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和土壤
Landform &Soil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南开、清华、北大三校校长接到公函,要求三校南迁长沙,联合组建长沙临时大学。
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日军沿长江沿线步步紧逼,临时大学决定再次西迁。“兵分三路,水陆兼进前往昆明”。其中一路是由284名体检合格的男同学和1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他们完全徒步,一边躲避战乱,一边在沿途实践中展开教学活动。他们跨越湘、黔、滇三省,步行3600余里,历时68天,被称为“文人长征”。
【单元核心任务呈现】
本单元我们将跟随前辈足迹,重走西南联大路。该路线途径湖南、贵州、云南三省,涵盖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河流地貌等基本地貌类型和红壤、紫色土等土壤类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形成一份“地貌和土壤观察报告”。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南开、清华、北大三校校长接到公函,要求三校南迁长沙,联合组建长沙临时大学。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学。日军沿长江沿线步步紧逼,临时大学决定再次西迁。“兵分三路,水陆兼进前往昆明”。其中一路是由284名体检合格的男同学和1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的“湘黔滇旅行团”,他们完全徒步,一边躲避战乱,一边在沿途实践中展开教学活动。他们跨越湘、黔、滇三省,步行3600余里,历时68天,被称为“文人长征”。1938年4月28日,“联大长征”队伍终于抵达昆明。
子任务1:辨析喀斯特地貌,瞰美丽画卷;
子任务2:辨析风成地貌,品丝绸之路;
子任务3:辨析河流地貌,感流水之利;
子任务4:辨析土壤成因,悟人地协调。
(缘何?)
第一幕:启程——湘西大山(喀斯特地貌)
南迁队伍到达湘西,两侧奇峰林立,怪石嶙峋。险恶的地形导致湘西地区悍匪横行。临出发前,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专门派人与黑道中的“湘西王”沟通,告知有一批穷学生将“借道”湘西与黔境到云南读书。路途中,依稀可见平时横行霸道的悍匪们隐秘在树丛中为南迁队伍保驾护航。悍匪藏匿的高山应该是属于什么地貌呢?
第二幕:征途——横渡盘江(河流地貌)
4月11日,南迁队伍翻过巍峨的关索岭,走上泥泞湿滑的沼泽,穿过与人齐高的草地,最终来到了波涛汹涌的盘江渡口。盘江流入贵州省境的岔河至茅口河段长125.5公里,河道蜿蜒穿行于群山之中。河谷大多为V形狭谷,河面狭小,两岸坡陡,多悬岩绝壁,龙头寨以上沿岸无通道,渔樵绝迹。龙头寨以上的80公里河段滩险林立,间有跌差,共有险滩50余处,落差达135米。如此险要的河流地形给南迁队伍渡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该处为何会形成此类地貌?
第三幕:意外发现——追根溯源(风成地貌)
南迁队伍的带队老师,中国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创始人袁复礼先生在沿线勘察过程中发现,部分岩石是由产于黄土高原的黄土沉积形成的。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如何翻山越岭来到西南地区的?何种作用造就了该现象?
第四幕:新的挑战——抵达昆明,缺衣少食(土壤的利用、保护)
南迁队伍到达昆明并组建西南联大,开始了正常的教学活动,由于云贵高原土壤贫瘠,粮食作物及蔬菜产量极低,加上时局动荡,物价飞涨。联大的饭菜质量下降到了谷底,只能吃食堂的“八宝饭 ”。有同学打趣到:“吃完饭不能张嘴,要不会飞出只鸟来。”为何云贵高原的土壤会如此贫瘠?该如何治理?
【情境创设】
第一幕:
启程——湘西大山
南迁队伍到达湘西,两侧奇峰林立,怪石嶙峋。险恶的地形导致湘西地区悍匪横行。临出发前,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专门派人与黑道中的“湘西王”沟通,告知有一批穷学生将“借道”湘西与黔境到云南读书。路途中,依稀可见平时横行霸道的悍匪们隐秘在树丛中为南迁队伍保驾护航。悍匪藏匿的大山应该是属于什么地貌呢?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所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成片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走近桂林山水
喀斯特地貌
鲁教版 必修一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剖析标准 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结合图表资料,阐述桂林山水地貌发育条件。
2、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各类喀斯特地貌类型,并说出该地貌景观的特点。
3、结合实例,分析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风景四绝
山清
水秀
洞奇
石美
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CaCO3+CO2+H2O
【理析概念 探求本质】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
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的过程。
1、解析概念,思考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①具有溶蚀力的水
②可溶性的岩石
2、影响喀斯特作用深入程度的因素?
③水的流动性
④岩石透水性
任务一:独立思考,认真作答。
(因何?)
溶蚀
淀积
可溶性岩石
含CO2的水
碳酸盐类岩石
CaCO3
岩溶地貌
(不溶于水)
(溶于水)
Ca(HCO3)2
(不溶于水)
【学习活动一】知其形,究其因
(因何?)
桂林
桂林
图4 中国植被分布图
图2 中国气候分布图
图3 广西漓江水系及地形图
26°N
25°N
桂林
漓
江
任务2:根据预习储备及各示意图,综合分析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原因。
图1 中国喀斯特分布图
要求:先独立思考2分钟,后小组合学3分钟;
①号组织讨论,②④号发表意见,③号记录。
【学习活动一】知其形,究其因
(因何?)
桂林
图1 中国喀斯特分布图
桂林
图4 中国植被分布图
图2 中国气候分布图
图3 广西漓江水系及地形图
26°N
25°N
桂林
漓
江
任务2:根据预习储备及各示意图,综合分析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原因。
要求:先独立思考2分钟,后小组合学3分钟;
①号组织讨论,②④号发表意见,③号记录。
【小组展示】根据预习储备及各示意图,综合分析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原因。
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岩石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好。
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水文条件:东、西、北地势高,中、南部地势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形成与富集,漓江纵贯南北,流动性强。
生物条件: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学习活动一】知其形,究其因
(因何?)
图1 中国喀斯特分布图
26°N
25°N
桂林
漓
江
图3 广西漓江水系及地形图
桂林
图4 中国植被分布图
图2 中国气候分布图
桂林
喀斯特地貌是地球各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峰丛
峰林
孤峰
溶沟
石芽
石林
天坑
天生桥
残丘
A
B
C
D
E
F
G
H
I
任务一:把图片和地貌的名称一一对应,上台展示。
【学习活动二】观其形,说特征
(是何?)
如何区分峰丛和峰林?
看有无基座相连
【学习活动二】观其形,说特征
任务二:
试描述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
溶沟
洼地
峰丛
峰林
孤峰
残丘
【学习活动二】观其形,说特征
溶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A
F
B
D
E
提示:B指图中整体空间
C
(是何?)
如何区分石钟乳、石笋、石柱?
石钟乳:自溶洞顶部向下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由地面向上淀积形成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石笋和石钟乳连接在一起形成石柱。
任务三:把图片和地貌的名称一一对应,上台展示。
梳理喀斯特地貌及景观特点(阅读巩固)
【知识梳理,建构联系】
空间分类 具体地貌类型 地貌特征
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 溶沟 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貌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洼地 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
石芽、石林 溶沟两侧凸起的部分,高度较低,多个石芽组成石林
峰丛 基座相连并成簇分布
峰林 基部小部分相连或不相连
孤峰 锥状孤立山峰
残丘 孤峰进一步被侵蚀
地下喀斯特地貌 溶洞 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洞穴
石钟乳 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石笋 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 柱状,连接顶部和底部
地下河 又称暗河,溶蚀作用产生的地下廊道
【学习活动三】析影响,谈发展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资料,评价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何?)
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学;①号组织讨论,②④号发表意见,③号记录。
评价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利:
特殊地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洞穴内冬暖夏凉,提供空间资源;
洞穴系统易导致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评价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弊:
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表水缺乏,甚至出现石漠化。
地表崎岖不平,交通困难。
小结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利VS弊
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许多已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了便利。
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利
1
喀斯特地貌区岩石透水性强,易造成水土流失,地表水缺乏
地表崎岖不平,交通困难。
洞穴系统易导致地面塌陷,给农业、城市建设及水利工程建设等带来不利影响
弊
2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
“喀斯特式贫困”
走近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桂林概况
地理位置
气候类型
地势、水文
喀斯特作用
溶蚀
淀积
喀斯特地貌的
发育条件
岩石的溶蚀性
岩石的透水性
水的溶蚀力
水的流动性
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对人类的影响
溶沟、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利、弊
能识别
【课堂总结】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A
D
B
【当堂检测】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貌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 )
A.不识真面目,身在此山中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
D.远上白云间,孤城万仞山
5.关于该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该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冰川
B.甲地岩石破碎,常形成”风蚀蘑菇”等景观
C.该地地势起伏破碎,陆路交通不便
D.乙地往往会形成三角洲、石林、石笋等景观
C
C
【当堂检测】
第二幕:征途——横渡盘江
4月11日,南迁队伍翻过巍峨的关索岭,走上泥泞湿滑的沼泽,穿过与人齐高的草地,最终来到了波涛汹涌的盘江渡口。盘江流入贵州省境的岔河至茅口河段长125.5公里,河道蜿蜒穿行于群山之中。河谷大多为V形狭谷,河面狭小,两岸坡陡,多悬岩绝壁,龙头寨以上沿岸无通道,渔樵绝迹。龙头寨以上的80公里河段滩险林立,间有跌差,共有险滩50余处,落差达135米。如此险要的河流地形给南迁队伍渡江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该处为何会形成此类地貌?
感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