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把握“三个制度”:南北面官制度、猛安谋克制度、行省制度 2.了解“四个政权”:契丹建立的辽;党项建立的西夏;女真建立的金;蒙古建立的元
学习任务一 辽夏金的统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梳理辽和西夏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一、辽和西夏
1.政权沿革
项目 辽 西夏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建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2.政治统治
(1)辽的政治统治
职官设置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政治中心 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2)西夏的政治统治:①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②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教材·再开发]
阅读课本“学思之窗——《辽史·百官志一》”, 据史料概括辽朝的统治有何特点。
提示: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金朝建立和统治的主要史实有哪些。
1.概况
(1)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2)拓展: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3)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2.政治制度——猛安谋克制度
性质 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
内容 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
特点 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3.盛衰
(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教材·再开发]
阅读课本“史料阅读——宋人徐梦莘所撰史书《三朝北盟会编》”,据史料指出女真人的生活方式。
提示:以耕凿为业,善骑射,从事渔猎生活,过着定居生活。
学习任务二 蒙古的崛起和元朝的统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梳理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的主要史实。
1.蒙古崛起
建立 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拓展 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元的建立
(1)1260年,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在此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
3.元朝统一
(1)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2)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4.元朝统治
(1)驿传系统:为巩固统一,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2)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
(3)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4)对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5)经略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易错·明辨析]
(1)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 √ )
(2)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 √ )
(3)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完成统一。 ( × )
提示:1279年元朝完成统一。
(4)元朝的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 √ )
【活动2】阅读教材第四目,概括元朝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
1.民族交融
蒙古族 (1)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
回族 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逐渐融合而形成回族的前身——回回
2.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1)目的: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
(2)内容
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二等 色目人 蒙古以外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三等 汉人 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3.元朝灭亡
(1)背景:随着民族矛盾的减弱,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灭亡: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
[情境·新创设]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源远流长,但元朝实行了特殊的民族政策,你知道元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吗
提示:民族歧视和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
主题一 辽夏金的统治
【情境探究】
1.分析问题——辽的统治
史料 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粬俱贱,科役不烦故也。
——摘编自余靖《武溪集》
[研讨交流]史料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 为什么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粬俱贱,科役不烦”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不全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辽政权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仿行汉法,逐渐向封建化转化。
2.论证观点——金朝的封建化政策
史料 金帝国封建化太深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朝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亡征,一一具备。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研讨交流]你对史料中的观点持何种态度 说明你的理由。(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金帝国封建化太深”“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亡征,一一具备”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观点:金朝封建化太深导致金的灭亡。不完全正确。理由:金实行封建化政策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金盲目仿效汉族士大夫官场中的不良习气,也助长了金统治阶级的因循保守之风,造成金的灭亡。
【史论阐释】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推动了中国政治中心的北移,使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进一步分离。
2.征服战争与和平交往,加强了边疆地区与中原联系,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3.促进了北方地区开发,推动民族交融。
4.因俗而治兼顾不同民族的统治制度、政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认识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特点 阐释
民族政权并立 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两宋的民族政策较软弱 两宋多次对辽、夏、金政权用兵失败,对辽、夏、金等政权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民族矛盾突出 两宋、辽、夏、金等政权都亡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
民族交融是主流 “和议”、边疆贸易、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政策促进
少数民族封建化 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
点拨 对少数民族政权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因此,辽、宋、夏、金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少数民族政权为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题二 元朝的统治
【情境探究】
1.分析问题——元朝的民族交融
史料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
——摘编自宋濂、王袆《元史》
[研讨交流]据史料概括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旧俗与汉法异”“遵用汉法,其故何如”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争执:实行旧俗与汉法之争。实质: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2.论证观点——元朝的行省制度
史料 行省也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解。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提示: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中央分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于中央;部分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史论阐释】
一、元朝统一的历史贡献
1.初步奠定中国疆域的规模。
2.为南北方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促使国内相对和平与安定。
3.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
4.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及中外文化交流。
二、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课堂练习
【题组1】辽与西夏及金朝入主中原
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主要人物之一萧峰是契丹人。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解析:选A。本题考查辽的建立。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耶律阿保机,故选A。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排除B;元昊建立西夏,排除C;完颜阿骨打是女真首领,建立了金,排除D。
2.(2023·佛山高一检测)《辽史·百官志》记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所述官制的主要特点是 ( )
A.民族歧视 B.因地制宜
C.兵农合一 D.排斥汉化
解析:选B。根据“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南、北面官制度,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征,B正确;A、C、D与南、北面官制度不符,排除。
3.下图是11世纪中国的形势示意图。其中③所示区域的政权当是 ( )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汗国
解析:选B。本题考查西夏的建立。从地理方位可以看出11世纪时①②③④分别是北宋、辽、西夏、吐蕃的统治区域,故选B。
【补偿训练】
1.两宋时期,地处中国地区西北部,有河西之称的政权是 ( )
A.辽 B.金
C.大理 D.西夏
解析:选D。本题考查西夏的建立。两宋时期,西夏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有河西之称,故选D。辽在北方,金在东北地区,大理在西南地区,排除A、B、C。
2.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创立的政治制度对应正确的是 ( )
A.契丹——“四等人制”
B.西夏——南北面官制
C.金朝——猛安谋克制
D.蒙古——士族制度
解析:选C。本题考查金的政治制度。金朝推行猛安谋克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体制,故选C。元朝推行“四等人制”,排除A;辽推行南北面官制度,排除B;魏晋时期推行士族制度,排除D。
4.12世纪后期,金朝一位统治者被百姓誉为“小尧舜”,他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 )
A.文景之治 B.崇文抑武
C.大定之治 D.猛安谋克
解析:选C。本题考查金的统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故选C。“文景之治”是西汉初年的治世局面,排除A;崇文抑武是北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方针,排除B;“猛安谋克”是金朝社会的管理系统,排除D。
【题组2】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及元朝的民族关系
5.“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传说”是 (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攻灭南宋 D.贞观之治
解析:选B。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功绩。成吉思汗的主要成就是统一蒙古,故选B。忽必烈建立元朝,排除A;攻灭南宋与成吉思汗无关,排除C;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时期,排除D。
6.(2023·中山高一检测)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 )
A.行省管辖 B.宣政院管辖
C.宣慰司管辖 D.理藩院管辖
解析:选A。根据题干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东北地区采取的管辖方式是实行行省制,A正确;元朝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排除B;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区设置了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具体地实施着元中央和宣政院的各项职能,排除C;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排除D。
拓展延伸:行省制度
(1)含义: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2)认识:不能认为行省制度只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行省起初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区内军政要务。
【补偿训练】
1.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
A.澎湖巡检司 B.宣慰司
C.湖广行省 D.宣政院
解析:选A。本题考查元朝对台湾的管辖。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是澎湖巡检司,故选A。宣慰司是管辖西域事务的,排除B;湖广行省不符合题意,排除C;宣政院是负责处理西藏事务的,排除D。
2.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 )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苗族
解析:选A。本题考查元朝的民族交融。元朝时,大量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等进入中原,推动了民族交融,回族由此形成,故选A。维吾尔族、藏族及苗族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3.元朝与唐、宋、明不同,它并不禁止各族之间互相通婚,所以蒙汉、回汉、畏汉以及各边疆民族之间通婚的现象十分普遍。这说明元代 ( )
A.蒙古族放弃游牧生活 B.民族交融加速
C.政府强制各民族通婚 D.民族矛盾消失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元朝的民族交融。题干材料表明元朝时各边疆民族之间通婚的现象十分普遍,这有助于加速民族交融,故选B。A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强制各民族通婚,排除C;D表述太过绝对,排除。
7.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实行“四等人制”,以下哪项不属于元朝“四等人制”中的一等 ( )
A.蒙古人 B.色目人 C.北人 D.南人
解析:选C。本题考查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朝建立后在民族政策上实行“四等人制”,依次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因此不属于元朝“四等人制”的是北人,故选C;排除A、B、D。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把握“三个制度”:南北面官制度、猛安谋克制度、行省制度 2.了解“四个政权”:契丹建立的辽;党项建立的西夏;女真建立的金;蒙古建立的元
学习任务一 辽夏金的统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梳理辽和西夏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一、辽和西夏
1.政权沿革
项目 辽 西夏
民族
建立 916年, 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1038年 建立西夏
2.政治统治
(1)辽的政治统治
职官设置 南面官负责 的农耕民族事务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政治中心 皇帝和宫廷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 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2)西夏的政治统治:①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②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教材·再开发]
阅读课本“学思之窗——《辽史·百官志一》”, 据史料概括辽朝的统治有何特点。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金朝建立和统治的主要史实有哪些。
1.概况
(1)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 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
(2)拓展: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 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3)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 。
2.政治制度——猛安谋克制度
性质 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
内容 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
特点
3.盛衰
(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 ”,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教材·再开发]
阅读课本“史料阅读——宋人徐梦莘所撰史书《三朝北盟会编》”,据史料指出女真人的生活方式。
学习任务二 蒙古的崛起和元朝的统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梳理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的主要史实。
1.蒙古崛起
建立 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 ”
拓展 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西辽、西夏和 ,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远征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2.元的建立
(1)1260年, 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2) 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在此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
3.元朝统一
(1) 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2) 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4.元朝统治
(1)驿传系统:为巩固统一,修筑驿道,设立驿站,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 。
(2)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是 ,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
(3)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 进行管理。
(4)对西域:设 、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5)经略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 ,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易错·明辨析]
(1)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 )
(2)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 )
(3)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完成统一。 ( )
(4)元朝的行省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 )
【活动2】阅读教材第四目,概括元朝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
1.民族交融
蒙古族 (1)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 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
回族 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逐渐融合而形成回族的前身——
2.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1)目的: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
(2)内容
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二等 蒙古以外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三等 汉人 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四等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3.元朝灭亡
(1)背景:随着民族矛盾的减弱, 日益严重。
(2)灭亡: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
[情境·新创设]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源远流长,但元朝实行了特殊的民族政策,你知道元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吗
主题一 辽夏金的统治
【情境探究】
1.分析问题——辽的统治
史料 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者,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粬俱贱,科役不烦故也。
——摘编自余靖《武溪集》
[研讨交流]史料所述燕蓟之民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否全面 为什么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戎狄之法大率简易,盐粬俱贱,科役不烦”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不全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辽政权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仿行汉法,逐渐向封建化转化。
2.论证观点——金朝的封建化政策
史料 金帝国封建化太深现象之一是,政府中繁文缛节一切以失败在自己手下的宋朝帝国为蓝图,国家阶层唯一的工作是比赛谁更能敷衍。遇有事情,都希望由对方决定,以便失败时自己不负责任。……中国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亡征,一一具备。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研讨交流]你对史料中的观点持何种态度 说明你的理由。(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金帝国封建化太深”“历代王朝将亡的各种亡征,一一具备”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观点:金朝封建化太深导致金的灭亡。不完全正确。理由:金实行封建化政策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金盲目仿效汉族士大夫官场中的不良习气,也助长了金统治阶级的因循保守之风,造成金的灭亡。
【史论阐释】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1.推动了中国政治中心的北移,使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进一步分离。
2.征服战争与和平交往,加强了边疆地区与中原联系,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3.促进了北方地区开发,推动民族交融。
4.因俗而治兼顾不同民族的统治制度、政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认识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特点 阐释
民族政权并立 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与两宋并立
两宋的民族政策较软弱 两宋多次对辽、夏、金政权用兵失败,对辽、夏、金等政权以“岁币”等方式换取和平
民族矛盾突出 两宋、辽、夏、金等政权都亡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
民族交融是主流 “和议”、边疆贸易、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政策促进
少数民族封建化 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政权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
点拨 对少数民族政权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因此,辽、宋、夏、金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少数民族政权为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题二 元朝的统治
【情境探究】
1.分析问题——元朝的民族交融
史料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
——摘编自宋濂、王袆《元史》
[研讨交流]据史料概括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旧俗与汉法异”“遵用汉法,其故何如”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争执:实行旧俗与汉法之争。实质: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2.论证观点——元朝的行省制度
史料 行省也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研讨交流]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解。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史论阐释】
一、元朝统一的历史贡献
1.初步奠定中国疆域的规模。
2.为南北方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促使国内相对和平与安定。
3.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
4.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及中外文化交流。
二、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课堂练习
【题组1】辽与西夏及金朝入主中原
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主要人物之一萧峰是契丹人。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2.(2023·佛山高一检测)《辽史·百官志》记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所述官制的主要特点是 ( )
A.民族歧视 B.因地制宜
C.兵农合一 D.排斥汉化
3.下图是11世纪中国的形势示意图。其中③所示区域的政权当是 ( )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汗国
【补偿训练】
1.两宋时期,地处中国地区西北部,有河西之称的政权是 ( )
A.辽 B.金
C.大理 D.西夏
2.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创立的政治制度对应正确的是 ( )
A.契丹——“四等人制”
B.西夏——南北面官制
C.金朝——猛安谋克制
D.蒙古——士族制度
4.12世纪后期,金朝一位统治者被百姓誉为“小尧舜”,他在位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 ( )
A.文景之治 B.崇文抑武
C.大定之治 D.猛安谋克
【题组2】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及元朝的民族关系
5.“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传说”是 (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攻灭南宋 D.贞观之治
6.(2023·中山高一检测)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对东北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 )
A.行省管辖 B.宣政院管辖
C.宣慰司管辖 D.理藩院管辖
拓展延伸:行省制度
(1)含义: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2)认识:不能认为行省制度只是地方上的行政制度。行省起初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区内军政要务。
【补偿训练】
1.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
A.澎湖巡检司 B.宣慰司
C.湖广行省 D.宣政院
2.在元朝的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 )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苗族
3.元朝与唐、宋、明不同,它并不禁止各族之间互相通婚,所以蒙汉、回汉、畏汉以及各边疆民族之间通婚的现象十分普遍。这说明元代 ( )
A.蒙古族放弃游牧生活 B.民族交融加速
C.政府强制各民族通婚 D.民族矛盾消失
7.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实行“四等人制”,以下哪项不属于元朝“四等人制”中的一等 ( )
A.蒙古人 B.色目人 C.北人 D.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