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注意“一个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又走向分裂 2.了解“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把握“三个事件”:开明的民族政策、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学习任务一 隋朝的兴亡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隋朝建立和统治的主要史实。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统一: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3.表现
(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物资和备水旱赈济。
(2)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开通大运河:
特点 贯通南北
意义 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情境·新创设]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这反映了大运河怎样的社会价值
提示: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三自然段,掌握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学习任务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唐朝初年的盛世景象。
1.统一:618年,李渊在长安建立唐朝,随后,统一全国。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贞观之治
①原因
a.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b.政治: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②表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武周政权: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盛世
①背景: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②表现: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教材·再开发]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唐朝曲辕犁”,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提示:唐朝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中国古代的耕犁基本定型。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至六自然段,概括唐朝是怎样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
1.表现:
民族 措施
东突厥 唐军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西突厥 ①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②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吐蕃 ①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②唐蕃会盟: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
靺鞨 唐玄宗封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2.影响: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易错·明辨析]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 ( √ )
(2)唐玄宗册封突厥首领大祚荣为怀仁可汗。 ( × )
提示: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怀仁可汗是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的封号。
(3)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 √ )
学习任务三 唐朝的衰亡和五代十国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至四自然段,梳理唐朝衰亡的主要史实。
1.安史之乱(755-763年)
(1)原因
政治 腐败 唐玄宗统治后期,怠于政事,任人唯亲
军事 失当 军镇节度使兵力扩大,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2)概况: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
(3)影响:①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②边防空虚;③唐朝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
形成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逐渐成为割据势力
影响 藩镇割据局面持续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3.黄巢起义
原因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概况 875年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
影响 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4.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易错·明辨析]
(1)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政治腐败。 ( √ )
(2)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 )
(3)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 × )
提示:黄巢起义只是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907年朱温废唐称帝,推翻了唐朝统治。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第四、五自然段,概括五代十国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1.五代: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2.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3.周世宗改革:周世宗顺应形势,革除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情境·新创设]
“天子宁有种耶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是对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形象描述。由此可知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主题一 隋唐时期社会的繁荣
【情境探究】
1. 获取信息——隋朝的经济
史料 开皇十七年(597),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廊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魏征等《隋书》
[研讨交流]史料说明隋朝出现了什么现象 有何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现象:社会经济繁荣。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隋王朝的政治经济秩序,巩固统一局面;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分析问题——贞观之治
史料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在贞观时期的治国理念中始终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
——《“贞观之治”时期的民本思想及启示》
[研讨交流]史料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意图何在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治国理念中始终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其意图可从国家统治角度归纳。
[成果展示]
问题: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图:在于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
【史论阐释】
隋唐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1.客观需求: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动乱,人心思定,百姓需要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2.主观政策
维度 具体阐释
政治 注意改革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经济 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
军事 实行府兵制,对外用兵有节制
文化 大兴文治,兴学重教
民族关系 采取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实现了边境地区的统一和安定,民族间交往密切
主题二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
史料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摘编自《新唐书》
[研讨交流]阅读史料,以突厥为例,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平突厥”“其部落列置州县”“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号为羁縻”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
2.论证观点——对唐朝民族政策的认识
史料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就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农民①,永空塞北之地。”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臣属②……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
温彦博建议:“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③,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
[研讨交流]讨论中出现了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根据①②③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许多大臣主张采取强行内迁的政策,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李百药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旧地设都护府管辖;温彦博主张采取怀柔政策,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
【史论阐释】
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1)设立管理机构,加强边疆治理。(2)以和亲方式促进民族大交融。(3)以议代战,尊重民族习惯,文化交流,修德政。(4)因俗而治,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
2.作用:(1)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发展。(2)有利于边疆开发。(3)有利于社会安定。(4)有利于经济发展,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堂练习
【题组1】隋朝兴亡
1.宋朝人李纲认为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其所建立,又有卓然杰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中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
A.加速民族交融
B.推动国力强盛
C.实现国家统一
D.运河沟通南北
解析:选C。本题考查隋文帝的贡献。从题干材料“混南北为一区”可知描述的是隋文帝实现国家的统一,故选C。A、B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开凿的,排除D。
2.隋朝在大量修建官仓的同时,又在乡间广建义仓。这些义仓主要用于 ( )
A.供应朝廷 B.平抑市场物价
C.赈灾救济 D.地方政府开支
解析:选C。本题考查隋朝的统治。义仓是隋以后历代封建政府为备荒年而设置的粮仓,有赈灾救济的作用,C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义仓的作用不符,排除。
3.《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 )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C.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D.淡化社会门第等级观念
解析:选A。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故选A。唐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排除B;开凿大运河需要大规模征调民夫,会激发社会矛盾,排除C;科举制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排除D。
【补偿训练】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兴建洛阳城
解析:选C。本题考查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故选C。隋文帝建立隋朝,统一全国,排除A、B;兴建洛阳城与题意不符,排除D。
【题组2】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4.唐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材料描述的社会状况被称为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解析:选C。本题考查贞观之治。材料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粮食丰收,粮价下降,社会安定,材料描述的社会状况被称为“贞观之治”,故选C。文景之治是在西汉初年;光武中兴是在东汉初;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时期,排除A、B、D。
拓展延伸: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1)盛世局面: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和谐: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交融,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开放外交: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治国策略: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5)制度创新:完善了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实行租庸调制,影响深远。
【补偿训练】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圣杜甫所歌颂的这一盛世的开创者是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解析:选D。本题考查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题文中的“开元”是指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全盛日”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故选D。题干材料与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无关,排除A、B、C。
5.(2023·惠州高一检测)唐朝时,汉人吃胡饼、戴胡帽,周边各族习汉礼、穿汉袍的情景都很常见。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 )
A.阶层分化显著 B.战争连绵不断
C.政局动荡不安 D.民族日趋交融
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日趋交融,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D正确;材料强调民族日趋交融,与阶层分化显著、战争连绵不断、政局动荡不安不符,排除A、B、C。
【题组3】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6.(2023·肇庆高一检测)下侧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
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根据材料给出的“未休兵”可知该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D符合题意;杜甫是唐朝人,与秦朝暴政无关,A排除;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B排除;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前后,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的盛世,C排除。
7.刻于唐僖宗时期的一篇墓志铭记载:“黄巢坐长安,李帝奔蜀。”墓志铭中记载的事件 ( )
A.是唐朝由盛转衰标志 B.引发了朋党之争
C.瓦解了藩镇割据势力 D.打击唐朝的统治
解析:选D。本题考查黄巢起义。据材料“黄巢坐长安”可知,这是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攻入长安,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故选D。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排除A;材料与朋党之争无关,排除B;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8.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控制政权,建立后梁的是 ( )
A.朱温 B.柴荣 C.安禄山 D.苻坚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五代十国的建立。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故选A。B、C、D不是后梁的建立者,排除。
9.(2023·梅州高一检测)“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 “军镇长官”称为 ( )
A.刺史 B.安抚使
C.节度使 D.同平章事
解析:选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开元年间,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拓展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扩大,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C正确;汉朝设立刺史,排除A;安抚使是由中央派遣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排除B;同平章事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排除D。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标·定位 核心·导学
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注意“一个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又走向分裂 2.了解“两大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把握“三个事件”:开明的民族政策、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学习任务一 隋朝的兴亡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隋朝建立和统治的主要史实。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 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统一: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 的局面。
3.表现
(1)广设仓库:在长安、 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物资和备水旱赈济。
(2)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开通大运河:
特点 贯通南北
意义 对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情境·新创设]
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这反映了大运河怎样的社会价值
提示: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三自然段,掌握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1.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2.灭亡: 年,隋炀帝在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学习任务二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唐朝初年的盛世景象。
1.统一:618年,李渊在 建立唐朝,随后,统一全国。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贞观之治
①原因
a.经济:轻徭薄赋,劝课 ,戒奢从简。
b.政治: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②表现: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武周政权: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盛世
①背景: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②表现: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教材·再开发]
阅读课本“历史纵横——唐朝曲辕犁”,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至六自然段,概括唐朝是怎样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
1.表现:
民族 措施
东突厥 唐军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尊奉唐太宗为“ ”
西突厥 ①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②设置 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吐蕃 ①唐蕃和亲: 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②唐蕃会盟: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
靺鞨 唐玄宗封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
2.影响: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易错·明辨析]
(1)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 ( )
(2)唐玄宗册封突厥首领大祚荣为怀仁可汗。 ( )
提示: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怀仁可汗是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的封号。
(3)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 )
学习任务三 唐朝的衰亡和五代十国
【活动1】阅读教材第三目第一至四自然段,梳理唐朝衰亡的主要史实。
1.安史之乱(755-763年)
(1)原因
政治 腐败 唐玄宗统治后期,怠于政事,任人唯亲
军事 失当 军镇节度使兵力扩大,国家出现 的局面
(2)概况: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
(3)影响:①将领拥兵自重, 被削弱;②边防空虚;③唐朝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
形成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逐渐成为割据势力
影响 局面持续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3.黄巢起义
原因 唐朝后期, 和朋党之争加剧
概况 875年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
影响 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4.唐朝灭亡:907年, 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易错·明辨析]
(1)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的政治腐败。 ( )
(2)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 )
(3)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 )
【活动2】阅读教材第三目第四、五自然段,概括五代十国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1.五代:唐朝灭亡后, 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2.十国: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在山西建立的 ,称为“十国”。
3.周世宗改革:周世宗顺应形势,革除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情境·新创设]
“天子宁有种耶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是对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形象描述。由此可知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主题一 隋唐时期社会的繁荣
【情境探究】
1. 获取信息——隋朝的经济
史料 开皇十七年(597),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廊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
——魏征等《隋书》
[研讨交流]史料说明隋朝出现了什么现象 有何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现象:社会经济繁荣。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隋王朝的政治经济秩序,巩固统一局面;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分析问题——贞观之治
史料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在贞观时期的治国理念中始终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制定国家的方针政策,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盛世。
——《“贞观之治”时期的民本思想及启示》
[研讨交流]史料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意图何在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治国理念中始终以民本思想为主导”,其意图可从国家统治角度归纳。
[成果展示]
问题: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图:在于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
【史论阐释】
隋唐时期社会繁荣的原因
1.客观需求: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个多世纪的动乱,人心思定,百姓需要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2.主观政策
维度 具体阐释
政治 注意改革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经济 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
军事 实行府兵制,对外用兵有节制
文化 大兴文治,兴学重教
民族关系 采取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实现了边境地区的统一和安定,民族间交往密切
主题二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情境探究】
1.获取信息——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
史料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摘编自《新唐书》
[研讨交流]阅读史料,以突厥为例,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平突厥”“其部落列置州县”“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号为羁縻”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縻政策。
2.论证观点——对唐朝民族政策的认识
史料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就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唐太宗与群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 ①,永空塞北之地。”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 ②……仍请于定襄置都护府,为其节度,此安边之长策也。”
温彦博建议:“请准汉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 ③,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
——摘编自《资治通鉴》
[研讨交流]讨论中出现了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根据①②③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果展示]
许多大臣主张采取强行内迁的政策,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李百药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旧地设都护府管辖;温彦博主张采取怀柔政策,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
【史论阐释】
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1)设立管理机构,加强边疆治理。(2)以和亲方式促进民族大交融。(3)以议代战,尊重民族习惯,文化交流,修德政。(4)因俗而治,从少数民族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
2.作用:(1)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发展。(2)有利于边疆开发。(3)有利于社会安定。(4)有利于经济发展,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课堂练习
【题组1】隋朝兴亡
1.宋朝人李纲认为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其所建立,又有卓然杰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中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
A.加速民族交融
B.推动国力强盛
C.实现国家统一
D.运河沟通南北
2.隋朝在大量修建官仓的同时,又在乡间广建义仓。这些义仓主要用于 ( )
A.供应朝廷 B.平抑市场物价
C.赈灾救济 D.地方政府开支
3.《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 )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C.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D.淡化社会门第等级观念
【补偿训练】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兴建洛阳城
【题组2】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4.唐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材料描述的社会状况被称为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拓展延伸: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1)盛世局面: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民族和谐: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交融,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3)开放外交: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色彩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治国策略: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5)制度创新:完善了隋朝开创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实行租庸调制,影响深远。
【补偿训练】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圣杜甫所歌颂的这一盛世的开创者是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2023·惠州高一检测)唐朝时,汉人吃胡饼、戴胡帽,周边各族习汉礼、穿汉袍的情景都很常见。这主要体现了当时 ( )
A.阶层分化显著 B.战争连绵不断
C.政局动荡不安 D.民族日趋交融
【题组3】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6.(2023·肇庆高一检测)下侧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
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战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7.刻于唐僖宗时期的一篇墓志铭记载:“黄巢坐长安,李帝奔蜀。”墓志铭中记载的事件 ( )
A.是唐朝由盛转衰标志 B.引发了朋党之争
C.瓦解了藩镇割据势力 D.打击唐朝的统治
8.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控制政权,建立后梁的是 ( )
A.朱温 B.柴荣 C.安禄山 D.苻坚
9.(2023·梅州高一检测)“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 “军镇长官”称为 ( )
A.刺史 B.安抚使
C.节度使 D.同平章事