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名称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时 1课时
设计思路 (教学立意与教学构思) 本课设计理念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国家认同。以“东汉和西汉治国措施的探索”为立意设计本课,围绕西汉东汉建立初期面临的等问题展开教学,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新局面,通过展现其恢弘的开创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探索西汉与东汉初期治国措施及其衰亡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影响。 在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能力的培养上,本课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详实的教材资源,多种类型史料的呈现及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及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汉和东汉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 难点:西汉与东汉治国措施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影响;两汉衰亡的原因。
教学目标 通过预习前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两汉时期的“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光武中兴”“党锢之祸”等史实,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汉初期的社会问题以及统治者巩固大一统封建国家的措施,学生经过思考、分析、讨论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大一统措施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汉灭亡的原因帮助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两汉科技文化成就,学生一方面能够说出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另一方面能够体会到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从而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教法学法 史料研读法;讲授法;问题启发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窦太后的一生》提问学生:“视频中提到窦太后辅佐了哪些皇帝?”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 教师:(过渡)没错,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这位传奇太后,学习西汉和东汉的这段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窦太后的一生,帮助学生了解西汉初期的时间发展脉络,树立时空观念。
环节2:预习检测
教师活动:1、课件连线题,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进行预习检测,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通过对应统治者和统治措施,帮助学生区分各皇帝的主要措施,便于后续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3:讲授新课
任务一:对比两汉初期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师活动:1.课件出示表格框架,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填表。 学生活动:1.结合教材内容填写西汉东汉初期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措施、产生的影响。 教师活动:2.课件依次出示西汉初期面临的问题、解决措施,师生共同总结,提问学生:这些措施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2.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政治经济恢复、分封诸侯威胁中央集权、和亲政策导致匈奴入侵) 教师活动3:分别出示汉武帝统治的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疆域措施的相关史料,补充讲解内容和影响;出示光武帝面临问题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光武帝的统治背景。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对比两汉初期面临的问题、解决措施和影响,认识汉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整个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任务二:分析两汉初期统治措施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借鉴。 教师活动:课件两汉初期统治措施对现代政治的影响材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两汉初期统治措施对现代治国理政的借鉴。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选择代表学生进行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并且引导学生感悟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政治智慧,树立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通过分析史料、提炼信息,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素养。 任务三:分析两汉衰亡原因。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两汉后期相关史料,组织学生分析两汉衰亡的原因。提问学生:对比秦朝农民起义,思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活动:观察材料、思考、小组讨论并说明两汉衰亡原因。 教师活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设计意图: 通过结阅读分析史料,帮助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学生的唯物史观。
环节4:本课小结 教师活动: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之后说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总结补充 教师活动:2、点评并小结
环节5:当堂检测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通过表格总结两汉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成就,谈谈你对文化以政治经济状况的关系的理解。 设计意图:文化是对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存在决定意识,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并树立文化自信。
教学反思 从整体设计来看,本课各个教学流程均符合课标等要求,教学目标设置体现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和贯穿性。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各种情景设置合理,任务驱动有效,教学内容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本节课内容较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两汉的文化和科技成就这一部分留作学生课后作业,这样既能做到精讲讲透核心知识,又能锻炼学生阅读和归纳、总结能力。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