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含解析) 随堂检测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含解析) 随堂检测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17 20: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随堂检测一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2022年8月8日,双鸭山10万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开工,建成后,年产值达50亿元。石墨及新材料如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等终端产品的研究备受瞩目。其中,富勒烯是一类具有封闭笼状结构的分子(最小的富勒烯是C20,最常见的是C60),关于C20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C20和C60的摩尔质量相同 B.二者物理性质相同
C.都属于单质,且互为同素异形体 D.等质量的C20和C60所含分子数相同
2.追踪植物中磷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能确定磷在植物中的作用部位,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7 B.质量数为15
C.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7 D.质子数为32
3.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可推知原子的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电荷数 ⑤核外电子数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4.“玉兔”号月球车用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互为同位素 B.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与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与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甲烷的结构式:CH4 B.氯化氢的电子式:
C.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6.氯、硫的非金属性强弱不能通过比较这两种元素的
A.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B.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单质的熔沸点
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4 g Mg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 NA
B.1 mol 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 NA
C.常温常压下,22.4 L H2中含有氢分子的个数为NA
D.1mol/L 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个数为NA
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CT)可探测到抑郁症、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脑部功能性异常检测之前需要患者服用被18F标记的药物分子。下列关于18F说法正确的是
A.18F与19F的化学性质不同
B.18F与18O的质量数相同
C.18F原子中有9个质子,9个中子,18个电子
D.18F与18O互为同位素
9.下列科学家与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无关的是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汤姆生 D.波尔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C.电子数相同的微粒质子数一定相同
D.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11.在以下分子中,含10个电子的分子是
A. B.HCl
C. D.CO
1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水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
B.常温常压下,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C.溶液中的数目为
D.重水()与水()中,中子数比为
13.科学家对物质结构坚持不懈的探索,促进了化学学科的发展,也使我们的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相符的是
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法拉第提出了苯的六元环结构 D.玻尔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4.硅酸(H2SiO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弱酸,从溶液中析出时常形成凝胶状沉淀。实验室常用 Na2SiO3溶液制备硅酸。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编号 Ⅰ Ⅱ
实验
现象 a中产生凝胶状沉淀 b中凝胶状沉淀溶解,c中无明显变化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Na2SiO3溶液一定显碱性
B.由 Ⅰ 不能说明酸性 H2CO3>H2SiO3
C.由Ⅱ可知,同浓度时 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 NaHCO3溶液
D.向 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发生反应:
15.下列有关比较中,大小顺序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熔点:石英>食盐>白磷>汞
B.结合质子的能力:CO32->CH3COO->SO42-
C.热稳定性:HCl>H2S>PH3>NH3
D.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
16.铀元素有23492U、23592U、23892U等多种核素。下列关于23592U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3 B.质量数为235 C.电子数为143 D.质子数为92
17.判断C的非金属性比Si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A.CH4的热稳定性比SiH4的强 B.金刚石的硬度比硅单质晶体的大
C.常温下,CO2呈气态,SiO2呈固态 D.CO2可溶于水,SiO2不溶于水
18.2016年1月《中国科学报》报道,又有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四种元素被载入元素周期表.其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符号为,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A.294 B.176 C.1l8 D.412
19.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的化合物,X显负价,Y显正价
B.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的酸性强于Y对应的酸的酸性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mY小于HnX
D.第一电离能Y一定小于X
20.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的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则该元素的符号是
A.Li B.Si C.Al D.K
21.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石田”,tián),下列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76的Ts核素符号是 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 D.Ts是第七周期第ⅦA族元素
22.从目前的化学理论看,下列“假说”仍然合理的是
A.道尔顿提出: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以其原子质量为特征,原子是不可分的
B.盖·吕萨克提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C.阿伦尼乌斯提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解离成带电的粒子
D.拉瓦锡提出:只有存在氧气时,物质才会燃烧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2C+SiO2Si+2CO↑,说明Si的非金属性比C强
B.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一定越大
C.碱金属元素都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物
D.单质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分为油和脂,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35Cl与 37 Cl互为同位素,但它们得电子能力不相同
D.O2与O3互为同素异形体,等质量的O2与O3含有的质子数相同
25.元素X形成的气态X2的分子共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158、160、162,此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6:1,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有三种同位素
B.其中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80
C.X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9
D.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为50%
二、填空题
26.由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使得元素的性质也呈现了周期性的变化,如,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1)的中子数为
A.26 B.45 C.19 D.71
(2)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中子数为175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47 B.57 C.61 D.293
(3)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是两种核素 B.科学家获得的是一种新元素
C.与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 D.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27.Ⅰ. 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关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U的中子数是 。
(2)U、U、U互为同位素,下列对同位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
A.元素符号相同 B.物理性质相同 C.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
(3)下列有关U说法不正确的是 。
A.U原子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51
B.U与U的质子数、电子数都相等
C.U与U是两种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D.U与U是同种原子
Ⅱ.锂的材料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如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LiCoO2用作便携式电源的正极材料,碳酸锂(Li2CO3)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根据下列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Li和Li用作核反应堆最佳载热体,LiH和LiD用作高温堆减速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
A.Li和Li互为同位素 BLi和Li属于同种核素
C.LiH和LiD的化学性质不同 D.LiH和LiD是同种物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碱性:Be(OH)2Na>Li>Li+
C.氧化性:Li+Rb>K>Na>Li>Be
2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天然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例如:氯元素在自然界存在两种稳定的同位素,35Cl 的相对原子质量34.0968852,丰度75.77%,37Cl的相对原子质量36.965903, 丰度24.23%, 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35.4527(36.965903 ×24.23%+34.0968852 ×75.77%)。《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均只标注一个相对原子质量确定数值的情况即将改变。在新表中,氢、锂、硼、碳、氮、氧、硫、硅、氯、铊等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将采用新的区间方式给予标注,即有上限和下限,例如:硫元素目前标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5, 今后要依据其所处实际位置的不同而标注,在32.059和32.076的区间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地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有不同的数值,反映了什么事实
(2)举例说明,采用新的标注方法后,有什么重要的应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C20摩尔质量为240g/mol,C60摩尔质量为720g/mol,A错误;
B.C20和C60是不同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B错误;
C.都属于单质,且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C20和C60的摩尔质量不同,等质量的C20和C60所含分子数不相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2.A
【分析】根据原子符号中左上角数字为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为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来解答。
【详解】A.的质子数=15,质量数为32,中子数为32-15=17,故A正确;
B.质量数为32,故B错误;
C.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17-15=2,故C错误;
D.质子数为15,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3.D
【详解】由于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故由原子序数可推知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答案选D。
4.D
【详解】A.与的质子数不同,分别为94、92,不是同位素,A错误;
B.与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属于互为同位素,B错误;
C.与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元素,因此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C错误;
D.与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因此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CH4是甲烷的分子式,不是结构式,其结构式为,A错误;
B.HCl是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电子式为,B错误;
C.Mg2+是Mg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的,则Mg2+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O原子质子数是8,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质量数是18,可表示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6.D
【详解】A. 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A符合;
B.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B符合;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C符合;
D. 单质的熔沸点,是物理性质,故D不符;
故选D。
7.A
【详解】A.Mg的物质的量为,则Mg变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A正确;
B.1mol OH-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B错误;
C.常温常压下,无法计算22.4L H2的物质的量,C错误;
D.因没有提供体积,故无法计算1mol/L NaCl溶液中含有钠离子的个数, D错误;
故答案为A。
8.B
【详解】A.18F与19F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A错误;
B.18F与18O的质量数均为18,相同,B正确;
C.18F原子中有9个质子,9个中子,9个电子,C错误;
D.18F与18O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A、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创立了近现代原子论;故A不选;
B、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故B选;
C、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故C不选;
D、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故D不选。
故只有门捷列夫和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无关。
故选B。
【点睛】考查化学发展史,解题关键:平时注意总结,从化学发展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10.B
【详解】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比如质子数为10的NH3和CH4,故A错误;
B.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根据电子数等于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再加或减所带电荷数,因此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故B正确;
C.电子数相同的微粒质子数不一定相同,比如电子数为10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前者的质子数大于后者,故C错误;
D.同位素的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A
【详解】A.为含10个电子的分子,故A符合题意;
B.HCl为含18个电子的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为含14个电子的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CO为含14个电子的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错误;
B.常温常压下,的物质的量是=0.5mol,则所含有的分子数为,B正确;
C.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Na+的数目,C错误;
D.重水()含有中子数1×2+8=10(mol),水()中含有中子数0×2+8=8(mol),二者中子数比为,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A.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A不符合题意;
B.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B符合题意;
C.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六元环结构,C不符合题意;
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D
【分析】实验I是利用石灰石与盐酸制取碳酸,再利用碳酸制取硅酸,从而探究盐酸、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但设计实验时没有考虑到盐酸的挥发性,挥发出的HCl也可以与硅酸钠生成硅酸;实验II通过等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硅酸混合,可以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碱性强弱。
【详解】A.Na2SiO3 溶液是强碱弱酸盐,因为水解呈碱性,A正确;
B.因为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可以与硅酸钠生成硅酸,所以不能说明酸性H2CO3>H2SiO3,B正确;
C.由实验II可知,等浓度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相比,碳酸钠可以与硅酸反应,碳酸氢钠不可以,说明同浓度时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C正确;
D.通入过量CO2,应该生成HCO3-,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利用强酸制弱酸来验证不同酸的酸性强弱时,要考虑有些酸因为挥发对实验有影响。
15.C
【详解】A. 石英是原子晶体、食盐是离子晶体、白磷是分子晶体、汞是液态金属,熔点:石英>食盐>白磷>汞,故A正确;
B. 酸性H2SO4> CH3COOH>H2CO3>HCO3-,结合质子的能力:CO32->CH3COO->SO42-,故B正确;
C. 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高,热稳定性NH3>PH3,故C错误;
D.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浊液>胶体>溶液,所以粒子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3溶液,故D正确;
答案选C。
16.C
【详解】原子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是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23592U的质量数为235、质子数是92,中子数235-92=143;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电子数是92,错误的是C,故选C。
17.A
【详解】A.氢化物越稳定,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H4的热稳定性比SiH4强,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故A符合题意;
B.金刚石和晶体硅均属于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硬度与内部共价键强弱有关,碳碳键键能大于硅硅键,故金刚石的硬度大于晶体硅,不能作为判断C的非金属性比Si强的依据,故B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CO2呈气态,SiO2呈固态,都是物理性质,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则不能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的状态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C不符合题意;
D.CO2可溶于水,SiO2不溶于水,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与非金属性强弱无关,则不能根据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溶解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强弱,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18.B
【详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符号为的原子,质量数是294、质子数是118,中子数=294-118=176,故选B。
19.D
【详解】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则在周期表中,X位于Y的右边,X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Y。
A. 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由于X的非金属性比Y强,所以X显负价,Y显正价,A正确。
B.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与非金属性成正比,所以X对应酸的酸性强于Y对应酸的酸性,B正确;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性成正比,所以HmY的稳定性小于HnX,C正确;
D. 若Y为N,X为O,虽然非金属性O>N,但第一电离能O小于N,D错误;
故选D。
20.B
【详解】根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K层排满2个电子后再排L层,L层需排满8个电子后再排M层,M层的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即M层电子数为4,则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2+8+4=14,即原子序数为14,该元素是Si元素,故选B。
21.A
【详解】A.中子数为176的Ts,质子数为117,则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17+176=293,其核素符号是,故A错误;
B.Ts的同位素原子都有117个电子,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故C正确;
D.第七周期稀有气体是118号元素,Ts是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第VIIA族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22.C
【详解】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假说现在不合理,A不符合题意;
B.气体的组成不一定是单原子分子,也可是多原子分子,假说现在不合理,B不符合题意;
C.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解离成带电的粒子,假说现在也合理,C符合题意;
D.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假说现在不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D
【详解】A.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表现还原性,而比较非金属性利用的是单质的氧化性,所以该反应不能说明硅的非金属性比碳强,A选项错误;
B.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核外电子多,相应的核内质子数也多,静电作用力增强影响原子的半径,电子层数多少只是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之一,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对应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如K比I少一电子层,但半径K比I大,B选项错误;
C.Li与氧气反应生成Li2O,不能生成过氧化物,C选项错误;
D.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只存在于化合物中,单质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D选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电子层数是影响粒子半径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有些电子层数少的原子可能比某些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大,如前面所提到的Li和Cl。
24.D
【详解】A.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二者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错误;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可能是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阴离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B错误;
C. 35Cl与 37 Cl互为同位素,但它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二者得电子能力相同,C错误;
D.O2与O3是O元素的不同性质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等质量的O2与O3含有的O原子数目相同,因此二者中含有的质子数相同,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5.C
【详解】A.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158、160 、162,推断该元素存在两种同位素才符合,若是三种同位素则形成的单质应为6种,故A错误;
B.根据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158、160、162可知,最大的式量为812,最小式量为79 2, 所以不存在质量数为80的同位素,故B错误;
C.X2的平均式量为= 159,故C正确;
D.该元素元素的两种同位素的原子设为M、N,构成的双原子单质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158、160、162,则原子的同位素只有79、81,形成的单质为79M2、 79M81N、81N2,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9:6:1,计算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原子与质量数为81的同位素原子比为(92+6): (6+12)=3:1,故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原子占原子总数的百分含量为75%,故D错误;
故答案:C。
26.(1)C
(2)B
(3)AC
【详解】(1)根据符号可知,该核素的质子数为26,质量数为45,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5-26=19,答案选C。
(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175-118=57,答案选B。
(3)A.两者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故为两种不同的核素,A正确;
B.属于铁元素,不是一种新元素,B错误;
C.同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C正确;
D.两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D错误;
答案选AC。
27. 143 B D AD C
【分析】Ⅰ.(1)中子数 = 质量数-质子数。
(2)同位素中各核素在周期表中共同占据一个位置,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3)A.U原子核内中子数 = 质量数-质子数 =235-92 =143,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43 -92 =51;B.U与U的质子数、电子数都为92;C.U与U是两种质子数相同,前者中子数为143,后者中子数为146,因此两者中子数不相同;D. U与U是不同种原子。
Ⅱ(1)A. Li和Li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两者互为同位素;
B. 核素是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Li和Li属于不同种核素;
C.LiH和LiD都为氢化锂,其化学性质相同;
D.LiH和LiD是同种物质,名称为氢化锂。
(2)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其对应离子氧化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半径比较根据层多径大分析。
【详解】Ⅰ.(1)U的中子数 = 质量数-质子数 =235-92 =143;故答案为:143。
(2)U、U、U互为同位素,在周期表中共同占据一个位置,其元素符号中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答案为:B。
(3)A.U原子核内中子数 = 质量数-质子数 =235-92 =143,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143 -92 =51,故A不符合题意;
B.U与U的质子数、电子数都为92,因此两者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U与U是两种质子数相同,前者中子数为143,后者中子数为146,因此两者中子数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 U与U是不同种原子,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
Ⅱ(1)A. Li和Li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两者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
B. 核素是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Li和Li属于不同种核素,故B错误;
C. LiH和LiD都为氢化锂,其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
D. LiH和LiD是同种物质,名称为氢化锂,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D。
(2)A.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因此碱性:Be(OH)2<LiOH<NaOH<KOH,故A正确;
B. 根据层多径大,半径:K>Na>Li>Li+,故B正确;
C.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单质还原性增强,其对应离子氧化性减弱,因此氧化性:Li+>Na+>K+>Rb+>Cs+ ,故C错误;
D.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因此金属性:Cs>Rb>K>Na>Li>Be,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8.(1)在自然界的不同地方,元素各种同位素的丰度有所不同,因而标注出不同地方所具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
(2)应用更广泛,例如:只要正确地测得出某物品中碳同位素的丰度,对照新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注,可以确定该物品来自何方,同样的道理,可以追踪河流或地下水的污染源;又如:人的头发中的水,其氢或氧同位素的丰度与其所饮用的水有关,经过同位素丰度的正确测定,比照新的相对原子质量标注的数值,可以确定某人所处的位置.如果收集到该人不同时期的头发,可以知道该人的行踪
【详解】(1)不同地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有不同的数值说明,在自然界的不同地方,元素各种同位素的丰度有所不同,因而标注出不同地方所具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故答案为:在自然界的不同地方,元素各种同位素的丰度有所不同,因而标注出不同地方所具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周期表》采用新的标注方法后会使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更广泛,例如:只要正确地测得出某物品中碳同位素的丰度,对照新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注,可以确定该物品来自何方,同样的道理,可以追踪河流或地下水的污染源;又如:人的头发中的水,其氢或氧同位素的丰度与其所饮用的水有关,经过同位素丰度的正确测定,比照新的相对原子质量标注的数值,可以确定某人所处的位置.如果收集到该人不同时期的头发,可以知道该人的行踪,故答案为:应用更广泛,例如:只要正确地测得出某物品中碳同位素的丰度,对照新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标注,可以确定该物品来自何方,同样的道理,可以追踪河流或地下水的污染源;又如:人的头发中的水,其氢或氧同位素的丰度与其所饮用的水有关,经过同位素丰度的正确测定,比照新的相对原子质量标注的数值,可以确定某人所处的位置.如果收集到该人不同时期的头发,可以知道该人的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