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7 19:1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逻辑的力量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学习目标
1、了解逻辑。
2、了解概念及概念间关系。
3、掌握逻辑思维的规律。
4、辨析常见逻辑谬误。
了解逻辑
学习活动一
清晨,村长发现村口有一男一女围着一堆西瓜在争吵。男的说:“这瓜是你从我的地里偷出来的。”妇女说:“你诬赖好人,瓜是我从自家地里摘下来的。”村长经过仔细观察后对妇女说:“你把这瓜按成熟的和未成熟的分成两堆,数数各堆有多少。” 妇女有一丝慌乱,但也只好照办,分好后说:“成熟的 12 个,未成熟的 10 个。”村长冷冷一笑,指着妇女说:“你就是偷瓜的贼!”妇女无言地低下了头。
1.生物界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逻辑。( )
2.我很难相信平行宇宙那一套逻辑。( )
3.他说的这番话完全不合逻辑。( )
4.福尔摩斯精通逻辑。( )
5.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
了解逻辑
规律
道理、理论
思维的规律
推理和论证的本领
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
1、定义:概念是事物或现象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概括反映。
语言表达方式是词语
2、组成:内涵+外延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含义,是什么)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适用范围,包括哪些对象)
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教育活动的机构。
了解概念
1.全同关系: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a就是b)
概念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首都 北京
马铃薯 土豆 洋芋
子规 杜鹃
李白 诗仙
2.包含关系: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一部分。(a是b的一部分/一种)
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校 中学 小学
花 玫瑰花 郁金香
四书 《大学》《中庸》
历史朝代 唐朝 宋朝
3.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
概念之间的关系
青年 学生
歌手 演员
花 食物
党员 干部
4.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而且非此即彼。
概念之间的关系
战争 和平
正确 错误
真实 虚假
幸存者 遇难者
5.反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概念之间的关系
黑色 白色
大学生 小学生
冠军 季军
老人 小孩
判断概念之间的关系
阿Q——老舍
文学作品——小说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
教师——作家
真理——谬误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反对关系
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番茄和西红柿
怒和情绪
网红和实力演员
男和女
圣人和罪犯
交 叉 关 系
包 含 关 系
全 同 关 系
反 对 关 系
矛 盾 关 系
将下列概念对应连线
学习活动二
认识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
同一律
不矛盾律(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逻辑作为思维的规律,具有以下四个基本规律:
认识逻辑规律
规律一:同一律
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的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
逻辑错误类型
混淆或偷换概念、混淆或偷换论题。
例一:
小伙子:“你老是要
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
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能行吗?”
例二:
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
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
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补遗》里有这么一则记载:
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赠汪伦》绝句一首。
这则轶事中的汪伦故意把深十里的桃花潭说成是“十里桃花”,把姓万的主人开的酒店说成是“万家酒店”,终于迎来了李白。
其巧妙运用同一律的做法则不能不让人赞叹,怪不得李白听了后也“大笑”不已,并赠诗于他了。
同一律的“妙用”
认识逻辑规律
规律二:不矛盾律(矛盾律)
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逻辑错误类型
自相矛盾
互相矛盾: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互相反对: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小明是个男孩子。小明是个女孩子。
小明在写语文作业。小明在写数学作业。
例三:
毛拉经常向人劝诫说:“女人的话可千万不能听啊!”
阿凡提听到毛拉的这句话,有一天就跑去问毛拉:“毛拉阁下,女人的话能听不能听 ”
“咳,女人的话可千万听不得!”毛拉说。
阿凡提又说:“那就照你的话办吧。我家里有两只羊,我女人说要送给你,我说不送。多谢你给我把这件事决断了。”说着,他转身就走。
毛拉一听这话,马上跑去拉着阿凡提说:“不过,女人的话,有时候也可以听哩!”
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认识逻辑规律
规律三:排中律
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要求对于思维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做出非此即彼的抉择(要么A要么非A)。
逻辑错误类型
模棱两可
例四:
在讨论是否应该禁烟时,甲说:“我不赞成禁烟,烟草可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可是,毕竟吸烟危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也不赞成不禁烟的意见。”
例五:
有人在陈述自己的思想时说,“说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静止的,这我不同意。但说有的事物是绝对静止的,恐怕也不正确”。
模棱两可
“不矛盾律”“排中律”比较 不矛盾律 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不能都肯定)
排中律 互相矛盾的判断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都否定)
辨别:
1、这场战争,既不能说它是正义的,也不能说它是非正义的。
2、这场战争既是正义的,又是非正义的。
违反了排中律
违反了不矛盾律
例六:
凤凰是百鸟的领袖,碰到凤凰生日,百鸟都去祝寿,只有蝙蝠没有去。事后凤凰责问蝙蝠:“别的鸟都来了,你为什么不来 ” 蝙蝠说:“我有脚,能走,是兽,不属于你管的,所以我就不必来祝寿。”
接着是麒麟的生日。百兽都去祝寿,蝙蝠还是没有去。事后麒麟也问蝙蝠:“别的兽都来了,你为什么不来呢 ”蝙蝠回答说:“我有翼,能飞,是鸟,不属于你所管,所以我没有来祝寿。”
有一天,凤凰和麒麟会了面,说起蝙蝠的事情,大家都叹了一口气,说:“这真是世上最奸猾的了!”
分析:
从逻辑上看,这不仅违反了不矛盾律,而且也违反了排中律。因为对于蝙蝠这种动物来说,要么是鸟,要么是兽,二者必居其一,既不能都肯定,也不能都否定。蝙蝠说自己是亦鸟亦兽,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又说自己是非鸟非兽,这是违反了排中律。
例七:
鲍西娅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主要人物,是富豪贵族的孤女。鲍西娅的父亲在临终前给女儿提出了选匣择婿的任务:
鲍西娅家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铅匣子。但只有一个匣子里放着鲍西娅的肖像。匣子上分别写着一句话:
金匣子上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银匣子上刻的是“肖像在金匣中”;
铅匣子刻的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旁边的一张大纸上写着:“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分析:
(1)金匣子里的话和银匣子里的话是矛盾关系,根据排中律先断定这其中必有一真话。
(2)再根据“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的提示,可以推断出铅匣子的话是假话。
(3)既然铅匣子的“肖像不在此匣中”是假话,那么就能得出肖像就在铅匣子里的结论。
认识逻辑规律
规律四:充足理由律
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被断定为真,必须具有真实的充足理由,且理由与结论要具有必然的逻辑关系。A真,因为B真且B能够推出A。(A叫作推断或论题,B叫作理由或论据,理由或论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逻辑错误类型
强加因果、理由虚假、推不出
例八:
送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到你们医院之后就不行了呢?
小李结婚后就离开了公司,一定是他新婚夫人让他辞去这份工作的。
没撞,你为什么要扶?
例九:
一个人去演讲,一登上讲台就问台下的听众:“大家知道今天我要讲什么吗?” 台下齐声道:“知道!”这人就说道:“既然你们都知道,那我就不讲了。”说完就要下台,台下的听众一看,马上又喊到:“不知道!”这人叹口气说:“如果你们什么都不知道,那我还讲什么呢?”说完又要离开。这时听众学乖了,一半人喊“不知道”,一半人喊“知道”。这人看了看台下,笑道:“很好,那么,现在就请这一半知道的人讲给那一半不知道的人听吧。”说完就走下了讲台。
(1)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恩来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周恩来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吗?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
(1)“低头走路”“抬头走路”的“路”是现实生活中的路,“上坡路”“下坡路”的“路”是国家的发展之路,这两个“路”全然不是一个概念。
(2)18元8角8分显然也不可能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总数。周恩来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却堪称语言艺术。“上坡下坡”有了反击了对方的挑衅,“18元8角8分”则既保守了秘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带来的尴尬。
(2)一个德军军官指着毕加索描绘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惨状的画作《格尔尼卡》,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气愤地说。
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
毕加索转移对方发起的话题,违反了同一律。他并非不知对方所说的“杰作”是作品本身,却故意把它换成作品所反映的事件,不失时机地表达了愤怒和讽刺。
这是一种以正义作后盾、机智为手段、谴责为目的的语言艺术。
发现逻辑谬误
学习活动三
分析下面的例子,指出其中的逻辑错误
(1)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学习任务二
“鲁迅的作品”是鲁迅的所有作品,《孔乙己》鲁迅的单个作品,两者是“包含关系”,不是“全同关系”,属于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2)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问的是“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是问原因,庄子回答“是在濠上这个地方知道的”,是答地点,偷换了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3)“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没有关系,汤水不烫,我不痛。”
顾客的本意,在于“提醒”和“抗议”,关注的是他的饭菜的卫生问题;服务员把问题转移成自己没有被烫的问题,偷换了论题,违反了同一律。
(4)“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可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修门铃”就是因为门铃坏了,又怎能指望每次按门铃就有人来开门呢 说话人或是真的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或是为了自己的不守信而开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不矛盾律。
(5) 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 ”耍戏法的人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①“头骨小”和“小时候的头骨”不是同一个概念,耍戏法的人在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②再者,“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意思是“拿破仑夭折了”,与事实“拿破仑并未夭折”互相矛盾了,又违反了不矛盾律。
(6) 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读”和“不读”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不能同为假,违反了排中律。
(7) 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厚薄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白黑之间还有灰,说话人屏蔽了中间状态,只呈现出两种极端的情形,让人在两个极端之间作出判断和选择。是在并非矛盾的情况下使用了排中律,属于排中率使用不当。
(8)《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谬种”的理由是死得不是时候,祥林嫂的死和谬种没有因果关系,强加因果,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9)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 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问话人在这里隐藏了一个前提:对方此前一直在毁谤说话人。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犯了“不当预设”的逻辑错误。
找出下列句子的毛病,并修改。
1.公园里的松柏、桃花等树木枝繁叶茂。
2.图书角里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3.人类的骨骼如同一个框架,保护着心脏、肺、内脏等器官。
4.醉驾司机主要是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
“桃花”是花,与“树木”不相容,应改为“桃树”。
《中国少年报》属于报纸,不能算课外书,应删去。
划分不当,“心脏、肺”和“内脏”存在包含关系,删去“内脏”。
“高学历者、中等收入人群和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存在交叉关系 。可改为“高学历、中等收入的行政事业单位及国企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