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10各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是11-20各数的读、组成、顺序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知道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教材通过数一数学具到摆一摆小棒,引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明白10个一就是1个十,11~19各数里面都有1个十和几个一,20就表示2个十,再观察直尺上数字的排序,让学生对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有了清晰的了解。练习题中数数、读数、填数让学生感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开放性的填数让学生不仅对20以内数的大小认知透彻,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长久,前面学习到的1~10的认识与加减法更多的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完成的。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感知到理解,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只有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在有趣同时又有意义的活动中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在积极的参与中开放思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教学过程
《凑十歌》导入新课
师:听完这首《凑十歌》谁能告诉我里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数字?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课件出示书本73页情境图)
屏幕出示:11张水果卡片
师:到底有多少张水果卡片?(引导学生先猜一猜)要想准确地知道水果卡片有多少张,那我们来数一数吧。(师和学生一起有序地数出卡片的张数)比10多1张,11张,今天我们来认识11这些新的数字朋友。
2、摆小棒,感知“十”
(1)摆小棒,数小棒
师:请同学们摆出和水果卡片同样多的小棒。(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摆了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
生1:一根一根数
师:有没有不同的数法?(2根2根数,5根5根数……)同学们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而且比一根一根数更简单。
(2)感知“十”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那么哪种数法让大家更快地知道这里是11根小棒 (生:10根放在一起,另外1根单独放一边)
师:10根如果放回盒子容易乱,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吗?(引导学生用皮筋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老师也认为把10根小棒紧紧捆在一起,拿出就不用从1数到10了,一梱就是10根,非常方便。(课件演示)
师:那谁知道这一捆10根小棒10个一就是一个什么?十根捆一起就是(1个十),那么10个一就是1个十。(板书)还可以说1个十里面就有10个几(生:1)
3、数的组成
(1)认识11
师:1个十加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表示11.(引导学生说出1个十和1个一)
师:请小朋友们和同桌互相说说11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引导学生左手拿“十”,右手拿“一”,老师动作相反)
(2)认识其他各数
师:现在我们来数一数正方体和球分别有多少个?你能快速地用小棒表示出来吗?并且说一说1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1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你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观察18比15多3,为下面的学习铺垫)
生:18比15多3,他们里面都有1个十,18里面的8个一比15里面的5个 一多3个一。
师:我们来数一数情境图中的小棒有多少根?你们用小棒怎样表示20?
我们怎样表示更好?((指名汇报后,课件演示另外10个一捆成1个十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2个十就是20.
4、掌握数序
师:刚才我们会用1-10数出学具的数量,那我们今天学习的11-20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他们已经在我们的直尺上排着整齐的队伍等着我们去认识呢,谁能从11数到20,还能从20数到11?
(出示课件上的直尺图)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直尺上的数越往右数字越大,越往左数字越小)
补充直尺上空缺的数字。师:老师的直尺上被墨水遮挡了几个数,你们帮我找出被挡的是哪些数字,好吗?(说出被挡的13、14、17、20)
一猜,想一想:11-20中的数字之间的联系。(比12大1的数是几;与18相邻的数是几;10和12中间的数是几;15前面和后面分别是几;17<?19>?)
三)、拓展延伸
火车车厢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数字11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