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
与文化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1.了解“一个维护”: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关注“一个春天”: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3.认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学习任务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指出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概括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哪些反制措施。
1.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1)对内独裁统治: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②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③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④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对外出卖国家: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3)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2.反袁斗争
名称 背景 概况 结果
二次革命 “宋教仁案” 孙中山、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反袁 失败
护国战争 (1)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袁 (2)袁世凯称帝 (1)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 (2)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易错·明辨析]
(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经迁至北京。( × )
提示:1912年4月,袁世凯逼迫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2)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 × )
提示:《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增加总统的职权,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3)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护国运动达到了反袁称帝的目的。( √ )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说明军阀割据下各方政治势力作出了什么选择。
1.军阀割据
(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2)表现
派系 代表人物 支持国 控制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2.“府院之争”
(1)时间:1917年5月。
(2)概况: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3)结果:张勋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3.护法运动
原因 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他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过程 1917年8月,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结果 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4.参加一战
(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经过: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3)影响: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情境·新创设]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关于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描述: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思考: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近代怎样的特征
提示: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
学习任务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
【活动】阅读教材第三目,说明民国初年的经济、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内因 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表现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以荣氏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原因 共和政体的建立
措施 (1)历法:改用阳历 (2)社会风俗: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3)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易错·明辨析]
(1)一战期间,美国、日本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 )
提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但是,美国、日本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2)一战期间,中国的轻工业和重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 )
提示: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因战争的需求,工业生产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但中国重工业发展缓慢,工业结构不合理。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 √ )
学习任务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
【活动】阅读教材第四目,分析新文化运动怎样兴起的,概况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背景
(1)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2)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2.概况
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阵地 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代表 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
3.内容
(1)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此后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4.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情境·新创设]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红楼。红楼建成于1918年,是北京大学旧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见证之一。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提示:民主、科学。
主题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北洋宪政
史料 1912年,孙中山签署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和“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规定新约法采纳的旨在改行大总统集权制的七条原则。同年,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1919年,段祺瑞炮制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通过行贿收买国会议员的办法,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很快炮制出一部《中华民国宪法》。
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后,于1925年炮制了又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摘编自《中国宪政的历史、现状及改革》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有哪些特点。(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袁世凯解散国会,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规定新约法采纳的旨在改行大总统集权制的七条原则”“段祺瑞炮制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特点:军阀干预宪法的制定;宪法频繁更换;利用宪法实行专制;宪政成为政治权力斗争的附庸。
2.分析问题——经济、社会生活
史料 20世纪初的火柴盒上的宣传画和照片
[研讨交流]据史料,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历史解释)
[成果展示]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流行。
3.论证观点——民族工业
史料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而且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因素造成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因为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但是日本、美国却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史论阐释】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政治 (1)对内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不屈的斗争
经济 (1)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2)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思想 (1)提倡“尊孔复古”思潮,宣传封建伦理纲常,攻击民主共和 (2)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社会 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点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但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有所发展,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产生 发展 先天不足(资本少、技术弱、人才少),后天畸形
诞生 环境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地域 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经济 结构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 历程 受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意义
政治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革命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阶级条件
思想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点拨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
主题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史料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史料二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
[研讨交流]
据史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信仰共和必掊孔教”“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
2.分析问题——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史料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摘编自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打倒孔家店”“批判‘吃人礼教’”“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批判传统文化,顺应近代化潮流;传承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
【史论阐释】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1)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2)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2.消极性
(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2)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点拨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新道德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课堂练习
【题组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
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选A。本题考查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故选A。B、C、D与《中华民国约法》无关。
【深化点拨】《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2.如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时期
解析:选D。本题考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此时属于北洋军阀时期,故选D;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戊戌维新运动发生在1898年,辛亥革命是在1911—1912年,排除A、B、C。
【深化点拨】“中日民四条约”签订,使日本侵略势力在满蒙、山东得到巩固和扩张,在华中、华南也有所增进,民族危机加深。
3.档案馆中的资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为云南省档案馆展出的“护国公债”图片,通过该图片可以了解( )
A.国民革命 B.南昌起义
C.护国运动 D.二次革命
解析:选C。本题考查护国运动。根据图片“护国公债”可知,该图片反映的事件是护国运动,排除A、B、D。
【题组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解析:选D。本题考查军阀割据。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故A错误。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故B错误。广东、广西被桂系军阀陆荣廷所占,故C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不同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故D正确。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割据混战。军阀割据混战的实质是( )
A.军阀割据是为探索救国道路
B.帝国主义利用军阀控制中国
C.每一派军阀都想单独统治中国
D.军阀割据是为了抢夺更多财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军阀割据混战的实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等派系,每派军阀各自寻找帝国主义国家作为自己的靠山;帝国主义国家也纷纷寻找代理人以确保在华利益,因此,当时军阀割据混战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利用军阀控制中国,故选B;军阀割据混战与探索救国道路无关,排除A;“每一派军阀都想单独统治中国”和“军阀割据是为了抢夺更多财物”都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排除C、D。
【题组3】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6.(2022·广东合格考)
1912年和1915年全国26省区商会数目
年份 1912年 1915年
商会数(所) 794 1211
如表反映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官僚资本的加速膨胀
D.清末新政的推行
解析:选A。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表格数据,1915年全国26省区商会数目大幅增加,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故选A;根据所学知识,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排除B;商会是指商人依法组建的、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商人不全是官僚资产阶级,排除C;1901-191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排除D。
7.下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 )
A.十月革命胜利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推动
解析:选B。本题考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材料反映的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故选B。A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D不是国际因素,排除。
8.如图是20世纪初晚清画报上登载的时事评论画《女士走马》,据此可得出( )
A.社会生活新旧杂陈的特征
B.社会上崇洋风气日渐盛行
C.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新式的交通工具尚未出现
解析:选A。此评论画中有西式路灯,有人穿着旧式服装,也有人穿着西式服装,这体现了社会生活新旧杂陈的特征,故A正确;评论画信息不能说明社会上日渐盛行崇洋风气,排除B;女性骑马和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无关,排除C;评论画中虽然没有新式交通工具,但20世纪初已经有了新式交通工具,排除D。
【题组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9.“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提出来妇女节风、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一系列口号。“这场运动”是 (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根据材料“提出来妇女节风、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一系列口号”可知,这场运动不仅是文学革命,也是社会革命,符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选D;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共和制度,捍卫辛亥革命果实,进行了二次革命,与材料中的“家庭革命”无关,排除A;护国运动是政治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1917年,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废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进行了护法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
10.(2022·广东合格考)1919年,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是( )
A.西学与中学 B.自由与平等
C.道德与法治 D.民主与科学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根据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位先生”是民主与科学,故选D,排除A、B、C。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1.了解“一个维护”: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关注“一个春天”: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3.认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学习任务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指出袁世凯是如何复辟帝制的。概括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哪些反制措施。
1.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1)对内独裁统治: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 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一步步展开了独揽大权的活动。②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③1914年5月公布的《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④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2)对外出卖国家: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 ”。
(3)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 ”。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2.反袁斗争
名称 背景 概况 结果
“宋教仁案” 孙中山、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反袁 失败
护国战争 (1)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 ,武力讨袁 (2)袁世凯称帝 (1)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 讨袁 (2)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易错·明辨析]
(1)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经迁至北京。( )
(2)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 )
(3)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护国运动达到了反袁称帝的目的。( )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说明军阀割据下各方政治势力作出了什么选择。
1.军阀割据
(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2)表现
派系 代表人物 支持国 控制区域
直系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 日本 东北三省
2.“府院之争”
(1)时间:1917年5月。
(2)概况: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3)结果:张勋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 复辟。
3.护法运动
原因 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他公然破坏《 》,拒绝恢复国会
过程 1917年8月,南下的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 ”,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结果 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4.参加一战
(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 在华势力的发展。
(2)经过: 年8月14日,中国向 两国宣战,随即,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 。
(3)影响: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情境·新创设]
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关于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描述:1916年至1928年,共发生140余次战争,如将小规模武装冲突算在内,仅四川一省就发生了400余次。
思考: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近代怎样的特征
学习任务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
【活动】阅读教材第三目,说明民国初年的经济、社会生活有哪些变化。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内因 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的推动
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表现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以荣氏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影响:中国 的人数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原因 的建立
措施 (1)历法:改用 (2)社会风俗:颁布 、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3)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的新习俗、新风尚
[易错·明辨析]
(1)一战期间,美国、日本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
(2)一战期间,中国的轻工业和重工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 )
学习任务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
【活动】阅读教材第四目,分析新文化运动怎样兴起的,概况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背景
(1)人们缺乏对 、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2)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 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
2.概况
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阵地 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代表 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
3.内容
(1)拥护“德先生”,反对 、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 ”,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胡适发表《 》一文,此后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4.影响:高举 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情境·新创设]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的红楼。红楼建成于1918年,是北京大学旧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见证之一。
思考: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主题一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北洋宪政
史料 1912年,孙中山签署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和“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规定新约法采纳的旨在改行大总统集权制的七条原则。同年,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1919年,段祺瑞炮制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通过行贿收买国会议员的办法,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很快炮制出一部《中华民国宪法》。
段祺瑞重掌北京政府后,于1925年炮制了又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摘编自《中国宪政的历史、现状及改革》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概括北洋军阀时期宪政运动有哪些特点。(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袁世凯解散国会,提出《增修临时约法大纲》”“规定新约法采纳的旨在改行大总统集权制的七条原则”“段祺瑞炮制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特点:军阀干预宪法的制定;宪法频繁更换;利用宪法实行专制;宪政成为政治权力斗争的附庸。
2.分析问题——经济、社会生活
史料 20世纪初的火柴盒上的宣传画和照片
[研讨交流]据史料,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历史解释)
[成果展示]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流行。
3.论证观点——民族工业
史料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而且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因素造成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不平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因为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但是日本、美国却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史论阐释】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政治 (1)对内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不屈的斗争
经济 (1)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2)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思想 (1)提倡“尊孔复古”思潮,宣传封建伦理纲常,攻击民主共和 (2)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社会 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
点拨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但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有所发展,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产生 发展 先天不足(资本少、技术弱、人才少),后天畸形
诞生 环境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地域 分布 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经济 结构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发展 历程 受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意义
政治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革命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物质条件和阶级条件
思想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点拨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为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
主题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史料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史料二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
[研讨交流]
据史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信仰共和必掊孔教”“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态度。
2.分析问题——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史料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摘编自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
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打倒孔家店”“批判‘吃人礼教’”“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批判传统文化,顺应近代化潮流;传承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
【史论阐释】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积极性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1)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2)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2.消极性
(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
(2)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点拨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新道德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
课堂练习
【题组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
1.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2.如图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时期
3.档案馆中的资料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为云南省档案馆展出的“护国公债”图片,通过该图片可以了解( )
A.国民革命 B.南昌起义
C.护国运动 D.二次革命
【题组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5.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割据混战。军阀割据混战的实质是( )
A.军阀割据是为探索救国道路
B.帝国主义利用军阀控制中国
C.每一派军阀都想单独统治中国
D.军阀割据是为了抢夺更多财物
【题组3】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6.(2022·广东合格考)
1912年和1915年全国26省区商会数目
年份 1912年 1915年
商会数(所) 794 1211
如表反映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新文化运动兴起
C.官僚资本的加速膨胀
D.清末新政的推行
7.下图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形成图示现象的国际条件是( )
A.十月革命胜利的推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C.“实业救国”思潮刺激
D.群众性反帝斗争推动
8.如图是20世纪初晚清画报上登载的时事评论画《女士走马》,据此可得出( )
A.社会生活新旧杂陈的特征
B.社会上崇洋风气日渐盛行
C.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新式的交通工具尚未出现
【题组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9.“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提出来妇女节风、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一系列口号。“这场运动”是 ( )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0.(2022·广东合格考)1919年,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是( )
A.西学与中学 B.自由与平等
C.道德与法治 D.民主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