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e 4 Unit 11 Mother's Day Period 4: Chinese Mother’s Day (复习拓展课)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Module 4 Unit 11 Mother's Day Period 4: Chinese Mother’s Day (复习拓展课)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深圳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3-11-20 08:2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科 小学英语
课题 3BM4U11 Mother’s Day
章节 Period 4: Chinese Mother’s Day (复习拓展课)
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单元、课时主题及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第四模块的Unit11 Mother’s Day,谈论母亲节。本课所在主题范畴为“人与社会”,主题群为“历史、社会与文化”,子主题内容为“常见节假日,文化体验”。本课时的文本情境是通过孟子为孟母庆祝中华母亲节,学生在孟子的带领下共同参与到为母亲庆祝中华母亲节的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母亲,并为母亲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课时核心素养及思政元素分析: 课时情境中的“中华母亲节”为学生了解中华节日及其背后的故事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提供了很好基础。学生可以由此了解中华节日,了解中华故事,进而能够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学生对母亲节与中华母亲节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跨文化认知水平;而“中华母亲节”中所蕴含的对母亲的感激,能够让学生学会理解与感恩。 在《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要求第二学段(即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要求学生能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学生知识储备:学生们已掌握一定和节日相关的核心语言,具体如下: A 词汇:mother, love, fat, thin, tall, short, beautiful, make a card, love。 B 句型: I can _______. She is _______. She can ________. C 相关话题: 1A My family 1B Activities 1B New Year’s Day 2B Activities 2B Book Day 3A My family 2)学生学科能力水平: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能就熟悉的话题,在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简单地交流信息,能够阅读短语篇,具备自主创编简单会话的能力。 3)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节日这一主题兴趣浓厚,但是学生对于“中华母亲节”并不熟悉,对其背后包含的中华故事也不知晓,拓展该节日,对于学生了解中华节日有着积极作用。再者,教材中本课的文本较为简单,学生学习起来趣味性不强,通过拓展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4)学生生活经历: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节日这一主题非常熟悉,本课中提到的母亲节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节日,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三年级学生也逐步懂得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恩。但是,中华母亲节对学生而言,仍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节日,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提及,是以可以向学生拓展这一节日的意义。
思政育人融入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知识点、内在逻辑和具体路径) 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知识点: 学生了解中华母亲节的来历和背后蕴含的故事,可以丰富学生对中华节日的认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学生对母亲节与中华母亲节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跨文化认知水平; 学生用语言和行动在母亲节对母亲有所表达,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提醒学生常怀感恩之心。 2)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内在逻辑:教材所含内容以及教材文本主题意义探究方向(作者观点)与思政内容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高度一致。 3)本课时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融合的具体路径: 首先,通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引出中华母亲节这一主题;接着通过孟子为孟母庆祝中华母亲节导入具体情境,在情境中,由孟子带领学生共度中华母亲节,完成中华母亲节中要完成的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特点,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整个课时以活动单的形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关心母亲、理解母亲,并向母亲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素养和思政育人,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 (1)学生能在情境中复习本节课的核心语言: flower, photo, tea; A ____for you. I can______. (2)学生能够使用I can的句型来表达自己在母亲节可以为母亲做的事情; (3)学生能够使用句型My mum likes_______. Here is/are _______for her.来表述自己送给妈妈的礼物; (4)学生能够使用You’re _________. You _____________ for me. Mum, I love you! Happy Chinese Mother’s Day!的句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心声。 学习能力目标: (1)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提取有效信息; (2)学生能够在框架的支撑下,运用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 思维品质目标: 学生能就中华母亲节这一话题,在节日向母亲表达自己的爱与感激之情,并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华节日,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文化意识及思政育人 (融合目标): (1)学生能通过了解中华母亲节的传统节日对中华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保持文化自信的态度; (2)学生能够了解母亲节和中华母亲节的异同,具有跨文化认知的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引导,对母亲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向母亲表达感情,加深对母亲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学生能够在语篇情境中学得、习得核心语言,并应用核心语言就母亲节主题进行自主交流和表达。 夯实:通过创设情境,在孟子的示范中,一步步为学生搭建语言框架,辅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与表达。 学习难点: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理解中华母亲节的节日意义,并能够通过自己对母亲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达。 突破:通过制作小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节日内涵,并在语言框架的帮助下,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进行表达。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节日引入: 你知不知道“中华母亲节”呢? Do you know the “Chinese Mother’s Day”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一)Mary介绍“中华母亲节”,以及背后“孟母三迁”的故事。 情境创设(二)对比母亲节与中华母亲节两个节日的异同。 学生活动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了解中华母亲节的具体时间,了解“孟母三迁”的原因。 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母亲节与中华母亲节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中华母亲节”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华母亲节的基本背景知识以及与母亲节的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内容,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并且在对比中感受中西文化的不同,培养学生跨文化认知能力。
环节二:情境会话:中华母亲节即将到来,Mary想要在中华母亲节为母亲做些事情。 Know about mum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三)谈论妈妈 简单介绍自己的妈妈。 情境创设(四)视频情境引入 Mary在中华母亲节为母亲准备礼物。 情境创设(五)思考表达 Mary的妈妈喜欢阅读,Mary准备了书,那你准备为妈妈准备什么呢? 学生活动 学生进入情境,在情境中跟随Mary一起为中华母亲节做准备。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Mary为母亲准备的礼物,并使用句型表达自己想要为妈妈准备什么中华母亲节礼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Mary与妈妈的对话,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帮助Mary构想在母亲节可以为母亲做些什么,以此激发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应该在母亲节为母亲做些什么。
环节三:思考表达:Mary决定要在中华母亲节为妈妈准备礼物。 Do for mum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四)视频会话情境引入 为了回馈母亲的付出,Mary想要在中华母亲节为母亲做些事情。 情境创设(五)思考交流 Mary可以在中华母亲节为妈妈做些什么呢?请你帮她想些主意。 学生活动 学生在提示下思考可以在中华母亲节为妈妈做些什么,交流表达。
设计意图:学生在情境中了解Mary想要为妈妈准备礼物,并知道准备礼物的依据是妈妈的喜好,能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母亲,并通过思考如何准备礼物,并准备礼物,加深学生对母亲的爱,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在本环节,使用Here is/are_____for her.巩固本课句型。
环节四:写作练习:在中华母亲节这一天,你有没有什么想要跟母亲表达的呢? Words for mum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八)文本情境引入 Mary做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写了一些给妈妈说的话。 情境创设(九)写作练习 看了Mary对母亲的表达,你是否也有什么想要和母亲表达的呢? 学生活动 学生参考Mary所写,在文本框架的支持下,结合之前所学,写出自己想要向母亲表达的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环节五:赏析感悟:学生欣赏一首关于母亲的诗歌。 A poem about mum
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十)诗歌赏析 通过视频欣赏一首关于母亲的诗歌。 M is for meals she cook for us O is for growing old T is for teaching us a lot H is for her purest heart E is for the everything she do for us R is for reading many books for us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诗歌含义,感受母亲为我们的付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母亲为我们的付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也应该为母亲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Unit 11 Mother's Day Chinese Mother's Day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 1)基础类作业: 一 一 作业:根据课堂上完成任务单,在语言框架的支持下,完成写作练习。 三 作业: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作文读给妈妈听,并录制视频,配以旁白 2)选择类作业:五 作业 A 作品类作业:绘本配音 B 活动类作业:诗朗诵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特色学习资源分析: A 教材及相关素材资源 B中华母亲节相关素材 C孟子与孟母故事创编 2) 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A 希沃白板蒙尘技术,学生猜测与主题相关花朵。 B 视频制作技术 C 录屏技术
10.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过程性评价要适量、适度,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1)评价主体多元 A 教师对全体学生评价 B 教师对个体学生评价 C 生生之间相互评价 D 亲子作业评价 2)评价工具多样 A 作业星级评价 B 学生自评量表 C 任务单 3)评价类型多维 A 背景了解 B 思考交流 C 写作练习 D 文化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