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1.关注“两大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与国民革命 2.了解“一种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认识“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 4.理解“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
学习任务一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五四运动是如何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又是怎样在中国传播的。
1.五四运动
(1)导火索: 上,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2)过程
阶段 开始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学生集会、 游行、罢课
第二阶段 1919年 6月5日 工人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3)结果
①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
①是一场彻底 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运动。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 。
(5)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 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的转折点。
④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 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间:从 后开始。
(2)中心: 和上海。
(3)宣传方式:(从【智选】中选出相应的序号)
发表 文章 1919年李大钊发表《 》,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组织 学会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
翻译 著作 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智选: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③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易错·明辨析]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 )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 )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诞生的,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条件
(1)国内
思想基础 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的持续发展
组织基础 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及共产国际代表。
(4)内容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 推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领导机构 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 任书记
3.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 。
(3)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 ,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情境·新创设]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思考:这两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哪里
学习任务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活动】阅读教材第三目,说明国共合作的原因、标志、意义分别是什么。指出国民革命运动是怎样兴起发展的,结局如何。
1.国共合作
(1)条件
必要性 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
可能性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 问题的决议
(2)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
内容 提出了 ,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国民革命
(1)北伐战争
①条件
·政治基础: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 的建立。·政权基础:1925年, 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②目标:“ ”。
③过程: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 。
④结果:基本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
(2)国民革命的失败
原因 篡夺领导权
标志 ①1927年4月12日, 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②7月15日, 集团在武汉“分共”
影响 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易错·明辨析]
(1)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 )
(2)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 )
主题一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中国共产党
史料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方向的思考。(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2.分析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史料 190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撰写《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列举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著作目录,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人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书单。1919年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和《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发表了众多文章,或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简单介绍。同年,《广东中华新刊》《新潮》《觉悟》等期刊也为介绍马克思主义作了极大贡献。
——摘编自陈彩利《<共产党宣言>
在中国传播百年史研究述评》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撰写《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和《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3.论证观点——五四运动
史料 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取向,不仅有政治方面的,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尽管人们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对五四精神的认识也不一致,在某些方面甚至大相径庭,但有一个基本点是有共识的,即五四运动是爱国的……爱国主义无疑是五四运动一面鲜艳的旗帜。
——萧超然《北京大学与近现代中国》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爱国主义无疑是五四运动一面鲜艳的旗帜”这一观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爱国主义无疑是五四运动一面鲜艳的旗帜”并结合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史论阐释】
一、五四运动的意义
从政治角度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党史角度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从思想角度 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
从社会角度 妇女地位提高、服饰变化等,促进社会变革
从现代角度 继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点拨 五四运动是学生、工人、商人等阶层的联合斗争,体现了全民族的力量,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领 导核心 (1)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最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2)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新的指 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先进政党;(2)它能够制定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正确的策略方针
新的群 众基础 (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了广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2)由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能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新的国 际环境 中国共产党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新的革 命成就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它推动并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中国革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点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彻底跳出了西方世界体系的路径,放弃了在资本主义体系内的追赶,给思想和政治场域带入了全新视野和立场。
主题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情境探究】
1.分析问题——北伐战争
史料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历史功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2.论证观点——国民革命
史料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对“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有很大进步”这一观点作出合理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国共两党”。
[成果展示]
【史论阐释】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1.特点
革命 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群众 基础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指导 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革命 军队 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革命 结果 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功绩
(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4)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点拨 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课堂练习
【题组1】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023·广州高一检测)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新文化运动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十月革命的影响
2.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该团体的发起者是 (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陈望道
3.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思想武器”是 ( )
A.民主共和观念 B.马克思主义
C.实业救国思想 D.教育救国思潮
【补偿训练】
下表是《新青年》在1915—1922年的刊发情况。据此推知,《新青年》 ( )
项目 1915年9月-1920年5月 1920年9月-1922年4月
刊发有关苏维 埃俄国的文章 21篇 34篇
占比 不足4% 30%
A.成为中国共产党刊物
B.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
C.以报道国外事件为主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题组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1921年夏天,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代表从各地出发去参加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会,其中有湖南湘潭人毛泽东、湖北黄安人董必武、山东莒县人王尽美等。他们的开会地点是 ( )
A.长沙 B.上海 C.北京 D.武昌
5.史学家费正清撰文:“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一大
6.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与此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题组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7.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
A.新三民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变
D.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拓展延伸: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民族 主义 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民权 主义 旧三民主义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 主义 旧三民主义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新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8.(2023·深圳高一检测)1924-1927年的这场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这场革命的实质是 ( )
A.反帝反封建运动 B.思想解放运动
C.收回利权运动 D.农民革命运动
9.自1924年开始,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彻底结束了袁世凯的统治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1.关注“两大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与国民革命 2.了解“一种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认识“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 4.理解“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
学习任务一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五四运动是如何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又是怎样在中国传播的。
1.五四运动
(1)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2)过程
阶段 开始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第一阶段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学生 学生集会、 游行、罢课
第二阶段 1919年 6月5日 上海 工人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3)结果
①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
①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5)意义
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间: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
(2)中心:北京和上海。
(3)宣传方式:(从【智选】中选出相应的序号)
发表 文章 1919年李大钊发表《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组织 学会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①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②
翻译 著作 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智选: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③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易错·明辨析]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 )
提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其爆发的直接原因。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 √ )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 × )
提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诞生的,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条件
(1)国内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组织基础 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及共产国际代表。
(4)内容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领导机构 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2)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情境·新创设]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思考:这两次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哪里
提示:广州。
学习任务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活动】阅读教材第三目,说明国共合作的原因、标志、意义分别是什么。指出国民革命运动是怎样兴起发展的,结局如何。
1.国共合作
(1)条件
必要性 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可能性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
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内容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2.国民革命
(1)北伐战争
①条件
·政治基础: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政权基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②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过程: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④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国民革命的失败
原因 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
标志 ①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 ②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失败
[易错·明辨析]
(1)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 √ )
(2)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 × )
提示:错在“推翻了”,北伐战争只是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并没有消灭军阀张作霖的势力。
主题一 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中国共产党
史料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当时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方向的思考。(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2.分析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史料 190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撰写《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列举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著作目录,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人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书单。1919年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和《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发表了众多文章,或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简单介绍。同年,《广东中华新刊》《新潮》《觉悟》等期刊也为介绍马克思主义作了极大贡献。
——摘编自陈彩利《<共产党宣言>
在中国传播百年史研究述评》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撰写《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和《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到挫折;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出路;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论证观点——五四运动
史料 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取向,不仅有政治方面的,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尽管人们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对五四精神的认识也不一致,在某些方面甚至大相径庭,但有一个基本点是有共识的,即五四运动是爱国的……爱国主义无疑是五四运动一面鲜艳的旗帜。
——萧超然《北京大学与近现代中国》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爱国主义无疑是五四运动一面鲜艳的旗帜”这一观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爱国主义无疑是五四运动一面鲜艳的旗帜”并结合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提出“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维护国家主权的口号;是各阶级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促成了拒绝签署和约,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史论阐释】
一、五四运动的意义
从政治角度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从党史角度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从思想角度 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许多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
从社会角度 妇女地位提高、服饰变化等,促进社会变革
从现代角度 继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点拨 五四运动是学生、工人、商人等阶层的联合斗争,体现了全民族的力量,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领 导核心 (1)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最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2)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新的指 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先进政党;(2)它能够制定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正确的策略方针
新的群 众基础 (1)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了广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2)由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能得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
新的国 际环境 中国共产党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支持,特别是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新的革 命成就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实现了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2)它推动并参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中国革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点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彻底跳出了西方世界体系的路径,放弃了在资本主义体系内的追赶,给思想和政治场域带入了全新视野和立场。
主题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情境探究】
1.分析问题——北伐战争
史料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历史功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取得胜利。
2.论证观点——国民革命
史料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对“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有很大进步”这一观点作出合理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国共两党”。
[成果展示]
提示:群众基础更为广泛;反帝反封建立场更为彻底和明确;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史论阐释】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1.特点
革命 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群众 基础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指导 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革命 军队 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革命 结果 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功绩
(1)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4)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点拨 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课堂练习
【题组1】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023·广州高一检测)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新文化运动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十月革命的影响
解析:选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A正确;新文化运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十月革命都不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排除B、C、D。
2.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该团体的发起者是 (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陈望道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故选C;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排除A;1919年,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排除B;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排除D。
【深化点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从而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3.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思想武器”是 ( )
A.民主共和观念 B.马克思主义
C.实业救国思想 D.教育救国思潮
解析:选B。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从此以后,“中国人民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补偿训练】
下表是《新青年》在1915—1922年的刊发情况。据此推知,《新青年》 ( )
项目 1915年9月-1920年5月 1920年9月-1922年4月
刊发有关苏维 埃俄国的文章 21篇 34篇
占比 不足4% 30%
A.成为中国共产党刊物
B.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
C.以报道国外事件为主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解析:选D。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由材料数据可知,《新青年》在1915-1922年刊发的有关苏维埃俄国的文章比重由不足4%增长到30%。据此推知,《新青年》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选D。《新青年》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刊物,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新青年》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B错误;材料数据不能充分说明《新青年》以报道国外事件为主,C错误。
【题组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1921年夏天,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代表从各地出发去参加一次“开天辟地”的大会,其中有湖南湘潭人毛泽东、湖北黄安人董必武、山东莒县人王尽美等。他们的开会地点是 ( )
A.长沙 B.上海 C.北京 D.武昌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地点先在上海法租界,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故选B。
5.史学家费正清撰文:“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中共一大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根据材料“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一大,故选D,排除A、B、C。
6.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与此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根据材料“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处召开的会议是中共一大,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选A,排除B、C、D。
【题组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7.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其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
A.新三民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变
D.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解析:选A。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选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政策,而不是政治基础,排除B;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是国共合作的前提,在此前提之下,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才有国共第一次合作,排除C;革命统一战线是国共进行合作的形式,而不是基础,排除D。
拓展延伸: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民族 主义 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民权 主义 旧三民主义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 主义 旧三民主义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新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8.(2023·深圳高一检测)1924-1927年的这场革命,其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这场革命的实质是 ( )
A.反帝反封建运动 B.思想解放运动
C.收回利权运动 D.农民革命运动
解析:选A。1924-1927年开展了国民革命,其提出的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民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收回利权运动体现了反帝性质,无法体现反封建,排除C;国民革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并非农民革命运动,排除D。
9.自1924年开始,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彻底结束了袁世凯的统治
解析:选A。本题考查国民革命的重大成果。根据题干所给信息“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年,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是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故选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君主专制,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B;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C;护国战争彻底结束了袁世凯的统治,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