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 试卷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 试卷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09:00:31

文档简介

  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
(7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918年3月,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以“劳动”命名的杂志。11月,蔡元培在一次集会的演说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新文化与工农运动结合
解析:选B。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材料“以‘劳动’命名的杂志”和“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知识界重视工人的力量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故选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强调工人但没有涉及农民,逻辑错误,排除D。
【补偿训练】
  中国共产党各地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 (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的开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北伐战争的胜利
解析:选C。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各地早期组织所创办刊物的主要内容是“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据此可知,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故选C;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这与“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无关,排除A;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
2.毛泽东曾指出,“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据此说明五四运动 (  )
A.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引发
B.接受列宁直接领导爆发
C.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响
D.属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十月革命对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可知,五四运动受到了当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影响,故选C;五四运动主要是中国国内革命因素累积的结果,受到了外部影响是次要因素,排除A;五四运动并没有受到列宁的直接领导,排除B;五四运动采用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等相对和平的方式,所以不属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排除D。
【补偿训练】
  1919年6月前,以《字林西报》为首的英文报刊对学生运动和中国表达了同情和支持,但上海发生大规模罢市、罢工以后,外媒《华北捷报》在6月9日便称学生运动为“骚乱”。外媒上述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此次运动(  )
A.造成报纸销量明显下滑
B.导致了北洋政府的垮台
C.严重影响列强在华利益
D.有旧民主主义革命色彩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上海发生大规模罢市、罢工以后,外媒《华北捷报》在6月9日便称学生运动为‘骚乱’”可知,五四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受到了重大损失,故选C;报纸销量与外媒态度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A;北洋政府并未在五四运动中垮台,B不符合史实,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所以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色彩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3.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表明五四运动 (  )
A.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以后到处谈新思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有利于推动近代国人的思想解放,故选A;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有利于推动社会新思潮的传播,并未涉及科学文化发展,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开启了”,排除C;倡导文学作品的平民化与世俗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
拓展延伸:
正确认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从这方面看,它取得了初步胜利。(2)它并未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
4.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只在知识界传播。五四运动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办工人刊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等方式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
A.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转型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办工人刊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等方式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选D;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于甲午中日战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题干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而不是阶级基础,排除B;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到工人中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当时民主革命已经实现转型,排除C。
5.(2023·揭阳高一检测)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纲领的变化。根据材料“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可知中共二大的革命纲领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相比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故选D;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作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决定,排除A;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B;“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主张以暴力的形式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排除C。
【深化点拨】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政党林立和各派政治力量博弈中脱颖而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
6.(2021·广东新高考)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解析:选A。从题干材料“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行向国民革命”可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中国人民面临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因此进行国民革命,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故选A;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排除B;题干材料的主要思想不是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排除C;当时社会矛盾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
拓展延伸: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1)中国共产党利用国共合作扩大了影响力,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
(2)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唤醒了工农群众的觉悟,为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3)锻炼了骨干力量,扩大了党的组织,使中国共产党发展为公开合法的大党。
7.(2023·肇庆高一检测)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决议文件中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这次会议 (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准备了条件
D.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准备了条件,C正确;“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1922年中共二大的内容,排除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1922年中共二大的内容,排除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于1937年,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
8.(2023·东莞高一检测)1931年以前,上海百货业永安公司经销的国货工业品仅占公司全部商品的2%左右,而到1934年国货占公司总进货量的比重达到60%,1937年更是达到65%。这一变化说明 (  )
A.国货占据国内市场主导
B.大萧条对进口商品的影响
C.民族危机影响外贸结构
D.市民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
解析:选C。材料体现永安公司国货进货量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货进货量占比不断增加,影响了外贸结构,C正确;材料只反映上海百货业永安公司经销情况,得不出国货占据国内市场主导的结论,排除A;根据材料得不出大萧条对进口商品的影响,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市民购买力的情况,得不出市民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排除D。
9.以下是1914-1927年和1928-1934年中国工业企业各项指标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 (  )
年份 年均新 增企业 资本总额 年均新增资本 企业平均资本
1914-1927 130家 31 318万元 2 327万元 17.9万元
1928-1934 151家 31 130万元 4 789万元 31.6万元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增长迅速
B.政府政策鼓励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C.一战爆发推动民族工业持续长久发展
D.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加快
解析:选A。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相比于1914—1927年,1928—1934年期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更快,说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增长迅速,故选A;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政府政策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排除B;一战在1918年结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题干数据只是工业企业的指标变化,不能说明近代工业化进程加快,排除D。
10.(2023·肇庆高一检测)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通告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工农武装没有建设”,要求“各地党部应当用种种方法使农民接受军事训练,获得武装”。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坚持了苏俄的革命模式
C.重视发展革命武装力量
D.注重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解析:选C。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建设。根据材料“工农武装没有建设”“各地党部应当用种种方法使农民接受军事训练,获得武装”可知,国民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充分意识到建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故选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了农村,排除A;根据材料“使农民接受军事训练,获得武装”,可知当时党已经意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而苏俄的革命模式是坚持“城市中心”道路,排除B;1927年10月,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表达了对根据地建设的重视,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
11.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三次民主选举并颁布选举法细则,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据此能说明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
C.确定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D.根据地实现普遍广泛的民主
解析:选D。本题考查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建设。根据材料“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三次民主选举并颁布选举法细则,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可知,选民参与人数占比极高,说明当时根据地政策得民心,实现了普遍广泛的民主,故选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根据地民主选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一个方面,B以偏概全,排除B;确定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实现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补偿训练】
  1929年,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规定: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这反映出 (  )
A.苏维埃政权的工农民主性质
B.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基础扩大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D.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解析:选A。本题考查苏维埃政权的性质。根据材料“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可知,苏维埃政权中工人、农民和其他群众都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说明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民主性质,故选A;
1927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就已经被破坏,排除B;土地革命说明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表明当时已经放弃城市革命中心论,排除D。
12.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了成功。这表明革命成功必须要(  )
A.遵循理论,行动果断
B.坚守城市,放弃农村
C.研究国情,实事求是
D.领导正确,力量强大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的启示。秋收起义的受挫促使毛泽东从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表明革命成功必须要研究国情,实事求是,故选C;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突破,A排除;坚守城市,放弃农村是错误的路线,B排除;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根据地时,力量相对弱小,D排除。
13.(2023·张家口高一检测)1932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中指出,扩大苏区,将零星苏区联系成整个的苏区,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这一决议 (  )
A.推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B.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发展
C.直接导致后续反“围剿”的失利
D.符合中国民主革命实际情况
解析:选B。本题考查“左”倾错误的发展。根据材料“1932年1月……占取一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中共中央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计划夺取城市,这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是激进的革命路线,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发展,排除D,故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1931年11月已经成立,排除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30年到1933年3月,红军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排除C。
拓展延伸:“左”倾与右倾
(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4.1933年,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户分得的田亩多少调剂使用。该举措 (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C.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选C。本题考查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的行为,有利于赢得农民对革命政权的支持,进而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故选C;国民革命运动在1927年就已经失败,排除A;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与“广大农民……调剂使用”无关,排除B;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15.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某一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 (  )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确定国共合作方针
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
解析:选B。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意义。根据材料“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可知,这一会议为遵义会议,它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故选B;八七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排除A;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方针,排除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排除D。
16.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中指出:“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已)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即刻就要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这表明,红军长征的胜利 (  )
A.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B.使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推动革命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变
解析:选D。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根据题干中的“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就要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等信息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促使革命战争由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国内战争向中日之间的民族战争转变,故选D;长征确实粉碎了国民党想要消灭红军的企图,但是与题意无关,排除A;长征使得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但这不是题干所要表达的主旨,排除B;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补偿训练】
  王树增在《长征》中指出:“长征是什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可见,作者认为长征 (  )
A.是理想不朽的象征
B.保存了革命的力量
C.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D.促使红军转危为安
解析:选A。本题考查长征精神。根据材料“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长征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长征所体现的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财富,故选A;根据“精神财富”“永不磨灭的信念”,可知作者对长征的评价主要立足于精神层面,保存了革命的力量与题干不符,排除B;播下革命火种主要体现在长征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转危为安,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后能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的主要影响。(8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进行分析。第二问表现,根据“甲午中日战争后能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进行回答。
第(2)题第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进行概括。第二问影响,根据材料二“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进行分析。
答案:(1)原因:①长期的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国人国民意识薄弱;②疆域辽阔;③交通不便;④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
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浪潮;新文化运动等。(6分)
(2)特点: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彻底反帝反封建。
影响:①促进了思想解放;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下半段要说的是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想诸君骤然听着这个标题,总不免有几分诧异,说是现在人民痛苦到这步田地,你还在那里乐观,不是全无心肝吗 但我从四方八面仔细研究,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哪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
材料二 我们国民多半拿军阀当作一种悲观资料,我说好像怕黑的小孩,拿自己的影子吓自己。须知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就是不推,他也自己要倒,不过推他便倒得快些,不推他便倒得慢些。
——以上材料均选自梁启超《辛亥革命之
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
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10分)
(2)结合20世纪20年代相关史实及所学知识,说明“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4分)
解析:第(1)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根据材料“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哪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等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如可以拟定除政治外,中华民国成立十年来的社会发展皆可乐观看待的论题,中华民国从1912年成立以来的十年间,除了政治上动荡外,经济、阶级、社会、思想等方面出现新气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第(2)题注意题干的限定时间“20世纪20年代”,据材料“1921年10月10日”“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就是不推,他也自己要倒”并结合国民革命的史实分析。
答案:(1)观点:除政治外,中华民国成立十年来的社会发展皆可乐观看待。
论证:中华民国成立十年来,虽然政治上面临列强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民国的其他事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促进了思想解放;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也出现新气象。(10分)
(2)1924—1927年,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4分)
19.(2023·肇庆高一检测)(14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看到了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财富,也注意到了欧美发达国家潜在的社会危机——欧美各国的贫富不均之严重已使“平等”二字成为口头空话。由此,孙中山在1906年明确指出:“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以核定地价的方法平均地权,让所有的国民共享革命后土地溢价带来的福祉,实现“家给人足”的目标,是民生主义初始内涵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肖红松等《三民主义的发展与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材料二 国民党一大宣言所阐释的三民主义后来被中国共产党称为“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以及“新三民主义”。就民生主义而言,宣言指出其最重要之原则为“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一方面,宣言强调农民的作用和地位,明确表示国家将给予佃户耕地,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支持,并且注意保障军队中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宣言强调要解决“中国工人之生活绝无保障”的问题。总之,新解释的民生主义重视并发动“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的力量来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摘编自宋德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意义。(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二“宣言指出其最重要之原则为‘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一方面,宣言强调农民的作用和地位……另一方面,宣言强调要解决‘中国工人之生活绝无保障’的问题”“新解释的民生主义重视……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推进国民革命运动”进行概括。第二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第(2)题根据材料二“推进国民革命运动”和材料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让所有的国民共享革命后土地溢价带来的福祉,实现‘家给人足’”进行分析。
答案:(1)发展:主张节制资本;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
原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加深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认识;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等群众运动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热情帮助;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8分)
(2)意义: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有利于国民革命的开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对我国现阶段民生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6分)
2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须符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此类试题首先依据材料中“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信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或者从“江西省是中国红色摇篮”提炼主题。对于前者观点的说明结合所学从图片中三个事件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回答;对于后者观点的说明从南昌起义、毛泽东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及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等说明主题。
答案:示例一:主题: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说明: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总之,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10分)
示例二:主题:江西省是中国红色摇篮
说明: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江西是人民军队的摇篮;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江西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江西是共和国的摇篮。
总之,江西省是我国“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10分)  单元形成性评价(七)(第七单元)
(7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918年3月,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以“劳动”命名的杂志。11月,蔡元培在一次集会的演说中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新文化与工农运动结合
【补偿训练】
  中国共产党各地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 (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的开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北伐战争的胜利
2.毛泽东曾指出,“五四运动是在当时世界革命号召之下,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据此说明五四运动 (  )
A.主要是由外部因素引发
B.接受列宁直接领导爆发
C.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响
D.属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补偿训练】
  1919年6月前,以《字林西报》为首的英文报刊对学生运动和中国表达了同情和支持,但上海发生大规模罢市、罢工以后,外媒《华北捷报》在6月9日便称学生运动为“骚乱”。外媒上述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此次运动(  )
A.造成报纸销量明显下滑
B.导致了北洋政府的垮台
C.严重影响列强在华利益
D.有旧民主主义革命色彩
3.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表明五四运动 (  )
A.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拓展延伸:
正确认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1)五四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从这方面看,它取得了初步胜利。(2)它并未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能说取得彻底胜利。
4.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只在知识界传播。五四运动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办工人刊物、办工人夜校、组织工会等方式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
A.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转型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5.(2023·揭阳高一检测)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1922年,中共二大纲领明确提出: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这一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受国共合作的影响
C.决定放弃暴力革命
D.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6.(2021·广东新高考)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充分发展,因之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充分发展,阶级分化不充分的全国人民,皆受制在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之下,不能不要求经济发展而行向国民革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
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
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拓展延伸: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1)中国共产党利用国共合作扩大了影响力,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传播。
(2)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唤醒了工农群众的觉悟,为党的建设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3)锻炼了骨干力量,扩大了党的组织,使中国共产党发展为公开合法的大党。
7.(2023·肇庆高一检测)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决议文件中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这次会议 (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为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准备了条件
D.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8.(2023·东莞高一检测)1931年以前,上海百货业永安公司经销的国货工业品仅占公司全部商品的2%左右,而到1934年国货占公司总进货量的比重达到60%,1937年更是达到65%。这一变化说明 (  )
A.国货占据国内市场主导
B.大萧条对进口商品的影响
C.民族危机影响外贸结构
D.市民消费能力的逐步提高
9.以下是1914-1927年和1928-1934年中国工业企业各项指标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表明 (  )
年份 年均新 增企业 资本总额 年均新增资本 企业平均资本
1914-1927 130家 31 318万元 2 327万元 17.9万元
1928-1934 151家 31 130万元 4 789万元 31.6万元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增长迅速
B.政府政策鼓励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C.一战爆发推动民族工业持续长久发展
D.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加快
10.(2023·肇庆高一检测)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通告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工农武装没有建设”,要求“各地党部应当用种种方法使农民接受军事训练,获得武装”。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坚持了苏俄的革命模式
C.重视发展革命武装力量
D.注重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1.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三次民主选举并颁布选举法细则,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据此能说明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
C.确定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D.根据地实现普遍广泛的民主
【补偿训练】
  1929年,鄂豫皖苏区政府在《苏维埃问题决议案》中规定:各级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工人应占五分之二,农民及其他群众应占五分之三。这反映出 (  )
A.苏维埃政权的工农民主性质
B.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基础扩大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
D.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12.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了成功。这表明革命成功必须要(  )
A.遵循理论,行动果断
B.坚守城市,放弃农村
C.研究国情,实事求是
D.领导正确,力量强大
13.(2023·张家口高一检测)1932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中指出,扩大苏区,将零星苏区联系成整个的苏区,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取一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这一决议 (  )
A.推动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B.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发展
C.直接导致后续反“围剿”的失利
D.符合中国民主革命实际情况
拓展延伸:“左”倾与右倾
(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4.1933年,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户分得的田亩多少调剂使用。该举措 (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C.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某一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 (  )
A.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B.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确定国共合作方针
D.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
16.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中指出:“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已)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即刻就要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这表明,红军长征的胜利 (  )
A.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B.使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推动革命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变
【补偿训练】
  王树增在《长征》中指出:“长征是什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可见,作者认为长征 (  )
A.是理想不朽的象征
B.保存了革命的力量
C.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D.促使红军转危为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这以前,中国人民也发生过多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行动。可是它们或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或者是只有较少人参加的爱国活动。五四运动就大不相同了。它所牵动的社会面如此之广,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强烈刺激下,许多人忧愤填膺,他们聚在一起便畅谈国家面对的危局。一旦经历过五四这次大风暴的洗礼,在他们眼前便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从来没有的思想大解放,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道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后能反映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救亡图存运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打开一个新天地”带来的主要影响。(8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下半段要说的是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想诸君骤然听着这个标题,总不免有几分诧异,说是现在人民痛苦到这步田地,你还在那里乐观,不是全无心肝吗 但我从四方八面仔细研究,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了政治一项外,没有哪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
材料二 我们国民多半拿军阀当作一种悲观资料,我说好像怕黑的小孩,拿自己的影子吓自己。须知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就是不推,他也自己要倒,不过推他便倒得快些,不推他便倒得慢些。
——以上材料均选自梁启超《辛亥革命之
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年10月
10日双十节天津学界全体庆祝会讲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10分)
(2)结合20世纪20年代相关史实及所学知识,说明“现在纸糊老虎的军阀,国民用力一推,固然要倒”。(4分)
19.(2023·肇庆高一检测)(14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看到了资本主义创造的巨大财富,也注意到了欧美发达国家潜在的社会危机——欧美各国的贫富不均之严重已使“平等”二字成为口头空话。由此,孙中山在1906年明确指出:“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以核定地价的方法平均地权,让所有的国民共享革命后土地溢价带来的福祉,实现“家给人足”的目标,是民生主义初始内涵的主要部分。
——摘编自肖红松等《三民主义的发展与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材料二 国民党一大宣言所阐释的三民主义后来被中国共产党称为“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以及“新三民主义”。就民生主义而言,宣言指出其最重要之原则为“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一方面,宣言强调农民的作用和地位,明确表示国家将给予佃户耕地,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支持,并且注意保障军队中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宣言强调要解决“中国工人之生活绝无保障”的问题。总之,新解释的民生主义重视并发动“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的力量来反抗帝国主义与军阀,推进国民革命运动。
——摘编自宋德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意义。(6分)
2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上述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须符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