,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然后抛出一个个问题为学生搭建倾诉的平台,让他们在角色互换中更深刻地感受红头的危险遭遇。学生在读读、想想、说说的过程中顺势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能灵活运用知识救出朋友的品质。而这一情意目标的达成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激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学生能在文本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语文教学应将文、道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涵。因此,在了解了红头的遭遇后,我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青头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文字传达的情感。这既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体验,又培养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友情对人的巨大帮助,同时也是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领悟了文章主旨,我利用文末红头感谢话语的留白,设计让学生想象红头还会对青头说哪些话这一问题。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我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青头凭借什么解救了红头”,想以此深化学生对“好朋友”的认知,并能积极实践于日常生活。
如此,既让学生通过红头这位“受助者”的口气说出对文本思想的领悟,又从青头这位“助人者”的角度挖掘出“友情”更高层次的内涵,将文本承载的人文精神内化于心,情意目标就这样在层层递进中顺利地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