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8 15:34: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一、积累运用(25分)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荫中。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苍穹   
(2)chōng憬    
2.(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_____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②各地援鄂医疗队逆行出征,以忘我投入和惊人业绩_____了医护人员不惧生死、敬佑生命、为民族担当高贵品格之内涵。
③线上学习令我们获得了应对学习困难的经验,_____历练了我们自主学习、自律自制的品质。
A.欺凌 揭示 反而
B.凌辱 揭示 反而
C.欺凌 诠释 而且
D.凌辱 诠释 而且
3.(2分)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硕大无朋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虎视眈眈
B.顾影自怜 悬崖绝壁 前功尽弃 弄巧成拙
C.孤芳自赏 斩钉截铁 别出心裁 迥然不同
D.昂首挺胸 心弛神往 沧海一栗 千钧一发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5.(7分)默写。
(1)《宿建德江》中运用对比手法,远景与近景相结合,写出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大雨来势凶猛,天黑云密的景象   ,   。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运用联想的手法,表现了词人为农家感到喜悦   ,   。
(4)《七律 长征》一诗中,总领全诗,表现红军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乐观豪迈的气魄的诗句是:   ,   。
(5)刘禹锡《浪淘沙(其一)》中、运用联想和用典手法表达了诗人的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6)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坠(其一)》中运用拟人手法将“山“水”写得有情趣韵味的诗句是:   ,   。
(7)   ,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5分)名著阅读。
“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
(1)请举出“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中的一个并写出其性格特点。
(2)许多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在生活的磨砺中成长、成熟,他们的经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班级开展“经典引路,请选取一个你喜欢的人物,结合他的成长经历
7.(5分)综合性学习。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友情,讲究朋友之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为了增进大家对彼此的了解,六年级(2)班决定举办一次“珍惜缘分,请你参加。
(1)“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的内涵是    。“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所以“友”字的本义是    。
(2)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一个十分重视朋友的人,他有许多送别朋友的诗歌,请根据提示填空。
朋友是你排遣忧愁、倾诉心声的对象,你把他们看得很重。“桃花潭水深千尺,   ”,这是你对汪伦真挚的情感流露;“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你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
(3)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语。
二、阅读理解(45分)
8.(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9.(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草原》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突然,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送远客。见到我们,欢呼着,奔驰着,车声,马蹄声,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
10.(7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竹节人》阅读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将鞋线一松一紧,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
用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其实,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上课了,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轻手轻脚地溜了。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为什么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有什么关系?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的言外之意。
①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11.(12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古代美食如何“有滋有味”
①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离不开色、香、味。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用酸酸的青梅来去除异味,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已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官至宰相的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八百石……
②盐,大概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做菜离不开盐,盐因此有“百味之王”的美称。但盐作为基础通用调味品并不是万能的,盐便起不了多大作用。从史料记载来看,除盐之外,它可以去除异味。
③在五味中,古人认为“甜味”最美,故有“甜美”一词。古人用什么调味品让菜肴变得甜美?早期主要有饴、蜜、蔗浆等。在甜味调料中,即麦芽糖,现在仍有制作。饴的生产,到西周时已是常见调味品和食品。《诗经 大雅》里的《緜》篇中,便提到了“饴”:“周原膴膴,周原土地肥沃,长出来的苦菜像麦芽糖一样甜。
④先秦人最离不了的辛辣调味品应该是生姜,时人吃饭时多少都要来点,即《论语 乡党》中所谓“不撤姜食,也总少不了生姜,且常与椒、桂一起使用。据东汉张衡《七辨》记载,拂以桂兰”。
⑤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烹饪中使用的大多数调味品,先秦时均已使用,春用葱,秋用芥。豚,秋用莫。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较,兽用梅。”可见,先秦时,掀起了中国美食史上的第一波“滋味”革命。
⑥然而,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并不是当年先秦普通人可以享用的。直到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寻常百姓才真正吃得“有滋有味”了。秦汉时发明的人工调味品主要有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酱、清酱(酱油),一经发明,便带来又一波“滋味”革命:以前不好吃、无法吃的食物;而且,经酱调制后菜肴还“好看”
⑦胡椒原产印度西海岸,大概在明朝时引种中国,之前一直靠从中亚、南亚一带进口。胡椒的价值赛黄金,胡椒难买。唐宋时,胡椒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胡椒的特殊地位。据《新唐书 元载传》记载,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明代爱国名臣于谦曾为此大发议论,他在《无题》诗中称:“胡椒八百斜
⑧在“外来风味”中,明清以后能对中国饮食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辣味”——辣椒的味道。辣椒原产美洲,在被西班牙香料商发现后移种欧亚,辣椒被当作观赏花卉引种中国。讲究口味的古人很快发现了辣椒的食用价值,尤其是一向嗜辛辣的四川、湖南等地,恋上了辣椒,“无姜不食”变成了“无辣椒不食”。从此
(1)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举例分析本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4)举例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2.(15分)阅读《第一支钢笔》,回答问题。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
③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④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
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
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
⑨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也不是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也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声音,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
⑩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脚离开了地面
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怔住了。
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
(3)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美好品格。(至少两点)
(4)选文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
三、写作(50分)
13.(50分)“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卡塔尔世界杯中,梅西手捧大力神杯的画面与《早安隆回》的旋律相互交融,照亮他“一路前行”;绿茵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是球迷们“最美的星星”,也一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直激励着你一路前行,成为你夜空中“最美的星星”。
请以“生命中最美的星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六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25分)
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荫中。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1)苍穹 qióng 
(2)chōng憬  憧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1)qióng (2)憧
【点评】字音、字形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2.(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_____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②各地援鄂医疗队逆行出征,以忘我投入和惊人业绩_____了医护人员不惧生死、敬佑生命、为民族担当高贵品格之内涵。
③线上学习令我们获得了应对学习困难的经验,_____历练了我们自主学习、自律自制的品质。
A.欺凌 揭示 反而
B.凌辱 揭示 反而
C.欺凌 诠释 而且
D.凌辱 诠释 而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①欺凌:欺压,凌辱。
凌辱:指的是对别人的人格不尊重用尖刻的语言或动作使对方受伤害,即伤害他人自尊。
根据“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的提示选“欺凌”恰当;
②揭示:向人指出不易看清的事理。
诠释:对某事的讲解、证明。
根据“以忘我投入和惊人业绩”的提示,选“诠释”恰当;
③“历练了我们自主学习、自律自制的品质”和“获得了应对学习困难的经验”是递进关系。
故选:C。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3.(2分)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硕大无朋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虎视眈眈
B.顾影自怜 悬崖绝壁 前功尽弃 弄巧成拙
C.孤芳自赏 斩钉截铁 别出心裁 迥然不同
D.昂首挺胸 心弛神往 沧海一栗 千钧一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书写。根据平时积累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心弛神往”的“弛”应写作“驰”。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走进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
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语意重复,二去一;
B.动宾搭配不当;
C.关联词语运用不当;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5.(7分)默写。
(1)《宿建德江》中运用对比手法,远景与近景相结合,写出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了大雨来势凶猛,天黑云密的景象 黑云翻墨未遮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运用联想的手法,表现了词人为农家感到喜悦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4)《七律 长征》一诗中,总领全诗,表现红军勇往直前的气概和乐观豪迈的气魄的诗句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5)刘禹锡《浪淘沙(其一)》中、运用联想和用典手法表达了诗人的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如今直上银河去 , 同到牵牛织女家 。
(6)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坠(其一)》中运用拟人手法将“山“水”写得有情趣韵味的诗句是: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7)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4)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5)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6)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意“闼”的书写)
(7)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6.(5分)名著阅读。
“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
(1)请举出“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中的一个并写出其性格特点。
(2)许多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在生活的磨砺中成长、成熟,他们的经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班级开展“经典引路,请选取一个你喜欢的人物,结合他的成长经历
【分析】《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 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这本书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故事中描绘了阿廖沙在充满残暴和仇恨的家庭中长大,但他也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和温暖。外祖母的慈祥善良和民间故事的讲述给阿廖沙带来了力量和支持,使他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在人间》描绘阿廖沙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受尽欺凌、愚弄,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不过、小茨冈、乐观,献身科学;戈里格里,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阿廖沙也因此对这些人心怀感激.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与谈感悟。答题时。围绕“生活的磨砺中成长,他们的经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来谈,选取一个你喜欢的人物,谈谈感悟即可,它是一轴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如作者、特色,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答案:
(1)示例一:外婆,慈祥善良、聪明能干。
示例二:小茨冈,纯朴。
示例三:“好事情”,献身科学。
示例四:戈里格里,正直。
(2)《童年》中的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经常被欺负,是外祖母经常讲故事安慰他,勇敢地走向人间,通过写高尔基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5分)综合性学习。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友情,讲究朋友之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为了增进大家对彼此的了解,六年级(2)班决定举办一次“珍惜缘分,请你参加。
(1)“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的内涵是  平等 。“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所以“友”字的本义是  友好 。
(2)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一个十分重视朋友的人,他有许多送别朋友的诗歌,请根据提示填空。
朋友是你排遣忧愁、倾诉心声的对象,你把他们看得很重。“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你对汪伦真挚的情感流露;“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你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
(3)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语。
【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提示“‘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可知,“朋”的内涵是平等;根据提示“‘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可知,“友”字的本义是友好。
(2)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学生需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分析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
学生需根据活动主题“珍惜缘分,珍爱友情”和宣传语语言凝练等特点分析作答。如:有缘才能相聚,友爱共创和谐。
【解答】答案:
(1)平等 友好
(2)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3)示例:四面八方来聚首,欢聚一堂是缘分。
【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理解(45分)
8.(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分析】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问题,理解其意思,即可作答、芭蕉与柳花都是初夏特有的景物。
(2)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精心挑选最贴切。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一个“闲”字,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答案:
(1)梅子、芭蕉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呼应了诗题。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9.(7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草原》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突然,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送远客。见到我们,欢呼着,奔驰着,车声,马蹄声,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2)如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
【分析】本文通过描写草原的一碧千里、美丽等特点,表现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这次。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天空是那么明朗,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一碧千里。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一会儿又下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直接描写了草原的景色,既使人惊叹,既愿久立四望。在这境界里,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写了作者的感受,达到景中有情、情由景生。如上面的句子既写了草原如画的美景。置身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并产生舒服之感、情以显景。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这句话是说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于是。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客、联欢到话别。这句话凝炼典雅,又抒发作者的情感。
答案:
(1)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富有感彩,而不是泛泛而谈、情以显景。
(2)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既点明文章的中心,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10.(7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竹节人》阅读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将鞋线一松一紧,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也永不会倒下。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
用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其实,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上课了,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轻手轻脚地溜了。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1)为什么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有什么关系?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的言外之意。
①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分析】文章围绕“竹节人”,通过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情形,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怀念。
【解答】(1)本题考查对情节的分析。老师自己也偷偷斗竹节人这部分内容更深人地表现了“我们”对这个简易玩具的喜爱;其次,抒发“我们”内心的喜悦;最后,它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记忆。
(2)本题考查句子的言外之意。
①“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不像现在,而且人们也有钱买,强调“都”“只能”,也带一点儿调侃意味。
②“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说明了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所以毛笔就“丢”得多,只有再买。两相对比。
答案:
(1)这部分内容深入表现了“我们”对这个材料简易玩具喜爱至入迷,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去玩,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满足与自豪,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①“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不好,不像现在,而且人们也有钱买。
②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
【点评】理解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11.(12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古代美食如何“有滋有味”
①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离不开色、香、味。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用酸酸的青梅来去除异味,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已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官至宰相的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八百石……
②盐,大概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做菜离不开盐,盐因此有“百味之王”的美称。但盐作为基础通用调味品并不是万能的,盐便起不了多大作用。从史料记载来看,除盐之外,它可以去除异味。
③在五味中,古人认为“甜味”最美,故有“甜美”一词。古人用什么调味品让菜肴变得甜美?早期主要有饴、蜜、蔗浆等。在甜味调料中,即麦芽糖,现在仍有制作。饴的生产,到西周时已是常见调味品和食品。《诗经 大雅》里的《緜》篇中,便提到了“饴”:“周原膴膴,周原土地肥沃,长出来的苦菜像麦芽糖一样甜。
④先秦人最离不了的辛辣调味品应该是生姜,时人吃饭时多少都要来点,即《论语 乡党》中所谓“不撤姜食,也总少不了生姜,且常与椒、桂一起使用。据东汉张衡《七辨》记载,拂以桂兰”。
⑤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烹饪中使用的大多数调味品,先秦时均已使用,春用葱,秋用芥。豚,秋用莫。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较,兽用梅。”可见,先秦时,掀起了中国美食史上的第一波“滋味”革命。
⑥然而,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并不是当年先秦普通人可以享用的。直到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寻常百姓才真正吃得“有滋有味”了。秦汉时发明的人工调味品主要有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酱、清酱(酱油),一经发明,便带来又一波“滋味”革命:以前不好吃、无法吃的食物;而且,经酱调制后菜肴还“好看”
⑦胡椒原产印度西海岸,大概在明朝时引种中国,之前一直靠从中亚、南亚一带进口。胡椒的价值赛黄金,胡椒难买。唐宋时,胡椒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胡椒的特殊地位。据《新唐书 元载传》记载,竟然抄出了“胡椒至八百石”。明代爱国名臣于谦曾为此大发议论,他在《无题》诗中称:“胡椒八百斜
⑧在“外来风味”中,明清以后能对中国饮食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辣味”——辣椒的味道。辣椒原产美洲,在被西班牙香料商发现后移种欧亚,辣椒被当作观赏花卉引种中国。讲究口味的古人很快发现了辣椒的食用价值,尤其是一向嗜辛辣的四川、湖南等地,恋上了辣椒,“无姜不食”变成了“无辣椒不食”。从此
(1)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举例分析本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3)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4)举例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分析】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各种调味品的发展史;说明了“色、香、味俱全”是在秦汉时期才出现的。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第①内容上通过叙述殷商时期、唐宋时期等时代各种调味品在人们日常饮食中的作用,并引出说明的话题。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第②段中说明人类发现的最早的调味品时,引出了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体现了说明了严密性。
(3)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掌握和内容的筛选。阅读全文,从殷商谈到了明清。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以及作用。示例:胡椒的价值赛黄金。阅读第⑦段,“胡椒的价值赛黄金”是作比较,他在《无题》诗中称:‘胡椒八百斛。示例:胡椒的价值赛黄金。引用宋人陶谷《清异录 药谱》,说明胡椒的价值赛黄金。
答案:
答案:
(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道出了殷商、唐宋等时期调味品的使用情况,总领全文。
(2)示例:准确性。第7段第1句“胡椒原产印度西海岸,“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不排除胡椒被引种到中国的时间更早或者更晚。
(3)时间顺序。作者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对各种调味品进行说明,所以本文采用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示例:作比较。第4段第2句胡椒的价值赛黄金,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点评】说明文综合阅读,我们要能够正确理解文意,分析内容,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抓住中心句分析概括。深刻体会理解,进行解答。
12.(15分)阅读《第一支钢笔》,回答问题。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
③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④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
⑤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⑥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⑦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
⑧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
⑨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也不是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也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声音,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
⑩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脚离开了地面
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怔住了。
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
(3)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美好品格。(至少两点)
(4)选文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
【分析】本文记叙了想挣钱买钢笔的“我”,帮助在风雨中艰难行进的“陌生人”(母亲)推车,之后,母亲给“我”买了第一支钢笔,“我”将永远保存(珍视)它。那一天“我”拥有了第一支钢笔,也让“我”明白了母亲的不易,与钢笔中所负的母亲的深深期盼。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本文回忆了“我”的第一支钢笔的来历,“我”哭着向母亲要钢笔无果的情况下,外面的雨淋醒了“我”。大雨中好不容易等来一辆车,当“我”看着拉车人无力控制住车而飞驰下坡后,这才发现拉车人是母亲,也让“我”明白了母亲的不易。据此概括为:想挣钱买钢笔的“我”,之后,“我”将永远保存(珍视)它。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阅读画线句可知,属于环境描写,突出环境之恶劣,又为下文母亲挣钱的辛苦作铺垫。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是啊,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父亲在外地工作,表现了母亲坚强,脸色苍白,母亲冒雨拉货挣钱给“我”买钢笔。
(4)本题考查文章题目分析。文章所写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一支钢笔”来写的,“钢笔”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可知,它是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期待的见证,成为“我”的精神支柱,让“我”从中收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坚强的性格;设置悬念。
答案:
(1)想挣钱买钢笔的“我”,帮助在风雨中艰难行进的“陌生人”(母亲)推车,母亲给“我”买了第一支钢笔。
(2)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交待风大雨急的天气,烘托出母亲吃苦耐劳的品格。
(3)示例:吃苦耐劳:瘦削的母亲在雨中艰难地拉满装重物的手推车。关爱孩子:母亲克服各种困难为“我”买下第一支钢笔。
(4)充当行文线索,贯穿全文,第一支钢笔对“我”意义重大;设置悬念。
【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写作(50分)
13.(50分)“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卡塔尔世界杯中,梅西手捧大力神杯的画面与《早安隆回》的旋律相互交融,照亮他“一路前行”;绿茵场上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是球迷们“最美的星星”,也一定有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一直激励着你一路前行,成为你夜空中“最美的星星”。
请以“生命中最美的星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
②卷面整洁,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相关信息。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生命中最美的星星”为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中“最美”一词充满感彩。“最美的”就是最爱的、最难忘的……中心词“星”代表着明亮、美好的事物,比如理想、目标,或自己渴望的某种生活,难忘的某个人、某件事、某句话等。在这篇记叙文中,“星”应该象征“我”最难忘、最敬重的一个人。行文中可以选取人物典型的事迹来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写作过程中也要进行适当的环境描写,做到情景交融、以景衬情。
【解答】
生命中最美的星星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最美的星。
——题记
慢慢地。
他从一开始就能猜透我的心,可他总是在开完家长会的路上对我说什么都挺好就是学坏了点儿,其实我知道我是怎样的——成绩退步、打架闹事……我不想回忆那些曾经做过的事。
我抬头望向他,似乎身高都有一丝萎缩,身材高大,挺着笔直的腰杆,像空中的星星一样照亮我前方的路。
我看着他佝偻的背,还有那不高的个子。10年以来,他是40岁的人,哦!我长大了,但我在他面前,他总能原谅我的冲动。
我还记得去年过年与家人吵架,在大街上流浪徘徊,灯火通明,我躲在角落里蜷缩着双腿。混沌的黑暗,刮到脸上的疼痛感让我无法形容,我看见从亮处慢慢走来的身影,近了,我抬起了头,黑暗让我看不清他的脸,他伸出手拉我起来,他说家里人都在等我吃年夜饭。
后来,毕竟那个角落很黑,无论你在多么黑暗的地方,就算你躲到再黑的夜里。
父亲是这样说的。
直至今天注意父亲的一举一动,还没好好感受疼爱我的人他已经老啦。
一个傻傻的我,可于我而言、最美的星。
【点评】文章以题记形式开头,使文章的文学色彩增强,选取题目中“星”的比喻义,写自己的父亲,通过细节刻画,写出父亲对自己人生的指导作用,符合本次写作的写作要求,语言质朴,富有真情实感。文章前后照应,思路清晰,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