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1.了解“一个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2.理解“一条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3.关注“两次会议”: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 4.认识“一次战略转移”:红军长征
学习任务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活动】阅读教材第一目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实现一党专制的,又是怎样完成中国形式上统一的。
1.政治
(1)宁汉合流
①表现:1927 年秋, 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②影响: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继续北伐
二次 北伐 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 ”
改旗 易帜 1928年底, 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经济
(1)原因
①民族资产阶级 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 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概况: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受阻: 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易错·明辨析]
(1)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 )
(2)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 )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基本没有发展。 ( )
学习任务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表现。
1.南昌起义
(1)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的重要性。
(2)爆发:1927年8月1日, 、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3)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概况
召开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内容 ①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②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确定实行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毛泽东提出了“ ”的重要思想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概况:毛泽东组织领导 ,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4.开辟革命新道路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 ,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 ①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建立红色政权
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 。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 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土地革命
①措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②意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情境·新创设]
毛泽东同志在《念奴娇·井冈山》中写道“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思考:诗中的“烽火”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原因
(1)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
(2)直接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 年10 月, 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
内容 ①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②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 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进军
遵义会议后 四渡赤水→巧渡 →强渡大渡河→飞夺 →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0月 到达陕北吴起镇,与 会师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 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
(1)长征实现了红军的 。
(2)宣传了 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3)铸就了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易错·明辨析]
(1)中共中央犯了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 )
(2)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 )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 )
主题一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史料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有计划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创立人民革命武装。
2.论证观点——革命新道路
史料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观点,并对中国革命选择这条道路作出合理阐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观点: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阐释:中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落后、反动统治力量薄弱。城市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所以,依据中国国情,不能选择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
【史论阐释】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1)社会性质: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力量对比: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3)群众基础:经过国民革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如湖南、广东等省,曾有过工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
(4)红军力量:有相当力量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存在与发展。
(5)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组织有力量以及政策的准确性。
2.意义:
(1)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点拨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主题二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遵义会议
史料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云消雾散”是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是指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遵义城”“云消雾散霞光闪”“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2.论证观点——红军长征
史料 它(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这一观点作出合理阐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史论阐释】
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表现 具体阐释
革命 纲领 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 力量 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革命 领导 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
革命 道路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革命 思想 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矛盾,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革命
点拨 遵义会议只是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并没有对“左”倾错误进行彻底清算。
二、长征胜利的“奠基”意义
角度 阐释
思想 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延安整风奠定了基础
组织 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精神 作风 英勇不屈、顽强生存的精神,为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军事 红军指战员的素质大大提高,为最终形成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民众 沿途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际 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点拨 长征用铁一般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
课堂练习
【题组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1927年秋,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 ( )
A.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B.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C.国民革命彻底失败
D.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2.1928年,为阻挠国民政府的继续北伐,日本帝国主义 ( )
A.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B.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
C.扶植袁世凯复辟帝制
D.制造了“济南惨案”
3.(2023·珠海高一检测)右图所示报刊信息,反映了 ( )
A.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
B.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C.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拓展延伸:东北易帜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 ①日本妄图分裂东北,制造皇姑屯事件 ②长期军阀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京国民政府的劝说 ④巩固自身在东北的统治 ⑤张学良的爱国心
意义 ①宣告了北洋军阀统治彻底结束 ②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肢解东北的阴谋,维护了民族利益和国家领土的完整 ③促进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
【题组2】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4.周恩来庄严宣告:“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里的“起义”指的是 ( )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5.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历史事件是 ( )
A.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题组3】红军长征
6.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远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实际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
7.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三大
8.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A.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补偿训练】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毛泽东的这种“大胆的尝试” ( )
A.指导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从幼年走向成熟
C.使中央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
D.探索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第20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1.了解“一个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2.理解“一条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3.关注“两次会议”: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 4.认识“一次战略转移”:红军长征
学习任务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活动】阅读教材第一目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是如何实现一党专制的,又是怎样完成中国形式上统一的。
1.政治
(1)宁汉合流
①表现:1927 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②影响: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继续北伐
二次 北伐 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
改旗 易帜 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经济
(1)原因
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概况: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受阻: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易错·明辨析]
(1)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 ( √ )
(2)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 × )
提示: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当时还存在地方实力派军阀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民族工业受到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基本没有发展。 ( × )
提示: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学习任务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表现。
1.南昌起义
(1)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3)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概况
召开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
内容 ①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②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④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概况: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4.开辟革命新道路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 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建立红色政权
①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3)土地革命
①措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②意义: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情境·新创设]
毛泽东同志在《念奴娇·井冈山》中写道“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思考:诗中的“烽火”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指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原因
(1)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
(2)直接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
内容 ①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②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胜利进军
遵义会议后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10月 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
(1)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3)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易错·明辨析]
(1)中共中央犯了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 √ )
(2)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 × )
提示:遵义会议只是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根除。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 × )
提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主题一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史料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有计划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创立人民革命武装。
2.论证观点——革命新道路
史料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观点,并对中国革命选择这条道路作出合理阐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观点: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阐释:中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落后、反动统治力量薄弱。城市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所以,依据中国国情,不能选择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
【史论阐释】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1)社会性质: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力量对比: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3)群众基础:经过国民革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如湖南、广东等省,曾有过工会和农民协会等组织。
(4)红军力量:有相当力量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存在与发展。
(5)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组织有力量以及政策的准确性。
2.意义:
(1)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点拨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主题二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遵义会议
史料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云消雾散”是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是指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遵义城”“云消雾散霞光闪”“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云消雾散: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舵手: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论证观点——红军长征
史料 它(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这一观点作出合理阐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阐释:长征中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史论阐释】
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表现 具体阐释
革命 纲领 1921年中共一大纲领脱离中国国情,1922年中共二大依据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 力量 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1924年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迎来国民革命的高潮
革命 领导 1927年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
革命 道路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革命 思想 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矛盾,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革命
点拨 遵义会议只是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并没有对“左”倾错误进行彻底清算。
二、长征胜利的“奠基”意义
角度 阐释
思想 认识到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延安整风奠定了基础
组织 为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
精神 作风 英勇不屈、顽强生存的精神,为我党我军的作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军事 红军指战员的素质大大提高,为最终形成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民众 沿途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际 为提升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点拨 长征用铁一般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
课堂练习
【题组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1927年秋,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标志着 ( )
A.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B.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C.国民革命彻底失败
D.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故选A。袁世凯在1912年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排除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彻底失败,排除C;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1928年底的东北易帜,排除D。
2.1928年,为阻挠国民政府的继续北伐,日本帝国主义 ( )
A.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B.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
C.扶植袁世凯复辟帝制
D.制造了“济南惨案”
解析:选D。本题考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根据题干“1928年,为阻挠国民政府的继续北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阻挠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故选D;1862年,清政府正式作出了“借师助剿”的决策,借用英、法等国军事力量,剿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与题干中的时间和日本不符,排除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英、俄、日、法、意、美、德、奥八个国家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1914年, 袁世凯祀孔祭天,是复辟帝制的预演,德、英、美、日等帝国主义也支持袁世凯称帝,与题干中的时间和事件不符,排除C。
【深化点拨】“济南惨案”暴露了日本干涉和侵略中国的野心,也进一步揭露了蒋介石政府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的丑恶面目。
3.(2023·珠海高一检测)右图所示报刊信息,反映了 ( )
A.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
B.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C.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D.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解析:选C。据材料“全国大统一告成”“奉吉黑热昨晨易帜”可知,报刊信息反映的是“东北易帜”,其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故选C;“东北易帜”是在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是在1927年,排除A;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排除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早于“东北易帜”的时间,排除D。
拓展延伸:东北易帜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 ①日本妄图分裂东北,制造皇姑屯事件 ②长期军阀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京国民政府的劝说 ④巩固自身在东北的统治 ⑤张学良的爱国心
意义 ①宣告了北洋军阀统治彻底结束 ②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肢解东北的阴谋,维护了民族利益和国家领土的完整 ③促进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
【题组2】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4.周恩来庄严宣告:“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里的“起义”指的是 ( )
A.南昌起义 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解析:选A。本题考查南昌起义。根据材料“周恩来”“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起义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故选A;武昌起义是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排除B;广州起义是1927年,张太雷、叶挺等领导发动的反抗国民党右派的起义,领导人中没有周恩来,排除C;秋收起义是1927年毛泽东领导发动的起义,排除D。
【深化点拨】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不是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早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
5.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历史事件是 ( )
A.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故选C。A是中共二大的内容,排除;B是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意义,排除;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D排除。
【题组3】红军长征
6.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远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实际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
解析:选B。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原因。“远征”指的是红军长征。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故选B。A、C、D都不是直接原因,排除。
7.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某次会议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 (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三大
解析:选C。本题考查遵义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C;八七会议主要是纠正陈独秀的错误,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排除A;古田会议主要确立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排除B;中共三大讨论了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与题意不符,排除D。
8.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A.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孕育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红船精神孕育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井冈山精神孕育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期,长征精神孕育于1934年到1936年长征时期,故选D,排除A、B、C。
【补偿训练】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毛泽东的这种“大胆的尝试” ( )
A.指导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从幼年走向成熟
C.使中央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
D.探索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解析:选D。本题考查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毛泽东在实践中大胆尝试革命新道路的标志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故选D;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人民军队的标志是南昌起义,排除A;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排除B;C是红军长征,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