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整十数加一位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整十数加一位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17 21: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十数加一位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结合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获得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理,并能运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三、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10加一位数的计算基础,了解了加法的含义,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及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基础上学习的。这既是前面学习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都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没有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都比较喜欢游戏形式的学习方式,本课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进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运算过程时,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法口算,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为后面学习100以内加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利用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对算理进行讨论,并掌握算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游戏引入
利用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游戏中出现的数字30,它个位是0,这样的数我们称为整十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 积极参与游戏,再次感受数的组成。 复习数的组成,为下面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的算法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桌子上有很多混乱的写字本。 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这些写字本这样摆放好看吗? 提问: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些写字本看上去美观呢? 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吧! 出示主题图并提问:说一说,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桌子上有很多混乱的写字本。 生:不好看。 生:能,可以把这些写字本摆放整齐。 生1:桌上有3箱写字本 生2:每箱有10本 生3:老师手上有2本 从混乱的写字本中,渗透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爱整理书桌、房间等的好习惯。
2.探究30+2和2+30的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继续提问: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教师板书: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提问:怎样列式呢? (教师板书:30+2) 提问:还可以怎样列呢? (教师板书:2+30) 你是怎样计算的呢?请和你的组员讨论你的计算方法,完成任务单上的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请学生尝试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最后解答: 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30+2=32(本) 或 2+30=32(本) 答:一共有32本写字本。 生: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生:30+2 生:2+30 生小组合作,写成任务单,上台汇报: 生1:利用数数的方法,10、20、30、31、32,所以30+2=32。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和不变,所以2+30=32。 生2:利用数的组成计算,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所以,30+2=32,交换加数位置,2+30=32。 利用看图解决问题列出两道加法算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果。
3.探究几十加几和几加几十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 30+2=32 2+30=32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从这两个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教师小结,板书:几十加几等于几十几,几加几十等于几十几) 小游戏:拔河比赛,看看谁能获得胜利。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积极参与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小游戏巩固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观察小棒图,根据题意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2.把这些杯子全放进纸箱里,能放得下吗? 师引导学生观察寻找相关数学信息,一个纸箱可以装40个杯子,要使杯子都能装进纸箱,杯子的数量不能超过40个。 学生讨论后汇报 巩固几加几十和几加几十都等于几十几的运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根据本节课所学,说出自己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 30+2=32  2+30=32 ↓ ↓ 几十加几等于几十几 几加几十等于几十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教师整理混乱写字本的情境引入教学,并以“一图二式”的形式呈现算式,既为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提供了直观支撑,又渗透了加法交换律,与前面的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沟通,深化了学生的认识。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算法的多样化,并突出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