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1章节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二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学习者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对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但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反应较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朗读课文能力,学生们愿意集体朗诵且表现不错,但在分角色表演时,他们显得有些胆怯。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 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2.体会故事的寓意。 难点:体会故事的寓意。 解决措施:让孩子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读课文,在读中学,学中悟。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1:B2能力点,在教学中穿插微课的教学。 能力点2: 能力点3:
六、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要求,做游戏“纸筒看黑板”,游戏规则: (1)左手把纸筒放在左眼处。 (2)右手捂住右眼。 (3)头不能移动,直视前方。 提问:通过纸筒,你看到的黑板是什么样子的?拿下纸筒,再看看你刚才看过的地方。你看出了什么?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纸筒,我们发现,视角不同,看到的范围也就不同了。今天,有一只小青蛙,坐在了一口井中,仰望天空,它眼中的蓝天又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了解脉络 1.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课文。 (1)想一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边看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争论天的大小) 过渡:这位同学概括简单明了,以后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概括课文的方法。 2.提问:小鸟和青蛙在争论天的大小,那小鸟和青蛙在井的什么位置进行争论的?你从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呢?青蛙在哪里?小鸟又在哪里呢?谁来给老师摆一摆? 3.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井沿上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文中出现了几次对话?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波浪写画出小鸟说的话。 (1)学习第一次对话:他们的对话可有趣啦!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1次对话。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啊?一百多里有多远呢? (2)学习第二次对话: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2次对话。提问1:大话是什么话?你说过大话吗?你看青蛙多么自信,它说小鸟在吹牛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文中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了大话呢?小鸟是怎么来反驳青蛙的呢?提问2:天有多大?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举例说明) (3)学习第三次对话: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3次对话。提问1: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到底是谁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青蛙自以为是,小鸟见识多广,诚恳地劝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变它的看法) 4.眼见为实,青蛙真的从井口跳了出来,让小鸟带他到处走一走它会看到什么?它自己对小鸟说些什么?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课后请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 0’4”- 2’28” 引入课题。 游戏导入。 利用书的缝隙观察黑板和天空。 通过实践观察得到初步的感悟。
了解脉络 2’28”- 35’40” 理清文章脉。络。 分析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最后明白谁对谁错。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清文章大意。 通过视频、图片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分角色朗读课文 35’40”-39’09”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让学生角色扮演朗读。 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进行朗读。 展示图片,提醒学生对话内容。
六、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