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7 22: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一至四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十九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杭州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亚运会于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时开幕,此时处于23日正午的城市是
A.日本东京 B.陕西西安 C.英国伦敦 D.澳大利亚悉尼
2.杭州亚运会期间
A.杭州的昼长不断变长 B.北京正午物体影长不断变短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北京大
长白山有一大怪——石头浮在水面上,这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长白山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岩浆快速冷却凝固 ②岩浆缓慢冷却凝固
③岩浆内蓄闭的气体膨出形成孔洞 ④岩浆内蓄闭的气体收缩形成孔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A.岩石崩塌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火山活动
分布在东非高原的角马,逐水草定期迁徙。下图是东非高原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降水资料及角马在两地之间的迁徙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当角马群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南部享受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
A.西风带控制 B.赤道低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6.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角马群的迁徙方向是
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 B.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
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 D.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某年11月16日,我国某天气网发布了一篇文章,文章提道:“16日夜间起,一股强冷空气即将到来,它的移速快、降温猛、影响范围广,江湖人称‘速冻小能手’,受它影响,17日至19日,从西北、华北到江淮、江南一带,秋裤封印即将大面积解除!”下图为该年全国秋裤预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此次秋裤预警的“速冻小能手”源自
A.西伯利亚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威夷高压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国秋裤预警地图”体现了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
B.“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
C.此股强冷空气移动路径大致为自东北向西南
D.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会导致图中“秋裤分割线”向北移动
下图为世界中纬度某区域近地面某时刻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近地面从a到b,气温、气压变化状况为
A. B.
C. D.
10.“锋前增温”指冷空气来临之前,气温短暂升高的现象。此刻最有可能发生“锋前增温”现象的是
A.丁地 B.丙地 C.乙地 D.甲地
下图为2022年10月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海域向大气输送热量较平均少,热量交换不活跃
B.甲海域蒸发量较平均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C.乙海域向大气输送热量更少,热量交换不活跃
D.乙海域向大气输送水汽更多,海气间水分交换不活跃
12.据图分析,太平洋最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大火
C.东南信风的势力减弱 D.信风减弱,沃克环流减弱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洞庭湖流域”主题的探究性学习。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汨罗江很多奇妙的现象: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汨罗江的水位往往会暴涨,当地称之为“端午水”,这个时期原本顺流的汨罗江下游河水会出现“江水倒流”的现象;而在雨季结束后,常出现夏秋旱或夏秋连旱天气,但河流不会断流。下图为洞庭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端午水形成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历五月初五前后,雨带影响该区域,降水多,强度大
B.汨罗江中上游大部分流经山区,汇水快
C.洞庭湖水位上涨,汨罗江排水不畅
D.下游河道狭窄,水位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旱、秋旱或夏秋连旱天气出现的原因是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河流不断流,是由于汨罗江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C.端午水时,汨罗河下游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
D.汨罗江河水陡涨陡落的原因是因为河流的流量过程与降水过程的一致性
2023年4月,日本政府召开了有关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废水经过滤和稀释后排入大海。图1为日本福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平流雾形成原理示意图,平流雾由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较冷的水面或地面逐渐冷却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日本福岛核废水扩散方向及直接影响因素是
A.西南方向 潮汐 B.东北方向 洋流 C.东北方向 风向 D.西南方向 海浪
16.关于平流雾出现的季节和位置正确的是
A.夏季 乙 B.冬季 丙 C.夏季 丙 D.冬季 甲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市最高的山,雅鲁藏布江下游江水绕行南迦巴瓦峰后急拐弯南流,作巨大马蹄形转弯,形成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说出多雄拉的构造地貌类型,并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择在多雄拉建设的原因。(6分)
(2)分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处高峰耸峙、峡谷幽深的原因。(4分)
(3)分析青藏高原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墨西哥的地形以高原及山地为主,被称为“高原之国”,平原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其地形和城市分布见下左图。北部平均降水量不足250mm,南部为1000~2000mm。
材料二 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戴“大草帽”(见右图),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
材料三 飓风是指形成于大西洋海区、中心附近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2021年8月形成于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一路向西北进发并持续增强,进入墨西哥湾后增强成为超强飓风“艾达”(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0km/h),于29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登陆,最大持续风速达每小时约240km,带来危及生命并引发洪水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密西西比河河口河水出现逆流奇观。
(1)A地位于尤卡坦半岛南部,分析该地能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6分)
(2)分析墨西哥人喜欢戴大草帽的自然原因。(6分)
(3)每年夏季,飓风成为墨西哥湾沿岸地区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分析该地区飓风的气流特征以及飓风灾害的主要影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奥兰治河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河流,发源于莱索托高原上德拉肯斯山脉,向西流经南非中部和南非与纳米比亚的边界后,注入大西洋,全长1860km,流域面积102万多km2。从河源至普里斯卡(A)为上游,普里斯卡至奥赫拉比斯(B)为中游,奥赫拉比斯以下为下游。中下游附近分布有一些农村,但没有大型城镇。
材料二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之一,纳米布沙漠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变化极小,几乎无降雨,但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西部边缘海岸地区常形成浓厚的海雾。
(1)描述奥兰治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4分)
(2)说出奧兰治河从中游到下游的流量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3)解释纳米布沙漠空气总是达到或近饱和但难以形成降水的原因。(6分)
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 英国伦敦位于零时区,与东八区相差8个小时,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时,伦敦为9月23日12时,即处于正
午。故选C。
2.D 杭州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自赤道向南移,北半球各地昼长变短.正午影长变长,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北京大。故选D。
3.A 浮石即喷出岩,含有大量气孔,是喷出地表的岩浆在快速冷却凝固过程中,压力骤然减小,导致岩浆内的气体逸出而形成。故选A。
4.D 喷出岩的存在说明此处经历过火山活动,火山口积水成湖。故选D。|
5.B 当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有明显的干湿季。受信风带控制时,降水少,草木枯黄;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降水多,草木茂盛。所以,当大量食草动物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南部享受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应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故选B。
6.D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地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马赛马拉11月到次年3月降水少于塞伦盖蒂,草木枯黄,故角马群迁徙方向为自马赛马拉向南(塞伦盖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A 根据材料“一股强冷空气即将到来,它的移速快、降温猛、影响范围广”可知,此次秋裤预警的“速冻小能手”应属于寒潮天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月,亚欧大陆上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系统控制,该高压会促使强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故A正确;阿留申低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夏威夷高压均位于太平洋上,不是此次“速冻小能手”的源地,BCD错误。故选A。
8.C 从“全国秋裤预警地图”可以看出,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为温暖,不需要秋裤,体现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A正确。从图中看出,“秋裤分割线”在M处弯曲,M南部是四川盆地,四周均为山地,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冬季气温较为温暖,不需要穿秋裤,B正确。由材料可知,此次强冷空气总体移动路径为自西北向东南,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则北方冬季多年平均温度可能会有所上升,则“秋裤分割线”会往北移动,D正确。故选C。
9.D 读等温线图可知,相邻等温线之间间隔为4C。a的值在-12℃~-8℃之间,b的值在4℃~8℃之间,故从a到b气温升高,且中间未出现波峰,A、C错误;丙地是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故从a到b,气压中间低四周高,B错误,D正确。故选D。
10.C 由图可知,丙地是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风向位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可以判读该区域为南半球,则丙地左侧形成冷锋,且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锋前增温”指冷空气来临之前,气温短暂升高的现象,甲、丁位于冷锋锋后,位置不符合,乙位于冷锋锋前,位置符合,故最有可能发生“锋前增温”现象的是乙地,C正确,AD错误。丙地位于低压中心,不会发生“锋前增温”现象,B错误。故选C。
11.A 甲海域海表温度负距平,说明海洋水温较往年偏低,向大气输送热量少,热量交换不活跃,B错误。甲海域海表温度负距平,蒸发量少,海气间水分交换不活跃,A正确。乙海域海表温度是正距平,说明海洋水温较往年偏高,向大气输送热量更多,C错误。乙海域海表温度是正距平,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更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更活跃,D错误。故选A
12.A 甲海域海表温度负距平,乙海域海表温度是正距平,说明太平洋出现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势力增强,秘鲁渔获量可能会增加,A对。澳大利亚东部上升气流更强烈,大气降水更丰富,带来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B错。拉尼娜发生时,信风增强,沃克环流增强,D错。故选A。
13.D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看出,汨罗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端午前后一般为6月,我国东部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降水量大,A正确。由材料可知,汨罗江的上中游地区为山地,海拔较高,落差大,流速快,且支流较多,雨季降水量大,流速快,汇水速度快,导致江水暴涨,B正确。洞庭湖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多条河流同时来水汇人洞庭湖,导致湖水水位上涨,高于汨罗江水位,湖水顶托,排水不畅,C正确。汨罗江下游河道一般较宽,D错误。故选D。
14.D 夏旱、秋旱或夏秋连旱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受副高控制,降水少,A错误。该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纬度较低,没有高山冰雪融水,B错误。端午水时汨罗江下游河水会出现“江水倒流”,所以流向应为自西北向东南,C错误。雨水补给使得河流的流量过程与降水过程的一致性,导致汨罗江河水陡涨陡落,D正确。故选D。
15.B 日本暖流流经福岛地区,自西南流向东北,所以核废水扩散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洋流,海浪、潮汐影响较小。故选B。
16.A 乙地,寒流流经,海水水面温度低,夏季暖湿气流流经,遇冷水海面易形成平流雾,A正确。丙地是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海雾,BC错误。甲地日本暖流流经,海雾较其他地区少,D错误。故选A。
17.(1)地貌类型:背斜谷(或背斜)(2分)。该处为背斜构造,拱形结构,稳定性强(2分);地下水顺岩层向两侧流,(隧道处)不易汇集地下水,便于施工(2分)。(共6分)
(2)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岩层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上升,形成高大的山体(或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上升)(2分);流水不断向下侵蚀,形成幽深的峡谷(2分)。(共4分)
(3)青藏高原河谷地区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2分),拥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丰富的水源,比较肥沃的土壤)(2分);地形较为平坦,交通相对便利(2分)。(共6分)
18.(1)从海洋来的东北信风携带大量水汽,受南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降水量大;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所以形成了热带雨林。(6分)
(2)墨西哥整体海拔高,光照强,戴大草帽可以防晒;雨季时,降水丰富,戴大草帽便于遮雨;墨西哥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当地草类资源丰富,方便制作大草帽。(6分)
(3)气流特点:沿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汇聚,中心气流作上升运动(或辐合上升)(2分)。影响:强风可以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建筑,折断树木等;暴雨可导致巨大洪涝灾害,毁坏农田等;风暴潮常冲毁海堤,引起海水倒灌。(任答2点4分)
19.(1)水量大;水位的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大;水能丰富;流速快。(任答4点4分)
(2)流量变小。(2分)原因:下游流经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流经沙漠地区,下渗多;下游支流汇入少;中下游农业用水较多。(任答3点6分)
(3)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该地(低纬度大陆西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沿岸寒流流经,近地面大气降温,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大气稳定。(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