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窗花花》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位于教材第9课。该领域强调“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该领域已经学习过的教材有:字母设计、彩旗飘飘、纸袋玩偶、东南西北、小小书签、缤纷花布。这些都为本课的材料、工具使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课将重点放在借助窗花这一传统形式,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并关注窗花元素在生活中的运用,发展关注生活、关注传统的设计思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了部分美术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能够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该学段的学生处于想象力和创作力的迸发期,在创作时能够十分积极主动的投入创作活动。同时,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容易分散。窗花是该年段学生比较熟悉的民间美术之一,学生日常对窗花的关注和喜爱,也为本课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多种折、剪的方法创作窗花;初步了解窗花(民间美术)中的美好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个人探究,掌握窗花的折、剪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图片欣赏,掌握窗花的多种折、剪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视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多种折、剪的方法制作窗花;
难点:学习用多种折、剪的方法制作窗花,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视角;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大张彩色纸、铅笔、剪刀、固体胶、ppt
学具:彩色纸若干、铅笔、剪刀、固体胶
七、教学过程
(一)技法展示,激趣导入
教师活动:(1)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变一个小魔术!请你们仔细看喔!(大型剪纸团花创作,打开展示 )
(2)追问:变成什么了呢?
学生活动:回答:窗花。
教师活动:揭示课题——窗花花。(板书:窗花花)
【设计意图】通过剪纸团花魔术,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导入阶段,展示本课技法,开门见山带入课题。
(二)初次创作,提炼问题
1. 剪一剪
教师活动:(1)提问:“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会剪窗花,你们想现在就试试剪窗花吗?”
(2)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安全。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剪纸团花。
【设计意图】保留学生最初的创作热情,直接尝试窗花的创作,既可以帮助教师观察学生已掌握的技法,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发现、总结问题,直击重难点的解决。
2. 说一说
教师活动:(1)布置任务:“请把小组的窗花们整齐的放在一起。说一说,哪个窗花最特别呢?特别在哪里?你又是怎么剪的呢?请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待会儿每组推选一位小朋友上来和大家分享。”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炼语言。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依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推选一位组员。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作品基础上,围绕着“哪个作品最特别”的观察视角,发现自己、同伴创作中的优点,发展作品评述能力。
评一评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汇报,将学生的语言概括、提炼为折、画、剪的方法,(板书:折 画 剪,并针对学生的评述进行绘图示范)
学生活动:推选的组员进行汇报,其余的学生安静地聆听,并进行意见补充。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掌握的技法中发现问题,是帮助学生提升的好方法。教师针对学生评述的有效理答,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提炼要点,训练其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对话佳作,深挖内涵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欣赏民间艺术家的剪纸作品.
(2)提问:“这些作品又特别在哪里呢?给你什么启发?”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提炼观点、进行总结:“原来在创作的时候,不仅仅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案,也可以加入生活中观察到的图案,人物、植物、动物、文字等。”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民间艺术家要以这些图案作为他们的创作元素呢?”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提炼观点、进行总结:“民间艺术家们,将一些朴素的生活愿望,包含在图案里,剪进了窗花里。那么,你又会融入什么样独特的心情在创作里面呢?”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提炼观点、进行总结:“刚才又同学说到了想把100分、天上的星星、太阳的形状剪进窗花,老师都觉得你们的想法很独特!我们就要剪出最独特的窗花!”
【设计意图】对于低段学生而言,美术创作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本环节继续围绕着“特别”这个观察视角,从找到民间艺术家作品中的“特别”。到构思自己作品的“独特”,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创作基础上,提升创作品质,挖掘作品内涵,建立美术创作与生活经验的链接。
二次创作,自我表达
教师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二次创作:“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创作出最独特的窗花!美术教室的窗户等着小朋友们来装点呢!”
(2)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全、卫生。
学生活动:学生再次创作剪窗花,并将窗花装饰到教室的窗户上。
【设计意图】在初步创作、对话佳作两大环节的学习中,学生深化了对“独特”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创作表达,也体现了美术创作对于生活环境的美化作用。
回味传统,关注生活
1.拓展欣赏
学生活动:师生、生生之间在本节课创作的基础上,围绕“独特”的视角进行现场交流。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你在生活中,有找到窗花的身影吗?”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总结:窗花作为民间美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藏在我们生活周围,比如:运河中央大剧院,就是结合了窗花和运河之水的元素;清华大学的专属窗花,运用窗花带给毕业生温暖的记忆;还可以运用在字体设计、海报设计等地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在我们身边。
2. 课后思考
教师活动:引发思考:窗花这一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不仅停留在教室里、窗户上。你想把窗花这一传统元素运用在哪里呢?
学生活动:思考教师的提问。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把观察的目光投向日常生活,感受窗花这一民间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注与认可,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教案设计、制作:戴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