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块奶酪
教学目标 1.认识“酪、宣、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重点)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预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备课 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奶酪的图片,提示学生回忆读过的与奶酪相关的故事,引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你在哪儿或哪个故事中见过这种食物?(与学生分享《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可以请读过的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讲的小熊兄弟俩捡到一块奶酪,都想自己多吃一点儿,结果被狡猾的狐狸使计蒙骗到手一口一口吃光了。其实,面对这美味可口的食物,不光小熊、狐狸,谁不流口水呀!但是,可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们那样,只想一个人独享!今天我们就去认识一群可爱的小蚂蚁,看看他们面对美味的奶酪,会有哪些不一样的表现。
2.出示课题,指导学生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2.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教师适时提醒,引导学生读顺、读通课文。
3.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学生自主识字,教师相机点拨。
识字方法:“处”是多音字,可运用组词造句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舔、跺”可以结合动作演示进行识记;“宣、诱”等字可以与形近字、同音字等归类识记。另外,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字谜、生字加减法等进行生字识记。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语理解。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默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指名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进行引导和完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分组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答疑解难。
(1)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禁令”?这条“禁令”单单是针对小蚂蚁们定下来的吗?蚂蚁队长自己需要遵守吗?
预设:引导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找到答案。通过小蚂蚁的“嘀咕”和蚂蚁队长的回答明确“禁令”不仅是针对小蚂蚁,也是针对蚂蚁队长而定的。
小结:蚂蚁队长宣布“禁令”时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搞特殊,正因为如此,所有蚂蚁一听,都来劲了。小蚂蚁们是怎么表现的?——(争先恐后地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真是干劲十足啊!
(2)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预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第4~13自然段,抓住第5、第11两个自然段感知奶酪“多诱人”“味道真香”。其次,引导学生从蚂蚁队长以及蚂蚁们对奶酪的反应,体会奶酪对他们充满了诱惑,确实“诱人”。
(3)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喜欢或不喜欢,教师注意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只要言之有理,都应及时给予鼓励。
4.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在搬运粮食的过程中,蚂蚁队长所做的事情。
过渡:我们喜欢或不喜欢一个人,都是从他说的话、他做的事情中感受出来的。同学们,再认真地读一读故事,想一想:在整个搬运粮食的过程中,蚂蚁队长主要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蚂蚁队长做了宣布禁令、发现奶酪、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等事情。
5.学生交流讨论: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渣时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最能反映其心理活动的词语,按照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6.引导学生交流表现蚂蚁队长心理变化的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他们具体想象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并朗读蚂蚁队长几次“下令”的话,读出语气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7.思考:面对这样的蚂蚁队长,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预设:引导学生读一读第13自然段,感受蚂蚁们因为对队长十分敬佩,因而才更加团结。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蚂蚁队长对于奶酪渣的态度变化直接影响着其他蚂蚁的态度,从而明了作为领袖人物对于团队战斗力的意义。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读一读: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演一演:组织学生以四人为单位演一演故事,然后再选择一两组班内表演,师生评价,重点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说一说:老师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蚂蚁队长和小蚂蚁,进行情景对话。
(1)蚂蚁队长,你那么想吃奶酪渣,为什么最后却给了最弱小的蚂蚁吃?
(2)小蚂蚁,你在同伴当中是最小的,当你听到队长让你吃奶酪渣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想对队长说些什么呢?
(3)蚂蚁们,你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怎么样?也对他说两句吧。
4.想一想:情感延伸,开放式提问,引导学生有自己的思考。
(1)如果蚂蚁队长不能遵守纪律,不能严于律己,结局又会怎样?
明确:可爱的蚂蚁队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有懂得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够成为一名真正有魅力的领袖。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能战胜诱惑吗?你会怎样战胜诱惑?
明确:一块你最喜欢的蛋糕,一件梦寐以求的新衣服,一份最新潮的玩具……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你暂时不能拥有它们,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可能是美食,可能是衣物,可能是钱财,但我们心中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不要违背原则,不要放纵私欲,要用正当的方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做一个讲道德、守礼法、品性高尚、知行合一的人。
5.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认识了一位严于律己、关爱弱小的蚂蚁队长,同学们还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呈现出了自己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大家的表现都不错,老师要重点表扬的是下面这几位同学,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搜集、积累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一块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已有了学习略读课文的经验,因而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试着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仅针对重点进行了一些提问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时,我比较注重“放”。
一是将学习自主权“下放”。整堂课围绕学生的交流、讨论、表达、表演展开,教师更多的是给予肯定、鼓励,继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以学定教,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课堂。学生从把握课文整体内容开始,从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也就是课文最开始的“阅读提示”),再回到文本中去,抓住人物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更好地理解、把握了人物角色及其精神品格。同时,也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是不局限于学习模式的“放”。课堂上,我还采用了“说说、读读、演演”这样读演结合的方法,以读为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对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效果上看,学生表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采访”的引导下相互进行评价,尽情说出表演的感受,并从中体会、感悟,交流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是不局限于文本内容的“放”。语文课堂也是教育阵地,只是单纯地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对学生的帮助也有限。于是,授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换位思考,自然感受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明白“不能严于律己”的后果,懂得怎样“战胜诱惑”,形成清晰的人生价值观,在生活实践中践行这些优秀品质。这也是语文课堂“育人”功能的体现。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基本达到我的预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好“放”不好“收”。学生的感受多是零碎的,没有什么章法可言,因此在引导他们总结、归纳、提炼时耗费了不少时间,以至于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不那么流畅,有些精彩的环节收束得过于仓促。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想办法去把控课堂,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多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这样才会教得放心,学生也能学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