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09:21:02

文档简介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把握“一个变化”: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 2.理解“一个奠定”: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3.认识“三大危机”:人口危机、农民起义、外来威胁
学习任务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活动】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1.康乾盛世
(1)时间:清朝皇帝 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
(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3)原因: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君主专制的加强(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1)奏折制度:
·内容: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 ,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特点:联系 ,皇帝能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作用: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 。
(2)军机处:
·设立:雍正时设立,军机大臣由 兼职充任。
·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 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3)内阁的职责:内阁只负责 。
(4)文字狱:统治者严密 ,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智选:①迅速、机密 ②被指派的朝臣 ③处理一般文书 ④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⑤控制思想文化 ⑥直接监督  ⑦密封报告
[易错·明辨析]
(1)奏折制度迅速、机密,有利于皇帝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 )
(2)军机处是康熙帝设立的私人秘书处,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 )
(3)文字狱加强了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 )
学习任务二 疆域的奠定
【活动】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清朝巩固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
1.巩固统一
(1)管辖东南
收复 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 ,收复台湾
设台 湾府 ①1683年,清军远征 ,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②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
(2)管辖东北
背景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
过程 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结果 1689年,两国签订《 》,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管辖西北
蒙古 地区 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 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 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 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③对蒙古族地区的管理: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 、 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新疆 地区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 ,总领军政事务
(4)管辖西藏
实行 册封 ①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 ”尊号 ②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 ”尊号
颁布 法律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 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派遣 大臣 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 ,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2.管理制度
(1)管理机构:专设 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2)民族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3.清朝疆域(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智选: ①葱岭 ②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③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④喜马拉雅山脉 ⑤巴勒喀什池 ⑥太平洋 ⑦西伯利亚  ⑧南海诸岛
[情境·新创设]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筑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庄正门“丽正门”用满、蒙古、汉、藏、维吾尔五种文字镌刻,外八庙的碑文多用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书写。
思考: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任务三 统治危机的初显
【活动】阅读教材第三目,分析清朝的统治危机的出现及表现体现在哪些方面。
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表现
(1)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 日益显露。
(2)由于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从乾隆后期起, 屡屡爆发,社会矛盾尖锐。
(3)外部危机及其对策
①外部威胁: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 。
②闭关自守
内 容 a通商口岸:仅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 b管理方式:由官府特许的“ ”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c管理对象: ·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 ·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影 响 闭关自守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错·明辨析]
(1)白莲教起义是清代中期的农民战争,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 ( )
(2)“闭关自守”政策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和外商来华贸易。 ( )
(3)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专做对外贸易。 ( )
主题一 清朝的君主专制和统治危机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军机处
史料 (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设立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成果展示]
特点: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2.分析问题——人口膨胀
史料 尽管乾隆、嘉庆时期的土地耕地面积比康熙时期有所增加,由于尚未被开垦的土地已经很少,再加上土地兼并加剧,在广大农村地少人多的矛盾十分尖锐。清代中期人口的激增,使有限的产品根本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消费,从而使清代社会陷入贫困、落后和饥荒的困境。由于技术设备没有根本改进,而增加的劳动力都集中在农村,走的是一条农业集约化的耕作道路,反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率,增加了农业成本。
——摘编自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朝人口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在广大农村地少人多的矛盾十分尖锐”“有限的产品根本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消费”“降低了农业生产率”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危害:人地矛盾尖锐,地价上涨,粮食供应紧张;降低了农业生产率,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论证观点——闭关自守
史料 清初,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又趋繁盛。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
——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对清政府采取闭关自守政策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自守政策的根本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的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者具有民族狭隘性。清朝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自守”将人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史论阐释】
清朝前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
危机 阐释
人口激增带来严重的资源压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人地矛盾日渐突出,争夺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的社会矛盾也趋于尖锐,人口成为清朝统治的沉重压力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失去土地的现象日渐增多,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
面对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压力越来越大 清朝后期,中国的传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西方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英、法、美等工业化国家已经遥遥领先于中国,中国的外部压力增大
统治者闭关锁国和闭目塞听 面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清政府不能适应历史形势的变化,制定了闭关自守政策
点拨 闭关自守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清王朝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特点 阐释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行省制度、选官制度等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内容详尽而全面 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
专制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废除宰相制度、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1)积极影响:对于稳定和重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入侵、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
①在决策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
②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现象的出现。
③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点拨 清朝军机处以行政简化为宗旨,满文文书由满人军机章京处理,汉文由汉人军机章京处理。
主题二 清朝前中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中俄关系
史料 经过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682-1685)、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两次雅克萨战争,沙俄终于同意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边界争端。康熙二十八年(1689),经过双方反复折冲与努力,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签订。该条约的拉丁文本共计6项条款,其主旨在于解决近代国家的两个基本问题,即边界的划定与逃人的处置。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
空坐标》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尼布楚条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签订的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该条约的拉丁文本共计6项条款”“边界的划定”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内容:《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
意义:遏制了俄国向东方的侵略扩张,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2.分析问题——清朝的治边策略
史料 清朝前期,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派将军、都统等官员监管边疆军事、民政,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并借助宗教领袖教化风俗,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旅途费用由朝廷承担,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政府还鼓励内地人口移居边疆,贷给种子与耕牛。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策略,并简析其治边举措的主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派将军、都统等官员监管边疆军事、民政”“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治边策略:治理举措法制化、多样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中央集权与地方有限分权相统一;注重笼络边疆上层人士。
主要作用: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了中国近代地理疆域的基本版图;也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历史借鉴。
3.论证观点——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
史料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
时空坐标》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对清朝前中期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作出合理阐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清政府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蒙古、新疆、西藏、西南地区、台湾地区的管辖。
清政府通过《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边界,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
通过以上措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史论阐释】
清朝前中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影响
1.措施
军事 进攻 (1)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2)1683年清军进军台湾,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设立 机构 (1)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2)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3)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册封 首领 (1)顺治帝赐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尊号,康熙帝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2)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改土 归流 清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2.影响
(1)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2)清朝前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点拨 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里,各族人民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
课堂练习
【题组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它)建起了无数条直通皇帝的决策渠道,堪称清王朝皇权独裁制度的核心部件。”“核心部件”是指 (  )
A.奏折制度 B.内阁制度
C.批红制度 D.军机处制度
2.(2023·揭阳高一检测)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调整和变化”发生于清代的是 (  )
A.设置州刺史 B.增设参知政事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设军机处
3.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其中一项措施以“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为主要手段。该项措施是 (  )
A.大兴文字狱 B.闭关锁国
C.尊崇儒术 D.焚书坑儒
拓展延伸:清朝实行文字狱的目的、影响
(1)目的: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影响:①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封建君主专制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②强化了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题组2】疆域的奠定
4.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并在中央专设机构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这一机构是 (  )
A.宣政院 B.安东都护府
C.理藩院 D.军机处
5.有这样一场战役,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这场战役是 (  )
A.山海关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6.某学习小组搜集到如下材料:“册封五世班禅”“平定噶尔丹叛乱”。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
A.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
B.清政府对西域的管辖
C.康熙维护统一的措施
D.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
【补偿训练】
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同治理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注重因地制宜    B.提倡民族自治
C.强化军事管理 D.重海疆轻边疆
7.(2022·广东合格考)1686年,康熙帝在给《大清一统志》编纂者的上谕中说,国家疆域错杂,幅员辽阔,“务求采搜闳博,体例精详,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编纂《大清一统志》有助于 (  )
A.促进对外交流 B.缓解社会危机
C.巩固国家疆域 D.活跃思想文化
【题组3】统治危机的初显
8.(2023·佛山高一检测)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  )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9.1757年,乾隆帝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一做法 (  )
A.规范了中外贸易
B.阻滞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C.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
D.保护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拓展延伸: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1)原因
自然 经济 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倭寇 侵扰 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
民族 狭隘性 清朝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自守”,将人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2)实质:限制对外贸易,是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外交上的反映。
(3)影响
积极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也使封建统治者日益故步自封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把握“一个变化”: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 2.理解“一个奠定”: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3.认识“三大危机”:人口危机、农民起义、外来威胁
学习任务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活动】阅读教材第一目,思考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具体措施是什么。
1.康乾盛世
(1)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
(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3)原因: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君主专制的加强(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1)奏折制度:
·内容: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⑦,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特点:联系①,皇帝能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作用: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④。
(2)军机处:
·设立:雍正时设立,军机大臣由②兼职充任。
·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⑥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3)内阁的职责:内阁只负责③。
(4)文字狱:统治者严密⑤,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智选:①迅速、机密 ②被指派的朝臣 ③处理一般文书 ④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⑤控制思想文化 ⑥直接监督  ⑦密封报告
[易错·明辨析]
(1)奏折制度迅速、机密,有利于皇帝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
(2)军机处是康熙帝设立的私人秘书处,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
提示: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其职责是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3)文字狱加强了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
提示: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学习任务二 疆域的奠定
【活动】阅读教材第二目,思考清朝巩固边疆采取了哪些措施。
1.巩固统一
(1)管辖东南
收复 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设台 湾府 ①1683年,清军远征台湾,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②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管辖东北
背景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过程 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结果 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管辖西北
蒙古 地区 ①平定准噶尔部叛乱: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 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③对蒙古族地区的管理: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新疆 地区 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管辖西藏
实行 册封 ①清政府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尊号 ②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
颁布 法律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派遣 大臣 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2.管理制度
(1)管理机构: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2)民族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
3.清朝疆域(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
智选: ①葱岭 ②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③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④喜马拉雅山脉 ⑤巴勒喀什池 ⑥太平洋 ⑦西伯利亚  ⑧南海诸岛
[情境·新创设]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建筑是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庄正门“丽正门”用满、蒙古、汉、藏、维吾尔五种文字镌刻,外八庙的碑文多用满、蒙古、汉、藏四种文字书写。
思考: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见证了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学习任务三 统治危机的初显
【活动】阅读教材第三目,分析清朝的统治危机的出现及表现体现在哪些方面。
1.出现: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表现
(1)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由于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社会矛盾尖锐。
(3)外部危机及其对策
①外部威胁: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闭关自守
内 容 a通商口岸:仅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 b管理方式: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c管理对象: ·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 ·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影 响 闭关自守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错·明辨析]
(1)白莲教起义是清代中期的农民战争,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 ( × )
提示:白莲教起义是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反映了阶级矛盾的尖锐,不是民族矛盾。
(2)“闭关自守”政策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和外商来华贸易。 ( × )
提示:“闭关自守”政策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不是禁止其贸易活动。
(3)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专做对外贸易。 ( √ )
主题一 清朝的君主专制和统治危机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军机处
史料 (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军机处的设立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成果展示]
特点: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2.分析问题——人口膨胀
史料 尽管乾隆、嘉庆时期的土地耕地面积比康熙时期有所增加,由于尚未被开垦的土地已经很少,再加上土地兼并加剧,在广大农村地少人多的矛盾十分尖锐。清代中期人口的激增,使有限的产品根本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消费,从而使清代社会陷入贫困、落后和饥荒的困境。由于技术设备没有根本改进,而增加的劳动力都集中在农村,走的是一条农业集约化的耕作道路,反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率,增加了农业成本。
——摘编自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简析清朝人口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在广大农村地少人多的矛盾十分尖锐”“有限的产品根本不能满足众多人口的消费”“降低了农业生产率”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危害:人地矛盾尖锐,地价上涨,粮食供应紧张;降低了农业生产率,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论证观点——闭关自守
史料 清初,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又趋繁盛。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清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
——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对清政府采取闭关自守政策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自守政策的根本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的客观原因。清朝统治者具有民族狭隘性。清朝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自守”将人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史论阐释】
清朝前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
危机 阐释
人口激增带来严重的资源压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人地矛盾日渐突出,争夺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的社会矛盾也趋于尖锐,人口成为清朝统治的沉重压力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失去土地的现象日渐增多,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
面对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压力越来越大 清朝后期,中国的传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西方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英、法、美等工业化国家已经遥遥领先于中国,中国的外部压力增大
统治者闭关锁国和闭目塞听 面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清政府不能适应历史形势的变化,制定了闭关自守政策
点拨 闭关自守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清王朝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特点 阐释
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行省制度、选官制度等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内容详尽而全面 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
专制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废除宰相制度、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
(1)积极影响:对于稳定和重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叛乱、抵御外来入侵、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影响
①在决策上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
②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现象的出现。
③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点拨 清朝军机处以行政简化为宗旨,满文文书由满人军机章京处理,汉文由汉人军机章京处理。
主题二 清朝前中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中俄关系
史料 经过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682-1685)、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两次雅克萨战争,沙俄终于同意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边界争端。康熙二十八年(1689),经过双方反复折冲与努力,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签订。该条约的拉丁文本共计6项条款,其主旨在于解决近代国家的两个基本问题,即边界的划定与逃人的处置。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
空坐标》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尼布楚条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签订的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该条约的拉丁文本共计6项条款”“边界的划定”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内容:《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
意义:遏制了俄国向东方的侵略扩张,维护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2.分析问题——清朝的治边策略
史料 清朝前期,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派将军、都统等官员监管边疆军事、民政,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并借助宗教领袖教化风俗,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旅途费用由朝廷承担,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政府还鼓励内地人口移居边疆,贷给种子与耕牛。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策略,并简析其治边举措的主要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派将军、都统等官员监管边疆军事、民政”“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治边策略:治理举措法制化、多样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中央集权与地方有限分权相统一;注重笼络边疆上层人士。
主要作用: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与社会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了中国近代地理疆域的基本版图;也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历史借鉴。
3.论证观点——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
史料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同时,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
时空坐标》
[研讨交流]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对清朝前中期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的版图作出合理阐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清政府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蒙古、新疆、西藏、西南地区、台湾地区的管辖。
清政府通过《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边界,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
通过以上措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史论阐释】
清朝前中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影响
1.措施
军事 进攻 (1)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2)1683年清军进军台湾,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设立 机构 (1)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2)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3)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册封 首领 (1)顺治帝赐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尊号,康熙帝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2)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改土 归流 清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管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2.影响
(1)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2)清朝前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点拨 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里,各族人民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
课堂练习
【题组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它)建起了无数条直通皇帝的决策渠道,堪称清王朝皇权独裁制度的核心部件。”“核心部件”是指 (  )
A.奏折制度 B.内阁制度
C.批红制度 D.军机处制度
解析:选A。本题考查清朝皇帝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根据材料“建起了无数条直通皇帝的决策渠道”可知,该制度下部分官员通过文书直达皇帝,说明是奏折制度,故选A;据所学可知,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批红是皇帝对大臣奏章用朱笔批示、裁定,与材料无关,排除C;据所学可知,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秘书机构,与“建起了无数条直通皇帝的决策渠道”无关,排除D。
2.(2023·揭阳高一检测)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下列“调整和变化”发生于清代的是 (  )
A.设置州刺史 B.增设参知政事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设军机处
解析:选D。符合清代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的是设立军机处,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体现了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故选D;A是汉武帝时期设立,B是宋朝时期设立,C是隋唐时期设立,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深化点拨】军机大臣的任命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一切军国大事最终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
3.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其中一项措施以“摘取字句,罗织罪名”为主要手段。该项措施是 (  )
A.大兴文字狱 B.闭关锁国
C.尊崇儒术 D.焚书坑儒
解析:选A。清朝为加强思想领域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大兴文字狱,故选A。闭关锁国起不到加强思想控制的作用,B错误。尊崇儒术是西汉武帝开始推行的政策,焚书坑儒是秦朝的统治政策,C、D错误。
拓展延伸:清朝实行文字狱的目的、影响
(1)目的: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影响:①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封建君主专制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②强化了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题组2】疆域的奠定
4.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并在中央专设机构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这一机构是 (  )
A.宣政院 B.安东都护府
C.理藩院 D.军机处
解析:选C。本题考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根据材料“在中央专设机构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并结合所学可知,理藩院是清朝政府统治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故选C;宣政院是元代管理宗教事务和西藏军事民政的中央机关,排除A;B的设置,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军机处是雍正帝设立的中枢权力机关,标志着皇权专制的强化,排除D。
5.有这样一场战役,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这场战役是 (  )
A.山海关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解析:选C。本题考查康熙帝巩固东北边疆的措施。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俄军被击败,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在中俄的较量中获胜的是中国,故答案为C。山海关之战是1644年,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排除A。1662年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排除B。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排除D。
6.某学习小组搜集到如下材料:“册封五世班禅”“平定噶尔丹叛乱”。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
A.清初君主专制的加强
B.清政府对西域的管辖
C.康熙维护统一的措施
D.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
解析:选C。本题考查康熙维护统一的措施。根据材料“‘册封五世班禅’‘平定噶尔丹叛乱’”可知,这是康熙时期对西藏和新疆采取的措施,维护了统一,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对地方的统治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册封五世班禅是对西藏的统治措施,排除B;清朝的统治危机体现在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阶级矛盾,排除D。
【补偿训练】
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  )
地区 管理方式
新疆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西藏 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同治理
蒙古 设盟、旗两级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注重因地制宜    B.提倡民族自治
C.强化军事管理 D.重海疆轻边疆
解析:选A。本题考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题干材料体现了清朝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管理特点,故选A。伊犁将军的设置并非提倡民族自治,排除B;清政府对西藏进行行政管理,并非军事管理,排除C;材料主旨并非“重海疆轻边疆”,排除D。
7.(2022·广东合格考)1686年,康熙帝在给《大清一统志》编纂者的上谕中说,国家疆域错杂,幅员辽阔,“务求采搜闳博,体例精详,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编纂《大清一统志》有助于 (  )
A.促进对外交流 B.缓解社会危机
C.巩固国家疆域 D.活跃思想文化
解析:选C。本题考查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据材料“务求采搜闳博,体例精详,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可知,康熙帝主张维护国家统一,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编纂《大清一统志》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不是对外交流,排除A;材料未体现思想领域的变化和社会危机的出现,排除B、D。
【题组3】统治危机的初显
8.(2023·佛山高一检测)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  )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
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人口快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开荒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故D正确;交通拥堵问题、就业就医问题、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不是清朝前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排除A、B、C。
9.1757年,乾隆帝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一做法 (  )
A.规范了中外贸易
B.阻滞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C.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
D.保护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选C。本题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根据材料“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可知,清朝只保留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故选C。闭关锁国是对中外贸易的限制,不是规范中外贸易,排除A。闭关锁国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无法阻滞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排除B、D。
拓展延伸: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实质和影响
(1)原因
自然 经济 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是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倭寇 侵扰 明中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客观原因
民族 狭隘性 清朝统治者企图通过“海禁”“闭关自守”,将人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以防他们内外联结,形成反清力量
(2)实质:限制对外贸易,是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外交上的反映。
(3)影响
积极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殖民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初期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 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也使封建统治者日益故步自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