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单元提升课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单元提升课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0 09:21:11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单元提升课
答案速填: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主题整合
(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打退国民党进攻,最终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主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探索
[任务驱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革命探索的。
[深度思考]
1.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认清革命的性质。
(1) 。
(2) 。
2.国民革命时期:认清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 。
(2) 。
3.土地革命时期:解决革命的道路问题。
(1) 。
(2) 。
4.抗日战争时期:解决民族独立问题。

5.解放战争时期:解决民主建国问题。

主题二 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任务驱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影响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深度思考]
1.演变过程
(1)国民革命时期: 。
(2)土地革命时期: 。
(3)抗日战争时期: 。
(4)解放战争时期: 。
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① 。② 。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① 。
② 。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
真题体验
1.(2022·北京等级考·T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2.(2022·广东选择考·T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3.(2023·浙江1月选考)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补偿训练】
(2022·浙江1月选考·T13)一位抗日名将指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力量。1934年,这位名将牺牲前写下正气浩然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位抗日名将是 (  )
A.吉鸿昌      B.杨虎城
C.蔡廷锴      D.张自忠第八单元 单元提升课
答案速填:①九一八事变  ②淞沪会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④中共七大⑤重庆谈判   ⑥城市    ⑦渡江战役
主题整合
(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打退国民党进攻,最终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主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探索
[任务驱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革命探索的。
[深度思考]
1.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认清革命的性质。
(1)中共一大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要消灭资产阶级。
(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指出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国民革命时期:认清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和建立革命武装。
3.土地革命时期:解决革命的道路问题。
(1)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形成。
4.抗日战争时期:解决民族独立问题。
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基本完成民族革命任务。
5.解放战争时期:解决民主建国问题。
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召开人民政协会议,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题二 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任务驱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影响两党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深度思考]
1.演变过程
(1)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革命,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与祖国分离。
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①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②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①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②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真题体验
1.(2022·北京等级考·T8)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 (  )
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解析:选D。本题考查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根据材料“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可知,抗战结束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讨论和平建国问题,社会各界的哀悼活动说明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故选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制定的路线和策略,而此时抗战已经结束,“拥护”说法错误,排除A;悼念活动包括国民党要员,未体现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排除B;国民党要员不会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排除C。
2.(2022·广东选择考·T9)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 (  )
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
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应对。根据材料时间“1946年6月”和材料内容“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并结合所学可知,1946年夏,蒋介石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为了打败蒋介石,争取国内和平,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了“武装自卫”的号召,故选A;“向敌后发展”指的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全面内战的开始,和“救亡图存”无关,排除C;“解放全中国”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提出的,排除D 。
3.(2023·浙江1月选考)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  )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内容。根据材料“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可知,这次会议是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B;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C;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排除D。
【补偿训练】
(2022·浙江1月选考·T13)一位抗日名将指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日力量。1934年,这位名将牺牲前写下正气浩然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位抗日名将是 (  )
A.吉鸿昌      B.杨虎城
C.蔡廷锴      D.张自忠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的局部抗战。1933年5月,日军攻占多伦,察哈尔省危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1934年吉鸿昌被国民党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故写下“恨不抗日死”,故选A;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杨虎城被蒋介石囚禁12年,1949年被杀,排除B;蔡廷锴带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1968年逝世,排除C;1940年5月,在湖北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壮烈殉国,排除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