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时空坐标
玉米、甘薯推广种植,美洲白银大量流入、商帮形成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
《西游记》
明中期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明后期
西学东渐
明清之际
京剧
《儒林外史》
《红楼梦》
清
王守仁:致良知
李贽:反传统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具有一定民主启蒙色彩
“谈参者,吴人也,家故起农。参生有心算。居湖乡,田多洼芜。乡之民逃农而渔,田之弃弗辟者以万计,参薄其直收之。佣饥者,给之粟。凿其最洼者,池焉。周为高塍,可备坊泄,辟而耕之。岁之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汁,皆畜鱼。池之上,为梁,为舍,皆畜豕,谓豕凉处,而鱼食豕下,皆易肥也。塍之平阜植果属;其污泽植菰属,可畦植蔬属,皆以千计。……室中置数十匦,日以其入分投之,若某匦鱼入,某匦果入,乃发之。月发者数焉,视田之入,复三倍。……谈参实谭晓,常熟湖南人。”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四《谈参传》
结合材料,说明谭晓是如何发家致富的?
第一步: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
第二步:改造土地为良田,周边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农业的多种经营,经济作物)
第三步: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产品初级加工)
谭晓积累了大笔钱财,成功致富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高产作物广泛种植
材料中反映了明清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新经济现象?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
(1)农业
材料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 各地众业兼营的情形,除了粮食作物外,大体上在沿江沙地和常熟、昭文、嘉定、坤山和镇洋的大部分地区,以种植棉花、纺纱织布为主……在沿太湖地区和毗邻浙江嘉兴和湖州府的吴江震泽的不少地方,以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为主。在属于吴县的太湖中的洞庭东西山,以蚕桑水果花木种植为主。在太湖、淀山湖、阳澄湖……和其他水网地区以渔业为主。在苏州城郊,以花木蔬果为主。
——范金民《清朝前期苏州农业经济的特色》
1、经济发展
(1)农业领域的新变化
新变化:农作物品种增加;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和相关副业,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区域分工出现。
材料: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地也。
——[清] 袁景辉纂修《建始县志》
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促进农业发展,也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②改变人们饮食结构、种植结构及生活习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③促进人口的增长;缓解人地资源矛盾;
④过渡垦荒,破坏环境。
突破农业单一经营方式,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积累了大笔钱财,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明)邝番·《便民图纂》
农业:经营性地主的出现
画作中有一位人物显得“与众不同”,请猜测他的身份?
打伞者为经营性地主
收割者并非自耕农,而是佃农或雇工
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
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史料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
史料 明清时期,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并成为手工业生产的主导,手工业产品大量增加,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生产方式更为普遍。
1、经济发展
(2)手工业领域的新变化
特点:新的生产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
地区性分工更加明确,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出现各行业中心);
民营(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商帮:明清时期形成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他们以血缘、乡谊作为纽带,以会馆、会所进行联络。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商帮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材料:万历年间,江苏青浦县朱家角镇虽为新兴市镇,然“商贾辏聚,贸易花布,今为巨镇”。与它形成网络的其他市镇,也生气蓬勃:双塔镇是“商人往来苏(州)松(江)适中之地,至夕驻此停榻”,是一个人流、物流的枢纽。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历史》
材料:美洲1571至1821年间生产的白银至少有半数被运到中国。因此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根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整理
材料: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1、经济发展
(3)商业领域的新变化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1)对主流思想的冲击:
“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文学艺术逐渐世俗化、平民化、个性化。
(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成就,南方更为显著。
(1)轻本重末和弃学经商风气的形成:
在社会下层舍本逐末的同时,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弃儒业贾和弃学经商。
(2)价值取向变化:冲击着传统的等级秩序和观念;一些文人将读书、生计相结合,追求名利双收的人生。
(3)重商思潮出现:如王阳明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新四民论”;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
(4)思想观念的变化:提倡个性自由与反对专制,如李贽与黄宗羲等。
(5)文学艺术的变化:以小说、戏曲为主要形式的反映城镇商业、手工业繁荣,反映市民阶层和广大民众、下层知识阶层生活及思想情绪、审美观念的市民通俗文学构成了明后期文学艺术的主要特色。
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材料1: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已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其发展势头之兴旺是难以估量的;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依靠的是农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
材料2:明清时期,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和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和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3:朕(雍正)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4:“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 前往番国买卖,……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大明律》
思考:明清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同时,又有哪些发展中的局限?这些局限对明清的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2、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
局限:
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重农抑商、苛捐杂税、闭关锁国),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农本商末的观念使地主和商人大量买房置地,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妨碍国内市场的扩大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清·徐杨·《盛世滋生图》
农业商品化
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群体化:商帮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思想文化的新因素
(一)继承
1.陆王心学:
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寂”不是无);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明白”是显现而不是创生)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陆王心学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心即理 心是万物的本源
世界观:“心”即理也
陆九渊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陆王心学
知行合一
致良知
心即理 心是万物的本源
王守仁
(一)继承
1.陆王心学:
材料五: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致知也。
——王阳明 《传习录》
材料: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六: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探究:结合图片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理在哪?
(世界本原)
如何求理?
(认识事物的方法)
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
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
格物致知
致良知
学派 代表人物 宇宙观 方法论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相 同 点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宇宙便是吾心
心即理也
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
致良知
都认为世界本原不是物质,都承认“理”的存在,
属于唯心主义;
都主张以儒家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都主张自我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李 贽
“异端”
代表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二)批判
李贽——离经叛道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1)提倡个性自由
材料三:……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2)蔑视权威和教条
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3)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提出“工商皆本”
批判专制
主张革新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
黄宗羲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王夫之
代表作《读通鉴论》
顾炎武
代表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明清儒学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专制,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梳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
春秋
应运而生
秦朝
遭到打击
汉朝
成为正统
战国
蔚然大宗
三国到隋唐
三教融合
三教并立
宋明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中发展
1
3
4
2
5
6
随着时代特征、社会形势的变化和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身、发展完善。
演变规律
思考:明清为何流行长篇小说和戏曲艺术?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娱乐休闲需要。文艺作品商品化市场化。
思考:明清文艺创作有何新特点?
篇幅长篇化、生产市场化、受众通俗化、形式综合化、具备反封建色彩。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明清儒学的异动和文艺的反封建,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上的反映!
三、小说与戏曲
其一、传统科技走入总结;
其二、领域依然以应用性为主;
其三、趋于停滞。
四、科技
几何原理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能从根本上提升人的素质和思维水平。
四、科技
《坤舆万国全图》为何会遭到部分中国士大夫的攻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对中国有何影响?中国对世界有何影响?
四、科技
项目 鼎盛与危机 西方世界
政治 国家统一,专制顶峰。 社会安定,矛盾酝酿。 资产革命,代议制度。
经济 经济繁盛,资义萌芽; 整体自然,人口爆炸。 新航开辟,重商自由;
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文化 传统巩固,文化总结; 异端声音,启蒙色彩; 西学东渐,东学西传。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科技爆发。
民族 空前巩固,危机显现。 民族国家,民主意识。
对外 郑和远航,转向闭关。 维护主权,殖民来犯。 殖民扩张,世界市场。
农业文明的封建帝国
工业文明的资本主义
四、科技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文化
经济之新
小结
思想之新
文艺之新
科技之新
商品化
小农自然
仍占主体
叛逆化
通俗化
旧伴新
农业
手工新
新方式-手工工场
新作物-高产引
反映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
新结构-商品化
新劳动-雇佣劳动
新关系-资义萌芽
商业新
白银流通
晋徽商帮
工商市镇
心学陆王
心外无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主观能动
隐含叛逆
异端李贽
存童心
做真人
倡个性
蔑权威
黄顾王
猛
批判专制
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程朱理学仍占主体
新背景
商品经济
娱乐丰富
文化普及
新形式
长篇小说
昆曲京剧
新特点
反封色彩
市民色彩
商品色彩
总结性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徐霞客游记
传统;
总结;
应用。
新现象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几何原理》
《坤舆全图》
儒学西传-
中西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