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8 19: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习巩固词语,理解“创造”“改进”“粗糙”等词义。
2、能借助课后图表,通过圈画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每段话的意思,梳理纸的发明过程。
3、设计任务群,读中感悟,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体会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争当蔡伦纸文化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了解不同阶段人们记录的方式,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理解蔡伦是经过前人总结的经验将造纸术传承下来,体会中国造纸术对于世界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教学准备:教学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三单元 10课《纸的发明》。请同学们带着自豪之情,再次齐读课题
2、“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一张张轻柔的纸,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厚重历史。最近,“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委托我在咱们班招募小小讲解员,看,我把聘用证书都带来了,同学们想不想参与?(想)
3、馆长告诉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出示图片),大家有没有信心。过渡:那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文化之旅吧。
任务一:纸的历史我会讲
1、出示阅读要求:本课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学生浏览课文教师巡视
3、汇报:谁来说一说,来你!(评:你找的可真完整)(纸发明以前、西汉时期、东汉时期,后来)
4、大家看这张图表,课文每一段对应了每一个时间,最后一段已经帮大家总结概括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5、同学们也来试一试,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前面几段的意思,同桌可以先说一说。学生汇报
6、小试牛刀:谁能借助时间轴简单说一说纸的演变过程。评价:同学们介绍的非常完整!掌声送给他!好,同学们。
7、出示:“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可见蔡伦这个人非常了不起!
“改进”能不能换成“创造”,为什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准确。
过渡:蔡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那东汉之前记载文字的材料有什么不足呢?
8、请同学们默读 2、3自然段。根据图表的提示,在文中勾画关键词,然后小组合作填在表格中。(由小组长执笔)哪一小组来展示一下?好你们来。其他小组一样吗?看来同学们非常会思考。
师:大家看,这是纸发明以前记录文字的材料,他们因为笨重、保存不方便,价钱太贵,很少人用不能普及;文中有一个词更说明了这一特点,(学富五车),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可是书多的时候要用车拉,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读的书啊!所以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过渡:那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技术的呢?
任务二:造纸工艺我来讲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圈出动词,然后读一读。
2、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汇报指生来读一读(谁想来读一读,你认为蔡伦是一个怎样的人?)
4、同学们能不能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借助老师出示的图片介绍一下造纸的过程。(出示图片)
5、怎样才能讲的有条理呢?(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来串联句子)(出示:首先 然后 再 最后)同学们在描述一件事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词语。
6、老师找到了一段造纸的视频,让同学们亲眼目睹一下。播放造纸技术的视频同学们看完之后,是不是更加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7、相比以前的纸,为什么蔡伦改进的造纸技术能够传承下来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原因。
8、生回答(轻便又好用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便宜)
任务三:文化影响我点赞
过渡: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传播范围广、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难怪作者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让我们带着自豪之情再读一遍!
任务四:争当小小讲解员
1、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纸演变的过程以及精湛的造纸工艺,老师可是带着任务来的,看看咱们班谁能成为第一批合格的“蔡伦纸文化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下面你们先在小组内试一试,等一会咱们上台展示一下。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
3、谁想来试一试教师评价发聘用证书
二、总结提升,能力拓展
老师为同学们的精彩讲解点赞,为纸的发明过程点赞,希望各位志愿者,选择你们喜欢的形式,讲解纸的发明,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人智慧,让更多的人为我们祖国点赞!
三、作业布置
请依照“纸家族发展史”,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古代发明创造,如“桥的家族”“船的家族”“布的家族”等,查找资料,画出这个家族的变化图。
四、板书设计
纸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发明
纸的发明 贡献
东汉时代 改进
后来
附测评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州( ) 术( ) 验( ) 设( )洲( ) 述( ) 捡( ) 没( )
二、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学富五车:
2、改进: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1、古代的竹简很________(沉重 笨重),使用和保存都很不方便。2、蔡伦________ (吸收 接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________ (改进 改正)了造纸术。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文字刻在______________上,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后来出现了,轻便却太______________,无法普及。西汉时代,人们懂得用______________来造纸,可是麻纸很______________,不便______________。东汉时代,______________改进了。他造出的纸既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后来,造纸 术 传 到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五、学会用表示顺序的词语,
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描述一种事物制作的过程。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交代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情创设、视频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开始,我首先创设竞选“蔡伦纸文化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播放生动的视频,直观感受造纸过程。课上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乐于思考,乐于表达,课堂效果很好。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课后第一题的提示,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文章脉络。通过让学生默读、勾画、填写、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对所填写的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同学们借助表格工具,把长篇文章读短,把书读薄。这个归纳过程和方法也正是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内容。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立足语文要素和文章特点,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寓学法于教学之中。关注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采取先扶后放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结合学习单进行学习和迁移运用。
四、注重学生有条理表达,阅读内容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表达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时,引导他们抓住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作,把造纸的过程写清楚的,孩子们能抓住动词来简单说明流程,还有的同学能够加上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让自己的描述更有条理,并且把所学的表达方法应用到生活中。
五、注重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
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