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把握“一个壮举”: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理解“两个新问题”:倭寇和西方殖民入侵成为海防的两个新问题 3.认识“三个变化”: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建立厂卫制度
学习任务一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明朝建立后政治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
1.明朝建立:(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步强大,统一南方大部分地区。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 ,国号大明。
2.制度变化
(1)废宰相
目的
表现 废除了宰相制度
结果 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设内阁
原因 皇帝直接领导 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增加
设立 选拔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称“内阁”
性质 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职能 ①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 ” ②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 ”
发展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
(3)宦官专权
原因 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 的信任
表现 ①内廷宦官机构 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 ,控制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易错·明辨析]
(1)裁撤中书省和废除宰相制度后,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 )
(2)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不能正式统领百官。 ( )
(3)司礼监利用代皇帝批红的机会,干预明朝的中央决策,甚至可以随意废立
皇帝。 ( )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何影响,中国沿海面临怎样的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15世纪前期,郑和船队先后七次出海,最远到达 和红海沿岸。
(3)评价
积极性 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消极性 给明朝带来较大的 ,未能持续
2.平倭斗争(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背 景 (1)元朝末年:日本海盗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 (2)明朝前期:朝廷严禁 ,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
过 程 (1)戚继光率领 ,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2)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 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结 果 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 的限制
智选:①私人海外贸易 ②“倭寇” ③俞大猷 ④戚家军 ⑤海外贸易
3.西方侵扰
(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 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 获得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②16世纪后期,荷兰和 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 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教材·再开发]
观察教材“郑和航海路线图”,思考:郑和下西洋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朝贡贸易体制。
[情境·新创设]
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他曾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思考:这位历史人物是谁
学习任务二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至三自然段,梳理明朝的边疆管理措施。
1.明蒙关系
(1)背景: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逐渐形成 两大集团。
(2)关系
防御 明朝重修了 ,防御鞑靼、瓦剌南下
战争 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瓦剌还曾经俘虏了
和平 1571年,鞑靼首领 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3)结果: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 局面。
2.明藏关系
封授称号 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 、王等称号
设机构 设立 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管辖东北
(1)设机构: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 。
(2)册封:明朝对东北 封授官号。
[易错·明辨析]
(1)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 ( )
(2)鞑靼首领皇太极与明朝议和使得明朝与蒙古之间大规模战事基本平息,迎来了长时间和平。 ( )
(3)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立行都指挥使司兼理民政,并封授给西藏各地宗教领袖“法王”“王”等名号。 ( )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三至四自然段,思考明朝是如何被清朝取代的。
明清易代
满洲兴起 (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 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2)1616年称汗,国号 ,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3)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明朝灭亡 1644年, 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
清军入关 (1)1644年,清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 (2)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教材·再开发]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天聪朝臣工奏议·宁完我请变通<大明会典>设六部通事奏》”,指出《大明会典》对大金统治的影响。
影响:《大明会典》被大金统治者高度重视,对清朝入关前的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题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废除宰相
史料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胡惟庸的专权,因为他专权,即使他没有罪,也要把他杀掉。宰相的权力太大……于是,朱元璋干脆一劳永逸地取消宰相制度,就不会再有宰相与皇帝分权了。
——摘编自毛佩琦《胡惟庸案之谜》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指出朱元璋为何废除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宰相的权力太大”“取消宰相制度,就不会再有宰相与皇帝分权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原因:胡惟庸专权,相权威胁皇权。
根本目的:防止权臣专权,加强皇权。
2.分析问题——内阁权力
史料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学士)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qiáo rànɡ谴责)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分析为什么“阁臣无不惴惴惧者”。(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更易数字,以示明断”“驳使再拟”“谯让”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原因:阁臣无决策权,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皇帝审定阁臣的票拟,如果票拟不符合皇帝意愿,阁臣就会遭到谴责。
3.论证观点——内阁性质
史料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
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
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摘编自《明神宗实录》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提取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说明理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部务尽听主者”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观点: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
态度:叶向高的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史论阐释】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特点 表现
内阁没有行政权 (1)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2)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
内阁权力来自皇权 (1)阁臣升降和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 (2)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内阁不能制约皇权 (1)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2)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2.影响
(1)减轻了皇帝的政务负担;提高了政治统治的质量与效率。
(2)制衡了六部的权力;强化了君主专制;形成新的中央行政运行体制并影响后世。
(3)埋下宦官专权等政治腐败现象的隐患。
点拨 废除宰相制度,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设立内阁就是采取的补救措施。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朝代 宰相制度的演变
秦朝 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宰相制度形成
汉朝 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设“中朝”,中朝负责决策,外朝负责执行,相权受到削弱
隋唐 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遭到削弱
宋朝 二府三司制 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相权进一步被分割,宰相地位大大下降
明朝 废除宰相制度 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点拨 中国古代皇帝通过增设多个职位,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或者重用身边侍从、秘书,让他们参与决策,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主题二 明朝经略边疆及对外交往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明朝经略边疆
史料 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再次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北方措施根据材料“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进行概括;南方措施根据材料“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
北方: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
南方: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2.分析问题——明蒙关系
史料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城”。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研讨交流]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关系实现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成果展示]
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3.论证观点——郑和下西洋
史料 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不说,也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郑和的航海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只是成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冒险创举。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郑和的航海只是“空前绝后的冒险创举”作出合理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破法]关于原因,抓住关键信息:“奢侈的冒险”“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进行分析。关于启示,结合所学,从郑和下西洋对当时及后世影响角度分析。
[成果展示]
解释: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进一步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的主观目的是宣扬国威,不计经济效益,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
【史论阐释】
一、明代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
1.国家统一:少数民族保留原有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北方边境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为明朝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民族交融:对边疆少数民族和内地的少数民族采取兼容并包政策,有利于民族交融。
二、明朝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
发展 趋势 (1)明初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 (2)明朝中后期,因倭寇之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
新旧 交替 (1)明朝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 (2)传统朝贡体系依然存在,西方列强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
和平 外交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
政治 优先 (1)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 (2)对外交往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
优势 明显 (1)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 (2)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点拨 “海禁”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堂练习
【题组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2023·珠海高一检测)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 ( )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设立内阁辅佐政务
C.允许外戚参与政务 D.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2.(2023·梅州高一检测)明朝时期,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皇帝是 (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
拓展延伸: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1)进步性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秩序。
②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2)消极性:将全国统治置于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加剧了统治危机。
3.如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唐朝
【补偿训练】
自秦代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题组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4.(2023·深圳高一检测)《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据此判断郑和下西洋的初衷是 ( )
A.了解海外形势 B.开拓贸易市场
C.彰显明朝国威 D.加强友好往来
5.(2023·佛山高一检测)“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郑和下西洋 ( )
A.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
B.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高超
C.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D.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
6.1553年,一队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澳(澳门)晾晒“水湿贡物”,而后侵入中国澳门地区的是 (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沙皇俄国
7.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在列强扩张过程中曾一度占领中国台湾的国家是( )
A.法国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题组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8.1571年,某位少数民族首领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基本维持了边疆的和平局面。该首领是 ( )
A.完颜阿骨打 B.俺答汗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9.中国古代历朝政府非常重视东北地区的经营和管理,下列选项中为明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黑水都督府 B.渤海都督府
C.安东都护府 D.奴儿干都司
10.女真人开始建立全国性的政权的标志是 ( )
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B.皇太极将女真改为满洲
C.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
D.清军入关并迁都北京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把握“一个壮举”: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理解“两个新问题”:倭寇和西方殖民入侵成为海防的两个新问题 3.认识“三个变化”: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建立厂卫制度
学习任务一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明朝建立后政治制度出现了哪些变化。
1.明朝建立:(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步强大,统一南方大部分地区。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2.制度变化
(1)废宰相
目的 加强皇权
表现 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
结果 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设内阁
原因 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增加
设立 明成祖选拔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称“内阁”
性质 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职能 ①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②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发展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3)宦官专权
原因 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的信任
表现 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易错·明辨析]
(1)裁撤中书省和废除宰相制度后,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
(2)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不能正式统领百官。 (√)
(3)司礼监利用代皇帝批红的机会,干预明朝的中央决策,甚至可以随意废立
皇帝。 (×)
提示:虽然明代的司礼监权力很大,但不能像唐代后期宦官那样随意废立皇帝,司礼监始终受制于皇权。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何影响,中国沿海面临怎样的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15世纪前期,郑和船队先后七次出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评价
积极性 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消极性 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2.平倭斗争(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背 景 (1)元朝末年:日本海盗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② (2)明朝前期:朝廷严禁⑤,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
过 程 (1)戚继光率领④,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2)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③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结 果 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①的限制
智选:①私人海外贸易 ②“倭寇” ③俞大猷 ④戚家军 ⑤海外贸易
3.西方侵扰
(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②16世纪后期,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教材·再开发]
观察教材“郑和航海路线图”,思考:郑和下西洋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朝贡贸易体制。
[情境·新创设]
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民族英雄,八方敬重留传不朽名著。”他曾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思考:这位历史人物是谁
提示:戚继光。
学习任务二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至三自然段,梳理明朝的边疆管理措施。
1.明蒙关系
(1)背景: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
(2)关系
防御 明朝重修了长城,防御鞑靼、瓦剌南下
战争 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
和平 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3)结果: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明藏关系
封授称号 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
设机构 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管辖东北
(1)设机构: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
(2)册封:明朝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易错·明辨析]
(1)明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 (√)
(2)鞑靼首领皇太极与明朝议和使得明朝与蒙古之间大规模战事基本平息,迎来了长时间和平。 (×)
提示: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3)明朝在西藏地区设立行都指挥使司兼理民政,并封授给西藏各地宗教领袖“法王”“王”等名号。 (√)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三至四自然段,思考明朝是如何被清朝取代的。
明清易代
满洲兴起 (1)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2)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 (3)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明朝灭亡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
清军入关 (1)1644年,清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 (2)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教材·再开发]
阅读教材“学思之窗——《天聪朝臣工奏议·宁完我请变通<大明会典>设六部通事奏》”,指出《大明会典》对大金统治的影响。
影响:《大明会典》被大金统治者高度重视,对清朝入关前的制度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题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废除宰相
史料 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胡惟庸的专权,因为他专权,即使他没有罪,也要把他杀掉。宰相的权力太大……于是,朱元璋干脆一劳永逸地取消宰相制度,就不会再有宰相与皇帝分权了。
——摘编自毛佩琦《胡惟庸案之谜》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指出朱元璋为何废除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宰相的权力太大”“取消宰相制度,就不会再有宰相与皇帝分权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原因:胡惟庸专权,相权威胁皇权。
根本目的:防止权臣专权,加强皇权。
2.分析问题——内阁权力
史料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学士)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者,谯让(qiáo rànɡ谴责)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分析为什么“阁臣无不惴惴惧者”。(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更易数字,以示明断”“驳使再拟”“谯让”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原因:阁臣无决策权,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皇帝审定阁臣的票拟,如果票拟不符合皇帝意愿,阁臣就会遭到谴责。
3.论证观点——内阁性质
史料 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
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
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摘编自《明神宗实录》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提取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说明理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部务尽听主者”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观点: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
态度:叶向高的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明代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史论阐释】
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特点 表现
内阁没有行政权 (1)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2)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
内阁权力来自皇权 (1)阁臣升降和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 (2)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
内阁不能制约皇权 (1)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2)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2.影响
(1)减轻了皇帝的政务负担;提高了政治统治的质量与效率。
(2)制衡了六部的权力;强化了君主专制;形成新的中央行政运行体制并影响后世。
(3)埋下宦官专权等政治腐败现象的隐患。
点拨 废除宰相制度,固然可解决君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设立内阁就是采取的补救措施。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朝代 宰相制度的演变
秦朝 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宰相制度形成
汉朝 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设“中朝”,中朝负责决策,外朝负责执行,相权受到削弱
隋唐 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遭到削弱
宋朝 二府三司制 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相权进一步被分割,宰相地位大大下降
明朝 废除宰相制度 裁撤中书省,废除宰相制度,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点拨 中国古代皇帝通过增设多个职位,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或者重用身边侍从、秘书,让他们参与决策,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主题二 明朝经略边疆及对外交往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明朝经略边疆
史料 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前朝重北轻南的治边传统仍被明朝继承。为防范“北虏”再次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南北边疆治理的不同措施。(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北方措施根据材料“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进行概括;南方措施根据材料“在南部‘蛮夷地区’大量派驻军队,以卫所的形式驻守各地”“在设置卫所以外‘蛮夷’聚居的边远地区,明朝普遍推行土司制度”进行概括。
[成果展示]
北方: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
南方:派驻军队建立卫所管理南方各地;南方边远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2.分析问题——明蒙关系
史料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城”。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研讨交流]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关系实现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成果展示]
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评价: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3.论证观点——郑和下西洋
史料 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不说,也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郑和的航海并未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只是成为一种空前绝后的冒险创举。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郑和的航海只是“空前绝后的冒险创举”作出合理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破法]关于原因,抓住关键信息:“奢侈的冒险”“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明朝政府对航海缺乏持久的兴趣”“未能抓住发展海上力量的机会”进行分析。关于启示,结合所学,从郑和下西洋对当时及后世影响角度分析。
[成果展示]
解释: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郑和下西洋进一步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的主观目的是宣扬国威,不计经济效益,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随着国力衰退,航海的壮举也悄然结束。
【史论阐释】
一、明代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
1.国家统一:少数民族保留原有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统一。
2.经济发展:北方边境维持一段时间的稳定,为明朝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民族交融:对边疆少数民族和内地的少数民族采取兼容并包政策,有利于民族交融。
二、明朝时期对外交往呈现的历史特征
发展 趋势 (1)明初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 (2)明朝中后期,因倭寇之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渐走向“闭关”
新旧 交替 (1)明朝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 (2)传统朝贡体系依然存在,西方列强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
和平 外交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友好往来、和平相处的对外交往理念
政治 优先 (1)宣扬天朝大国的政治目的,是明朝对外交往的显著特点 (2)对外交往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进程,是中国逐渐落伍的重要原因
优势 明显 (1)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 (2)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输往世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点拨 “海禁”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扩展,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堂练习
【题组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2023·珠海高一检测)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 ( )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设立内阁辅佐政务
C.允许外戚参与政务 D.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解析:选D。根据“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知明太祖认为在宰相制度下,相权会对皇权造成严重的威胁,不利于君主专制统治,因此他废除了宰相,权分六部,D正确;设立厂卫特务机构不是为了限制相权,排除A;设立内阁的是明成祖,排除B;明太祖废除宰相也没有允许外戚参与政务,排除C。
2.(2023·梅州高一检测)明朝时期,正式确立内阁制度的皇帝是 (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雍正帝
解析:选B。抓住关键信息“明朝”“确立内阁制度”,内阁是明成祖时期设立的,B正确。
拓展延伸: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1)进步性
①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秩序。
②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2)消极性:将全国统治置于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加剧了统治危机。
3.如图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 (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唐朝
解析:选C。本题考查内阁设立的时间。根据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掌握最终决定的权力,故选C,排除A、B、D。
【补偿训练】
自秦代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解析:选C。本题考查明朝内阁的职责。根据材料“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可知,该大臣有票拟的权力,具有顾问身份,与内阁大学士的职责相符,故选C。秦代的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掌管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和监察百官,排除A。唐代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排除B。清代的军机大臣协助皇帝处理奏折,并承皇帝旨意撰拟谕旨,上传下达,排除D。
【题组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4.(2023·深圳高一检测)《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据此判断郑和下西洋的初衷是 ( )
A.了解海外形势 B.开拓贸易市场
C.彰显明朝国威 D.加强友好往来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反映出郑和下西洋的初衷是彰显明朝国威,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郑和下西洋目的在于了解海外形势,排除A;开拓贸易市场与“耀兵异域”不符,排除B;加强友好往来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
【深化点拨】郑和下西洋践行了“怀远以德”的观念,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起华夷政治体系,拓展了朝贡体系。
5.(2023·佛山高一检测)“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郑和下西洋 ( )
A.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
B.造船和航海技术的高超
C.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
D.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
解析:选C。根据材料“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C正确;郑和七次下西洋,加重了明朝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A;B是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排除;郑和下西洋不能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排除D。
6.1553年,一队商船借口在海上遇到风浪,请求到濠镜澳(澳门)晾晒“水湿贡物”,而后侵入中国澳门地区的是 (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沙皇俄国
解析:选B。本题考查葡萄牙对中国的侵略。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葡萄牙人借口晾晒被海水打湿的货物,贿赂广东香山县的地方官,获得在澳门的租住权,故选B,A、C、D排除。
7.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在列强扩张过程中曾一度占领中国台湾的国家是( )
A.法国 B.葡萄牙 C.英国 D.荷兰
解析:选D。本题考查荷兰对中国的侵略。在早期殖民扩张中侵犯我国台湾的是荷兰,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故选D,排除A、B、C。
【题组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8.1571年,某位少数民族首领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基本维持了边疆的和平局面。该首领是 ( )
A.完颜阿骨打 B.俺答汗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解析:选B。本题考查明朝与蒙古的关系。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故选B,完颜阿骨打、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是女真族的首领,排除A、C、D。
9.中国古代历朝政府非常重视东北地区的经营和管理,下列选项中为明朝政府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黑水都督府 B.渤海都督府
C.安东都护府 D.奴儿干都司
解析:选D。本题考查明朝对东北地区的管理。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东北地区,明朝政府设立了奴儿干都司,故选D。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安东都护府是唐朝在东北地区设立的机构,A、B、C错误。
【深化点拨】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地区实行羁縻统治,用军事打击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
10.女真人开始建立全国性的政权的标志是 ( )
A.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B.皇太极将女真改为满洲
C.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
D.清军入关并迁都北京
解析:选D。本题考查女真人开始建立全国性的政权的标志。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建立全国性的政权,故选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是在1616年,并未建立全国性的政权,排除A;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是在1636年,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政权,排除B;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是在1636年,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政权,排除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