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定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课件出示红领巾图片。同学们,这是我们每天佩戴的红领巾图片,从戴上红领巾那天起,我们就是一名少先队员了。少先队创立之初叫“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8月21日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他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党之所以把“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就是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红领巾是三角形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三角形。
生:观看课件,寻找三角形。
师: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三角形的特点及含义
师:刚刚我们在生活中很多地方找到了三角形,你能想办法画一个三角形吗?
生:尝试画三角形。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在小组内说一说三角形有哪些特点?
学情预设:预设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预设2.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都是线段。
师:根据学生汇报,让学生上台指出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并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看我画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三角形的定义。课件出示“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在这句话中关键词是什么?
生:三条线段,首尾相接。
(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课件出示红领巾图片。同学们,我们要量出红领巾最长底边上的高,该量哪条线段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若学生答不上来,就让他们翻到数学书第61页,阅读上面的内容。)
生:学生齐读“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师:画高有四个步骤,谁能说一说?(重合,平移,画线,标记)
师:示范画一条高,画之前让学生弄明白是画哪条边上的高,这条边对面的顶点是哪一个,三角板的哪条边跟底边重合,怎样平移,画什么样的线条,画完后要作甚。
师:请同学们试着完成P61“做一做”。
(教师巡视,收集采集画错的图片展示、订正。)
师:同学们,在画三角形一个底边上的高时,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给三角形一个底边画高的6个要点1.找底边;2.找顶点;3.重合;4平移;5.划虚线;6标记。
(三)小练习
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第1题后订正。
生:独立完成学习单第2题。
师:巡视指导。
三、课外延伸
师:生活中,为什么很多物体都要设计成三角形的样子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发现了什么?
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思考题:怎么做会使凳子更稳定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