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集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26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冻融分选会使粗细不同的物质产生分离,如图所示,泥土和小的岩块在中间,大的在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做石环(如下图)。据此完成1~2题。
① ② ③ ④
1.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形成无关的是
A.季节性的冻土 B.颗粒混杂且平缓的地面
C.有充足的水分 D.冰川的搬运作用
2.以下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石环的是
A.两广丘陵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户等经营主体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模式。循环式托管是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之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循环式托管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与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相比,该循环式托管模式可能降低
A.农业技术投入 B.单位面积产量 C.农业生产效率 D.农民农业收入
4.适宜大范围推广该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农业类型最可能为
A.城郊奶牛养殖 B.丘陵茶树种植 C.平原谷物种植 D.湖滨水产养殖
5.循环式托管模式的推广有助于
A.减少自然灾害 B.提高城镇化水平 C.增加耕地面积 D.增加农业劳动力
飞地经济是通过跨行政区域的共同开发和管理,实现“飞入地”和“飞出地”双方资源互补、合作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传统飞地经济模式主要是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投资建设工业园区。近年来出现了由欠发达地区反向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的创新型反向飞地,从而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下图为传统飞地和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更适合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的产业为
A.生物医药 B.重化工业 C.电子装配 D.棉麻纺织
7.与传统飞地相比,设立创新型反向飞地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园区建设 B.促进产业转移 C.促进人才输出 D.提升研发效率
下图为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图,a、b、c分别代表甲湖三个不同时期的湖岸线。读图完成8~10题。
8.图中m、n两地的相对高差最大可接近
A.50米 B.100米 C.120米 D.150米
9.甲湖泊始终是淡水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入湖河流盐度较低 B.入湖河流补给量大
C.有地下河与咸水湖相连 D.纬度高,蒸发量少
10.若a、b、c是甲湖泊三个不同时期的水面状况,则a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为某河流中游一水库水量盈余率的年变化,其中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该水库上游没有水利设施。据此完成11~12题。
11.据图判断,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2月 B.3月 C.6月 D.12月
12.假设该水库每月的流出量是不变的,该水库最可能位于的国家是
A.日本 B.北京 C.意大利 D.哈萨克斯坦
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下图为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径流及水资源年内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的主要补给源是
A.大气降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14.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减少,消融增加 B.降水减少,消融减少
C.降水增加,消融增加 D.降水增加,消融减少
图Ⅰ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图Ⅱ为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示意图,曲线为该海区的等温线(数值关系为a>b>c),箭头表示洋流。据此完成15~16题。
图Ⅰ 图Ⅱ
15.洋流M与①②③④所示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图示M、N洋流对甲处和乙岛东岸气候的影响分别是
A.增温增湿 增温增湿 B.降温减湿 降温减湿
C.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D.降温减湿 增温增湿
一艘轮船正航行在图示海域①处,船员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北京时间9:30。读图完成17~19题。
17.图示季节,①洋流沿岸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B.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18.影响洋流②流向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19.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A. B. C. D.
(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表示①处位置)
“海浩”是指冷空气遇到相对温暖的海面而发生水汽凝结的现象,通常需要凝结核和海气温差两个条件。“海浩”其实就是一种雾。据此完成20~22题。
20.我国黄海一年中最可能出现“海浩”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下列海域出现的雾与“海浩”现象发生的原理相似的是
A.澳大利亚西海岸 B.秘鲁西海岸 C.北海道渔场附近 D.美国东海岸
22.“海浩”现象出现有利于
A.海气水分交换 B.海陆间水循环 C.增大海气温差 D.增强太阳辐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坎儿井(如下图)是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由竖井、暗渠等部分组成,竖井用于开掘时出土和通风;暗渠则用以输水。高山冰雪融水顺着地势输送到盆地里,供人饮用或发展农业生产。
(1)坎儿井利用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推测图中蓄水池(涝坝)一年中水位的最高季节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在坎儿井的下游一般修建明渠,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坎儿井水冬季不断流,试分析其原因。(4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海洋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海底部分,这里有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下图为世界著名渔场(阴影部分)分布图。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
材料二 红海(16N~25°N)是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狭长海域,表层水温26℃~30℃,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其沿岸地区多为荒漠,向西北经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向南经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北印度洋)相通。索马里洋流是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组成部分。传统观点认为索马里洋流夏季为寒流。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营养盐类全年丰富。下图示意索马里附近夏季洋流模式。
(1)渔场分布地区往往也是海雾多发区域,简要说明原因。(4分)
(2)传统观点认为索马里洋流夏季为寒流,试分析原因。(6分)
(3)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营养盐类全年丰富,请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4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2020年8月,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正式形成,由此引起了全球各地的气候异常。
(1)描述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西部的大气环流情况。(6分)
(2)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拉尼娜期间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增加的原因。(6分)
(3)分析2020年8月气候异常对东南太平洋秘鲁渔场的影响。(6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马尔马拉海是亚洲小亚细亚半岛同欧洲巴尔干半岛之间的内海。马尔马拉海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这里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全年降水量接近1000毫米。下图示意马尔马拉海位置。
(1)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马尔马拉海冬季降水多的原因。(6分)
(2)阐述马尔马拉海海水盐度最高的季节及成因。(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石环地貌的形成与冻融分选作用关系密切。从石环地貌景观图以及形成过程可以看出,石环地貌形成与季节性冻土和颗粒混杂的平缓地表有关,A、B不符合题意;从冻融分选作用可以看出,冻融分选作用需要充足的水,即石环地貌的形成与充足的水分有关,C不符合题意;从石环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看出,石环地貌的形成不是冰川搬运作用的结果,D符合题意。故选D。
2.D【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现石环地貌的地区需具备地表石块和泥土粗细混杂、充足的水分、气温在0℃上下波动等条件。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存在季节性冻土层,地表存在粗细混杂的石块和土,易形成石环地貌,D正确;两广丘陵、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不存在季节性冻土,所以不可能出现石环地貌,A、B、C错误。故选D。
3.D【解析】与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相比,该循环式托管模式的农业技术投入并未减少,A错误;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因素有土壤、热量、水源、自然灾害和技术水平等,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技术、农田利用等方面较农户自己生产有优势,单位面积产量很可能增加,B错误;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效率会提高,C错误;在将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后,农户有从事其他产业的时间,经济收入会增加,但农户等经营主体会将部分农业收入用于支付这些组织的服务费用,因此可能减少农民的农业收入,D正确。故选D。
4.C【解析】能够将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推测该农业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和管理,平原谷物种植可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C正确;城郊奶牛养殖、丘陵茶树种植、湖滨水产养殖都不适宜进行大型机械化生产,A、B、D错误。故选C。
5.B【解析】循环式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推广不会减少自然灾害,A错误;循环式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推广会使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使城镇化加速,提高城市化水平,B正确;循环式托管模式不会增加耕地面积,C错误;服务方更多的使用机械进行耕作和管理,相比传统耕作方式减少劳动力,D错误。故选B。
6.A【解析】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是由欠发达地区反向在发达地区设立飞地,因此依靠发达地区所具有的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适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A正确;重化工业污染严重,一般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B错误;电子装配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大,应转移到经济欠发达地区,C错误;棉麻纺织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也应布局在欠发达地区,D错误。故选A。
7.D【解析】欠发达地区以创新人才、企业等创新要素为目标,引入科技创新资源,反向设立飞地平台,带动某些领域实现技术赶超,提升研发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D正确;创新型反向飞地园区主要目的不是扩大园区建设,A错误;创新型反向飞地经济模式蕴含着欠发达地区通过创新要素在异地空间的聚集、跃迁,实现带动本土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的新愿景,B错误;反向飞地布局后人才依然留在发达地区,C错误。故选D。
8.D【解析】m和n都是位于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闭合曲线,取值规则为大于大值,小于小值。m所在闭合曲线取的是400,为相邻等高线中的小值,故3509.C【解析】内陆干旱地区湖泊成为淡水湖必须具有排盐作用,图中临近甲湖泊的咸水湖海拔较低,甲湖泊可能与之有暗河相通,使甲湖泊中盐分随湖水一起流入咸水湖,起到排盐的作用,C正确;河水都含有盐分,只是盐分含量较少,但河水流入内流湖,如果没有排盐通道的话,湖泊盐度一样会升高,变成咸水湖,A错误;该地位于中亚,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水补给方式主要是冰雪融水,河流径流量较小,入湖水量不会太大,B错误;该地为中亚,气候干旱,晴天多,蒸发旺盛,D错误。故选C。
10.A【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水面是最小的,说明该月份湖泊补给量最小,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主要补给是冰雪融水补给,温度越低,补给量越小,则a为1月份的水面情况,A正确;4月、7月和10月都有一定冰雪融水补给,水面较宽阔,B、C、D错误。故选A。
11.B【解析】因为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所以当水量盈余率大于1时,水库水量增加;当水量盈余率小于1时,水库水量开始减少。读图可知从9月到次年3月之间水量盈余率始终大于1,3月份水量盈余率等于1,说明水库水量始终在增加,到3月份达到最大;3月到9月之间水量盈余率始终小于1,9月水量盈余率等于1,说明3—9月水库水量一直在减小,到9月份达到最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C【解析】如果该水库出水量固定不变,根据水量盈余率变化可知,该水库所在流域9月份至次年3月份水库入水量较大,3月到9月之间水库入水量较小。日本和北京位于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水库入水量较大,A、B错误;哈萨克斯坦位于北半球,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河流水量大,水库入水量大,D错误;意大利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季河流水量大,水库入水量大,C正确。故选C。
13.C【解析】据材料信息“车尔臣河位于昆仑山北麓”及月均降水图可知,该地属于西北干早、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车尔臣河在2—3月冬末春初时因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量增加,导致车尔臣河径流量增加,C正确;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B错误;2—3月大气降水极少,不会导致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A错误;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小、水量较稳定,不会导致车尔臣河2—3月径流量增加,D错误。故选C。
14.D【解析】据图分析,4—5月该地降水量增加,A、B错误;根据上题分析,车尔臣河冬末春初河流的补给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而4—5月河流径流量保持稳定,但此时季节性积雪消融减少,应与图示信息显示的4—5月降水增加有关,C错误,D正确。故选D。
15.C【解析】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且等温线数值a>b>c,故①③为寒流,②④为暖流。北半球的等温线整体上越往北数值越低,南半球相反,故①②位于北半球,③④位于南半球,洋流M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为南半球的寒流,即为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D【解析】洋流M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为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N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为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D【解析】图示海域为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说明为北半球夏季,①洋流为寒流,受此影响,沿岸地区高温干燥。故选D。
18.C【解析】洋流②向东流,因为夏季该海域吹西南季风。故选C。
19.C【解析】此时为夏季,北半球昼长,①正日出,处于晨线上。故选C。
20.D【解析】根据材料中“海浩”的概念,形成条件之一是冷空气,我国冬季冷空气南下频繁,D正确;春季、夏季、秋季,南下冷空气少,A、B、C错误。故选D。
21.D【解析】“海浩”海面温度相对较高,海水蒸发,冷空气来临,水汽凝结,是暖下垫面遇到冷空气面形成的。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西海岸是寒流,北海道渔场附近是寒暖流交汇处,均不是较暖的下垫面,不符合“海浩”的形成条件,A、B、C错误;美国东海岸为墨西哥湾暖流,是较暖的海域下垫面,当冷空气来临,海气存在温差,海水蒸发遇冷凝结而成雾,D正确。故选D。
22.A【解析】“海浩”是指冷空气遇到相对温暖的海面而发生水汽凝结的现象,使海洋与大气之间水分和热量交换频繁,A正确;海陆间水循环通过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完成,“海浩”现象与水循环关系不大,B错误;海—气水热交换过程中会减小海气之间的温差,C错误;“海浩”是一种海雾,会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3.(1)地下水(2分)
(2)夏季(2分) 气温高,冰川融水多(2分)
(3)提高水温,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分)
(4)地下水补给,水源较稳定;(2分)暗渠输送,受气候影响小,水温相对较高,不结冰。(2分)
【解析】第(1)题,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坎儿井的水源根本上主要来自冰雪融水,融水渗入地下进入坎儿井中的竖井,坎儿井中的暗渠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使大量地下水资源得以有效利用,所以坎儿井利用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是地下水。第(2)题,图中蓄水池又称涝坝,是水量较多时用来存水的设施。当地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时到达最多,蓄水池一年中水位最高,原因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多,进入到坎儿井的水量最大。第(3)题,暗渠水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坎儿井的下游修建明渠,有利于接受太阳光照射,提高水温,促进农作物的生长。第(4)题,考察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坎儿井分布在西北干旱区,主要是地下水补给,水源较稳定,水量季节变化小。通过暗渠输送水流,位于地下,受大气影响小,水温相对较高,不结冰,所以冬季不断流。
24.(1)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由于海面水平气温差异大,容易形成冷暖流锋面,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海雾;(2分)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由于表层海水温度低,与其上的空气有温差,易形成海雾。(2分)
(2)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季风,在索马里附近为离岸风;(2分)驱动表层海水向外海流走,深层冷海水上泛补充;(2分)越接近海岸,水温越低,明显低于周边海域,因此判断为寒流。(2分)
(3)夏季,离岸风驱动上升流,带来深层营养盐类(2分);冬季,自北而南的较凉气团使表层海水冷却并下沉,产生垂直混合,将营养盐类带到表层。(2分)
【解析】第(1)题,海雾形成与冷的海面、海气温差、适宜的风场、充足的水汽、特定的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暖流与寒流交汇形成的渔场,海面水平气温差异大,形成冷暖流锋面,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多海雾;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第(2)题,根据所学洋流知识可知,寒流主要指的是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一般表现为由较高纬度海域流向较低纬度海域,此外,由于随深度增加海水水温降低,故上升补偿流一般也表现为寒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索马里附近在夏季时,受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影响,在索马里附近表现为离岸风;离岸风驱动表层海水向外海流走,深层冷海水上泛补充;越接近海岸,水温越低,明显低于周边海域,表现为寒流。第(3)题,本小题主要分别分析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营养盐类冬夏季节均丰富的原因。由所学知识可知,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河流注入少,故其营养盐类主要是深层海水上泛带来的。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夏季,离岸风形成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带来营养盐类。冬季,该处没有上升补偿流,可能是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混合后,海水受到扰动,使营养盐类上泛;冬季,该海域附近盛行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其自北向南的较凉气团使表层海水冷却并下沉,产生垂直混合,将营养盐类带到表层。
25.(1)太平洋东部气流下沉;(2分)太平洋西部气流上升;(2分)近洋面气流从东部流向西部,高空相反。(2分)
(2)拉尼娜期间,东南信风增强;(2分)西北太平洋海洋表层的温度升高;(2分)近海面大气的对流运 动旺盛。(2分)
(3)由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势力加强,南赤道暖流加强,秘鲁沿岸上升流加强,使更多海底营养盐类上泛;(2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2分)鱼群活动范围扩大,渔业产量大增。(2分)
【解析】第(1)题,“拉尼娜”指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变冷的现象,受其影响,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水温度偏低,下垫面温度低,空气受冷下沉,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加剧,近海面形成高压;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偏高,上升气流加剧,近海面形成低压;所以在近洋面,气流从太平洋东部吹向西部,在高空从太平洋西部吹向东部。第(2)题,拉尼娜现象是海—气共同作用的产物。当信风增强时,赤道东太平洋表层的暖海水被推向太平洋西部,导致东太平洋海洋深处的冷海水补充至海洋表面,因此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比常年同期明显偏低,而西太平洋海水比往常更加温暖,形成低压中心的次数更多,上升气流更加旺盛,更容易形成台风。第(3)题,“拉尼娜”指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变冷的现象,其原因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势力加强,使得南赤道暖流加强,加速秘鲁沿岸表层离岸流,加强冷海水上升,更多海底营养盐类上泛,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鱼群活动范围增加,渔业产量大增。
26.(1)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带来低纬度水汽;海水比热容大,冬季海水水温较高,蒸发量大;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热量、水汽输送给大气,空气湿度大;水汽易凝结,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夏季。(2分)
成因: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陆地淡水补给少;(2分)夏季气温高,海水蒸发量大,加上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外海交换作用弱,从而造成盐度出现最高值。(2分)
【解析】第(1)题,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即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其影响因素是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故主要从冬季蒸发量大及易降水角度考虑,可得出结论。水汽含量大一方面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带来低纬度水汽;另一方面海水比热容大,冬季海水水温较高,蒸发量大;从而水汽量大。降水丰富一方面是水汽充足,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热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另一方面是降水条件的满足,空气湿度大,且低纬度来的空气会降温,水汽易凝结,降水较丰沛。最终得出结论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为活跃。第(2)题,该海域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多雨,据此可得出结论马尔马拉海夏季盐度出现最高值。马尔马拉海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周围陆地地表径流汇入淡水补给少,对该海域的稀释作用较小;夏季气温较高,海水蒸发量大,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上升,加上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地中海、黑海相通,海水与外海交换作用弱,从而造成夏季盐度出现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