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科 小学英语
课题 2BM3U9 My clothes
章节 Period 5: Donate clothes(复习拓展课)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1)单元、课时主题及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二年级下册第三模块的Unit9 My clothes,谈论生活中的不同季节所需要的不同服饰。其所在主题范畴涉及到“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主题群指向为“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和“自然生态”,子主题内容是“同伴交往,相互尊重,友好互助”和“天气与日常生活”。本课时的文本情景是:在6月22日(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来临之际,Miss Wang将带领学生去拜访深圳儿童福利院,引导学生以衣服捐赠的方式帮助福利院的孩子,学生们介绍自己想捐赠的衣物,再根据季节天气将捐赠的衣物进行分类整理,并且进行综合性的口头分享,最后再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探究:生活中,还有哪些途径可以捐赠自己的衣物以及捐赠前的注意事项。 2)课时核心素养及思政元素分析: 本课时的情境导入是参加6月22日的公益活动,关爱福利院的孩子们。引导学生主动捐赠自己的衣物,从而培养学生能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思想品质;引导学生按照季节将衣物归类,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合作展示分享小组内捐赠的衣物,提升学生团结互助的荣誉感和集体成就感;最后联系生活中捐赠衣服的其他方式和途径,并知道捐赠前有哪些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1)学生知识储备: A 词汇 衣物类:trousers;sweater;coat; shirt; hat;cap; scarf; gloves; T-shirt; skirt; jacket;dress; shorts; 颜色类:red,blue,yellow,brown,black,pink,green,orange 季节类:spring,winter,autumn,winter 气候类: warm, cold,cool,hot B 句型 What do you need I/We need... What do you have I/We have... What colour is it/ are they It’s / They’re... In spring, It’s... C 相关话题 1A Unit12 In the park (Colour) 1B Unit7 Seasons; Unit8 Weather; Unit9 Clothes 2B Unit7 The four seasons 2)学生学科能力水平: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英语的兴趣更为浓厚,乐于表达和分享,并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日常表达用语。学生能自主或在老师指导下回忆起旧知识,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结。部分学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3)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能辨别不同季节与穿衣的变化,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展示自己的服装。在本单元之前,他们已经学过了有关衣物、颜色和季节的主题知识,但是并没有综合性的将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表达和运用。此外,教材中只体现了同伴相互分享衣物的思想引导,并没有提升到捐赠互助的社会责任高度。 学生生活经历:二年级的学生能识别四季的天气变化,他们对季节性的穿衣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缺乏生活劳动技能,不能很好的将衣服有序的分类整理;通过一年多的班集体的生活,他们有一定的同伴互助的意识,但是他们很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同伴或家人以外的贫困者。
思政育人融入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知识点、内在逻辑和具体路径) 1)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知识点:了解6月22日是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唤醒学生关心和帮助深圳福利院儿童的意识并描述自己要捐赠的衣服;知道要按照季节的变化来穿着不同衣服,并把捐赠的衣服按季节分类整理;合作展示分享小组内捐赠的衣物,提升学生团结互助的荣誉感和集体成就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衣物捐赠注意事项和捐赠途径,提升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2)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内在逻辑:教材所含内容以及教材文本主题意义探究方向(作者观点)与思政内容中的道德教育、劳动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等高度一致。 3)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具体路径:三大探究活动:首先,从了解6月22日是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激发学生捐赠衣物的主动性,并自信地描述要捐赠的衣物;从教材中季节性衣物的分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把不同的衣服分类放入捐赠的收纳箱中,同时合作展示分享小组内捐赠的衣物,提升学生团结互助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去捐赠自己的衣物以及捐赠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素养和思政育人,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能在情境中复习和运用本节课的核心语言:trousers;sweater;coat; shirt; I have________. We need________. In ____(season), it's______(weather). 2)思维品质目标:能根据需要主动提出衣物捐赠,并描述自己捐赠的衣物;能根据捐赠的衣物,结合季节特点将其分类整理;能通过小组合作,将捐赠的衣物进行整理并分享成果;能了解生活中其他捐赠衣物的方式、注意事项和途径并付诸行动。 3)文化意识及思政育人(融合目标):学生能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能按照季节将衣物归类,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能开展小组合作,具有团结互助的荣誉感和集体成就感;能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能够在情境中运用核心语言,并应用核心语言就捐赠的衣物和分类进行自主交流和表达。 学习难点:能够将衣物根据季节的需要做分类整理,并且结合衣服的名称、颜色、外形和季节的需要来综合描述自己捐赠的衣物。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议题引入 爱心援助(情景导入):Miss Wang向大家介绍6月22日是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大家将要去拜访深圳儿童福利院,把自己的衣服捐赠给福利院,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样的衣服想分享给他们呢?它们是什么颜色呢?
教师活动 教师创设情境:6月22日是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大家即将拜访访问深圳儿童福利院,并赠送衣物给福利院的孩子们。 呈现议题:你准备捐赠什么样的衣服? 学生活动 学生初步了解6月22日的意义及深圳儿童福利院,进入本课情境,准备为他们捐赠衣服。
设计意图:从了解6月22日的特殊意义到拜访深圳儿童福利院,唤醒学生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爱心、同理心和描述自己要捐赠的衣服的欲望;
环节二:头脑风暴 分享交流 (复习旧知): 你们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们准备了什么样的衣服呢?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呢?先一起唱首英文歌,再来听一听Danny他们怎么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分享。
教师活动 1.教师咨询学生为福利院的小朋友们准备了什么衣服,并带领学生一起唱英文歌,进行单词和句型的复习; 2.教师以Danny等人为例,图文并茂地出示句型和词汇,将句型和单词进行汇总梳理,梳理时突出名词单复数的区别,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学生活动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唱英文歌,巩固核心单词和句型;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自己计划捐赠的衣服颜色,参照Danny等人的举例,简单描述下自己准备的衣物。I have_______. It’s/They’re_______.
设计意图:教师播放歌曲,唤醒学生旧知,引导学生在一个图文并茂的情境中复习巩固核心语言:I have...(clothes).It’s/They are...(colour).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为后续的衣物分类整理做铺垫。
环节三:项目探究 分类整理(知识梳理): 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呢?在不同的季节中,气候是怎样的呢?我们捐赠的衣服适合什么季节穿呢?试着将你捐赠的衣服分类放入收纳箱中。
教师活动 1.教师用连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描述四季的天气特点; 2.Danny等人先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参考分类表格,将自己的衣物进行分类,之后各组进行总结发言。 学生活动 学生试着将季节和天气进行配对,回顾和描述一年四季的天气特点; 小组将捐赠的衣服按照季节天气进行分类,并在小组内进行总结: In spring, it’s warm. We need shirts and trousers. In summer, it’s hot. We need dresses, caps, T-shirts and shorts. In autumn, it’s cool. We need sweaters and trousers. In winter, it’s cold. We need coats, sweaters, trousers, scarfs and gloves.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根据不同的气候搭配不同类别的衣服,并将捐赠的衣物进行分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生活技能。
环节四:汇报展示 让爱发声(综合运用): 你将如何介绍你捐赠的衣服呢?请根据季节和天气,具体描述需要的衣服类型、颜色、特点等。并在小组内相互观察,相互补充组员的衣服特点。
教师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捐赠的衣物。可以从衣服的名称、颜色和季节需要等方面来介绍,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观察衣服的其他特点,利用所学过的单词来描述,如:cool, beautiful, cute, big, small, long, short等。最后,鼓励小组合作展示分享。 学生活动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将自己捐赠的衣服进行详细的描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独自描述,也可以选择小组合作描述: A(两颗星): Hello! I am__________ . In spring, it’s warm. We need _______, _______and _______. I have________. It’s/They’re_________. B(四颗星): S1:Hello! I am__________ . In spring, it’s warm. We need _______. I have________. It’s/They’re_________. S2:Look,There is /are _______on it. S3:It’s cool / beautiful / nice / cute / big / small / long / short. S4:It's/They’re _____(big / small / long / short). S1:I like this/these______. Do you like it /them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结合季节天气特点将衣物的名称、颜色特点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描述。通过小组合作展示来感受团结互助的荣誉感和集体成就感。
环节五:联系生活,落实行动(情感升华): 学生讨论拓展问题1:联系实际生活,我们平时的衣服除了分享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还可以捐赠去何处呢? 学生讨论拓展问题2:衣物捐赠前,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捐赠事项呢?(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师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平时的衣服除了分享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还可以在那里分享呢? 2.教师设置判断题,引导学生关注捐赠的注意事项,如:正确选择捐赠的衣服(不能有污渍和破洞、越新越好、内衣和袜子不能捐赠);将衣服洗干净;对衣物进行消毒;将衣服叠整齐;放进箱子或者袋子;附加一张祝福卡等。 学生活动 发散思维,联系实际生活中衣物还可以捐赠何处?如:小区衣物捐赠箱、给义工叔叔阿姨,参与顺丰软件中的爱心捐赠活动等。 思考捐赠衣服有哪些注意事项,通过判断举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知道捐赠前有哪些准备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讨论,学生能从文本情境过渡到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说出捐赠衣服的其他方式和途径,如:放进小区的捐赠箱,把衣服给义工叔叔阿姨们,参与顺丰app中的公益活动等,并知道捐赠前有哪些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1)基础类作业 : 选一件你想捐赠的衣服,回家向爸爸妈妈进行介绍(名称、颜色、穿着季节等)。 2)选择类作业 : A:实践类作业:按照季节特点,回家将自己所有的衣服进行分类整理,并挑选几件将要捐赠的衣服进行口头介绍。 B:活动类作业:找找小区附近的衣物捐赠箱,将捐赠衣物的过程拍成小视频,视频中请介绍你捐赠的衣物信息和想说的话。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 A 教材及相关素材资源 B各种相关衣物种类的图片资源 C关于衣服捐赠的视频资源 2) 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A 希沃白板蒙尘技术,强化课件的情境效果 B EV录屏技术,制作关于衣物捐赠途径和相关事项的短视频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1)评价主体多元 A 教师对全体学生评价 B 教师对个体学生评价 C 教师对小组团体评价 D 组际之间相互评价 E 生生之间相互评价 F 亲子作业评价 2)评价工具多样 A 各类评价表格(自评表,组际评价表) B 小组展示评价牌 (语言层面、表情层面、动作层面) 3)评价类型多维 A 议题引入 B 头脑风暴 C项目探究 D 汇报展示 E 联系生活 F 小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