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历史解释) 2.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历史解释) 3.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历史解释) 4.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5.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唯物史观) 6.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家国情怀) 1.了解“四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关注“一个提升”: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3.认识“一个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习任务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活动】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1.邓小平理论
时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内容 (1)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 的转移,实行 ,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2)阐明了在中国 的基本问题
意义 (1)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2)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智选】中选出对应序号)
创立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核心 问题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内容 治党治国
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的 、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地位 在2002年 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智选:①社会主义 ②中共十六大 ③江泽民同志 ④立党之本
3.科学发展观
(1)概况: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
(2)解决问题:新形势下 等重大问题。
(3)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2012年,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意义
①思想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历史作用: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③载入宪法: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易错·明辨析]
(1)邓小平理论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没有涉及。 (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
学习任务二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中国在新时期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2.科学技术的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和高速公路里程数都居世界第一,港口建设成就突出。
(2)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处于世界前列。
(3)信息技术发展迅猛:①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 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将近40%的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②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 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3.思想文化
(1)目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弘扬 ,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成就
①经费:中共十八大以来,教育经费连年保持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②产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电视剧、图书等数量大幅增长。
③方向: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4.国防事业
军队 改革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
整体 实力 (1)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 迈进; (2)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维护 主权 (1)划设 (2)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 (3)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 (4)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 救援等重大任务
[情境·新创设]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大桥,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大大方便了三地的联系和交流,对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思考: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反映了什么信息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思考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理念、成就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1.外交理念:中国遵循 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外交成就
(1)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
大国关系 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周边国家 按照“ ”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非洲国家 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欧洲、拉美 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以联合国为中心发挥大国作用
①倡导 ,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②推动和平解决 、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 》生效。
②倡议设立 ,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③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 ”倡议的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
3.意义
(1)中国正从 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4.启示
(1)充分说明了 的优越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易错·明辨析]
(1)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 ( )
(3)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 )
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史料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理想的探讨从未停止,习近平对未来社会理想状态也有自己的构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构建理想社会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构建理想社会的世界关怀。习近平社会理想思想蕴涵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付晓旭《习近平社会理想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新中国的史实,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在思想上,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在经济上,表现为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发展道路;在政治上表现为我国的特色民主制度。
[成果展示]
①思想上,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经济上,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③政治制度上,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民主集中制;适当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分析问题——新时期的社会矛盾
史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分析影响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要求提高;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异。
3.分析问题——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史料 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少国外学者承认“看走眼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在经济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日裔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中国经验刷新了他的部分看法,他没有料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那么广泛”。伦敦大学教授麦克莱伦认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叹为观止。”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为什么会让外国学者“看走眼”。(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外国学者“看走眼”,是他们不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因此可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让外国学者“看走眼”的原因。
[成果展示]
①政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加入WTO,按照国际规则行事。
③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
4.论证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
史料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和讯网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作出合理阐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在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
【史论阐释】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理论成果 解决的问题 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引领中国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点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和平外交: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新时期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3.多边外交: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实行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政策,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4.推动新秩序构建: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课堂练习
【题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要不要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思想和组织建设
D.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拓展延伸: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和历史地位
(1)主要特色
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相联系的结果。
②邓小平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道路的产物。
(2)历史地位
①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某同学在学习完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大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主题:
一、毛泽东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
【补偿训练】
1.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出自 (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是 (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题组2】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4.(2023·广州高一检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体现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科技成就是 ( )
A.“两弹一星” B.杂交水稻“南优2号”
C.“银河—I号”计算机 D.“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补偿训练】
如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0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7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5.(2023·深圳高一检测)如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国大陆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B.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题组3】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6.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是 ( )
A.“一带一路”发展基金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D.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7.“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反映了 ( )
A.区域集团化趋势渐趋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阻碍
C.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D.“一带一路”仅限于经济交流第28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历史解释) 2.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历史解释) 3.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历史解释) 4.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5.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唯物史观) 6.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家国情怀) 1.了解“四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关注“一个提升”: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3.认识“一个扩大”: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习任务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活动】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1.邓小平理论
时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内容 (1)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2)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意义 (1)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2)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智选】中选出对应序号)
创立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③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核心 问题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①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内容 治党治国
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的④、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地位 在2002年②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智选:①社会主义 ②中共十六大 ③江泽民同志 ④立党之本
3.科学发展观
(1)概况: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
(2)解决问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3)内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意义
①思想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历史作用: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③载入宪法: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易错·明辨析]
(1)邓小平理论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 )
提示: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没有涉及。 ( × )
提示: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涉及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只是各有侧重。邓小平理论侧重经济和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党建。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 )
学习任务二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中国在新时期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2.科学技术的发展
(1)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数都居世界第一,港口建设成就突出。
(2)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处于世界前列。
(3)信息技术发展迅猛:①中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跨越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将近40%的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②以港口机械装备全自动化、物流全自动分拣流水线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助推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3.思想文化
(1)目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成就
①经费:中共十八大以来,教育经费连年保持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
②产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电视剧、图书等数量大幅增长。
③方向:文学艺术唱响主旋律,媒体融合深度发展,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4.国防事业
军队 改革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
整体 实力 (1)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2)武器装备加速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
维护 主权 (1)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2)执行钓鱼岛维权斗争 (3)南海常态化战斗巡航 (4)有效进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
[情境·新创设]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大桥,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大大方便了三地的联系和交流,对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思考: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反映了什么信息
提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思考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理念、成就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1.外交理念: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2.外交成就
(1)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大国关系 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周边国家 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非洲国家 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
欧洲、拉美 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以联合国为中心发挥大国作用
①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②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②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
③共商共建共享是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
3.意义
(1)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
(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4.启示
(1)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易错·明辨析]
(1)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 × )
提示:中国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形成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2)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 ( √ )
(3)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 √ )
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史料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社会理想的探讨从未停止,习近平对未来社会理想状态也有自己的构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构建理想社会的“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构建理想社会的世界关怀。习近平社会理想思想蕴涵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付晓旭《习近平社会理想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新中国的史实,从思想、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在思想上,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在经济上,表现为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发展道路;在政治上表现为我国的特色民主制度。
[成果展示]
①思想上,提出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经济上,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③政治制度上,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民主集中制;适当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分析问题——新时期的社会矛盾
史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分析影响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要求提高;城乡、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异。
3.分析问题——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史料 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不少国外学者承认“看走眼了”。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摆脱了贫困,在经济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日裔美国学者福山认为,中国经验刷新了他的部分看法,他没有料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那么广泛”。伦敦大学教授麦克莱伦认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都令人叹为观止。”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为什么会让外国学者“看走眼”。(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外国学者“看走眼”,是他们不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因此可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让外国学者“看走眼”的原因。
[成果展示]
①政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②经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加入WTO,按照国际规则行事。
③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
4.论证观点——人类命运共同体
史料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和讯网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作出合理阐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在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
【史论阐释】
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理论成果 解决的问题 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引领中国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点拨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和平外交: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新时期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不结盟政策,中国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3.多边外交: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实行全方位的对外交往政策,主张国家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合作。
4.推动新秩序构建: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课堂练习
【题组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要不要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思想和组织建设
D.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A。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A正确,排除B、C、D。
拓展延伸: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特色和历史地位
(1)主要特色
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相联系的结果。
②邓小平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道路的产物。
(2)历史地位
①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②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某同学在学习完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大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主题:
一、毛泽东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据材料可知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的探索和发展历程,D正确;材料未涉及马克思主义传播,A错误;材料反映的思想更多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B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改革开放的内容,C错误。
【补偿训练】
1.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共十九大的内容。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选C;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排除B、D。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科学论断出自 (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选D。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作出的论断,出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故选D,排除A、B、C。
3.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是 (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选D。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所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故D正确;A、B、C都不是最新成果,排除。
【题组2】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4.(2023·广州高一检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体现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科技成就是 ( )
A.“两弹一星” B.杂交水稻“南优2号”
C.“银河—I号”计算机 D.“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解析:选D。抓住限定词“近年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于1970年;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银河—I号”计算机于1983年研制成功;2011年“蛟龙号”首次深潜成功,故选D。
【补偿训练】
如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0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7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15年后,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根据材料表格所示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可知,我国的经济、科研及交通都走在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升,故选C;小康社会的建成是2020年,与表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国际影响力扩大,排除B;中国不是世界第一强国,排除D。
5.(2023·深圳高一检测)如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国大陆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B.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1978年到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正确;全国大陆范围内土地改革是在1952年完成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A、B、D均不符合题意。
【题组3】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6.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是 ( )
A.“一带一路”发展基金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D.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旨在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故选B,排除A、C、D。
7.“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反映了 ( )
A.区域集团化趋势渐趋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阻碍
C.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D.“一带一路”仅限于经济交流
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倡议,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C正确;“一带一路”不属于区域集团化内容,排除A;“一带一路”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排除B;“一带一路”还包括文化交流,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