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e 3 Unit 9 May I have a pie?Period 3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Module 3 Unit 9 May I have a pie?Period 3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深圳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3-11-19 19:2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小学英语
课题 1AM3Unit 9 May I have a pie
章节 Period 3: Food festival (复习拓展课)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单元、课时主题及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一年级上册第三模块的Unit 9 May I have a pie ,谈论西方国家的常见食物:hamburger, pizza, cake, pie。本单元是出现在“Places and activities”这一模块里,学生在学习了询问数量的句型、数字、部分水果,即将学习本单元有关食物的内容,这是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学生在谈论此话题时,可以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对某物的需求。 本单元的课文场境有两个,一是孩子们在公园野餐,二是孩子们在Snack bar进行购物,核心句型是May I...引导学生通过此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我们为本单元的教学设置了At the park和At the restaurant两个场景,第一课时孩子们在公园里野餐,认识带来的食物;第二课时中发现食物不够,去Snack bar选购;本节复习拓展课,我们将转场餐厅,在餐厅举办的美食汇中为外国游客讲述中国日常美食,比较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的日常食物的情境。 课时核心素养及思政元素分析:教材中常见的外国食物已经调动了学生对美食的关注,再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了解和探讨中国日常饮食文化的兴趣。从教材文本中的外国日常食物转到对我国的日常餐桌食物和文化的探讨中,带领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华美食和文化,鼓励学生同伴合作讨论,分享和推荐自己喜欢的日常食物,增强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生能就中外饮食文化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具有跨文化的认知。同时对于我国的日常饮食和文化有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自觉体验和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坚实中国梦。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学生知识储备:学生们已简单掌握的食物相关的核心语言,具体如下: A 词汇: 基础词汇:hamburger, pizza, cake, pie 拓展词汇:hot dog, sandwich, bread 相关词汇: snack bar, apple, peach, pear, banana B 句型: May I have ..., please Here you are. Thank you! C 相关话题: 1A Unit 8 Apples, please 学生学科能力水平:这个阶段,一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两个多月,虽然语感还较弱,但是对英语充满着好奇和兴趣,他们部分具备了简单的语言基础,基本能够根据指令做事情;能够根据老师指令模仿录音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3)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各种不同场景,体验食物带来的愉悦、分享带来的快乐。课堂任务的延伸,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读和模仿习惯,以及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生活经历: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幼儿园的生活体验,对于生活中的常见食物有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的储备,尤其是家庭常见食物和搭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也较为充分。同时,他们对于肯德基、麦当劳、华莱士等快餐文化也有一定的认知和体验。因此所学的内容和拓展的部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的了解和表达的兴趣。
思政育人融入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知识点、内在逻辑和具体路径) 1)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知识点:学生能就中外饮食文化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具有跨文化的认知。同时对于我国的日常饮食和文化有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自觉体验和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坚实中国梦。 2)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内在逻辑:教材所含内容以及教材文本主题意义探究方向(作者观点)与思政内容中国梦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情怀等高度一致。 3)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具体路径:三大探究活动:首先:复习巩固已知的外国食物,再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了解和探讨中国日常饮食文化的兴趣。其次,从教材文本中的外国食物转到对我国的日常餐桌食物和文化的探讨中,带领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的日常美食和文化。再则,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和推荐自己喜欢的日常食物,增强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素养和思政育人,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能正确和熟练地认读下列新词汇:hamburger, pizza, cake, pie; 能正确地理解并运用句型May I have... Here you are. Can I help you... How many ... I like...在日常对话中。 思维品质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喜欢与他人用英语谈论周围的事物,在英语学习中乐于参与,通过视听,感受中华美食的魅力。 3)文化意识及思政育人 (融合目标):学生能就中外饮食文化持包容开放的态度,具有跨文化的认知。同时对于我国的日常饮食和文化有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能够自觉体验和宣扬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能够在语篇情境中学得、习得核心语言,并应用核心语言就不同食物进行简单交流和表达。 学习难点:本课时的拓展词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相对较难。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谈论自己喜欢的食物,能理解文本情感内涵——喜爱中国日常美食。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熏陶。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话题复习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一)PPT创设餐厅情境,介绍餐厅举办美食汇的背景,并出示部分西式食物。 引出: Look, A hamburger. What else 猜测Alice等顾客的点餐,出示语言结构:May I have ______,please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猜测并说一说。
3.服务员:Wait, wait, wait. We have some other food. Please have a look.做中餐食物的推荐。 学生活动 1.复习西餐中的食物单词:hamburger, pizza, ie, ke, hot dog, bread, sandwich等; 猜一猜,补全对话。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复习旧知中的西餐表达及核心句型,引出中餐介绍。
环节二:中华美食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二)服务员介绍中餐美食给顾客。
1. 出示不同美食图片或视频,用句型: This is soup, it’s nice.等,相继介绍fish, meat, tofu, rice, dumplings, noodles等。 2.引导学生看图认美食; 3.美食分类,教师示范汤类,学生区分菜类和主食类。 学生活动 学生看美食图片并跟读学习新词; 2.看图,认出美食。
3.美食分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视频情境中学习中华美食的核心词汇,了解中华美食的种类、做法及文化等,唤醒学生对中华美食的回忆及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环节三:新知巩固
情境创设(三)点餐啦! 出示整理好的菜单,听录音,根据两位小朋友的点餐勾选菜单。并根据点餐人数调整点餐,引出“吃多少点多少”不浪费的理念。 情境创设(四)上菜啦! 顾客们点了好多食物,请帮服务员分类放到展台上。 听录音,勾选菜单。 看图片,区分中西餐的食物,放到正确的展台上。
设计意图:以两个活动对新知进行操练和巩固,锻炼学生的听认能力,同时,通过分类游戏,初步形成中西餐食物不同的意识。
环节四:中西美食对比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五)中西餐有很多不同,但是也有类似的食物,请看看这些食物,你能区分它们是中餐还是西餐吗? 出示图片,简单介绍: What’s this ——This is hamburger. How about this one Is this a hamburger No, that’s Chinese hamburger, Rougamo. 呈现四组对比后,服务员说: How nice you are, children! Dim sum for you. Here you are. Have a nice time. 学生活动 比较中西方同类食物。 图片选择,分类中西美食。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图片中的美食是中餐还是西餐,在比较中发现中西方食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求同存异,形成接纳、包容的世界观。
环节五:中华美食推介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六)外国友人用餐完毕后,十分满意,连连赞叹:Wow,How Nice! We love Chinese food. We want to eat more. Can you help us 播放中华美食视频。 号召同学们找出更多的美食,推荐给外国友人。 学生活动 观看美食视频。 2.开展美食推介,用_____-, How nice!进行表达。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让学生作为中华美食推介者,向国外友人推荐中国美食,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中华美食文化作为一张闪亮的名片,风靡全球。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1)基础类作业: 一 一 作业:能在文本情境中学习理解不同学生的想法,进行角色朗读。 三 作业:能应用文本情境中的核心语言就点菜开展探讨,进行角色表演。 五 作业:能结合课堂中学到的美食,谈一谈个人的想法,并表述原因。 2)选择类作业:五 作业 A 口语类作业:和家人一起外出就餐,并进行合理点餐。 B 作品类作业:绘制“中国美食”海报,图文并茂地展示你想展示的美食。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 A 教材及相关素材资源 B 中国特色美食视频资源 C 中华美食文化代表性图片资源 D教师自制短视频等 2) 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A 希沃白板蒙尘技术,引发学生对于课题的关注 B 希沃抢答技术,激活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就个人喜好进行个性化表达 C EV录屏技术,制作相关介绍性短视频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1)评价主体多元 A 教师对全体学生评价 B 教师对个体学生评价 C 教师对小组团体评价 D 组际之间相互评价 E 生生之间相互评价 F 亲子作业评价 2)评价工具多样 A 各类评价表格(自评表,组际评价表) B 会话表演评价牌 (语言层面、表情层面、动作层面) C “特色美食”个性化定制贴纸 3)评价类型多维 A 主题引入 B 案例引导 C 体验交流 D 小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